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方初露的曙光漸漸染亮天際,一艘象征著華朝帝王張循無上榮耀的兩萬噸級龐然大物——一艘宏偉的巨輪,在晨曦的擁抱中緩緩駛離了渤海那溫暖而寧靜的懷抱,踏上了前往黃海那更為廣闊無垠、波濤洶湧的海域。


    不久之後,這艘巨輪與承載著北方軍區部分精銳陸軍的太平洋艦隊在浩瀚的大海上相遇,宛如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雙子星,彼此輝映,以不可阻擋之勢穿越朝鮮海峽,最終抵達了扶桑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展開了一場觀光之旅。


    張循雖然對扶桑民眾的生活水平實施了一定程度的規範與限製,但若將這份“節製”放置於後世那繁花似錦的盛世景象,或是與華朝本土的繁榮昌盛相比,或許會被視為一種稍顯嚴格的管控。


    然而,對於扶桑這片土地上那些曾經如同野草般無序生長、日複一日生活在恐懼與不確定中的部落民眾,乃至那些曾淪為貴族領主腳下卑微奴仆的人們而言,如今所享有的生活無疑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命運之輪的一次巨大轉折。


    他們通過辛勤的勞作,為華朝開采豐富的銀礦,耕耘肥沃的農田,以此換來了每日兩餐溫飽無憂的米飯。這份看似簡單的幸福,對於曾經飽受奴役之苦、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扶桑人來說,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與福祉。他們終於得以擺脫貴族領主的殘酷壓迫,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新生,這份轉變之巨大,幾乎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正因如此,扶桑底層人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與熱忱,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項艱辛的勞作之中。在那幽深莫測的礦洞深處,在那廣袤無垠的田野之上,乃至在修建雄偉橋梁、鋪設寬闊道路、建造堅固房屋的每一個細微角落,都能目睹他們揮汗如雨、勤勉耕耘的堅毅身影。


    他們懷揣著對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渴望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與奮鬥,贏得華朝管理者的青睞與嘉獎。哪怕隻是晉升為一名微不足道的基層管理者,也足以讓整個家族歡騰雀躍,將其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耀與驕傲。


    當張循那尊貴的腳步踏上扶桑島這片土地時,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的畫卷徐徐展開在他的眼前:街道被清掃得一塵不染,仿佛能映出天空的湛藍;房屋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既展現了獨特的韻味,又透露出一種和諧之美;扶桑人民秩序井然,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華朝的深深崇敬與敬仰,那是一種源自內心的真誠與敬畏。這份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和諧與安寧,如同一股溫暖的春風,拂過張循的心田,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與滿足。


    他深知,這份和諧與安寧不僅僅是對華朝卓越治理能力的有力證明,更是對扶桑後世子孫那野蠻性格的改造與馴化。如今的扶桑,已不再是那個充滿混亂與紛爭的蠻荒之地,而是一個在華朝引領下,逐步走向文明與繁榮的嶄新世界。這份成就,讓張循的心中充滿了滿足,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繼續限製扶桑人發展的決心與信念。


    在告別了扶桑那片溫暖如春、波光粼粼的海域之後,張循的座艦猶如一位勇往直前的探險者,繼續乘風破浪,一路向北,穿越了那片浩瀚無垠、波濤洶湧的北太平洋。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航行,它終於駛入了風景如畫、令人心曠神怡的阿拉斯加灣,緩緩地靠近了那片充滿未知與神秘的北美大陸。


    與此同時,在華朝那遼闊而遙遠的北方疆域,張合正以其超凡脫俗的軍事才能和堅如磐石的意誌,引領著北方軍區的英勇勇士們,踏上了一段段驚心動魄的征服之旅。他們勢如破竹,成功地將通古斯人、尤卡吉爾人、科裏亞克人、伊捷爾緬人,以及白令海峽邊陲那遙遠而神秘的楚科奇人等眾多西伯利亞荒原上的原始部落一一征服。


    這些部落,尚處於文明的萌芽階段,他們的生活方式原始而粗獷,對於國家的概念更是如同天方夜譚,遙不可及,甚至初級的部落聯盟都未曾真正形成。


    張合的征服策略既顯得明智又高效,他深知在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荒原上,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征服所有的部落。因此,他審時度勢,集中兵力攻打那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部落,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逐一擊破,納入華朝的版圖之中。而對於那些散落在荒山野嶺之間,規模較小、影響甚微的原始部落聚居點,張合則展現出了他的智慧與遠見。


    他派遣已經歸降的部落原住民作為使者,這些使者深諳當地的風土人情,能夠更好地與原始部落進行溝通。他們四處奔走,傳遞著華朝的威名與旨意,讓那些尚未被征服的原始人深刻地明白,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已經歸屬於強大的華朝,任何抵抗都將是徒勞無功的。在張合的英明領導下,這些原始部落逐漸感受到了華朝文明的魅力與力量,紛紛選擇主動向華朝的地方管理者臣服,共同迎接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張合那睿智而果敢的領導下,北方軍區的大軍猶如一把經過千錘百煉的鋒利寶劍,無畏地穿透了西伯利亞那刺骨的嚴寒與無盡的荒涼。他們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征服了那些頑固而原始的部落,將華朝的旗幟插遍了這片廣袤的土地。


    隨後,這些英勇的陸軍戰士們乘坐著太平洋艦隊那氣勢磅礴的運兵船,穿越波濤洶湧的白令海峽,踏上了北美大陸這片充滿無限機遇與挑戰的新天地。在這裏,他們以營為單位分兵,每營千人,猶如一股不可阻擋的鐵流,展開了對北美大陸深入而全麵的征服之旅。


    與此同時,張循乘坐的豪華遊輪正緩緩駛近北美大陸那綿延起伏的海岸線。他心中那份對未來的堅定信念,並非憑空而來。


    他擁有著能夠預見未來一年戰局走向、推演範圍高達5000公裏,每天更是擁有多達80次推演機會的係統外掛。這樣的外掛,讓他對即將發生的每一場戰鬥都了如指掌,仿佛一切盡在他的掌控之中,勝券在握,無懼任何挑戰。


    在北美大陸上,那些原始印第安人部落雖然擁有著驍勇善戰的傳統和堅韌不拔的鬥誌,但在華朝大軍那現代熱武器的強大火力麵前,卻顯得如此渺小與脆弱。即便是華軍的一個千人營,也足以輕鬆應對數倍乃至數十倍於己的敵人。那懸殊的戰況,幾乎可以預見,華朝大軍將如同秋風掃落葉般,席卷整個北美大陸,書寫下一段段傳奇的征服史詩。


    事實上,北美大陸並未孕育出那種人口眾多、勢力龐大的巨型部落,這一獨特的地域特征無疑為華軍的推進鋪設了一條相對順暢的道路。在這樣的有利背景下,華軍的步伐顯得尤為迅猛且勢不可擋,他們就像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以不可阻擋之勢席卷著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所到之處,皆留下華朝文明的印記。


    從中西部那廣袤無垠、一望無際的平原,到巍峨聳立、雲霧繚繞的群山之間,這片土地上曾經孕育了無數印第安人部落。圖勒人、阿留申人、諾頓部落、泰薩勒人、阿拉帕霍族、海達人、波莫人、弗裏蒙特人、古普韋布洛人、奧薩拉族、莫戈勒人、奇瓦族、奧隆人、楚瑪什人、拉霍亞族……這些部落各自為政,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獨特的文化與曆史。


    然而,在華朝大軍那威力無窮的步槍大炮麵前,這些曾經驕傲的部落卻紛紛低下了頭,選擇了臣服。他們的抵抗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就像是大海中漂泊的一葉扁舟,在狂風巨浪的肆虐下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可能被吞噬。華軍的強大火力與嚴密組織,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現代文明的震撼力量,也讓他們明白了抵抗的徒勞與無用。於是,他們紛紛放下武器,選擇接受華朝的統治,共同迎接一個新的時代,即使少部分抵抗的,也難以擋住華軍的熱武器進攻。


    並非所有印第安人都對這場征服持有堅決的抵抗態度。


    當華朝大軍跨越千山萬水,向他們傳遞出“殷商後裔”、“華夏民族”那充滿親情與歸屬感的親切唿喚時,許多印第安人的內心深處仿佛被觸動了一根敏感的琴弦,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他們開始恍惚地意識到,加入華朝或許意味著能夠告別那原始森林中充滿未知與危險的艱難生存,迎來一個充滿希望、富足穩定的新生活。


    這樣的誘惑,對於那些長期在惡劣環境中摸爬滾打、掙紮求生的印第安人來說,無疑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他們渴望擺脫貧困與落後,渴望擁抱文明與進步,而華朝的征服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於是,越來越多的印第安人選擇了放下手中的武器,張開雙臂,滿懷期待地迎接華朝的懷抱。他們願意與華朝人民攜手並肩,共同在這片土地上書寫著屬於華夏民族、炎黃子孫的嶄新篇章。


    這也正是當初張循深思熟慮後,讓人深入研究印第安人起源,並將其強行歸屬於殷商遺民的重要原因。他深知,無論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如何,隻要有一個合理的借口,就能夠大幅降低印第安人的抵抗之心,讓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歸屬感,自然而然地接受他們是屬於強大而輝煌的華夏民族一員的說法。這樣的策略,不僅減少了征服過程中的流血與衝突,更為華朝在北美大陸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能趨吉避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巧並收藏三國:我能趨吉避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