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江浦滁州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樉搶先迴答:“全憑大哥安排。”
朱標麵無表情,顯然對秦王的迴答並不滿意,秦王自己也不在乎,他現在腦子裏都是各地的美食。
“大哥,你看可否如此安排:錦衣衛百戶在最前麵,接著依次是大哥的車駕,二哥的一個親衛總旗,二哥的車駕,二哥的另一個親衛總旗,我的車駕,我的一個親衛總旗,隨行人員,我的另一個親衛總旗。”朱棡建議道。
朱標微笑著點了點頭,轉頭對身邊的錦衣百戶說:“大力,都聽見了吧。按晉王殿下說的去安排隊伍。”李大力抱拳施禮後,快速離去。
“老四,你與二哥、三哥共乘一車。就一人一天吧,不偏不倚。今天坐秦王殿下的車。”朱標朝朱棣微笑道。
看著大哥的笑容,朱棣感覺後脊梁冒冷汗,小聲地答應:“好的,大哥。”
朱標轉身朝自己的輅車走去,邊走邊說:“順子,把車裏給燕王殿下準備的書,搬到秦王殿下的車上去。順路把崇禮侯請到孤的車上。”
“啊!”聽到這話,朱棣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書是給他準備的,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
“走吧,老四。”朱樉在旁邊拉了他一下,“別不高興了,後麵好玩兒的地方可多了。”
大概半個小時後,李大力稟告隊伍準備就緒,朱標一聲令下,啟程出發,正式拉開了洪武七年北巡的序幕。
按照計劃,此行第一個大站是臨濠,朱標去過多次,行進路線照舊。由於中午才出發,過了長江,天就已經暗下來了。朱標決定在江浦的小城休息一下。江浦縣雖位於長江以北,但仍屬應天府管轄。別看江浦小城不大,卻是重要所在,乃南京門戶要衝,故於此處駐紮應天衛。
朱標這一行差不多四百人,不可能一下子都進入縣城。朱標四兄弟、崇禮侯以及隨行官員,並護衛數十人入住城內,其餘人等則在應天衛軍營。
入駐軍營,再加上車駕的陣仗,想不驚動地方都難。這不,剛剛找到旅店歇腳,屁股還沒坐熱乎,應天衛指揮僉事、江浦知縣聯袂而來,誠邀赴宴。
朱標二話不說,立馬答應下來,這是路途中為數不多能夠改善夥食的機會,怎能錯過。宴席設在城中一座三層高的酒樓,看上去頗有氣派。
朱標兄弟四人、崇禮侯以及應天衛指揮僉事,同坐一桌。隨行官員則由江浦知縣陪同,另坐一桌。應天衛指揮僉事官居從四品、江浦縣屬應天府,知縣的品級略高,為正六品。在朱標看來都不是什麽大官,沒什麽可聊的,隨便打聽一下物產風俗,吃飽了飯,飲了杯酒,賓主盡散。
翌日清晨,匯合了護衛隊伍,再次上路。三月底,縱然春意漸現,一路往北還是略感寒意,所以大多數時間裏,朱標都和買的裏八剌待在車裏,看書聊天。
從江浦縣出發,向西北方向行進,去往滁州。滁州雖然算不上堅城大邑,但畢竟是朱元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所以在建國之後,地位被驟然拔高,現為應天府的直屬州,轄來安、全椒二縣。
按照朱元璋的設計,凡是屬於中書省行政係統的府、州、縣,城池建築都要修城隍廟,屬於都督府的衛所係統都要建玉皇閣,供奉本地的神隻。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神是有等級的,其等級與本地的地方官等級相同。
按製,府城隍為“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秩正二品,章服為九旒九章;州城隍為“鑒察司民城隍靈佑侯”,秩三品;縣城隍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秩四品,州縣城隍章服為七旒七章。
然滁州作為朱元璋的駐師首勝之地,城隍地位提至和北京開封、中都臨濠同樣的高度。南京隍為“承天鑒國司民升福明靈王”,北京開封府城隍封為“承天鑒國司民顯聖王”,正一品,十二章袞冕服。臨濠府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貞佑王”,太平府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延烈王”,和州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靈護王”,滁州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靈佑王”,也是正一品,章服為九旒九章。
正是因為城隍的等級高,所以前來燒香祈福的人特別多,這也讓滁州城熱鬧得很。朱標前往滁州,倒不是去拜城隍,而是去祭奠滁陽王郭子興及夫人張氏。一方麵,郭子興是馬皇後的養父,就相當於朱標兄弟們的姥爺,另一方麵,郭子興對於朱元璋多有照拂,是其能夠成就帝業的最初助力,於情於理都該去拜謁。上次他和朱樉受命前往臨濠拜謁皇陵,也路過了滁州,祭奠一番。
此行沒有嚴格的時間安排,車駕迤邐而行,日上中天,行跡所至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於是朱標他們的午飯就和護衛軍士一樣了——粗糧。
招唿眾人下車,也不用軍士搭建帳篷,吩咐將車駕一字擺開,用來擋風即可。幾人一字排開,正對著太陽而坐,沐浴在陽光之下,身子暖暖的。
不多時,秦順、順喜兒以及各府的內侍官,奉上了飯食,一碗稀粥,幾塊紅薯幹兒。朱樉、朱棡以及朱棣三人看著眼前的東西,遲遲下不去手。朱標毫不遲疑,拿起一塊紅薯幹兒放進嘴裏,大嚼起來,完全沒有皇太子的儀態。
這薯幹晾得不是特別幹,嚼勁兒一般,稍微用力就能扯下一截兒,三下五除二就進了肚兒。排在最末的崇禮侯,看太子已經做了表率,自然沒有遲疑的道理,一口一口地吃了起來。同樣的,還有朱樉和朱棡。
朱棣小聲抱怨了幾句,眼看著別人吃得起勁兒,他自己的肚子咕咕叫了起來,於是勉強了幾口粥,拿起一塊兒薯幹開始較勁。
就這樣,身為皇室子弟的朱家兄弟,在荒郊野外,享受了一頓他們從來沒嚐過的飯食。朱標將端上來的粥和薯幹兒一掃而光,還有一個意猶未盡,轉頭看看幾位弟弟,各自都剩了一些,隻有崇禮侯和他一樣是光盤。
“怎麽樣?普通士兵的飯,就是這個水平。想想咱們平日裏的錦衣玉食,要知足啊。”朱標感慨著站起身來,“以後凡是今天這樣的情形,咱們的飯食差不多就是這樣。各位,要有個心理準備。好了,吃飽喝足。繼續趕路吧。”
登車前行,如是兩日後,抵達滁州城外。這一路上,沒有什麽像樣的縣城,隻有村落鎮甸,吃的多是農家飯,住的是軍帳。這對從小沒吃過什麽苦的貴胄子弟來說,難熬得恨。
滁州雖是州城,依然容納不了四百多人,照舊分為兩撥,護衛軍士駐紮在滁州守禦千戶所。看到滁州城門的朱棣激動得不得了,恨不得一進城就找個飯館,先大吃一頓再說。
朱標麵無表情,顯然對秦王的迴答並不滿意,秦王自己也不在乎,他現在腦子裏都是各地的美食。
“大哥,你看可否如此安排:錦衣衛百戶在最前麵,接著依次是大哥的車駕,二哥的一個親衛總旗,二哥的車駕,二哥的另一個親衛總旗,我的車駕,我的一個親衛總旗,隨行人員,我的另一個親衛總旗。”朱棡建議道。
朱標微笑著點了點頭,轉頭對身邊的錦衣百戶說:“大力,都聽見了吧。按晉王殿下說的去安排隊伍。”李大力抱拳施禮後,快速離去。
“老四,你與二哥、三哥共乘一車。就一人一天吧,不偏不倚。今天坐秦王殿下的車。”朱標朝朱棣微笑道。
看著大哥的笑容,朱棣感覺後脊梁冒冷汗,小聲地答應:“好的,大哥。”
朱標轉身朝自己的輅車走去,邊走邊說:“順子,把車裏給燕王殿下準備的書,搬到秦王殿下的車上去。順路把崇禮侯請到孤的車上。”
“啊!”聽到這話,朱棣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書是給他準備的,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
“走吧,老四。”朱樉在旁邊拉了他一下,“別不高興了,後麵好玩兒的地方可多了。”
大概半個小時後,李大力稟告隊伍準備就緒,朱標一聲令下,啟程出發,正式拉開了洪武七年北巡的序幕。
按照計劃,此行第一個大站是臨濠,朱標去過多次,行進路線照舊。由於中午才出發,過了長江,天就已經暗下來了。朱標決定在江浦的小城休息一下。江浦縣雖位於長江以北,但仍屬應天府管轄。別看江浦小城不大,卻是重要所在,乃南京門戶要衝,故於此處駐紮應天衛。
朱標這一行差不多四百人,不可能一下子都進入縣城。朱標四兄弟、崇禮侯以及隨行官員,並護衛數十人入住城內,其餘人等則在應天衛軍營。
入駐軍營,再加上車駕的陣仗,想不驚動地方都難。這不,剛剛找到旅店歇腳,屁股還沒坐熱乎,應天衛指揮僉事、江浦知縣聯袂而來,誠邀赴宴。
朱標二話不說,立馬答應下來,這是路途中為數不多能夠改善夥食的機會,怎能錯過。宴席設在城中一座三層高的酒樓,看上去頗有氣派。
朱標兄弟四人、崇禮侯以及應天衛指揮僉事,同坐一桌。隨行官員則由江浦知縣陪同,另坐一桌。應天衛指揮僉事官居從四品、江浦縣屬應天府,知縣的品級略高,為正六品。在朱標看來都不是什麽大官,沒什麽可聊的,隨便打聽一下物產風俗,吃飽了飯,飲了杯酒,賓主盡散。
翌日清晨,匯合了護衛隊伍,再次上路。三月底,縱然春意漸現,一路往北還是略感寒意,所以大多數時間裏,朱標都和買的裏八剌待在車裏,看書聊天。
從江浦縣出發,向西北方向行進,去往滁州。滁州雖然算不上堅城大邑,但畢竟是朱元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所以在建國之後,地位被驟然拔高,現為應天府的直屬州,轄來安、全椒二縣。
按照朱元璋的設計,凡是屬於中書省行政係統的府、州、縣,城池建築都要修城隍廟,屬於都督府的衛所係統都要建玉皇閣,供奉本地的神隻。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神是有等級的,其等級與本地的地方官等級相同。
按製,府城隍為“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秩正二品,章服為九旒九章;州城隍為“鑒察司民城隍靈佑侯”,秩三品;縣城隍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秩四品,州縣城隍章服為七旒七章。
然滁州作為朱元璋的駐師首勝之地,城隍地位提至和北京開封、中都臨濠同樣的高度。南京隍為“承天鑒國司民升福明靈王”,北京開封府城隍封為“承天鑒國司民顯聖王”,正一品,十二章袞冕服。臨濠府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貞佑王”,太平府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延烈王”,和州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靈護王”,滁州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靈佑王”,也是正一品,章服為九旒九章。
正是因為城隍的等級高,所以前來燒香祈福的人特別多,這也讓滁州城熱鬧得很。朱標前往滁州,倒不是去拜城隍,而是去祭奠滁陽王郭子興及夫人張氏。一方麵,郭子興是馬皇後的養父,就相當於朱標兄弟們的姥爺,另一方麵,郭子興對於朱元璋多有照拂,是其能夠成就帝業的最初助力,於情於理都該去拜謁。上次他和朱樉受命前往臨濠拜謁皇陵,也路過了滁州,祭奠一番。
此行沒有嚴格的時間安排,車駕迤邐而行,日上中天,行跡所至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於是朱標他們的午飯就和護衛軍士一樣了——粗糧。
招唿眾人下車,也不用軍士搭建帳篷,吩咐將車駕一字擺開,用來擋風即可。幾人一字排開,正對著太陽而坐,沐浴在陽光之下,身子暖暖的。
不多時,秦順、順喜兒以及各府的內侍官,奉上了飯食,一碗稀粥,幾塊紅薯幹兒。朱樉、朱棡以及朱棣三人看著眼前的東西,遲遲下不去手。朱標毫不遲疑,拿起一塊紅薯幹兒放進嘴裏,大嚼起來,完全沒有皇太子的儀態。
這薯幹晾得不是特別幹,嚼勁兒一般,稍微用力就能扯下一截兒,三下五除二就進了肚兒。排在最末的崇禮侯,看太子已經做了表率,自然沒有遲疑的道理,一口一口地吃了起來。同樣的,還有朱樉和朱棡。
朱棣小聲抱怨了幾句,眼看著別人吃得起勁兒,他自己的肚子咕咕叫了起來,於是勉強了幾口粥,拿起一塊兒薯幹開始較勁。
就這樣,身為皇室子弟的朱家兄弟,在荒郊野外,享受了一頓他們從來沒嚐過的飯食。朱標將端上來的粥和薯幹兒一掃而光,還有一個意猶未盡,轉頭看看幾位弟弟,各自都剩了一些,隻有崇禮侯和他一樣是光盤。
“怎麽樣?普通士兵的飯,就是這個水平。想想咱們平日裏的錦衣玉食,要知足啊。”朱標感慨著站起身來,“以後凡是今天這樣的情形,咱們的飯食差不多就是這樣。各位,要有個心理準備。好了,吃飽喝足。繼續趕路吧。”
登車前行,如是兩日後,抵達滁州城外。這一路上,沒有什麽像樣的縣城,隻有村落鎮甸,吃的多是農家飯,住的是軍帳。這對從小沒吃過什麽苦的貴胄子弟來說,難熬得恨。
滁州雖是州城,依然容納不了四百多人,照舊分為兩撥,護衛軍士駐紮在滁州守禦千戶所。看到滁州城門的朱棣激動得不得了,恨不得一進城就找個飯館,先大吃一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