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狼牙的迴歸,五家山一役終於徹底結束,這一戰,新一團雖說大獲全勝,但也損失慘重。


    幾個營的人員損失都很大。


    開戰前,新一團一共約有五千餘人,而戰後,新一團傷亡近半,隻剩下了兩千多人,就算把在醫院的一千多輕重傷員都算上,也不過三千多人。


    長白山抗日根據地囊括延吉、琿春、汪清、圖們四縣,想要實際控製這麽大的麵積,三千多人自然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徐銳決定擴軍。


    首先補充進新一團的是長白十八寨的土匪,雪裏紅等人的隊伍共有三千人左右,在這次五家山一役中因為沒打什麽硬仗,所以損失不大,還有近兩千人。


    不過這些土匪良莠不齊,有的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還有的土匪吸大煙,對於這樣的土匪,徐銳一律將其從隊伍裏剔除。


    如此一來,符合參軍條件的土匪也就隻剩下了一千人左右。


    徐銳本想把他們打散補充進新一團各連,不過想到他們剛剛加入新一團,如果打散的話難免有抵觸情緒,所以徐銳決定,將這些土匪編成五個連。


    每個營增加一個連的建製,任命鎮三江、雪裏紅、薑權、花斑虎等人為連長,如此一來,使各營都增強了實力。


    其次是把民兵補充進主力部隊,


    在五家山的下水道之戰中,民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他們的拚死守護,再加上井上千代子與朝比奈舞師徒的致命絕殺,才最終擊退了鬼子的特戰師團,而在這場戰鬥中,民兵也損失慘重,一千多人參戰,最後隻剩下了不到五百人。


    好在這五百人經過戰火的考驗,已經成長了起來,所以徐銳將這五百民兵全部充實到了幾個主力營中。


    不過民兵的數量太少,就算全都補充到了新一團中,新一團的人數還是有不足。


    於是徐銳下令在四縣範圍內進行征兵,擴充軍隊。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外,招兵的效果並不好。


    這一天,管招兵工作的高楚愁眉苦臉的來找徐銳,。


    徐銳就說:“高楚,出啥事兒了?”


    高楚就說:“長白山的老百姓太沒有血性,都三天了,四個縣一共才招了不到二百人參軍,去掉其中素質不好的,能用上的不到一百人。”


    徐銳馬上就明白了,長白山一帶受鬼子統治已有近十年之久,老百姓接受的是鬼子的奴化教育,在學校,學生每天要向日本皇宮所在的方向行禮,這樣一來,使很多老百姓接受了即成事實,很缺乏反抗精神。


    徐銳也有些惱火,他說道:“這一帶的老百姓看來已養成了逆來順受的習慣,不敢反抗鬼子的統治,而且他們也怕新一團如以前的抗聯一樣不長久,日本人要迴來清算。”


    “應該是這麽迴事兒,可是這樣也不成啊,都不參軍,我們怎麽才能曾加實力啊!”高楚苦著臉說。


    徐銳說:“要想招到兵員,先得打破鬼子在老百姓中的印象,現在的老百姓都怕鬼子,如果他們不怕鬼子,就會踴躍參軍。”


    “團長,怎麽才能讓老百姓不怕鬼子呢?”高楚問。


    “這得你自己想辦法了。”徐銳笑著說。


    高楚想了辦半,突然眼睛一亮,口中說道:“團長,這一次不是俘虜了不少鬼子兵嗎?你說,如果我們押著這些鬼子兵到縣城的大街上轉一圈兒,是不是就能打破鬼子在老百姓心中的印象?”


    “這倒是個好辦法,讓老百姓看看鬼子的熊樣兒,讓老百姓不再害怕鬼子,有助於我們以後活動的開展。”徐銳點了點頭。


    高楚說:“好,團長,你給我一百個鬼子兵,我要趕著他們遊街。”


    “沒問題。”徐銳毫不猶豫的說。


    徐銳接著說:“光這樣也不成,咱們八路軍最大的優勢是什麽?”


    “啥啊?”高楚問。


    “笨啊,那就是發動群眾,這方麵政委擅長,你去找他,讓他再幫你想想辦法發動一下群眾,隻要群眾發動起來了,那招兵不不容易嗎?”


    “嘿!團長,還真是這麽迴事兒,我這就去找政委去!”高楚興衝衝的去找王滬生。


    王滬生就問高楚:“找我有啥事兒?”


    高楚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王滬生說了一遍。


    王滬生說:“這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啊,軍民魚水情,軍民一家親,這傳統咱不能扔下啊。平時讓戰士們多幫老百姓幹點兒活,挑水、劈柴、打掃院子,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工作也就好開展了。”


    “這樣就成?”高楚說。


    “這樣隻能起一定作用,想要老百姓踴躍參軍,就要下一劑猛藥。”


    “政委,你說咋弄?”高楚來了興致。


    王滬生就說:“最簡單的就是,打鬼子,分田地啊!這四縣都駐有鬼子的開拓團,他們霸占了四縣最好的良田,現在四縣光複了,這些鬼子的開拓團也都跑了,咱們就把他們的田分給老百姓,這樣一來,老百姓自然會擁護咱們。”


    “高啊!政委,老百姓分了鬼子的田,一來為了保衛自己的利益,二來也怕鬼子再打迴來算帳,所以一定會支持我們,參軍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對,就是這麽個道理。”王滬生說。


    “這樣,我立即抽調一些政工幹部,組成工作隊,進入四縣的轄區,先把鬼子的地分了,你再招兵,這樣效果就要好的多。”王滬生說。


    “政委,我算服了你了!”


    “從群眾是來,到群眾中去是咱們黨的一貫政策,是咱們黨的立足之本,什麽時候也不能丟。”


    在高楚與王滬生的談話後,王滬生很快就成立了幾十支工作隊,深入到了四縣的城市與鄉鎮,他們沒收敵偽資產,將鬼子開拓團所霸占的良田都分給了老百姓。


    與此同時,四縣的駐軍也主動上門幫助老百姓打水、劈柴、掃院子、修葺房屋。


    ……


    延吉城外,小嶺鎮。


    張老漢是小嶺鎮的居民,獨自一人在這裏生活了大半輩子。


    張老漢一大早就起來,準備出門挑水,剛推開門,就看到門口站著幾個大兵,這幾個大兵不由分說就進了張老漢的家門兒,劈柴的劈柴,挑水的挑水,還有的拎起掃帚就掃院子,兩個大兵看到張老漢家的豬圈壞了,立即幫著搬石頭去堵豬圈。


    張老漢跑進屋裏躲來,趴著門縫向外不明所以的看著這一切,自己活了這大半輩子,清朝的巡防營、張大帥的東北軍、日本的關東軍、滿洲國的軍警都見過,這些當兵到處欺負老百姓,要這要那的,自己還從來沒有看過哪個軍隊竟然主動幫老百姓幹活兒。


    張老漢摸了摸額頭,沒發燒啊!又揉了揉眼睛,沒看錯啊!可是這太陽怎麽打西邊兒出來了,這些大兵反倒幫起老百姓來了呢?


    這些大兵足忙活了一個鍾頭,這才離開。


    張老漢鬆了一口氣,這些大兵終於走了,自己提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這幫大兵,竟然也學會收買人心了,俺才不吃你們這一套呢,當兵的沒有好人。”張老漢嘟囔著。


    第二天一早,張老漢一開大門,發現那幾個戰士又來了,張老漢又躲迴到門後,看著這幾個戰士給自己劈柴、燒水、掃院子,臨走時,這幾個戰士還把一個袋子放到房門口。


    等戰士們走後,張老漢打開袋子一看,裏麵裝著白花花的麵米。


    張老漢的眼睛濕潤了,自己無兒無女,窮得叮當響,什麽事都要自己去幹,這麽多年,也就是維持個溫飽,就算過節也吃得是土豆和玉米麵兒粥,這白花花的麵粉,有幾年都沒吃過白麵了。


    看來,這些當兵的也不光是收買人心。張老漢暗自想著。


    接連幾天,每天早上開門,都會有當兵的給張老漢家幹活兒,張老漢由最初的抵觸變成了感動,他想了想,用白麵在早上烙了幾張白幹餅(一種不加油的麵餅),見戰士們來了,馬上走出來。


    張老漢就說:“軍爺,吃了這餅再幹活兒吧。”


    那幾個當兵的一樂,一個愛說話的戰士就說:“大爺,不叫軍爺,叫我們同誌就成,我們部隊有規定,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這餅我們不能吃。”


    “還有這樣的部隊?”張老漢手裏拿著餅子,感動的眼淚掉了下來。


    “好人哪!”張老漢感動的說,自己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軍隊,看來新一團的兵真的與別的兵不太一樣。


    張老漢並不是個例,這樣的事情在長白四縣的很多地方都在上演著,隨著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對新一團改變了看法。


    他們對新一團的做法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從最開始的遠離和逃避,到主動接近新一團,新一團終於與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努力,新一團終於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在四縣站穩了腳跟,這時,王滬生又帶著工作隊分了鬼子開拓團的地。


    說起來鬼子開拓團的地都是從中國老百姓手中用近乎於搶的方式獲得的,為此老百姓還曾反抗過,不過後來被鬼子鎮壓了,老百姓欲哭無淚。


    現在好了,新一團將開拓團的地一分,老百姓終於翻了身,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老百姓有了地,爆發出巨大的熱情,開始狂熱的支持新一團。


    特別是那些分了地的老百姓,為了保住自己的即得利益,主動踴躍參軍,沒過幾天,新一團一下子就新增加了五、六千新兵!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特戰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寞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寞劍客並收藏抗日之特戰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