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約而同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信使告知李文忠,魏國公擔心中路孤軍深入,恐為擴廓所乘,現有意後撤。請李文忠所部暫時放棄東北方向,轉進西北臚朐河方向,作出包抄之勢,另外選五千輕騎,先行支援中路。
在此之前,李文忠已經接到了宣詔使帶來的皇帝旨意,命他立即向和林方向運動,以掩護中路軍。這與徐達的請求一致,也算是提前動作了。但旨意最後要求李文忠穩重行事,不可輕率。
隨後李文忠這一路,進展順利。先是到達口溫,元兵竟然不戰而退,繳獲輜重牛羊無數。於是馬不停蹄地轉而向北,直逼哈剌莽來,越過哈剌莽來就是臚朐河。
藍玉曾在臚朐河畔的野馬川大敗擴廓。李文忠得行軍路線與藍玉的行動路線幾乎平行,隻是略微靠東邊。
西路軍方向,由於隔著茫茫戈壁,路途耗時較長,派出的信使至今還沒有到達馮宗異的所在,而朝廷的宣詔使先到一步。
此時的馮宗異的大部隊正在永昌,而前鋒傅友德已經兵進掃林山。一路行來,先後擊敗元失剌罕、元太尉兒隻巴,占領了西涼、永昌等地。
朱元璋命令馮宗異立即轉向,朝既定目標次集乃路進軍,以為中路軍的策應。但這隻是虛招,西路軍的核心任務是掌控甘肅、河西走廊,握住通往西域(東察哈台汗國)的鑰匙。馮宗異接旨即行,讓傅友德率輕騎快速突進,以期早日趕到,他親領眾軍跟隨在後,掃蕩沿途地方。
再迴到中路方向,徐達與擴廓領兵對峙,已經十多天了,期間有過數次交鋒,雙方都沒占到便宜,互有折損。
這一日,元營大帳之內,擴廓帖木兒端坐書案之後,顯得有些憂鬱。之前明軍來勢洶洶,兵分三路,誓要踏破和林。然草原各部實力大不如前,明軍所到之處皆是望風而逃,就是他擴廓本人,先前也敗於藍玉之手。
之後嶺北一戰,趁著明軍孤軍深入、驕傲輕敵的機會,一舉消滅了徐達的先頭部隊,逼得明軍後撤,解了和林的危機。現在與徐達對壘十數日,也沒有什麽突破進展,而桌案上的兩張紙,更是讓他眉頭緊鎖。
“大王,這仗打得真憋屈。”乃兒不花人未到,聲先到。接著他和賀宗哲二人一同進帳。
“這些個明軍將領,一個個兒都是膽小鬼,滑不溜秋的,不敢硬上,隻是不停地糾纏,煩死了。倒是那個叫藍玉的,像個漢子,拚起來不要命。”乃兒不花一邊走一邊抱怨。
“是啊,大王。明軍將領都是百戰之輩,經驗豐富,對我軍得戰法也有了解,實在不好對付。”賀宗哲也附和道。
“這是徐達故意的,為的就是牽製我軍。”擴廓示意二人坐下。
“所謂客軍在外利速戰。他們遠道而來,為何如此沉得住氣?”賀宗哲問道。
“他在拖延時間,他在等人,等一個機會。”擴廓緩緩地說。
“等誰?”乃兒不花脫口問出。
“看看這個吧。”擴廓拿起桌上的兩張紙,遞了出去。賀宗哲接過後,快速瀏覽了一遍,瞬間變了臉色。
“咋了?賀總製。”
“看看吧。馮宗異和李文忠都開始北上了。徐達就是在等他們,這樣一來他就不再是一路孤軍。”賀宗哲解釋道。
擴廓點了點頭,繼續說:“我們雖然占了先機,但是隨著和徐達糾纏,機會也在慢慢消失。現在主動權易手,明軍再次變成三路進攻的架勢,我們難了。”
“大王,我看西路軍可以暫時不用考慮。就算馮宗異到了次集乃路,距離和林還遠得很,一時半會兒起不了什麽作用。而李文忠所部就不同了,隻要過了臚朐河,再有一兩日便到土剌河。無論是夾擊我軍還是奔襲和林,都在便宜之內。”賀宗哲簡要分析了一下形勢,他頭腦比乃兒不花靈光很多,一下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何不調動遼東的部隊,截住李文忠得歸路?讓他有來無迴!”乃兒不花也想到了一個辦法。
“本王已經上書陛下,請求下旨令納哈出襲擾明軍。不過,他與本王素來不睦,這一招能起多少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乃兒不花你派人傳令給哈剌章,讓他率部前出,務必阻止李文忠渡過臚朐河。告訴他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也不得後退。另外,命令留守和林方向的五個千人隊增援哈剌章,不要與哈剌章匯成一軍,而是綴在其後,伺機而動,明白嗎?”
“是,大王。”乃兒不花答應一聲,大步轉身離開。
“大王,依照徐達的算盤,他不會輕易讓我們撤軍。即便我們要撤軍,也必須先重創明軍,否則形勢依舊於我不利,陛下那邊也沒法交待。”賀宗哲建議道。
“本王所想亦是如此。可是現在徐達龜縮不出,別說重創,連放手一搏的機會都沒有。現在就看東邊的情況了,哈剌章要是能夠阻止甚至擊退李文忠,那麽徐達也會考慮撤軍,此役就算我們贏了,明軍無功而返。若是李文忠部越過臚朐河,咱們就危險了。”
“賀總製,這些時日,你廣派偵騎查找明軍的糧道,切不可打草驚蛇。一旦形勢不濟,咱們也好安排退路,不能讓明軍占了便宜。”擴廓吩咐道。
“是,大王,屬下明白。”賀宗哲也離開了大帳。
明軍中路營寨內。
返迴的東路信使向徐達稟報:“啟稟大將軍,曹國公已經率兵從口溫出發,向北直逼哈剌莽來。另外,由驍騎左衛指揮使周顯領五千輕騎向我軍靠攏。”
“好,辛苦了,下去休息吧。明日出發找到周指揮,讓其停駐野馬川。然後向曹國公報告所處位置,等待命令。若發現大股敵軍,許其便宜行事。”
“大將軍與擴廓相持近二十日,也不見動真格的,原來是在等文忠的增援啊!”中山侯笑著說,眼下形勢已有所轉變,對明軍越來越有利,軍中將領也稍稍安心。
“增援隻是以防萬一,補充一下損失的兵力,畢竟麵對擴廓,本帥不得不謹慎。這五千機動騎兵人數不少,在草原之上有可能起到大作用。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文忠的大部隊,隻要他能夠越過臚朐河,向土剌河挺進,對擴廓構成威脅,咱們的機會就來了。”徐達解釋道。
“標下看來,擴廓一時間奈何不了咱們,又不肯退迴和林,怕也是在等東邊的消息。一旦文忠被阻,咱們的處境就仍是一路孤軍,撤軍在所難免。到時候,擴廓必定有所動作。”濟寧侯顧時插言道。
徐達掃視眾將,說:“現在我們隻需盯住對麵的擴廓,守好營寨,靜候文忠的消息。”
在此之前,李文忠已經接到了宣詔使帶來的皇帝旨意,命他立即向和林方向運動,以掩護中路軍。這與徐達的請求一致,也算是提前動作了。但旨意最後要求李文忠穩重行事,不可輕率。
隨後李文忠這一路,進展順利。先是到達口溫,元兵竟然不戰而退,繳獲輜重牛羊無數。於是馬不停蹄地轉而向北,直逼哈剌莽來,越過哈剌莽來就是臚朐河。
藍玉曾在臚朐河畔的野馬川大敗擴廓。李文忠得行軍路線與藍玉的行動路線幾乎平行,隻是略微靠東邊。
西路軍方向,由於隔著茫茫戈壁,路途耗時較長,派出的信使至今還沒有到達馮宗異的所在,而朝廷的宣詔使先到一步。
此時的馮宗異的大部隊正在永昌,而前鋒傅友德已經兵進掃林山。一路行來,先後擊敗元失剌罕、元太尉兒隻巴,占領了西涼、永昌等地。
朱元璋命令馮宗異立即轉向,朝既定目標次集乃路進軍,以為中路軍的策應。但這隻是虛招,西路軍的核心任務是掌控甘肅、河西走廊,握住通往西域(東察哈台汗國)的鑰匙。馮宗異接旨即行,讓傅友德率輕騎快速突進,以期早日趕到,他親領眾軍跟隨在後,掃蕩沿途地方。
再迴到中路方向,徐達與擴廓領兵對峙,已經十多天了,期間有過數次交鋒,雙方都沒占到便宜,互有折損。
這一日,元營大帳之內,擴廓帖木兒端坐書案之後,顯得有些憂鬱。之前明軍來勢洶洶,兵分三路,誓要踏破和林。然草原各部實力大不如前,明軍所到之處皆是望風而逃,就是他擴廓本人,先前也敗於藍玉之手。
之後嶺北一戰,趁著明軍孤軍深入、驕傲輕敵的機會,一舉消滅了徐達的先頭部隊,逼得明軍後撤,解了和林的危機。現在與徐達對壘十數日,也沒有什麽突破進展,而桌案上的兩張紙,更是讓他眉頭緊鎖。
“大王,這仗打得真憋屈。”乃兒不花人未到,聲先到。接著他和賀宗哲二人一同進帳。
“這些個明軍將領,一個個兒都是膽小鬼,滑不溜秋的,不敢硬上,隻是不停地糾纏,煩死了。倒是那個叫藍玉的,像個漢子,拚起來不要命。”乃兒不花一邊走一邊抱怨。
“是啊,大王。明軍將領都是百戰之輩,經驗豐富,對我軍得戰法也有了解,實在不好對付。”賀宗哲也附和道。
“這是徐達故意的,為的就是牽製我軍。”擴廓示意二人坐下。
“所謂客軍在外利速戰。他們遠道而來,為何如此沉得住氣?”賀宗哲問道。
“他在拖延時間,他在等人,等一個機會。”擴廓緩緩地說。
“等誰?”乃兒不花脫口問出。
“看看這個吧。”擴廓拿起桌上的兩張紙,遞了出去。賀宗哲接過後,快速瀏覽了一遍,瞬間變了臉色。
“咋了?賀總製。”
“看看吧。馮宗異和李文忠都開始北上了。徐達就是在等他們,這樣一來他就不再是一路孤軍。”賀宗哲解釋道。
擴廓點了點頭,繼續說:“我們雖然占了先機,但是隨著和徐達糾纏,機會也在慢慢消失。現在主動權易手,明軍再次變成三路進攻的架勢,我們難了。”
“大王,我看西路軍可以暫時不用考慮。就算馮宗異到了次集乃路,距離和林還遠得很,一時半會兒起不了什麽作用。而李文忠所部就不同了,隻要過了臚朐河,再有一兩日便到土剌河。無論是夾擊我軍還是奔襲和林,都在便宜之內。”賀宗哲簡要分析了一下形勢,他頭腦比乃兒不花靈光很多,一下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何不調動遼東的部隊,截住李文忠得歸路?讓他有來無迴!”乃兒不花也想到了一個辦法。
“本王已經上書陛下,請求下旨令納哈出襲擾明軍。不過,他與本王素來不睦,這一招能起多少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乃兒不花你派人傳令給哈剌章,讓他率部前出,務必阻止李文忠渡過臚朐河。告訴他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也不得後退。另外,命令留守和林方向的五個千人隊增援哈剌章,不要與哈剌章匯成一軍,而是綴在其後,伺機而動,明白嗎?”
“是,大王。”乃兒不花答應一聲,大步轉身離開。
“大王,依照徐達的算盤,他不會輕易讓我們撤軍。即便我們要撤軍,也必須先重創明軍,否則形勢依舊於我不利,陛下那邊也沒法交待。”賀宗哲建議道。
“本王所想亦是如此。可是現在徐達龜縮不出,別說重創,連放手一搏的機會都沒有。現在就看東邊的情況了,哈剌章要是能夠阻止甚至擊退李文忠,那麽徐達也會考慮撤軍,此役就算我們贏了,明軍無功而返。若是李文忠部越過臚朐河,咱們就危險了。”
“賀總製,這些時日,你廣派偵騎查找明軍的糧道,切不可打草驚蛇。一旦形勢不濟,咱們也好安排退路,不能讓明軍占了便宜。”擴廓吩咐道。
“是,大王,屬下明白。”賀宗哲也離開了大帳。
明軍中路營寨內。
返迴的東路信使向徐達稟報:“啟稟大將軍,曹國公已經率兵從口溫出發,向北直逼哈剌莽來。另外,由驍騎左衛指揮使周顯領五千輕騎向我軍靠攏。”
“好,辛苦了,下去休息吧。明日出發找到周指揮,讓其停駐野馬川。然後向曹國公報告所處位置,等待命令。若發現大股敵軍,許其便宜行事。”
“大將軍與擴廓相持近二十日,也不見動真格的,原來是在等文忠的增援啊!”中山侯笑著說,眼下形勢已有所轉變,對明軍越來越有利,軍中將領也稍稍安心。
“增援隻是以防萬一,補充一下損失的兵力,畢竟麵對擴廓,本帥不得不謹慎。這五千機動騎兵人數不少,在草原之上有可能起到大作用。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文忠的大部隊,隻要他能夠越過臚朐河,向土剌河挺進,對擴廓構成威脅,咱們的機會就來了。”徐達解釋道。
“標下看來,擴廓一時間奈何不了咱們,又不肯退迴和林,怕也是在等東邊的消息。一旦文忠被阻,咱們的處境就仍是一路孤軍,撤軍在所難免。到時候,擴廓必定有所動作。”濟寧侯顧時插言道。
徐達掃視眾將,說:“現在我們隻需盯住對麵的擴廓,守好營寨,靜候文忠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