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腹黑和尚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山腳到普濟禪師廟的山門,路還算好走,偶爾碰到三三兩兩的人群,看樣子像是去廟裏燒香祈福的。
“這廟的香火還挺旺啊!”朱標感慨了一句。
“小的聽說,禪師廟的菩薩挺靈的,求觀音賜子的、求金榜題名的、求生意興隆的,什麽人都有。”馬忠在一旁說道。
“管得還挺寬啊!秀兒,咱們也去拜拜,多生幾個孩子,哈哈!”說著,也不顧常秀羞紅了臉,拉起她的手,快步走向山門。
山門,由寺廟為避塵世多建在山中而得名,其有三門,象征“解脫三門”,分別為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空門略高位於中間,非重要慶典一般不打開,寺內僧侶、香客遊人都由側門進出。
現在的普濟禪師廟還沒有改建成大名鼎鼎的雞鳴寺,所以規模不大,這一點從簡陋的山門便可看出。寺廟的山門並沒有建成殿堂形式,就是簡單地在圍牆上鑲嵌了大門。即便如此,三門亦在。
進門後,是一個挺寬敞的院落,宛若一個小廣場,眾多香客聚集其中,男女老少都有,好不熱鬧。鍾鼓樓左右相對,沒有天王殿,正對麵拾階而上是大雄寶殿,單簷歇山頂,麵闊三間,中門大開,不少人進進出出。
朱標進入殿內,對著佛祖釋迦牟尼的金身像拜了三拜,嘴裏念叨了幾句,沒有人聽清他說了什麽。然後轉身對常秀說:“我去找這裏的住持聊幾句,秀兒你隨便轉轉吧。”
然後指向秦順:“秦順留下,馬忠和我一起去。一個時辰後,咱們還在這兒匯合。”
三人都點頭表示同意。於是,朱標和馬忠二人穿過大雄寶殿,前往後院。
大雄寶殿之後是法堂,是僧人平日講經說法的地方,兩側分別是祖師殿和伽藍殿。朱標隨便找了個寺內的和尚打聽了一下道衍住持的所在。僧人迴答說,住持在藏經樓,並貼心地指引了方向。
拜謝之後,朱標二人繞過法堂,直奔後麵的藏經樓。普濟禪師廟,比不得那些名滿天下的大寺,院落不大,僧人不多,住持沒人伺候,所以也無需通稟之類的俗套。
用力地拍了幾下藏經樓緊閉的大門,內裏傳出一聲“請進”。朱標讓馬忠守著樓門,自己推門而入。一進門,撲麵而來一股陳年舊書發黴的味道,嗆得朱標咳嗽不止。
“道衍大師?”朱標勉強喊了一句。
緊接著聽到一陣稀碎的腳步聲,從放滿了經書的木架後麵傳來,不一會兒身著一襲暗灰色僧衣的道衍走到了朱標麵前。
他雙手合十:“貧僧,見過太子殿下。”
朱標迴了禮:“大師別來無恙。”
“有勞殿下掛念。不知殿下有何貴幹?”道衍問道。
“啊,有件事兒想找大師請教一二。”
看著朱標笑盈盈的樣子,道衍心裏七上八下。上次太子找他聊天,說的話、論的事,想想都令人心驚。之後當了住持,道衍心裏清楚一定是太子發話了。他有一種直覺,太子還會再來找他,但是他不明白為何太子會看中他這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和尚,因為劉基、宋濂的推薦?還是那日街頭的偶遇?他想個中緣由絕不會那麽簡單,可翻來覆去也找不到答案。
“貧僧一個出家人,哪裏懂得什麽國家大事,怕是要讓殿下失望了。”
“哎?”朱標擺擺手,詭秘地笑了一下,“大師過謙了。大師心中丘壑,我也略知一二。”
道衍心中突然一緊,太子怎麽就認準他了,不知道是福是禍。
“大師無需顧慮太多,咱們閑聊而已。”
“既如此,恭敬不如從命。此處不宜,請殿下移步客室。”道衍做了個請的動作。
“也好,這裏書卷氣太濃厚了,不適合我。”
客室之中,二人落座,清茶兩杯,熱氣嫋嫋。話題,自然是朱標起頭。
“順帝之孫、元主之子買的裏八剌羈留京師,想必大師知道的。”
“崇禮侯,貧僧有所耳聞。”
“本來呢,我打算待其成年,娶妻生子,然後北返。利用他的身份和號召力,分化北元。可如今,陛下有意送他北歸,不知大師對此怎麽看?”朱標直入主題。
“陛下體念崇禮侯的思鄉之情,送他北歸,是想打感情牌。一方麵,現在可以示好北主,緩和緊張關係,另一方麵日後買的裏八剌繼任元主,感念陛下的恩德,與我朝交好,免去百姓兵革之苦。阿彌陀佛!”道衍對朱元璋的操作,看得很清楚。
“道理是這樣沒錯。眼前,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可將來的事情誰說得準,萬一買的裏八剌不念舊情呢,萬一他不能繼任呢。覬覦元主之位的也,也不是沒有。寄望於他人,終歸不是上策。”朱標反駁道。
“殿下所言有理。殿下交好買的裏八剌,收其心,以為己用,雖有些成效,但將來也未必管用。”道衍邊說邊觀察朱標。
朱標沒什麽反應,他知道道衍說的不錯,現在買的裏八剌對他,對朝廷是有些好感,但不多。
“大師繼續說。”
“娶妻生子,留做人質,非明智之舉。以崇禮侯的身份和處境,估計很難結識傾心的女子,唯有陛下賜婚。然而這樣的婚姻能有多少真情實感,能起到多大的羈縻作用,很難說。”
“再者說,古來有雄心者,怎會被兒女情長所羈絆,更何況是政治聯姻。崇禮侯若是雄主,殿下這一策怕是要失算了。”
朱標撓了撓頭,有些尷尬。他前世隻不過是個底層小人物,在魔都勉力生存,腦袋裏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
“大師一語中的。自打陛下決定送其北歸,我一直在考慮新的辦法。崇禮侯如今年紀尚小,在北元也沒什麽根基,能夠繼任元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概率會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每念及此,實不忍心。”
“殿下慈悲心腸。”
“慈悲談不上,隻是不想他枉送性命,讓我白費苦心。既然送他迴去了,隻能祈禱他逢兇化吉,能夠在兇險之時逃出生天。一旦這個時候,我們能夠給予他足夠的幫助,那後麵的事情就好說了。”朱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殿下高見。那時崇禮侯必定對我朝心懷感激,對北元故國怨毒滿腹。”
“得,別撿好聽的說。那萬一,崇禮侯沒逃出來呢,一切都是枉然。大師給出出主意。”
“貧僧......”
“甭找借口。今天必須得出一個主意,否則......”
道衍無奈,隻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標聽後,心中默念——果然是妖僧,一肚子壞主意,嘴上卻讚道:“大師高屋建瓴,令人欽佩。”聽的道衍直搖頭。
“既然主意出了,我就不叨擾大師了。”朱標一口喝完杯中的茶,起身準備離開。
“恭送殿下。”道衍起身施禮。
走到門口的朱標突然轉過頭,笑著對道衍說:“普濟禪師廟太小了,裝不了大佛。”然後推門而出,帶著馬忠直奔大雄寶殿。
客室之中的道衍,一時沒明白朱標的意思,冷了半天,接著歎了口氣:“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這廟的香火還挺旺啊!”朱標感慨了一句。
“小的聽說,禪師廟的菩薩挺靈的,求觀音賜子的、求金榜題名的、求生意興隆的,什麽人都有。”馬忠在一旁說道。
“管得還挺寬啊!秀兒,咱們也去拜拜,多生幾個孩子,哈哈!”說著,也不顧常秀羞紅了臉,拉起她的手,快步走向山門。
山門,由寺廟為避塵世多建在山中而得名,其有三門,象征“解脫三門”,分別為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空門略高位於中間,非重要慶典一般不打開,寺內僧侶、香客遊人都由側門進出。
現在的普濟禪師廟還沒有改建成大名鼎鼎的雞鳴寺,所以規模不大,這一點從簡陋的山門便可看出。寺廟的山門並沒有建成殿堂形式,就是簡單地在圍牆上鑲嵌了大門。即便如此,三門亦在。
進門後,是一個挺寬敞的院落,宛若一個小廣場,眾多香客聚集其中,男女老少都有,好不熱鬧。鍾鼓樓左右相對,沒有天王殿,正對麵拾階而上是大雄寶殿,單簷歇山頂,麵闊三間,中門大開,不少人進進出出。
朱標進入殿內,對著佛祖釋迦牟尼的金身像拜了三拜,嘴裏念叨了幾句,沒有人聽清他說了什麽。然後轉身對常秀說:“我去找這裏的住持聊幾句,秀兒你隨便轉轉吧。”
然後指向秦順:“秦順留下,馬忠和我一起去。一個時辰後,咱們還在這兒匯合。”
三人都點頭表示同意。於是,朱標和馬忠二人穿過大雄寶殿,前往後院。
大雄寶殿之後是法堂,是僧人平日講經說法的地方,兩側分別是祖師殿和伽藍殿。朱標隨便找了個寺內的和尚打聽了一下道衍住持的所在。僧人迴答說,住持在藏經樓,並貼心地指引了方向。
拜謝之後,朱標二人繞過法堂,直奔後麵的藏經樓。普濟禪師廟,比不得那些名滿天下的大寺,院落不大,僧人不多,住持沒人伺候,所以也無需通稟之類的俗套。
用力地拍了幾下藏經樓緊閉的大門,內裏傳出一聲“請進”。朱標讓馬忠守著樓門,自己推門而入。一進門,撲麵而來一股陳年舊書發黴的味道,嗆得朱標咳嗽不止。
“道衍大師?”朱標勉強喊了一句。
緊接著聽到一陣稀碎的腳步聲,從放滿了經書的木架後麵傳來,不一會兒身著一襲暗灰色僧衣的道衍走到了朱標麵前。
他雙手合十:“貧僧,見過太子殿下。”
朱標迴了禮:“大師別來無恙。”
“有勞殿下掛念。不知殿下有何貴幹?”道衍問道。
“啊,有件事兒想找大師請教一二。”
看著朱標笑盈盈的樣子,道衍心裏七上八下。上次太子找他聊天,說的話、論的事,想想都令人心驚。之後當了住持,道衍心裏清楚一定是太子發話了。他有一種直覺,太子還會再來找他,但是他不明白為何太子會看中他這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和尚,因為劉基、宋濂的推薦?還是那日街頭的偶遇?他想個中緣由絕不會那麽簡單,可翻來覆去也找不到答案。
“貧僧一個出家人,哪裏懂得什麽國家大事,怕是要讓殿下失望了。”
“哎?”朱標擺擺手,詭秘地笑了一下,“大師過謙了。大師心中丘壑,我也略知一二。”
道衍心中突然一緊,太子怎麽就認準他了,不知道是福是禍。
“大師無需顧慮太多,咱們閑聊而已。”
“既如此,恭敬不如從命。此處不宜,請殿下移步客室。”道衍做了個請的動作。
“也好,這裏書卷氣太濃厚了,不適合我。”
客室之中,二人落座,清茶兩杯,熱氣嫋嫋。話題,自然是朱標起頭。
“順帝之孫、元主之子買的裏八剌羈留京師,想必大師知道的。”
“崇禮侯,貧僧有所耳聞。”
“本來呢,我打算待其成年,娶妻生子,然後北返。利用他的身份和號召力,分化北元。可如今,陛下有意送他北歸,不知大師對此怎麽看?”朱標直入主題。
“陛下體念崇禮侯的思鄉之情,送他北歸,是想打感情牌。一方麵,現在可以示好北主,緩和緊張關係,另一方麵日後買的裏八剌繼任元主,感念陛下的恩德,與我朝交好,免去百姓兵革之苦。阿彌陀佛!”道衍對朱元璋的操作,看得很清楚。
“道理是這樣沒錯。眼前,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可將來的事情誰說得準,萬一買的裏八剌不念舊情呢,萬一他不能繼任呢。覬覦元主之位的也,也不是沒有。寄望於他人,終歸不是上策。”朱標反駁道。
“殿下所言有理。殿下交好買的裏八剌,收其心,以為己用,雖有些成效,但將來也未必管用。”道衍邊說邊觀察朱標。
朱標沒什麽反應,他知道道衍說的不錯,現在買的裏八剌對他,對朝廷是有些好感,但不多。
“大師繼續說。”
“娶妻生子,留做人質,非明智之舉。以崇禮侯的身份和處境,估計很難結識傾心的女子,唯有陛下賜婚。然而這樣的婚姻能有多少真情實感,能起到多大的羈縻作用,很難說。”
“再者說,古來有雄心者,怎會被兒女情長所羈絆,更何況是政治聯姻。崇禮侯若是雄主,殿下這一策怕是要失算了。”
朱標撓了撓頭,有些尷尬。他前世隻不過是個底層小人物,在魔都勉力生存,腦袋裏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
“大師一語中的。自打陛下決定送其北歸,我一直在考慮新的辦法。崇禮侯如今年紀尚小,在北元也沒什麽根基,能夠繼任元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概率會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每念及此,實不忍心。”
“殿下慈悲心腸。”
“慈悲談不上,隻是不想他枉送性命,讓我白費苦心。既然送他迴去了,隻能祈禱他逢兇化吉,能夠在兇險之時逃出生天。一旦這個時候,我們能夠給予他足夠的幫助,那後麵的事情就好說了。”朱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殿下高見。那時崇禮侯必定對我朝心懷感激,對北元故國怨毒滿腹。”
“得,別撿好聽的說。那萬一,崇禮侯沒逃出來呢,一切都是枉然。大師給出出主意。”
“貧僧......”
“甭找借口。今天必須得出一個主意,否則......”
道衍無奈,隻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標聽後,心中默念——果然是妖僧,一肚子壞主意,嘴上卻讚道:“大師高屋建瓴,令人欽佩。”聽的道衍直搖頭。
“既然主意出了,我就不叨擾大師了。”朱標一口喝完杯中的茶,起身準備離開。
“恭送殿下。”道衍起身施禮。
走到門口的朱標突然轉過頭,笑著對道衍說:“普濟禪師廟太小了,裝不了大佛。”然後推門而出,帶著馬忠直奔大雄寶殿。
客室之中的道衍,一時沒明白朱標的意思,冷了半天,接著歎了口氣:“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