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穿越大清當王爺(110)
穿越大清當王爺之香豔與權謀 作者:我做夢都想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且說此時弘晝心裏清楚,這清朝的太醫院是有著嚴格規製的。太醫院掌院按官製來說,設有四品的 “院使” 一名,五品的 “院判” 左右各兩名,六品的 “禦醫” 按照各個科目歸屬共有十八人,再往下呢,還有七品的 “吏目”,八品的 “醫士”,九品的 “醫生”。這要是在京城裏頭,官職到了 “吏目” 以上的,那可都是有點臉麵的人物了。
想當年賈府規製雖說顯貴,到底隻是寧、榮國公府邸,按照規矩,普通的下人要請太醫院看診,也隻能請那品級最低的 “醫生” 來瞧瞧就罷了,隻有府裏排得上名的主子們,才有資格請 “吏目”“醫士” 這些級別的太醫。像張友士那樣的大方科名家,已經是 “禦醫” 等級,有著六品頂戴了,也隻有賈府裏像三老、賈母那樣身份尊貴的長輩,才好意思下帖子去邀請人家。而且請來了之後,得先給正經的主子們看過病,再順便替寶玉、黛玉、鳳姐這些小輩瞧瞧,這才是合乎禮數的做法。
可如今不同了,自己圈禁了大觀園,鳳姐、寶釵她們如今都做了自己的奴婢,自己這親王的身份那可是無比顯赫,和昔日的賈府相比,那可是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才能時常請得動張友士那樣的 “禦醫” 來 “幫忙看病”。
再說了,自宋朝以來,這醫家和儒家的界限就有些模糊了,朝野裏那些真正頂尖的一代名醫、岐黃國手,大多都是飽讀詩書之人,他們心氣兒高,往往不屑於隻在太醫院裏任職。也正因如此,到了康熙朝之後,朝廷為了照顧這些真正國手大醫師的顏麵,特地另設了一個 “從三品典正太醫” 的虛職,專門用來邀約當世的那些國手們來兼職。這些人呐,要麽本身就是部院的大僚,要麽就是方麵大員,兼著這麽個名義,那可算是兩頭光鮮了。而這幾位 “典正太醫”,那才是真正醫術精湛、德高望重的 “大太醫”,平日裏他們看病,那也隻為天子、皇室宗親,親王貝勒、頭品大員這些身份尊貴的人看脈呢。就算是尋常的二、三品官員,想要下帖子請他們來看病,還得看人家這些國手的心情好不好,願不願意來呢。
今兒請來的這位吳謙吳六吉,那可是漢軍鑲藍旗出身的翰林學士,還兼著河北布政使呢,在京城這地界兒上,那已經算是很有臉麵的官員了。弘晝心裏明白,要不是自己如今是大清最顯赫的幾位親王之一,又是雍正的親子,身份實在是尊貴非凡,換做旁人,哪怕是內閣大臣、頭品大員,想要請這位吳大人過來給府裏的下人奴婢看病,那也是萬萬沒這個道理的。
弘晝思來想去,覺得人家吳大人這麽給麵子,大老遠地跑一趟,又這麽盡心盡力地給姐妹們瞧病,自己要是不見見,實在是太失禮數了,便開口說道:“既如此,請吳大人過來吧,我見見,也好跟人家道個辛苦。”
於是,平兒趕忙恭敬地去奉請那吳謙進靜室來敘話。那吳謙一進來,見到弘晝,便要行大禮跪叩,弘晝見狀,趕忙笑著起身,連連擺手,說道:“吳大人免禮,快請起,不必多禮了。” 說著,還親自請吳謙在一側坐下了,又吩咐鴛鴦親自端了茶來。一切安排妥當後,弘晝這才帶著幾分歉意說道:“吳大人,今兒可真是辛苦您了,小王我也是一時心急,怕身邊這…… 這姐妹的身子一直不好,所以才冒昧地請您大駕光臨來給瞧瞧。她,自小就跟在我身邊,平日裏衣食冷暖都是她悉心照顧著我,我對她也是極為上心的,如今她身子有恙,可把我給急壞了,也是聽四哥說您是這一科的國手,我這才鬥膽請動您來。不知您瞧著她這病究竟要緊不要緊,又該如何醫治才好呢?”
弘晝一邊說著,心裏一邊想著,雖說自己這麽說,把黛玉稱作 “姐妹” 有些不太符合當下這情況,可直接說她是奴婢好像又不太合適,隻是心裏到底還是有些別扭,不過此刻也顧不上這些了,最要緊的是問清楚黛玉的病情。
弘晝昨兒命鳳姐去請太醫進園子給黛玉看病,當時也不過是一時興起,隨口那麽吩咐下去,就跟平日裏他偶爾挑挑刺、使使貴人氣性一樣,並未太過放在心上。直到今兒,才忽然想起這檔子事兒來,便讓人把當朝的 “典正太醫” 吳謙請進靜室來,想著詳細問問黛玉的病情。
那吳謙進了王府園子,一進來就被這園子的精致布局與華貴陳設所吸引,心中暗歎不愧是親王府邸。之前他給黛玉、鳳姐、湘雲等人問診的時候,身處這滿是姑娘們的環境裏,聽著姑娘們輕言細語,心裏頭也難免有些緊張,全靠著平日裏的那份克製功夫,才勉強維持著鎮定,擺出一副醫者該有的沉穩模樣兒。
此刻聽王爺問起黛玉的病情,吳謙趕忙欠身行禮,一臉恭敬,連聲道:“不敢不敢,王爺但有差遣,下官自當恭謹伺候,哪敢有絲毫懈怠拿大。嗯,那位林姑娘的症候,下官已經仔細地望聞問切,又反複思量辨析了。依下官看來,林姑娘這是先天不足之症,且伴有積鬱之象。下官才疏學淺,所學醫術也不過是些微末技藝,以下官這點本事,也隻是盡力揣摩斟酌,不敢有所避諱,就鬥膽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了。下官覺著,林姑娘的脈象,左寸沉數細弱,似有心血虛耗之征;左關弦澀,顯示肝鬱氣滯;右寸浮而無力,肺衛之氣不固;右關濡緩,脾胃亦有虛損。心血虛耗,則易心煩失眠,神思倦怠;肝鬱氣滯,常致情誌不舒,胸脅脹滿;肺衛不固,會有畏寒易感之症;脾胃虛損,便不思飲食,身形消瘦。此症恐是自幼所染,又因長期憂思勞神,致使髒腑功能漸弱,病情愈發纏綿。隻是吧,下官再仔細觀察林姑娘的麵色,又聽那脈象,心裏卻又生出了些疑惑來。”
弘晝聽著吳謙這一番詳述,隻覺得醫理深奧,好多地方似懂非懂,聽到吳謙說有疑惑,便趕忙問道:“有什麽疑惑?”
吳謙迴道:“以林姑娘這般症候來看,按常理,秋冬季節應是畏寒更甚,四肢清冷,可奇怪的是,下官從脈象與麵色中察覺出些許躁熱之象,好似體內有虛火上炎,這與先天不足之體的常情不符。按理說,這王府之中,林姑娘的起居照料必定周全,怎會出現如此矛盾之處呢?下官實在是才疏學淺,學藝不精,為此惶恐難安啊。”
弘晝一聽這話,心裏先是暗暗讚歎這吳謙不愧是有名的國手,居然能從細微之處察覺出這般異樣。可緊接著,又不禁有些慚愧起來。他心裏清楚,黛玉那 “體內虛火上炎” 的緣由,是前些日子經曆了些意外波折,情緒大起大落,又受了些驚嚇勞累,才致使體內氣血失調,不想竟被這神醫從脈象與麵色裏給瞧出來了。他趕忙輕咳一聲,想掩飾一下自己的不自在,說道:“先生果然高明,但請先生賜教,這病還能醫得好嗎?該當用什麽藥才合適呢?”
吳謙又是一番欠身行禮,愈發顯得恭敬有加,迴道:“迴王爺的話,林姑娘此病,著實是個棘手的症候,醫治起來需費些時日與心力。隻是下官曾在江南遊曆行醫之時,結識了幾位民間隱士醫者,他們雖無官方名號,卻有祖傳秘方與獨特療法,與傳統醫理相互印證,頗有心得。林姑娘這個病,原本是頗為難治,不過他們那兒有一種叫‘養榮丸’的秘製丸藥,乃是以多味珍貴藥材精心炮製而成,對於滋補氣血、調理髒腑有奇效,專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症。下官之前在江南試著給幾個病情相似的病人用了,效果頗為顯著。下官適才又斟酌著開了個輔助方子,用黃芪、白術、熟地、桂圓作為主藥,再配上百合、麥冬、枸杞、山藥這些為輔藥,配合著那‘養榮丸’調養一陣子,倒是有望緩解病症,逐步痊愈的。隻是這‘養榮丸’的藥材采集與炮製極為不易,產量稀少,在下官手中也僅有數盒而已。身為醫者,卻難以大量獲取對症之藥,下官這心裏著實不安呐。”
弘晝一聽黛玉的病有治好的希望,頓時大喜,笑著說道:“先生這說的是哪裏話,既然是這麽貴重的貢藥,自然該由小王我來想辦法。有勞先生今兒費心給看護著,還把症候、藥理都講得這般清楚,先生如此費心。既如此,小王心裏有數了。隻不過,還有一位史家小姐,如今不知怎的,就是特別嗜睡,先生您覺得這是怎麽迴事呢?”
吳謙忙迴道:“這倒不妨事,想來史家小姐是千金明珠般的人物,冬日裏容易倦怠些,從脈象上來看,隻是略微有些體氣不足罷了。下官以為,要是史家小姐不喜歡用藥的話,隻平日裏滋補一下便可。要是她也不覺得膩味口苦,下官可以開一劑提神的小方子,用上幾服也就行了。”
弘晝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笑著正要端茶送客,那吳謙到底是醫者父母心,又多叮囑了一句道:“下官也是多嘴了,林家小姐這病,身病雖說有法子可治,可這心病卻是難醫。還是得讓她少些煩惱、少些愁思才好,就是在飲食方麵,平常也可以適量吃些小魚雞丁之類的,稍微多進些葷腥,尤其要注意不可多淚多泣,自怨自艾的,平日裏多笑笑,想些歡喜事兒,這樣才有望徹底痊愈。畢竟這病理一道,本來就不單單是靠藥石就能解決的事兒。”
弘晝這次倒是格外客氣,連連點頭稱是,居然還親自起身,把吳謙送出了顧恩殿的大廳。到了外頭,見鳳姐跟前的平兒,還帶著兩個太監、兩個宮女候在那兒,顯然是要負責送吳謙出園子的。弘晝不經意間瞥了平兒一眼,見她生得頗為清秀好看,那兩道眉毛纖細輕柔,好似春日裏隨風搖曳的柳枝一般,一點朱唇隻在唇瓣心上用了些淡淡的胭脂色,恰到好處地點綴著,一條白膩的鼻梁兒精致挺拔,小鼻頭尖俏俏的,看著頗為可愛。再看她身上,今兒穿著一身頗為小巧的灰貂毛背心棉襖,裏頭襯著粉綠色緞子麵、紋著茉莉花的裙子,想來是在外頭跑腿辦事,衣衫紮裹得頗為合體,將她那身段襯托得很是利落,在人群中顯得格外醒目。弘晝平日裏忙著各種事兒,難得這麽近地仔細端詳平兒,此刻這麽一看,心裏不禁暗暗讚歎,心想這平兒還真是個標致的姑娘。也不知怎的,當下心裏就動了個念頭,便吩咐那兩個太監和宮女道:“好好送吳大人去門上。” 然後又對著平兒說道:“你隨我來,我還有事吩咐。”
平兒聽了這話,先是一愣,臉上微微泛起紅暈,心裏 “撲通撲通” 直跳。她哪敢說個 “不” 字,可又惦記著要叮囑太監好生送客,便趕忙跟太監交代了幾句,這才略顯局促地跟著弘晝迴進了顧恩殿裏。她心裏還在納悶呢,也不知道主子到底有什麽事兒要吩咐自己,心裏頭七上八下的,隱隱又有些不安。
哪知道弘晝進了殿後,卻也不迴廳上坐著,而是徑自拐彎朝著書房那邊走去了。原來,鴛鴦、金釧兒、玉釧兒、蕊官這四個貼身伺候的丫鬟早就跟過來了,見平兒也跟著,心裏都覺得有些奇怪,可又不便多問。弘晝推開門進了書房,按照平日裏的時辰來算,這會兒差不多該是他歇中覺的時候了,這四個貼身丫鬟向來都是提前計較好了的,這會兒正好輪到金釧兒和玉釧兒在外頭房裏伺候著,就沒跟著進去。
鴛鴦、蕊官、平兒三個姑娘便跟著進了書房裏頭。蕊官和鴛鴦心裏記著伺候主子的規矩,趕忙上前去,一邊一個,準備替弘晝解下圍脖、鬆開腰帶,再把外麵的大袍子脫下來。平兒站在身後,心裏頭就像有隻小鹿在亂撞一樣,她心裏琢磨著,主子其實也沒說別的,甚至都沒多瞧自己幾眼呢,自己本就是在鳳姐跟前辦差的丫頭,這園子裏大小事務自己都經手不少,主子說有事兒吩咐,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可不知怎的,她就是覺得臉上發燙,心裏亂糟糟的,隻覺得這房裏屋外仿佛都彌漫著一種讓人緊張又微妙的氣氛。
平兒自打進了園子,日夜都伴隨在鳳姐身邊,見過不少事兒呢。就連鳳姐侍奉弘晝時遇到些狀況,自己在一旁瞧著的情況都有過幾迴了。鳳姐跟前其他幾個伶俐的丫頭,像小紅、豐兒,也常幫著處理弘晝身邊的一些事務。自己呢,雖說也偶爾幫著做些遞個東西之類的小事,可到底還沒真正像旁人那樣近身伺候過弘晝呢。一則是她深知鳳姐的心思,不敢輕易僭越去邀寵,就怕鳳姐心裏頭不痛快,生了嫌隙;另一則呢,她心裏也有自己的思量,想著自己雖是個得力的丫頭,可這容貌氣質,自認為也不比園子裏那些姑娘們差,心裏頭難免會想著,說不定哪天也會有機會多幫著主子做些事兒呢。這會兒被弘晝單獨叫進來,她心裏就忍不住胡思亂想起來:“莫非主子今兒是有重要的事兒要交代自己去辦?”
想到這兒,平兒定了定神,努力讓自己平靜些,可還是覺得心神有些慌亂。她到底是個心細如發的人,念頭一轉,又不禁擔心起來:“奶奶隻讓我送大夫來迴話,要是這會兒耽擱久了,奶奶知道了會怎麽想?這可真是個讓人頭疼的事兒呢。” 她一邊想著,一邊又恨自己沒出息,怎麽淨在這兒胡思亂想了,可畢竟是平日裏伺候慣了人的,眼見著蕊官、鴛鴦一左一右在那兒伺候弘晝更衣,她心裏猶豫了一下,竟也忍不住想上去搭把手,可又拿不準這樣做是不是妥當。
正糾結著呢,就見弘晝已經寬了外麵的大衣裳,走到書房裏頭的地龍暖炕上坐下了。那炕床挺長的,足有兩丈餘長,上頭軟軟地鋪了一床繡著紅龍紋路的被褥,看著就很是暖和舒適。蕊官、鴛鴦跪在地上,準備幫弘晝把靴子襪子脫下來,平兒見狀,暗暗鼓了鼓心氣,就近膝行幾步,也跪了過去,穩了穩神,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柔聲說道:“我來。” 說著,就在蕊官這一側,低眉順眼地主動幫弘晝把靴子寬了下來,又脫了襪子。蕊官愣了一下,旋即笑了笑,便由著她和鴛鴦一左一右地繼續伺候著,自己起身去把靠枕碼了碼,又把被角給散開了。
平兒和鴛鴦接著又幫弘晝把裏頭的襯褲整理好,平兒端著弘晝的一條腿,輕聲細語地說道:“天涼了,主子您先進被窩裏去吧,有話您再吩咐,留神別凍著了。” 說著,她和鴛鴦便扶著弘晝的兩條腿,讓弘晝上了炕,靠坐在那兒。蕊官從架子上取了一件黑狐皮裹衫,過來給弘晝披上,說道:“主子,您好歹披一件再歪著。” 然後,朝著鴛鴦、平兒笑了笑,便施了個萬福禮,退下去了。
鴛鴦見弘晝沒說話,想著也不好四個人都退下去,便和平兒使了個眼色,兩個姑娘家便並肩跪在榻前,輕輕替弘晝捶著腿,隔著被窩給弘晝按摩膝蓋,好讓弘晝解解乏。弘晝瞧見平兒明明已經有些羞澀了,可這伺候人的活兒卻依舊做得認真仔細,心裏倒覺得這姑娘挺用心的,不禁笑了笑,目光落在平兒的發端上,隻見她一頭青絲烏發,根根柔亮滑順,此時全都歸到頂心,挽了一個新月旁分之髻,也沒怎麽用釵環裝飾,隻用一紅一綠絞就的雙色絨繩,打了個梅花同心結綁定著,這麽一打扮,倒顯得越發清爽利落了,湊近了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發香,弘晝忍不住伸手在她頭發上輕輕撫了幾下。
平兒心裏一驚,可既不敢躲開,又不敢表現得太過於拘謹,隻好硬著頭皮由著弘晝觸碰自己的頭發。正緊張著呢,就聽弘晝開口說道:“叫你來,是真有事兒吩咐你,你可得替本王記好了,迴頭跟鳳丫頭說一聲,讓門上的太監,去找鴻臚寺西洋貢品管事的官兒,尋那味叫阿度那霜的藥來,給林丫頭備下了,早晚用藥的時候能用得上。至於那大夫開的方子,也得趕緊安排人去抓藥才是。還有,你們雲小主不是嗜睡嘛,讓她房裏的丫頭奴兒早晚多陪著她玩笑玩笑,老是這麽睡下去,那肯定是不成的。”
想當年賈府規製雖說顯貴,到底隻是寧、榮國公府邸,按照規矩,普通的下人要請太醫院看診,也隻能請那品級最低的 “醫生” 來瞧瞧就罷了,隻有府裏排得上名的主子們,才有資格請 “吏目”“醫士” 這些級別的太醫。像張友士那樣的大方科名家,已經是 “禦醫” 等級,有著六品頂戴了,也隻有賈府裏像三老、賈母那樣身份尊貴的長輩,才好意思下帖子去邀請人家。而且請來了之後,得先給正經的主子們看過病,再順便替寶玉、黛玉、鳳姐這些小輩瞧瞧,這才是合乎禮數的做法。
可如今不同了,自己圈禁了大觀園,鳳姐、寶釵她們如今都做了自己的奴婢,自己這親王的身份那可是無比顯赫,和昔日的賈府相比,那可是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才能時常請得動張友士那樣的 “禦醫” 來 “幫忙看病”。
再說了,自宋朝以來,這醫家和儒家的界限就有些模糊了,朝野裏那些真正頂尖的一代名醫、岐黃國手,大多都是飽讀詩書之人,他們心氣兒高,往往不屑於隻在太醫院裏任職。也正因如此,到了康熙朝之後,朝廷為了照顧這些真正國手大醫師的顏麵,特地另設了一個 “從三品典正太醫” 的虛職,專門用來邀約當世的那些國手們來兼職。這些人呐,要麽本身就是部院的大僚,要麽就是方麵大員,兼著這麽個名義,那可算是兩頭光鮮了。而這幾位 “典正太醫”,那才是真正醫術精湛、德高望重的 “大太醫”,平日裏他們看病,那也隻為天子、皇室宗親,親王貝勒、頭品大員這些身份尊貴的人看脈呢。就算是尋常的二、三品官員,想要下帖子請他們來看病,還得看人家這些國手的心情好不好,願不願意來呢。
今兒請來的這位吳謙吳六吉,那可是漢軍鑲藍旗出身的翰林學士,還兼著河北布政使呢,在京城這地界兒上,那已經算是很有臉麵的官員了。弘晝心裏明白,要不是自己如今是大清最顯赫的幾位親王之一,又是雍正的親子,身份實在是尊貴非凡,換做旁人,哪怕是內閣大臣、頭品大員,想要請這位吳大人過來給府裏的下人奴婢看病,那也是萬萬沒這個道理的。
弘晝思來想去,覺得人家吳大人這麽給麵子,大老遠地跑一趟,又這麽盡心盡力地給姐妹們瞧病,自己要是不見見,實在是太失禮數了,便開口說道:“既如此,請吳大人過來吧,我見見,也好跟人家道個辛苦。”
於是,平兒趕忙恭敬地去奉請那吳謙進靜室來敘話。那吳謙一進來,見到弘晝,便要行大禮跪叩,弘晝見狀,趕忙笑著起身,連連擺手,說道:“吳大人免禮,快請起,不必多禮了。” 說著,還親自請吳謙在一側坐下了,又吩咐鴛鴦親自端了茶來。一切安排妥當後,弘晝這才帶著幾分歉意說道:“吳大人,今兒可真是辛苦您了,小王我也是一時心急,怕身邊這…… 這姐妹的身子一直不好,所以才冒昧地請您大駕光臨來給瞧瞧。她,自小就跟在我身邊,平日裏衣食冷暖都是她悉心照顧著我,我對她也是極為上心的,如今她身子有恙,可把我給急壞了,也是聽四哥說您是這一科的國手,我這才鬥膽請動您來。不知您瞧著她這病究竟要緊不要緊,又該如何醫治才好呢?”
弘晝一邊說著,心裏一邊想著,雖說自己這麽說,把黛玉稱作 “姐妹” 有些不太符合當下這情況,可直接說她是奴婢好像又不太合適,隻是心裏到底還是有些別扭,不過此刻也顧不上這些了,最要緊的是問清楚黛玉的病情。
弘晝昨兒命鳳姐去請太醫進園子給黛玉看病,當時也不過是一時興起,隨口那麽吩咐下去,就跟平日裏他偶爾挑挑刺、使使貴人氣性一樣,並未太過放在心上。直到今兒,才忽然想起這檔子事兒來,便讓人把當朝的 “典正太醫” 吳謙請進靜室來,想著詳細問問黛玉的病情。
那吳謙進了王府園子,一進來就被這園子的精致布局與華貴陳設所吸引,心中暗歎不愧是親王府邸。之前他給黛玉、鳳姐、湘雲等人問診的時候,身處這滿是姑娘們的環境裏,聽著姑娘們輕言細語,心裏頭也難免有些緊張,全靠著平日裏的那份克製功夫,才勉強維持著鎮定,擺出一副醫者該有的沉穩模樣兒。
此刻聽王爺問起黛玉的病情,吳謙趕忙欠身行禮,一臉恭敬,連聲道:“不敢不敢,王爺但有差遣,下官自當恭謹伺候,哪敢有絲毫懈怠拿大。嗯,那位林姑娘的症候,下官已經仔細地望聞問切,又反複思量辨析了。依下官看來,林姑娘這是先天不足之症,且伴有積鬱之象。下官才疏學淺,所學醫術也不過是些微末技藝,以下官這點本事,也隻是盡力揣摩斟酌,不敢有所避諱,就鬥膽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了。下官覺著,林姑娘的脈象,左寸沉數細弱,似有心血虛耗之征;左關弦澀,顯示肝鬱氣滯;右寸浮而無力,肺衛之氣不固;右關濡緩,脾胃亦有虛損。心血虛耗,則易心煩失眠,神思倦怠;肝鬱氣滯,常致情誌不舒,胸脅脹滿;肺衛不固,會有畏寒易感之症;脾胃虛損,便不思飲食,身形消瘦。此症恐是自幼所染,又因長期憂思勞神,致使髒腑功能漸弱,病情愈發纏綿。隻是吧,下官再仔細觀察林姑娘的麵色,又聽那脈象,心裏卻又生出了些疑惑來。”
弘晝聽著吳謙這一番詳述,隻覺得醫理深奧,好多地方似懂非懂,聽到吳謙說有疑惑,便趕忙問道:“有什麽疑惑?”
吳謙迴道:“以林姑娘這般症候來看,按常理,秋冬季節應是畏寒更甚,四肢清冷,可奇怪的是,下官從脈象與麵色中察覺出些許躁熱之象,好似體內有虛火上炎,這與先天不足之體的常情不符。按理說,這王府之中,林姑娘的起居照料必定周全,怎會出現如此矛盾之處呢?下官實在是才疏學淺,學藝不精,為此惶恐難安啊。”
弘晝一聽這話,心裏先是暗暗讚歎這吳謙不愧是有名的國手,居然能從細微之處察覺出這般異樣。可緊接著,又不禁有些慚愧起來。他心裏清楚,黛玉那 “體內虛火上炎” 的緣由,是前些日子經曆了些意外波折,情緒大起大落,又受了些驚嚇勞累,才致使體內氣血失調,不想竟被這神醫從脈象與麵色裏給瞧出來了。他趕忙輕咳一聲,想掩飾一下自己的不自在,說道:“先生果然高明,但請先生賜教,這病還能醫得好嗎?該當用什麽藥才合適呢?”
吳謙又是一番欠身行禮,愈發顯得恭敬有加,迴道:“迴王爺的話,林姑娘此病,著實是個棘手的症候,醫治起來需費些時日與心力。隻是下官曾在江南遊曆行醫之時,結識了幾位民間隱士醫者,他們雖無官方名號,卻有祖傳秘方與獨特療法,與傳統醫理相互印證,頗有心得。林姑娘這個病,原本是頗為難治,不過他們那兒有一種叫‘養榮丸’的秘製丸藥,乃是以多味珍貴藥材精心炮製而成,對於滋補氣血、調理髒腑有奇效,專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症。下官之前在江南試著給幾個病情相似的病人用了,效果頗為顯著。下官適才又斟酌著開了個輔助方子,用黃芪、白術、熟地、桂圓作為主藥,再配上百合、麥冬、枸杞、山藥這些為輔藥,配合著那‘養榮丸’調養一陣子,倒是有望緩解病症,逐步痊愈的。隻是這‘養榮丸’的藥材采集與炮製極為不易,產量稀少,在下官手中也僅有數盒而已。身為醫者,卻難以大量獲取對症之藥,下官這心裏著實不安呐。”
弘晝一聽黛玉的病有治好的希望,頓時大喜,笑著說道:“先生這說的是哪裏話,既然是這麽貴重的貢藥,自然該由小王我來想辦法。有勞先生今兒費心給看護著,還把症候、藥理都講得這般清楚,先生如此費心。既如此,小王心裏有數了。隻不過,還有一位史家小姐,如今不知怎的,就是特別嗜睡,先生您覺得這是怎麽迴事呢?”
吳謙忙迴道:“這倒不妨事,想來史家小姐是千金明珠般的人物,冬日裏容易倦怠些,從脈象上來看,隻是略微有些體氣不足罷了。下官以為,要是史家小姐不喜歡用藥的話,隻平日裏滋補一下便可。要是她也不覺得膩味口苦,下官可以開一劑提神的小方子,用上幾服也就行了。”
弘晝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笑著正要端茶送客,那吳謙到底是醫者父母心,又多叮囑了一句道:“下官也是多嘴了,林家小姐這病,身病雖說有法子可治,可這心病卻是難醫。還是得讓她少些煩惱、少些愁思才好,就是在飲食方麵,平常也可以適量吃些小魚雞丁之類的,稍微多進些葷腥,尤其要注意不可多淚多泣,自怨自艾的,平日裏多笑笑,想些歡喜事兒,這樣才有望徹底痊愈。畢竟這病理一道,本來就不單單是靠藥石就能解決的事兒。”
弘晝這次倒是格外客氣,連連點頭稱是,居然還親自起身,把吳謙送出了顧恩殿的大廳。到了外頭,見鳳姐跟前的平兒,還帶著兩個太監、兩個宮女候在那兒,顯然是要負責送吳謙出園子的。弘晝不經意間瞥了平兒一眼,見她生得頗為清秀好看,那兩道眉毛纖細輕柔,好似春日裏隨風搖曳的柳枝一般,一點朱唇隻在唇瓣心上用了些淡淡的胭脂色,恰到好處地點綴著,一條白膩的鼻梁兒精致挺拔,小鼻頭尖俏俏的,看著頗為可愛。再看她身上,今兒穿著一身頗為小巧的灰貂毛背心棉襖,裏頭襯著粉綠色緞子麵、紋著茉莉花的裙子,想來是在外頭跑腿辦事,衣衫紮裹得頗為合體,將她那身段襯托得很是利落,在人群中顯得格外醒目。弘晝平日裏忙著各種事兒,難得這麽近地仔細端詳平兒,此刻這麽一看,心裏不禁暗暗讚歎,心想這平兒還真是個標致的姑娘。也不知怎的,當下心裏就動了個念頭,便吩咐那兩個太監和宮女道:“好好送吳大人去門上。” 然後又對著平兒說道:“你隨我來,我還有事吩咐。”
平兒聽了這話,先是一愣,臉上微微泛起紅暈,心裏 “撲通撲通” 直跳。她哪敢說個 “不” 字,可又惦記著要叮囑太監好生送客,便趕忙跟太監交代了幾句,這才略顯局促地跟著弘晝迴進了顧恩殿裏。她心裏還在納悶呢,也不知道主子到底有什麽事兒要吩咐自己,心裏頭七上八下的,隱隱又有些不安。
哪知道弘晝進了殿後,卻也不迴廳上坐著,而是徑自拐彎朝著書房那邊走去了。原來,鴛鴦、金釧兒、玉釧兒、蕊官這四個貼身伺候的丫鬟早就跟過來了,見平兒也跟著,心裏都覺得有些奇怪,可又不便多問。弘晝推開門進了書房,按照平日裏的時辰來算,這會兒差不多該是他歇中覺的時候了,這四個貼身丫鬟向來都是提前計較好了的,這會兒正好輪到金釧兒和玉釧兒在外頭房裏伺候著,就沒跟著進去。
鴛鴦、蕊官、平兒三個姑娘便跟著進了書房裏頭。蕊官和鴛鴦心裏記著伺候主子的規矩,趕忙上前去,一邊一個,準備替弘晝解下圍脖、鬆開腰帶,再把外麵的大袍子脫下來。平兒站在身後,心裏頭就像有隻小鹿在亂撞一樣,她心裏琢磨著,主子其實也沒說別的,甚至都沒多瞧自己幾眼呢,自己本就是在鳳姐跟前辦差的丫頭,這園子裏大小事務自己都經手不少,主子說有事兒吩咐,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可不知怎的,她就是覺得臉上發燙,心裏亂糟糟的,隻覺得這房裏屋外仿佛都彌漫著一種讓人緊張又微妙的氣氛。
平兒自打進了園子,日夜都伴隨在鳳姐身邊,見過不少事兒呢。就連鳳姐侍奉弘晝時遇到些狀況,自己在一旁瞧著的情況都有過幾迴了。鳳姐跟前其他幾個伶俐的丫頭,像小紅、豐兒,也常幫著處理弘晝身邊的一些事務。自己呢,雖說也偶爾幫著做些遞個東西之類的小事,可到底還沒真正像旁人那樣近身伺候過弘晝呢。一則是她深知鳳姐的心思,不敢輕易僭越去邀寵,就怕鳳姐心裏頭不痛快,生了嫌隙;另一則呢,她心裏也有自己的思量,想著自己雖是個得力的丫頭,可這容貌氣質,自認為也不比園子裏那些姑娘們差,心裏頭難免會想著,說不定哪天也會有機會多幫著主子做些事兒呢。這會兒被弘晝單獨叫進來,她心裏就忍不住胡思亂想起來:“莫非主子今兒是有重要的事兒要交代自己去辦?”
想到這兒,平兒定了定神,努力讓自己平靜些,可還是覺得心神有些慌亂。她到底是個心細如發的人,念頭一轉,又不禁擔心起來:“奶奶隻讓我送大夫來迴話,要是這會兒耽擱久了,奶奶知道了會怎麽想?這可真是個讓人頭疼的事兒呢。” 她一邊想著,一邊又恨自己沒出息,怎麽淨在這兒胡思亂想了,可畢竟是平日裏伺候慣了人的,眼見著蕊官、鴛鴦一左一右在那兒伺候弘晝更衣,她心裏猶豫了一下,竟也忍不住想上去搭把手,可又拿不準這樣做是不是妥當。
正糾結著呢,就見弘晝已經寬了外麵的大衣裳,走到書房裏頭的地龍暖炕上坐下了。那炕床挺長的,足有兩丈餘長,上頭軟軟地鋪了一床繡著紅龍紋路的被褥,看著就很是暖和舒適。蕊官、鴛鴦跪在地上,準備幫弘晝把靴子襪子脫下來,平兒見狀,暗暗鼓了鼓心氣,就近膝行幾步,也跪了過去,穩了穩神,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柔聲說道:“我來。” 說著,就在蕊官這一側,低眉順眼地主動幫弘晝把靴子寬了下來,又脫了襪子。蕊官愣了一下,旋即笑了笑,便由著她和鴛鴦一左一右地繼續伺候著,自己起身去把靠枕碼了碼,又把被角給散開了。
平兒和鴛鴦接著又幫弘晝把裏頭的襯褲整理好,平兒端著弘晝的一條腿,輕聲細語地說道:“天涼了,主子您先進被窩裏去吧,有話您再吩咐,留神別凍著了。” 說著,她和鴛鴦便扶著弘晝的兩條腿,讓弘晝上了炕,靠坐在那兒。蕊官從架子上取了一件黑狐皮裹衫,過來給弘晝披上,說道:“主子,您好歹披一件再歪著。” 然後,朝著鴛鴦、平兒笑了笑,便施了個萬福禮,退下去了。
鴛鴦見弘晝沒說話,想著也不好四個人都退下去,便和平兒使了個眼色,兩個姑娘家便並肩跪在榻前,輕輕替弘晝捶著腿,隔著被窩給弘晝按摩膝蓋,好讓弘晝解解乏。弘晝瞧見平兒明明已經有些羞澀了,可這伺候人的活兒卻依舊做得認真仔細,心裏倒覺得這姑娘挺用心的,不禁笑了笑,目光落在平兒的發端上,隻見她一頭青絲烏發,根根柔亮滑順,此時全都歸到頂心,挽了一個新月旁分之髻,也沒怎麽用釵環裝飾,隻用一紅一綠絞就的雙色絨繩,打了個梅花同心結綁定著,這麽一打扮,倒顯得越發清爽利落了,湊近了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發香,弘晝忍不住伸手在她頭發上輕輕撫了幾下。
平兒心裏一驚,可既不敢躲開,又不敢表現得太過於拘謹,隻好硬著頭皮由著弘晝觸碰自己的頭發。正緊張著呢,就聽弘晝開口說道:“叫你來,是真有事兒吩咐你,你可得替本王記好了,迴頭跟鳳丫頭說一聲,讓門上的太監,去找鴻臚寺西洋貢品管事的官兒,尋那味叫阿度那霜的藥來,給林丫頭備下了,早晚用藥的時候能用得上。至於那大夫開的方子,也得趕緊安排人去抓藥才是。還有,你們雲小主不是嗜睡嘛,讓她房裏的丫頭奴兒早晚多陪著她玩笑玩笑,老是這麽睡下去,那肯定是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