“名公,您看我們是否往山下麵去?”
既然山上不明就裏,而這裏已經伏屍遍野,自然霄春臣建議承公挪步而下。
“不必,就在這附近尋個攻守便宜地方,賊人約定下麵有人接應,咱們也不可大意,至於附近道觀也不必考慮,如今局麵模糊,咱們身處明處,一動不如一靜!”
承公不假思索便做了決斷,兩個武人領著二三護衛押著一眾賊人,而霄春臣等幾個輕傷的也用著智全寶他們留下的傷藥為傷者敷用。
而那兩個受傷的武人,當時無力再戰其實更多地乃是因傷脫力,他們四個作為承公近衛,其實內裏是綴著皮甲的,因此一個雖然被劈在後背,一個被撅到大腿,其實並未傷筋動骨,些許外傷雖也看著駭人,隻需小心包紮便無隱患,所以這時候也硬撐著依舊護衛承公與公良參軍身側。
而六郎也靠著出色武技和卓異表現,反而肩負起外圍警備之責,掩護一行人緩緩往下坡側麵山路狹處安排,如此狹隘無論賊人從上下而來,皆是一夫當關,總能拖延許多時候。
再說智全寶四人三騎一路轉折而上,轉過山路來到個能隱約瞧得見縹雲閣的山曲處,抬望眼隻看縹雲閣那裏依稀可辨一縷青煙之上。
“果然出事了,”
這裏距離縹雲閣別院正門也就是轉過山磴再上去百十步就到,幾個人下了坐騎開始整備。其實三人是攜帶了鐵葉子甲衣的,隻是方才乃是翻山越嶺的走山路,若是著甲反而不利穿林過莽。
這時不明敵情,又有宮牆擋在外麵,因此不敢大意,於是仔細披掛起來,智全寶看這提轄身量與自己差相仿佛,便把備甲讓給他穿上。
四個人都不用長兵刃,除了三郎皆操持弓箭在手上,三郎斜背著繩索抓鉤,手持短刃坐在風鳴身後,等連人帶坐騎都蓄足了力,然後便全力而上,這個時候是將神特的速度發揮到極致,一點都不做保留。
三人乃是師兄弟,自然配合默契,這提轄也不是混吃等死的閑散軍漢,也是騎兵出身,三特便在這狹窄山路上作蜂尾長刺般直摜了來,到了縹雲閣別院門前才豁然開朗。
畢竟是昔日行宮,三丈宮牆牢牢把這山路攔住,二層三丈宮樓盤踞其上,若是有十幾個神射手便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雄關。
然而,此時宮門內外一片狼藉,宮門處留著兩三人正搬弄屍首,打算把這宮門拾掇出來一個通道來,而宮牆上麵卻也站了幾個人,卻沒有強弓勁弩,隻有一個操持獵弓,其餘的長槍、梭鏢、哨棒,也沒個規範,二三個攏在一起作閑。
“殺!”
那提轄眼見如此,瞋目裂眥,兜頭就衝了上去,這幾個站著的男女他是一個都沒見過,而躺在地上的頗有幾個護衛穿著,如何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隻看他張弓搭箭,勁弓錚錚拉滿,一隻重箭便朝宮牆上麵過去,一個倒黴的隻慘叫一聲便被摜胸射穿了,智全寶並不擅長箭術,卻也拿著輕箭快射,壓製牆上賊人不能還射,而風鳴則驅馳而進,一箭射倒宮門內一人,另兩個見狀也不知該挺槍而上,還是去關閉宮門,這時候三郎飛身而下,一貓腰勢若脫兔便往宮門而來。
說是宮門,其實隻是一個正門,左右掖門都是徒有其表裝飾之用,而這一道正門也不過闊丈,門道縱深十步而已,三郎拾階而上也不過一息。對麵那人欺他年少,便挺槍刺來,所謂寸短寸險,三郎仗著自己身量矮小,那槍頭隻能往頭顱脖頸而來,於是等到槍頭就在麵前才側身避開用短刃貼著進去,這賊人看短刃朝著手掌而來,來不及收槍,隻能放手而退,如此又擋住了後麵那人上前,三郎便收刃於胸前,右手反持,左手托底,直撞進他懷裏,不僅刺倒此人,後麵那人也被撞個趔趄,往後麵退去,為了穩住身形,中路也放開了,三郎又拔刃箭步進去,直把短刃插在此人膻中穴上,直至盡沒鋒刃。
三郎側身於門道內,三騎已經衝了進來。
“三郎接著,”
風鳴將一柄前銳後斜的闊口手刀遞給三郎,他也抄了刀轉身落地,人分左右往門樓上來,解決上麵殘敵,其餘二人不做耽擱隻往裏麵衝。
闖過宮門往裏麵百十來步便是縹雲閣的山門,而從宮門起這宮牆便將整個縹雲閣牢牢裹住,自下而上呈梭形,這山門也是左右掖牆連接宮牆,倒把前院做的好似甕城般,隻是這夥賊人連宮門等尚未關閉,又如何能將這第二道關口嚴密防守。再看這道山門乃是三間三樓式歇山架構,,飛簷翹角,錯落有致,四根立柱和門楣具用的是方形石條,端的是堅固耐用,可惜此處一個人影都沒有,就這麽放任智全寶二人突入,那提轄對這裏結構知根知底,二人穿了進來,也不調整速度,就往前殿裏麵來,也顧不得前殿王靈官法相莊嚴,畢竟這地上來不及收拾的屍首散落,一片狼藉也沒見這真神顯靈。
穿過前殿便有更裏麵一片嘈雜傳來,又是亂哄哄的嘶喊怒罵,又是巨物撞擊、利刃交擊的響動。聽得這般動靜,二人反而提著的心放下了一些,隻要還有打鬥聲,那便說明事情還未到最糟糕時候,一切或許還來得及。
二人繞過前殿正堂,就能看到亂哄哄一夥人正在全力攻打正殿,也就是縹雲閣所在。縹雲閣作為別院核心,也是四麵圍牆圈成一個院落,前門正對前殿,後門連係後殿,後殿出去就是直往巔峰的閑鬆亭了。而不比山門隻是一道掖牆,縹雲閣前後圍牆乃與左右兩道宮牆一樣高大,而且這左右兩道宮牆還與前麵的宮牆用石條砌牆隔開了,也就是說前院之人想要到縹雲閣內,除非走這院門,別無通道。
而這院門也如山門一般,是用石條砌成,更由於是行宮規製,前後院牆也是上寬下窄仿若城垣,上麵最窄處也寬四尺,還有女牆城垛,便是院門這三間三樓式歇山架構並非是填實了的,裏麵也能容納有人防守,關鍵時刻便能將鐵牙放下,如此邊將緊閉的院門後麵緊緊卡住,似這夥賊人即便找了石條作攻城槌般撞擊也是無可奈何,如今就是這般堅持著,大半賊人都在撞門,還分了幾夥人搬著梯架往牆頭去,奈何城上人影就那麽幾個且少武力,就在二人觀察時候也頻生險情。
至於叫罵最兇的還不是這些賊寇,反而來自院內縹雲閣上。
看這縹雲閣才不愧是帝王別院、皇家氣度,稱得上是雄閣巨構,冠絕天台諸宮觀,隻看台基便麵闊七間,每間二十尺,合一百四十尺,進深四間,合八十尺。高作五鳳樓,乃是五重簷,外五層內三層,二四乃是虛層,三五外有圍廊。朱牆綠瓦,高大雄宏。出簷深邃、四角翼飛,寓意五鳳展翅、縹緲入雲之意,便看這通高十三丈,正所謂“高雲漢而彈壓山川”,確實名實相副,實在名不虛傳。
這堂皇樓宇左援鍾樓,右攜祖師堂,兩邊皆有副階前後如玉帶盤繞,縹雲閣一層正店乃是用參天古柏琢磨雕刻的通高二丈七的玉皇大帝坐像,木胎而衣絹紬,上金銀五彩,實木香桂椒,用桐油石蠟,粉樟丹精礬,如此巨像堪稱至寶。
而這也是大肇帝王尊崇玉皇大帝之端所在。大宇朝天下皆以三清為至尊,玉皇大帝原本隻是六禦之一,莫說比肩三清,還在五老之下,然而宇朝崩壞,後宇朝西遷,三朝並舉之時,三朝開國帝王也因自身統序不同,便要從道門中尋求道統傳承支持,所謂天命攸歸所在。
大綦帝室本來便與宇朝皇室沾親帶故,互為表裏,因此便以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為始祖。而大肇太祖出身隻是宇朝帝王禁軍統帥,雖然推崇清虛宗,以靈寶天尊為重,卻總以為出身臣格而不安,因此先是攀附出上清正一萬類克成天尊為家祖,敕封大肇總城隍。到了太宗朝,更是因為自己乃是兄終弟及繼位,帝位統序等於是大宗入了小宗,如今北伐失利,更是惶恐難安,就在這縹雲峰休養期間,先因‘咒詛’案貶死三弟,再以‘怨懣’事逼殺太祖次子,後因‘焚宮’難致長子狂廢,直到每一個能威脅其帝位之人都沒了好下場,太宗這場大病才調養好。
而就是在這縹雲峰上太宗自雲有黃衣神人下凡相告,大肇帝王乃是昊天上帝化身轉世降臨,自號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也,如此便在此處作縹雲閣,請名師匠人按太宗描述雕刻造像,隻是這神像眉眼間都是太宗模樣,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而之所以選擇昊天上帝,便是因為大宇朝帝王也是以昊天上帝之子自居,如此太宗還把大肇帝室身份抬得更高了,但是也是唯恐世人指摘,便直把六禦之一的玉皇大帝作為真身,而若是比較臣格與神格,這玉皇大帝倒也與大肇帝王身份相匹配,饒是如此,太宗也是內心於此惴惴不安,終此一生再未駕臨此處,因此這處別院便成了尷尬存在至今。
然而雖然不再是帝王禁衛的天寰,卻也是人間少見的妙境。
此時一眾人便在這縹雲閣五層圍廊上放聲叫罵,尤其是裏麵還有那女樂、龜公、仆役,更是汙言穢語的罵得讓人麵紅耳赤,抬不起頭來。
二人仔細觀瞧,依稀有幾個熟悉身影,於是下了坐騎,等三郎、風鳴聚在一起,做好準備才好動手。
再看三郎、風鳴身上也沒沾上多少血水,依舊銳氣十足,於是四人做了分工,智全寶與提轄作前鋒,皆換了長槍,三郎與風鳴用弓箭掩護,接戰之後再用短兵。
又等了片刻,直到撞擊院門的賊人脫了力,那些翻牆的於是退過來接手,三十來個賊人便是有進有退,亂作一團。
“我仔細看了,不是那管事帶領的那夥人!”智全寶直勾勾看著賊人,輕聲說道。
三郎、風鳴聞言一怔,這還真是不得了了,原本賊人隻有一路,如今看來簡直是層出不窮,能聚攏如此武力,真是占山為王,割據造反也未曾做不得的。
現在沒時間細想,二人聽智全寶低喝一聲,上!
便隨著前麵二人衝了出去。
顧不得左右配殿有沒有多餘人,這麽個不大不小的庭院,其中蒼鬆翠柏、古碑長欄,根本無法跨騎衝鋒,隻能盡快衝過百十步長的院子與敵人混鬥一起才行。
這時候賊人們正在院門擠成一團,莫說他們四個殺神闖進來,便是院牆上多幾個強弓射手也能出奇製勝。幾個脫了力才退出來的賊人,莫說雙手空空,就是走得快些也沒力氣,看四個人跑了過來,腦子都反應不及,便被前麵兩個身高馬大的壯漢用長槍掃落一旁,輕則骨斷筋弛,重的立時倒地不起,死活難測,而後麵兩個隻管朝著手中握著兵刃的賊人招唿利箭,就這麽砍瓜切菜一般殺了進來,知道後麵已經亂糟糟開始散開抱頭鼠竄,前麵還在持續撞門的才反應過來。
至於縹雲閣上更是傳來震天歡唿聲,院牆上幾個膽子稍大些的也敢拿起青磚瓦片兜頭砸了下來。
賊人們也是亂七八糟的分作幾團,每群人裏都有幾個看似勇健之人發號施令,隻是如此以來便成了各自為戰之局,但畢竟這邊隻有四個人,若是不能將局麵作亂,隻怕賊人反應過來自己便落了下乘,因此便朝著最近的一群人撲了過去,這群人也就七八個高矮胖瘦不一的烏合之眾,智全寶一槍就把其中看似頭領的挑飛出去,旁邊那個還看得發愣,就被這提轄以槍作鞭,把這廝頭顱都打的折到反麵,旁邊兩個看這廝吐長舌頭,雙眼暴出的死相,隻覺得腿軟,全沒了方才的囂張嘴臉,隻想掉頭就跑,而風鳴與三郎便如牧羊人般隻拿弓弰抽打,便讓這夥賊人似無頭蒼蠅亂撞起來,倒把其他隊伍也衝散了。
“呔!應天府智二郎率天兵剿匪,不怕死的且在灑家手下走個來迴!”
果然兇名在外,到了關鍵時候就是好用,便是還有幾個想要上前的,聽了智全寶自報名號,唬得渾身打顫,這可是連丈八大蟲都敢撩撥的莽人,敢捋虎須的,就算赤手空拳擺在麵前,也沒幾個憨貨再去捋他虎須,更何況此人如天神降臨般,身披硬甲,手攥長鋒!
愛誰誰吧!爺爺可不伺候!
腳下用力,一個轉身跑的更快了,幾個聰明的就順著院子兩側往前殿跑,手裏的兵刃都撇了。
“莫要驚慌,這廝就幾個人,咱們人多勢眾,一起滅了他!”
有那明白人看出了智全寶幾人虛實,急忙高喊,可惜其餘更明白的,腳底下跑得更快,沒錯,他們是隻有四個人,但是誰敢上去拚命就有講究了,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誰愛上誰上,你們上去找死,更方便兄弟我腳底抹油。
於是看似匪夷所思,卻也理所應當局麵出現了,除了幾個核心賊匪還躍躍欲試,其餘二三十個賊人都作鳥獸散,不管不顧的就往外麵跑,若是擋了別人的道還會被旁人一刀砍倒,於是來來迴迴他們四人隻宰了六七個,自相踐踏的卻還躺在地上五六個,以為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的巨匪,原來不過是烏合之眾罷了。
如此一來,四人所麵對的也就是麵前猶自不退的七八個人而已,一對二,看似還是人少,其實對麵幾個才是小心應對著的。
既然山上不明就裏,而這裏已經伏屍遍野,自然霄春臣建議承公挪步而下。
“不必,就在這附近尋個攻守便宜地方,賊人約定下麵有人接應,咱們也不可大意,至於附近道觀也不必考慮,如今局麵模糊,咱們身處明處,一動不如一靜!”
承公不假思索便做了決斷,兩個武人領著二三護衛押著一眾賊人,而霄春臣等幾個輕傷的也用著智全寶他們留下的傷藥為傷者敷用。
而那兩個受傷的武人,當時無力再戰其實更多地乃是因傷脫力,他們四個作為承公近衛,其實內裏是綴著皮甲的,因此一個雖然被劈在後背,一個被撅到大腿,其實並未傷筋動骨,些許外傷雖也看著駭人,隻需小心包紮便無隱患,所以這時候也硬撐著依舊護衛承公與公良參軍身側。
而六郎也靠著出色武技和卓異表現,反而肩負起外圍警備之責,掩護一行人緩緩往下坡側麵山路狹處安排,如此狹隘無論賊人從上下而來,皆是一夫當關,總能拖延許多時候。
再說智全寶四人三騎一路轉折而上,轉過山路來到個能隱約瞧得見縹雲閣的山曲處,抬望眼隻看縹雲閣那裏依稀可辨一縷青煙之上。
“果然出事了,”
這裏距離縹雲閣別院正門也就是轉過山磴再上去百十步就到,幾個人下了坐騎開始整備。其實三人是攜帶了鐵葉子甲衣的,隻是方才乃是翻山越嶺的走山路,若是著甲反而不利穿林過莽。
這時不明敵情,又有宮牆擋在外麵,因此不敢大意,於是仔細披掛起來,智全寶看這提轄身量與自己差相仿佛,便把備甲讓給他穿上。
四個人都不用長兵刃,除了三郎皆操持弓箭在手上,三郎斜背著繩索抓鉤,手持短刃坐在風鳴身後,等連人帶坐騎都蓄足了力,然後便全力而上,這個時候是將神特的速度發揮到極致,一點都不做保留。
三人乃是師兄弟,自然配合默契,這提轄也不是混吃等死的閑散軍漢,也是騎兵出身,三特便在這狹窄山路上作蜂尾長刺般直摜了來,到了縹雲閣別院門前才豁然開朗。
畢竟是昔日行宮,三丈宮牆牢牢把這山路攔住,二層三丈宮樓盤踞其上,若是有十幾個神射手便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雄關。
然而,此時宮門內外一片狼藉,宮門處留著兩三人正搬弄屍首,打算把這宮門拾掇出來一個通道來,而宮牆上麵卻也站了幾個人,卻沒有強弓勁弩,隻有一個操持獵弓,其餘的長槍、梭鏢、哨棒,也沒個規範,二三個攏在一起作閑。
“殺!”
那提轄眼見如此,瞋目裂眥,兜頭就衝了上去,這幾個站著的男女他是一個都沒見過,而躺在地上的頗有幾個護衛穿著,如何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隻看他張弓搭箭,勁弓錚錚拉滿,一隻重箭便朝宮牆上麵過去,一個倒黴的隻慘叫一聲便被摜胸射穿了,智全寶並不擅長箭術,卻也拿著輕箭快射,壓製牆上賊人不能還射,而風鳴則驅馳而進,一箭射倒宮門內一人,另兩個見狀也不知該挺槍而上,還是去關閉宮門,這時候三郎飛身而下,一貓腰勢若脫兔便往宮門而來。
說是宮門,其實隻是一個正門,左右掖門都是徒有其表裝飾之用,而這一道正門也不過闊丈,門道縱深十步而已,三郎拾階而上也不過一息。對麵那人欺他年少,便挺槍刺來,所謂寸短寸險,三郎仗著自己身量矮小,那槍頭隻能往頭顱脖頸而來,於是等到槍頭就在麵前才側身避開用短刃貼著進去,這賊人看短刃朝著手掌而來,來不及收槍,隻能放手而退,如此又擋住了後麵那人上前,三郎便收刃於胸前,右手反持,左手托底,直撞進他懷裏,不僅刺倒此人,後麵那人也被撞個趔趄,往後麵退去,為了穩住身形,中路也放開了,三郎又拔刃箭步進去,直把短刃插在此人膻中穴上,直至盡沒鋒刃。
三郎側身於門道內,三騎已經衝了進來。
“三郎接著,”
風鳴將一柄前銳後斜的闊口手刀遞給三郎,他也抄了刀轉身落地,人分左右往門樓上來,解決上麵殘敵,其餘二人不做耽擱隻往裏麵衝。
闖過宮門往裏麵百十來步便是縹雲閣的山門,而從宮門起這宮牆便將整個縹雲閣牢牢裹住,自下而上呈梭形,這山門也是左右掖牆連接宮牆,倒把前院做的好似甕城般,隻是這夥賊人連宮門等尚未關閉,又如何能將這第二道關口嚴密防守。再看這道山門乃是三間三樓式歇山架構,,飛簷翹角,錯落有致,四根立柱和門楣具用的是方形石條,端的是堅固耐用,可惜此處一個人影都沒有,就這麽放任智全寶二人突入,那提轄對這裏結構知根知底,二人穿了進來,也不調整速度,就往前殿裏麵來,也顧不得前殿王靈官法相莊嚴,畢竟這地上來不及收拾的屍首散落,一片狼藉也沒見這真神顯靈。
穿過前殿便有更裏麵一片嘈雜傳來,又是亂哄哄的嘶喊怒罵,又是巨物撞擊、利刃交擊的響動。聽得這般動靜,二人反而提著的心放下了一些,隻要還有打鬥聲,那便說明事情還未到最糟糕時候,一切或許還來得及。
二人繞過前殿正堂,就能看到亂哄哄一夥人正在全力攻打正殿,也就是縹雲閣所在。縹雲閣作為別院核心,也是四麵圍牆圈成一個院落,前門正對前殿,後門連係後殿,後殿出去就是直往巔峰的閑鬆亭了。而不比山門隻是一道掖牆,縹雲閣前後圍牆乃與左右兩道宮牆一樣高大,而且這左右兩道宮牆還與前麵的宮牆用石條砌牆隔開了,也就是說前院之人想要到縹雲閣內,除非走這院門,別無通道。
而這院門也如山門一般,是用石條砌成,更由於是行宮規製,前後院牆也是上寬下窄仿若城垣,上麵最窄處也寬四尺,還有女牆城垛,便是院門這三間三樓式歇山架構並非是填實了的,裏麵也能容納有人防守,關鍵時刻便能將鐵牙放下,如此邊將緊閉的院門後麵緊緊卡住,似這夥賊人即便找了石條作攻城槌般撞擊也是無可奈何,如今就是這般堅持著,大半賊人都在撞門,還分了幾夥人搬著梯架往牆頭去,奈何城上人影就那麽幾個且少武力,就在二人觀察時候也頻生險情。
至於叫罵最兇的還不是這些賊寇,反而來自院內縹雲閣上。
看這縹雲閣才不愧是帝王別院、皇家氣度,稱得上是雄閣巨構,冠絕天台諸宮觀,隻看台基便麵闊七間,每間二十尺,合一百四十尺,進深四間,合八十尺。高作五鳳樓,乃是五重簷,外五層內三層,二四乃是虛層,三五外有圍廊。朱牆綠瓦,高大雄宏。出簷深邃、四角翼飛,寓意五鳳展翅、縹緲入雲之意,便看這通高十三丈,正所謂“高雲漢而彈壓山川”,確實名實相副,實在名不虛傳。
這堂皇樓宇左援鍾樓,右攜祖師堂,兩邊皆有副階前後如玉帶盤繞,縹雲閣一層正店乃是用參天古柏琢磨雕刻的通高二丈七的玉皇大帝坐像,木胎而衣絹紬,上金銀五彩,實木香桂椒,用桐油石蠟,粉樟丹精礬,如此巨像堪稱至寶。
而這也是大肇帝王尊崇玉皇大帝之端所在。大宇朝天下皆以三清為至尊,玉皇大帝原本隻是六禦之一,莫說比肩三清,還在五老之下,然而宇朝崩壞,後宇朝西遷,三朝並舉之時,三朝開國帝王也因自身統序不同,便要從道門中尋求道統傳承支持,所謂天命攸歸所在。
大綦帝室本來便與宇朝皇室沾親帶故,互為表裏,因此便以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為始祖。而大肇太祖出身隻是宇朝帝王禁軍統帥,雖然推崇清虛宗,以靈寶天尊為重,卻總以為出身臣格而不安,因此先是攀附出上清正一萬類克成天尊為家祖,敕封大肇總城隍。到了太宗朝,更是因為自己乃是兄終弟及繼位,帝位統序等於是大宗入了小宗,如今北伐失利,更是惶恐難安,就在這縹雲峰休養期間,先因‘咒詛’案貶死三弟,再以‘怨懣’事逼殺太祖次子,後因‘焚宮’難致長子狂廢,直到每一個能威脅其帝位之人都沒了好下場,太宗這場大病才調養好。
而就是在這縹雲峰上太宗自雲有黃衣神人下凡相告,大肇帝王乃是昊天上帝化身轉世降臨,自號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也,如此便在此處作縹雲閣,請名師匠人按太宗描述雕刻造像,隻是這神像眉眼間都是太宗模樣,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而之所以選擇昊天上帝,便是因為大宇朝帝王也是以昊天上帝之子自居,如此太宗還把大肇帝室身份抬得更高了,但是也是唯恐世人指摘,便直把六禦之一的玉皇大帝作為真身,而若是比較臣格與神格,這玉皇大帝倒也與大肇帝王身份相匹配,饒是如此,太宗也是內心於此惴惴不安,終此一生再未駕臨此處,因此這處別院便成了尷尬存在至今。
然而雖然不再是帝王禁衛的天寰,卻也是人間少見的妙境。
此時一眾人便在這縹雲閣五層圍廊上放聲叫罵,尤其是裏麵還有那女樂、龜公、仆役,更是汙言穢語的罵得讓人麵紅耳赤,抬不起頭來。
二人仔細觀瞧,依稀有幾個熟悉身影,於是下了坐騎,等三郎、風鳴聚在一起,做好準備才好動手。
再看三郎、風鳴身上也沒沾上多少血水,依舊銳氣十足,於是四人做了分工,智全寶與提轄作前鋒,皆換了長槍,三郎與風鳴用弓箭掩護,接戰之後再用短兵。
又等了片刻,直到撞擊院門的賊人脫了力,那些翻牆的於是退過來接手,三十來個賊人便是有進有退,亂作一團。
“我仔細看了,不是那管事帶領的那夥人!”智全寶直勾勾看著賊人,輕聲說道。
三郎、風鳴聞言一怔,這還真是不得了了,原本賊人隻有一路,如今看來簡直是層出不窮,能聚攏如此武力,真是占山為王,割據造反也未曾做不得的。
現在沒時間細想,二人聽智全寶低喝一聲,上!
便隨著前麵二人衝了出去。
顧不得左右配殿有沒有多餘人,這麽個不大不小的庭院,其中蒼鬆翠柏、古碑長欄,根本無法跨騎衝鋒,隻能盡快衝過百十步長的院子與敵人混鬥一起才行。
這時候賊人們正在院門擠成一團,莫說他們四個殺神闖進來,便是院牆上多幾個強弓射手也能出奇製勝。幾個脫了力才退出來的賊人,莫說雙手空空,就是走得快些也沒力氣,看四個人跑了過來,腦子都反應不及,便被前麵兩個身高馬大的壯漢用長槍掃落一旁,輕則骨斷筋弛,重的立時倒地不起,死活難測,而後麵兩個隻管朝著手中握著兵刃的賊人招唿利箭,就這麽砍瓜切菜一般殺了進來,知道後麵已經亂糟糟開始散開抱頭鼠竄,前麵還在持續撞門的才反應過來。
至於縹雲閣上更是傳來震天歡唿聲,院牆上幾個膽子稍大些的也敢拿起青磚瓦片兜頭砸了下來。
賊人們也是亂七八糟的分作幾團,每群人裏都有幾個看似勇健之人發號施令,隻是如此以來便成了各自為戰之局,但畢竟這邊隻有四個人,若是不能將局麵作亂,隻怕賊人反應過來自己便落了下乘,因此便朝著最近的一群人撲了過去,這群人也就七八個高矮胖瘦不一的烏合之眾,智全寶一槍就把其中看似頭領的挑飛出去,旁邊那個還看得發愣,就被這提轄以槍作鞭,把這廝頭顱都打的折到反麵,旁邊兩個看這廝吐長舌頭,雙眼暴出的死相,隻覺得腿軟,全沒了方才的囂張嘴臉,隻想掉頭就跑,而風鳴與三郎便如牧羊人般隻拿弓弰抽打,便讓這夥賊人似無頭蒼蠅亂撞起來,倒把其他隊伍也衝散了。
“呔!應天府智二郎率天兵剿匪,不怕死的且在灑家手下走個來迴!”
果然兇名在外,到了關鍵時候就是好用,便是還有幾個想要上前的,聽了智全寶自報名號,唬得渾身打顫,這可是連丈八大蟲都敢撩撥的莽人,敢捋虎須的,就算赤手空拳擺在麵前,也沒幾個憨貨再去捋他虎須,更何況此人如天神降臨般,身披硬甲,手攥長鋒!
愛誰誰吧!爺爺可不伺候!
腳下用力,一個轉身跑的更快了,幾個聰明的就順著院子兩側往前殿跑,手裏的兵刃都撇了。
“莫要驚慌,這廝就幾個人,咱們人多勢眾,一起滅了他!”
有那明白人看出了智全寶幾人虛實,急忙高喊,可惜其餘更明白的,腳底下跑得更快,沒錯,他們是隻有四個人,但是誰敢上去拚命就有講究了,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誰愛上誰上,你們上去找死,更方便兄弟我腳底抹油。
於是看似匪夷所思,卻也理所應當局麵出現了,除了幾個核心賊匪還躍躍欲試,其餘二三十個賊人都作鳥獸散,不管不顧的就往外麵跑,若是擋了別人的道還會被旁人一刀砍倒,於是來來迴迴他們四人隻宰了六七個,自相踐踏的卻還躺在地上五六個,以為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的巨匪,原來不過是烏合之眾罷了。
如此一來,四人所麵對的也就是麵前猶自不退的七八個人而已,一對二,看似還是人少,其實對麵幾個才是小心應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