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不吐不快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朱元璋隨手抄起的奏折是挺厚的一本,四四方方,恰好是棱角部分擊中了朱標的眉骨,劃了一道口子,以致鮮血外流。看到這一幕,朱元璋也傻眼了,他沒想到近年來心眼兒越來越多的長子,竟然躲都不躲,就這麽隨便一扔,居然見了血。愣了五秒鍾,朱元璋迴過神來,先是打了自己右手一下,嘴裏嘟囔著讓你手欠,隨後趕忙上前查看。
“標兒,爹......”道歉的話,身為皇帝的朱元璋實在開不了口,“標兒,你沒事兒吧?”
“都流血了,還沒事兒吧?”朱標心想,“不過呢,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都把我打流血了,總不至於再揪著剛才的事兒不放了吧,嘿嘿!”
“請父皇放心。些許小傷,兒臣無礙。”
“那個,王......”朱元璋剛想喚人去傳太醫,可轉念一想,要是太醫看到這樣情形必然多想,於是改口道,“標兒,你先去太醫院包紮一下傷口,休養幾日。有什麽事兒,咱們迴頭再說。”
“兒臣......”朱標正好就坡下驢,剛要施禮告退,細一琢磨——不對啊,迴頭再說。搞了半天,還沒忘這茬呢,那我這血不是白流了嘛!不行,今兒一定得把這事兒了了。
“父皇,這點兒小傷就不麻煩太醫了,一會兒血不流了,就好了。”朱標改口道,“父皇,方才的事情,兒臣還有話說。”
“有什麽話改天再說吧。先去看太醫。”朱元璋勸道。
“還是今天說了的好!”朱標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這下把朱元璋給搞懵了。他失手打傷了兒子,心裏有些愧疚,剛才的火氣也消了,也不打算再追究什麽。那句有什麽事兒迴頭再說的話,隻是句隨口一說的客套話,怎麽現在兒子反過來不依不饒,非得計較一下。
“行。有什麽話,你快點兒說。”朱元璋無奈,隻得同意。
“方才,父皇責問兒臣為何要做買賣?兒臣是這麽想的。前陣子典膳局搞出了新型肥皂,去汙能力強,是個好東西。兒臣覺得應該像紅薯、土豆一樣,向天下推廣。可是,這東西與紅薯、土豆又有不同,它價錢不低,又不是非用不可,貿然以朝廷的名義推廣,怕是不妥。所以想著開個店,售賣試一試。”
“這麽說,朝廷還欠了你好大的人情啦!”朱元璋沒好氣地說。
“那倒不必。兒臣也有私心,那就是為了掙錢。”
聽到朱標又掙錢,朱元璋的眼睛又瞪了起來,全然沒有了剛才的愧疚之意,仿佛在說我剛才打你打輕了,
“父皇,您別瞪眼。兒臣這是實話實說。錢,是個好東西。往大了說,朝廷得有錢。南征北戰、開疆拓土,需要錢;設立官署、管理百姓,需要錢;修建驛道、疏通運河,需要錢;賑濟災荒、教化萬民,需要錢。這麽說吧,朝廷的正常運轉需要靠錢來維持,一旦朝廷沒錢,天下就會大亂。”
朱元璋點了點頭。一方麵是朱標說的確有道理,另一方麵是他知道,兒子又要長篇大論了。
“往小了說,一個家、一個人得有錢。普通人家,衣食住行,哪樣不需要花錢。就算自己家種地產糧食,那身上的衣服,腳上的鞋,油鹽果蔬,還不是要用糧食去換,那糧食就相當於錢。所以,一個家、一個人要是沒錢,那就活不下去。”
“等一下,這和你有啥關係?你缺衣少食,活不下去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們比咱小時候可強多了。”
“兒子和眾位弟弟妹妹們的錦衣玉食,都是父皇的恩典。可有一次,兒子去軍器局,在路上看見街邊小攤兒有個新鮮玩意兒,十分中意。特意和攤主討價還價,待到交錢時,卻發現自己身無分文,兜兒比臉還幹淨。”
“這叫什麽屁話!”朱元璋笑罵道。
朱標沒理會,繼續說:“那時候兒子尷尬得恨不得鑽到地縫裏去。”
“那你宮裏的人呢?那個叫......秦順的?”
“順子出宮也沒帶錢,而且他怎麽也沒想到,堂堂大明太子居然是個窮光蛋。最後,給攤主賠了不是,遭了幾句搶白才得以離開。那一次,兒子深切地體會到什麽叫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樣的囧事,老百姓聽了,都會覺得是胡說八道吧。”說到最後,朱標故意表現得神色黯淡。
“這個……誰讓你出門不帶錢呢!”朱元璋一時也不知道怎麽接話,有些氣急敗壞。
朱標委屈地說:“這也怨不得兒子。似這等私事,純屬個人喜好,與朝廷無益,兒子怎好占朝廷的便宜。”
朱元璋小聲地問:“你平時沒攢留著私房錢?”
便宜老爹這句話問得朱標差點兒笑出聲來,答道:“兒子仔細琢磨過,自己好像沒有賺錢的路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以父皇為核心構建的外朝和內廷,都是為皇權服務的。外朝的文武百官、公侯勳貴,拿朝廷俸祿,替父皇管理天下事務;內廷官宦內侍、女官侍女,領有月俸,替父皇料理家事,乃至後宮妃嬪,亦有月例銀子。這朝廷內外,唯有一種人是沒有俸銀的。”
“哪種人?”順著朱標的思路,朱元璋也在思考。
“父皇的子女,也就是兒子和弟弟妹妹們。長在皇宮大內,雖然衣食無憂,卻沒有任何私財。弟弟妹妹們受封親王公主,一旦婚嫁,出宮建府居住,就有年俸。”
“你就這點兒出息?”朱元璋有些慍怒,“將來如何治理天下萬民?”
“兒子並非貪戀錢財,隻不過是想有些私財,能夠給父母、妻兒買些喜歡的東西。花的錢不是公家的,不代表臣子、太子,是表達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的心意。”朱標一字一頓地說,這是他的心裏話。
朱標的這幾句話說得朱元璋整個人都愣住了,他未曾想到朱標有這樣的心思。他幼年父母皆亡,兄弟失散,隻能乞討為生,在亂世之中苟活。曆經無數磨難才成就九五至尊,那顆心早已經磨礪得比鐵石還要堅硬,僅剩的柔軟就是親情了。
朱元璋突感視線竟然有些模糊,趕緊轉移話題:“所以,你找了常家做買賣,你哪兒來的本錢?”
“找二弟借的。他出一百兩銀子,算我倆共同入股,一人一半。兒子特意和常茂交待,一定要低調行事,隻當普通買賣,可沒想到會鬧成這樣!”
“標兒,爹......”道歉的話,身為皇帝的朱元璋實在開不了口,“標兒,你沒事兒吧?”
“都流血了,還沒事兒吧?”朱標心想,“不過呢,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都把我打流血了,總不至於再揪著剛才的事兒不放了吧,嘿嘿!”
“請父皇放心。些許小傷,兒臣無礙。”
“那個,王......”朱元璋剛想喚人去傳太醫,可轉念一想,要是太醫看到這樣情形必然多想,於是改口道,“標兒,你先去太醫院包紮一下傷口,休養幾日。有什麽事兒,咱們迴頭再說。”
“兒臣......”朱標正好就坡下驢,剛要施禮告退,細一琢磨——不對啊,迴頭再說。搞了半天,還沒忘這茬呢,那我這血不是白流了嘛!不行,今兒一定得把這事兒了了。
“父皇,這點兒小傷就不麻煩太醫了,一會兒血不流了,就好了。”朱標改口道,“父皇,方才的事情,兒臣還有話說。”
“有什麽話改天再說吧。先去看太醫。”朱元璋勸道。
“還是今天說了的好!”朱標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這下把朱元璋給搞懵了。他失手打傷了兒子,心裏有些愧疚,剛才的火氣也消了,也不打算再追究什麽。那句有什麽事兒迴頭再說的話,隻是句隨口一說的客套話,怎麽現在兒子反過來不依不饒,非得計較一下。
“行。有什麽話,你快點兒說。”朱元璋無奈,隻得同意。
“方才,父皇責問兒臣為何要做買賣?兒臣是這麽想的。前陣子典膳局搞出了新型肥皂,去汙能力強,是個好東西。兒臣覺得應該像紅薯、土豆一樣,向天下推廣。可是,這東西與紅薯、土豆又有不同,它價錢不低,又不是非用不可,貿然以朝廷的名義推廣,怕是不妥。所以想著開個店,售賣試一試。”
“這麽說,朝廷還欠了你好大的人情啦!”朱元璋沒好氣地說。
“那倒不必。兒臣也有私心,那就是為了掙錢。”
聽到朱標又掙錢,朱元璋的眼睛又瞪了起來,全然沒有了剛才的愧疚之意,仿佛在說我剛才打你打輕了,
“父皇,您別瞪眼。兒臣這是實話實說。錢,是個好東西。往大了說,朝廷得有錢。南征北戰、開疆拓土,需要錢;設立官署、管理百姓,需要錢;修建驛道、疏通運河,需要錢;賑濟災荒、教化萬民,需要錢。這麽說吧,朝廷的正常運轉需要靠錢來維持,一旦朝廷沒錢,天下就會大亂。”
朱元璋點了點頭。一方麵是朱標說的確有道理,另一方麵是他知道,兒子又要長篇大論了。
“往小了說,一個家、一個人得有錢。普通人家,衣食住行,哪樣不需要花錢。就算自己家種地產糧食,那身上的衣服,腳上的鞋,油鹽果蔬,還不是要用糧食去換,那糧食就相當於錢。所以,一個家、一個人要是沒錢,那就活不下去。”
“等一下,這和你有啥關係?你缺衣少食,活不下去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們比咱小時候可強多了。”
“兒子和眾位弟弟妹妹們的錦衣玉食,都是父皇的恩典。可有一次,兒子去軍器局,在路上看見街邊小攤兒有個新鮮玩意兒,十分中意。特意和攤主討價還價,待到交錢時,卻發現自己身無分文,兜兒比臉還幹淨。”
“這叫什麽屁話!”朱元璋笑罵道。
朱標沒理會,繼續說:“那時候兒子尷尬得恨不得鑽到地縫裏去。”
“那你宮裏的人呢?那個叫......秦順的?”
“順子出宮也沒帶錢,而且他怎麽也沒想到,堂堂大明太子居然是個窮光蛋。最後,給攤主賠了不是,遭了幾句搶白才得以離開。那一次,兒子深切地體會到什麽叫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樣的囧事,老百姓聽了,都會覺得是胡說八道吧。”說到最後,朱標故意表現得神色黯淡。
“這個……誰讓你出門不帶錢呢!”朱元璋一時也不知道怎麽接話,有些氣急敗壞。
朱標委屈地說:“這也怨不得兒子。似這等私事,純屬個人喜好,與朝廷無益,兒子怎好占朝廷的便宜。”
朱元璋小聲地問:“你平時沒攢留著私房錢?”
便宜老爹這句話問得朱標差點兒笑出聲來,答道:“兒子仔細琢磨過,自己好像沒有賺錢的路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以父皇為核心構建的外朝和內廷,都是為皇權服務的。外朝的文武百官、公侯勳貴,拿朝廷俸祿,替父皇管理天下事務;內廷官宦內侍、女官侍女,領有月俸,替父皇料理家事,乃至後宮妃嬪,亦有月例銀子。這朝廷內外,唯有一種人是沒有俸銀的。”
“哪種人?”順著朱標的思路,朱元璋也在思考。
“父皇的子女,也就是兒子和弟弟妹妹們。長在皇宮大內,雖然衣食無憂,卻沒有任何私財。弟弟妹妹們受封親王公主,一旦婚嫁,出宮建府居住,就有年俸。”
“你就這點兒出息?”朱元璋有些慍怒,“將來如何治理天下萬民?”
“兒子並非貪戀錢財,隻不過是想有些私財,能夠給父母、妻兒買些喜歡的東西。花的錢不是公家的,不代表臣子、太子,是表達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的心意。”朱標一字一頓地說,這是他的心裏話。
朱標的這幾句話說得朱元璋整個人都愣住了,他未曾想到朱標有這樣的心思。他幼年父母皆亡,兄弟失散,隻能乞討為生,在亂世之中苟活。曆經無數磨難才成就九五至尊,那顆心早已經磨礪得比鐵石還要堅硬,僅剩的柔軟就是親情了。
朱元璋突感視線竟然有些模糊,趕緊轉移話題:“所以,你找了常家做買賣,你哪兒來的本錢?”
“找二弟借的。他出一百兩銀子,算我倆共同入股,一人一半。兒子特意和常茂交待,一定要低調行事,隻當普通買賣,可沒想到會鬧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