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蓋棺定論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知州,《大明律》對此可有明文規定?”朱標問道,對方卻跟沒聽到似的。
這時的魏鑒早已魂飛天外。秦王、晉王對此事的態度,他看得一清二楚,心中拔涼拔涼的。本以為龐小四這樣的至孝之舉,會受到朝廷旌獎,他自己作為父母官也能得些好處,如今卻很可能因此招來禍端,他腦子裏一時間亂極了,乃至朱標的問話都沒在意。
“魏知州?”
“啊?”魏鑒反應過來,趕緊道歉,“殿下恕罪。”
“沒關係。”朱標把剛才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稟殿下,《大明律》規定,祖父母、父母故意殺死子孫的,杖一百。”魏鑒稍微思索後迴答。現如今,太子對於此事的態度,魏鑒心裏也有數了,這迴他真的是要倒黴了。
“如此惡行,竟隻是杖一百!太便宜他了!”朱樉怒道。
“哎?”朱標一擺手,“二弟稍安勿躁。既然魏知州已經具表上奏,父皇自有公斷。父皇什麽脾氣,你們也不是不知道。”
朱樉和朱棡聞言,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魏大人,此事如何判定,還要等陛下的旨意。不過,孤說說自己的看法。”
“臣洗耳恭聽。”
“方才晉王殿下說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孤也說一句,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如果這種取人性命的行為,都可以視為孝行的話,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所謂百善孝為先,殺人是善行嗎?”
“當然不是。”魏鑒迴答。
“連善行都算不上,何談孝行。退一步說,若如秦王殿下所言,他自殺獻祭,縱然不被治罪,那也是不孝之舉。朝廷教化,是勸人向善,如若嘉獎、鼓勵龐小四這樣的行為,豈不是人人都要殺妻滅子啦!”
“是臣愚鈍!”
“好了,孤言盡於此。實話說與你聽,孤會上折言明態度。請魏知州將龐小四妥善安置。”
“謝殿下教誨。”
“那咱們走吧。”說完站起身來朝堂外走去。朱樉、朱棡隨後,朱棣和買的裏八剌也從屏風後麵出來跟了上去。
“這樣是不是太便宜龐小四了?大哥你有監國之權,何不當場判了?”朱棣追上去問道。
“不可。此事傳遍了滁州城,鬧得沸沸揚揚,魏鑒已經上報朝廷,大哥若是自行決斷,置父皇於何地?”朱棡搶先迴道。
“老四啊,跟你三哥多學學。平時讓你看書,你難受得像上刑一樣。這麽簡單的事兒,都看不明白。”朱標邊走邊說。
送走太子之後,魏鑒趕緊迴到書房,叫師爺來想辦法如何彌補。追迴奏折已然是不可能了,估計這會兒已經過了長江。
“老爺,為今之計隻有再上折子請罪了。即便您不說,太子殿下也會說,到時候您就被動了。”
“好吧。老爺我這迴算是栽了。”魏鑒歎了口氣。
從州府出來,朱標兄弟幾人沒了繼續逛街的心情,便迴轉太仆寺。各自迴房後,朱標寫了一份密折,簡要介紹了龐小四一案的來龍去脈,著重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及處理建議。吩咐李大力安排錦衣衛速遞京師。
轉天,一切準備妥當,朱標一行前往滁陽王廟祭祀,滁州下轄大小官員盡皆前往,場麵蔚為壯觀。典禮結束,太仆寺卿唐原亨、知州魏鑒做東宴請,為朱標等人送行。
清晨,天光初現,朱標的車駕便從北門離開了滁州,直奔臨濠而去。就在這個時候,魏鑒的奏折擺到了乾清宮的禦案之上。
勤快人朱元璋早早就起來了,到禦書房拿起魏鑒的奏折瀏覽一遍,破口大罵——龐小四禽獸不如,如此行徑,枉為人父、枉為人夫、枉為人子,縱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知州魏鑒,是非不分,希圖嘉獎,整個一糊塗蛋。
早朝之上,朱元璋拿出魏鑒的奏折,讓眾臣議一議。站位靠前的中書省、禦史台、大理寺以及六部高官,見到皇帝麵色不悅,心中便有了數。
中書左丞胡惟庸上奏,龐小四殺子,有悖人倫,處以絞刑。知州魏鑒,治下不寧,是非不分,有虧職守,罷官免職。
禦史中丞陳寧表示反對,龐小四雖有殺子之罪,然其孝心可嘉,處以重刑實為不妥。魏鑒雖有過失,罪不至免官,請皇帝三思。
胡惟庸所奏,正合朱元璋的心思,而陳寧所言也不無道理。冷靜下來的朱元璋,覺得龐小四和魏鑒也沒有那麽罪不可恕。於是,叫大理寺卿劉基發表意見。
劉基首先詢問了律法規定,刑部侍郎迴答《大明律》對龐小四的殺子罪行有明文規定。
“陛下,既然有法可依,龐小四即可定罪。至於魏鑒,臣聽聞其就任滁州以來,勤務政事,並無劣跡,今驟然嚴懲,恐難服眾。臣以為罰俸留任,以示懲戒。”
“好,咱知道了。馮宗異,出征事宜,準備得如何了?”朱元璋沒有作出最終定論就岔開了話題,階下眾官也識趣兒地閉上了嘴。
轉天傍晚將近,朱元璋批完最後一本奏折,準備停筆,王祈年走到近前,躬身雙手呈遞,輕聲說:“陛下,太子殿下密折。”
朱元璋哦了一聲,接過折子,隨口問:“太子他們走到哪兒了?”
“剛過了滁州。”
“嗯,知道了。”朱元璋擺手示意王祈年退下。
果如朱元璋猜想,朱標的密折正是有關龐小四一案的。從密折中朱元璋得到以下信息。
第一,龐小四殺子救母,確有其事,絕非子虛,而且剛發生不久。
第二,朱標對龐小四的行為深惡痛絕,建議法外加刑,以儆效尤——杖一百,發配軍前效力。魏鑒將滁州城打理得還算不錯,繁華可見,對其小懲大誡即可。
第三,似這等打著孝道的旗號,傷人傷己的行徑,朝廷絕不可鼓勵、縱容。請皇帝下旨,今後凡為尊長病疾,自傷者,聽其所由。無論官府還是民間皆不得獎賞,違者罰銀百兩,官降一級。傷人者,按律處置。
合上密折,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喊道:“來人啊!”
“奴婢在!”王祈年上前答道。
“宣中書左丞胡惟庸、禦史中丞陳寧、大理寺卿劉基、禮部尚書牛諒。”
“遵旨。”
大晚上的,四人被叫到了禦書房,雖有怨言,但也不敢說什麽。朱元璋讓王祈年將太子的密折交給四人傳閱,看完後發表意見。
“太子殿下所請,正是臣之所想。”陳寧先開了口。
“臣附議。”胡惟庸已經猜到朱元璋變了心思,否則不會將太子的密折給他們看。
劉基發言:“太子殿下親臨事發地,看得自然透徹些,臣讚同。”
“牛諒,關於旌獎孝行的問題,禮部商議後,擬個條陳報上來。”
“臣遵旨。”
“既然你們都沒有意見,那咱也不多說什麽了。著中書省擬旨——龐小四,杖一百,輸作中都;知州魏鑒,罰俸三年,全椒知縣,罰俸一年,餘者不論。”
“臣領旨。”
這時的魏鑒早已魂飛天外。秦王、晉王對此事的態度,他看得一清二楚,心中拔涼拔涼的。本以為龐小四這樣的至孝之舉,會受到朝廷旌獎,他自己作為父母官也能得些好處,如今卻很可能因此招來禍端,他腦子裏一時間亂極了,乃至朱標的問話都沒在意。
“魏知州?”
“啊?”魏鑒反應過來,趕緊道歉,“殿下恕罪。”
“沒關係。”朱標把剛才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稟殿下,《大明律》規定,祖父母、父母故意殺死子孫的,杖一百。”魏鑒稍微思索後迴答。現如今,太子對於此事的態度,魏鑒心裏也有數了,這迴他真的是要倒黴了。
“如此惡行,竟隻是杖一百!太便宜他了!”朱樉怒道。
“哎?”朱標一擺手,“二弟稍安勿躁。既然魏知州已經具表上奏,父皇自有公斷。父皇什麽脾氣,你們也不是不知道。”
朱樉和朱棡聞言,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魏大人,此事如何判定,還要等陛下的旨意。不過,孤說說自己的看法。”
“臣洗耳恭聽。”
“方才晉王殿下說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孤也說一句,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如果這種取人性命的行為,都可以視為孝行的話,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所謂百善孝為先,殺人是善行嗎?”
“當然不是。”魏鑒迴答。
“連善行都算不上,何談孝行。退一步說,若如秦王殿下所言,他自殺獻祭,縱然不被治罪,那也是不孝之舉。朝廷教化,是勸人向善,如若嘉獎、鼓勵龐小四這樣的行為,豈不是人人都要殺妻滅子啦!”
“是臣愚鈍!”
“好了,孤言盡於此。實話說與你聽,孤會上折言明態度。請魏知州將龐小四妥善安置。”
“謝殿下教誨。”
“那咱們走吧。”說完站起身來朝堂外走去。朱樉、朱棡隨後,朱棣和買的裏八剌也從屏風後麵出來跟了上去。
“這樣是不是太便宜龐小四了?大哥你有監國之權,何不當場判了?”朱棣追上去問道。
“不可。此事傳遍了滁州城,鬧得沸沸揚揚,魏鑒已經上報朝廷,大哥若是自行決斷,置父皇於何地?”朱棡搶先迴道。
“老四啊,跟你三哥多學學。平時讓你看書,你難受得像上刑一樣。這麽簡單的事兒,都看不明白。”朱標邊走邊說。
送走太子之後,魏鑒趕緊迴到書房,叫師爺來想辦法如何彌補。追迴奏折已然是不可能了,估計這會兒已經過了長江。
“老爺,為今之計隻有再上折子請罪了。即便您不說,太子殿下也會說,到時候您就被動了。”
“好吧。老爺我這迴算是栽了。”魏鑒歎了口氣。
從州府出來,朱標兄弟幾人沒了繼續逛街的心情,便迴轉太仆寺。各自迴房後,朱標寫了一份密折,簡要介紹了龐小四一案的來龍去脈,著重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及處理建議。吩咐李大力安排錦衣衛速遞京師。
轉天,一切準備妥當,朱標一行前往滁陽王廟祭祀,滁州下轄大小官員盡皆前往,場麵蔚為壯觀。典禮結束,太仆寺卿唐原亨、知州魏鑒做東宴請,為朱標等人送行。
清晨,天光初現,朱標的車駕便從北門離開了滁州,直奔臨濠而去。就在這個時候,魏鑒的奏折擺到了乾清宮的禦案之上。
勤快人朱元璋早早就起來了,到禦書房拿起魏鑒的奏折瀏覽一遍,破口大罵——龐小四禽獸不如,如此行徑,枉為人父、枉為人夫、枉為人子,縱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知州魏鑒,是非不分,希圖嘉獎,整個一糊塗蛋。
早朝之上,朱元璋拿出魏鑒的奏折,讓眾臣議一議。站位靠前的中書省、禦史台、大理寺以及六部高官,見到皇帝麵色不悅,心中便有了數。
中書左丞胡惟庸上奏,龐小四殺子,有悖人倫,處以絞刑。知州魏鑒,治下不寧,是非不分,有虧職守,罷官免職。
禦史中丞陳寧表示反對,龐小四雖有殺子之罪,然其孝心可嘉,處以重刑實為不妥。魏鑒雖有過失,罪不至免官,請皇帝三思。
胡惟庸所奏,正合朱元璋的心思,而陳寧所言也不無道理。冷靜下來的朱元璋,覺得龐小四和魏鑒也沒有那麽罪不可恕。於是,叫大理寺卿劉基發表意見。
劉基首先詢問了律法規定,刑部侍郎迴答《大明律》對龐小四的殺子罪行有明文規定。
“陛下,既然有法可依,龐小四即可定罪。至於魏鑒,臣聽聞其就任滁州以來,勤務政事,並無劣跡,今驟然嚴懲,恐難服眾。臣以為罰俸留任,以示懲戒。”
“好,咱知道了。馮宗異,出征事宜,準備得如何了?”朱元璋沒有作出最終定論就岔開了話題,階下眾官也識趣兒地閉上了嘴。
轉天傍晚將近,朱元璋批完最後一本奏折,準備停筆,王祈年走到近前,躬身雙手呈遞,輕聲說:“陛下,太子殿下密折。”
朱元璋哦了一聲,接過折子,隨口問:“太子他們走到哪兒了?”
“剛過了滁州。”
“嗯,知道了。”朱元璋擺手示意王祈年退下。
果如朱元璋猜想,朱標的密折正是有關龐小四一案的。從密折中朱元璋得到以下信息。
第一,龐小四殺子救母,確有其事,絕非子虛,而且剛發生不久。
第二,朱標對龐小四的行為深惡痛絕,建議法外加刑,以儆效尤——杖一百,發配軍前效力。魏鑒將滁州城打理得還算不錯,繁華可見,對其小懲大誡即可。
第三,似這等打著孝道的旗號,傷人傷己的行徑,朝廷絕不可鼓勵、縱容。請皇帝下旨,今後凡為尊長病疾,自傷者,聽其所由。無論官府還是民間皆不得獎賞,違者罰銀百兩,官降一級。傷人者,按律處置。
合上密折,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喊道:“來人啊!”
“奴婢在!”王祈年上前答道。
“宣中書左丞胡惟庸、禦史中丞陳寧、大理寺卿劉基、禮部尚書牛諒。”
“遵旨。”
大晚上的,四人被叫到了禦書房,雖有怨言,但也不敢說什麽。朱元璋讓王祈年將太子的密折交給四人傳閱,看完後發表意見。
“太子殿下所請,正是臣之所想。”陳寧先開了口。
“臣附議。”胡惟庸已經猜到朱元璋變了心思,否則不會將太子的密折給他們看。
劉基發言:“太子殿下親臨事發地,看得自然透徹些,臣讚同。”
“牛諒,關於旌獎孝行的問題,禮部商議後,擬個條陳報上來。”
“臣遵旨。”
“既然你們都沒有意見,那咱也不多說什麽了。著中書省擬旨——龐小四,杖一百,輸作中都;知州魏鑒,罰俸三年,全椒知縣,罰俸一年,餘者不論。”
“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