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向民間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上智下愚”的治國理念,啟迪民智的想法,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十分危險的。用孔孟之道、聖人之言束縛文人儒生的思想,讓其皓首窮經,沒時間也沒精力想著反抗。沒有軍師、智囊的農民起義是不會成功的,籠絡讀書人才是長治久安之策,所謂“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


    朱標想來,向著近代科學邁進的第一步,還是要遵循封建製度,畢竟他是這種製度最大的受益人。所謂遵循,就是說科技人才還是來源於科舉製度,隻不過在文章策論取士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科目,例如天文、曆法、算學甚至雜學技術等,選其優秀者授予技術官職。


    然而現階段,朱標縱然身為太子,也沒有能力做太多製度上的改變,上有老子下有群臣,阻力不是沒有。再者說,太子的身份雖然尊貴,卻沒有具體的職責和權力,深究起來還不如一個官吏。


    在沒有皇帝明確的旨意之前,太子隨意插手政務是大忌,隻能謹小慎微,如履薄冰。要不是剛好魂穿深受皇帝信賴的懿文太子,別說搞改革,能不能保住小命都難說。所以,即便奉旨監國,也不能太過違背上意,得需慢慢經營,待到君臨天下。


    不過,在具體技術上搞些超前的設計還是可行的。要推動社會的進步,發展生產力才是根本。生產工具的發展,從石器到青銅器再到鐵器,推動了社會形式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


    不過在眼下,生產力的發展就要著重在力字上了。最早的生產依靠人力、畜力,可生物體畢竟體力有限,而且必須得休息,不能連續工作,後來發展到借用水力,雖然可以不間斷,但是受到自然條件的限製。


    直到蒸汽機的出現,才擺脫了生物體的疲勞以及自然環境的限製,隻要有燃料就可以持續不斷地工作,而且可以根據需要輸出大小不同的力,實現了動力自動化、機械化,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十八世紀發明的蒸汽機,要想在十四世紀的明代實現,四百年的時間累積和技術發展所形成的代溝似乎難以跨越。其實不然,隻要知道蒸汽機的運作原理,就不難發現,它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其一鍋爐,產生水蒸氣,其二雙向活塞,實現直線往複運動,其三,曲柄連杆,將直線往複運動轉變為圓周運動。


    這三項技術中,鍋爐一項沒有太大難度,燒開水而已。第二、三兩項,明代之前我國已經完成了技術積累——風箱和水排。漢代為了提高冶鐵熔爐的溫度,發明了水排。人們很早就發現,向爐內鼓風可以讓火勢變猛,用一個帶口的皮囊充滿空氣,壓縮皮囊便可在出口處獲得氣流。


    一開始是用人來推拉皮囊,後來用馬屁,這都存在體力限製,再後麵就有了水排。流水驅動轉輪進行圓周運動,再通過曲柄連杆機構連接到皮囊上,就實現了推拉運動,鼓風效率提高數倍。


    而風箱的出現相對較晚,要到北宋的時候。它的作用不必贅言,我國直到現代還有在用,最大的特點是雙向做功。上麵提到的水排,隻有在皮囊壓縮的時候才能吹氣,而風箱則可以在拉杆的推拉過程都出風,理論上提高了一倍的效率,這得益於單向閥,即氣體隻能單向通過的閥門。


    單向閥其實不是什麽神奇的黑科技,隻是一個單邊轉軸的小蓋板,裝在氣孔處。若單向閥裝在氣孔外側,那麽外麵的氣體的壓力使得小蓋板緊貼氣孔,氣體無法進入,而裏麵的氣體則可以在體積壓縮、壓強增大時衝開閥門排出。


    有了風箱和水排,隻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解決了蒸汽機的第二、三項技術,再連接上鍋爐,原始蒸汽機就大功告成了。還有幾點細節需要注意,譬如利用轉動實現進氣出氣口的切換,進氣以及排氣管道的密封,廢氣的冷凝迴流再利用等等。


    既是如此,沒有技術上的絕對壁壘,為何我國沒有先於大規模使用蒸汽機呢?這就是需求問題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商品需求,使得人們想法設法地提高生產力,而我國明清時期即便有些資本主義萌芽,卻沒有太大作用。市場沒有需要,就沒有動力。


    “這麽一想,造出蒸汽機也不難,難得是達到實用的水平。抽空畫了示意圖,先安排人搞一個原理樣機,後麵的就靠我大明的科學家們了。既然市場沒有需要,隻能用行政力量來推進了。”朱標興奮地自言自語道。


    幾個月的時間轉眼而過,這段時間常秀除了妊娠嘔吐以外,沒有其他不適,經過太醫院的診斷,居然斷定是男孩兒。朱元璋聞之頗為高興,嫡子嫡孫,大明朝後繼有人,特賜名雄英。此時,朱元璋還沒給子孫後代定子排輩,所以才出現了這個特例。


    這期間,有幾件外交上的事情,讓朱標上了心。原本朱元璋登基稱帝時,就派遣使臣前往四夷諸國,告訴他們華夏易主,如今已是朱家的天下。各國也陸續派人上表進貢,以示臣服。


    占城國王阿答阿者遣其臣答班瓜卜農來朝,奉表言安南侵其土境,希望大明朝賜給他們兵器、樂器、樂人,好讓安南知道占城國是大明朝的小弟,不可欺淩。


    朱元璋麵對小弟們的內鬥,本著管理者的心態,不偏不倚,曉喻占城國使者,大意是:占城、安南都是我的小弟,理應和睦相處,保境安民。安南擅自出兵,是沒把我這個大哥放在眼裏,我會派人去警告他,讓其退兵。至於你要求的兵器,我不能給,不能縱容和偏幫。至於樂器、樂人,華夷有別,語言不通,給你也是白搭。你要是真心喜歡,可以派人來學習。


    這一事件,反映出當是中南半島國家或者說今越南地區國家與明朝的藩屬關係,對待明朝的態度。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先偷偷地幹,出了問題再找老大來主持公道。最終的結果是受委屈的一方能得到補償,有錯的一方賠禮道歉。


    越南地區,特別是北部和中部,自秦漢時被中原王朝征服開始設立郡縣,直接統治。雖有波折,但是一直沒有獨立建國。不過隨著中華文明的普及,生產力得到發展,本地勢力的力量增強,再借助當時五代十國天下大亂的契機,終於在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冊封越南丁朝統治者為交趾郡王,承認其為一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