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納采問名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殿下,陛下命我等擔任殿下大婚的正副婚使,臣等榮幸之至。今日前來,是向殿下奏啟相關事宜。”禮部尚書陶凱答道,順便拿出了一份奏折,看樣子還挺厚,稱之為書都不過分。
秦順接過奏書,雙手捧至桌案之上。
“哦?那辛苦二位了!”朱標沒看奏書,而是站起身,走到桌案之外,麵對二人施了一禮。
陶凱、陳昧連稱不敢,“承蒙陛下信任,此乃臣等的榮幸。”
“那這厚厚一本是?”朱標指著桌案的方向問道。
“迴稟殿下,這是婚禮的儀程。其中一些事宜,俯請殿下知之。”太常卿陳昧出言答道。
‘不是吧,這麽厚一本,我怎麽可能記得住啊!你倆是來搞笑的嗎?’朱標心裏暗怒,麵露難色地說:“真是麻煩二位了。不過,這許多文字,孤一時間恐難熟記於心。”朱標示意秦順將那本奏書拿過來。
“殿下不必憂慮。其中禮儀雖多,但都設有專門的引導官,殿下隻需熟悉一下,跟著照做,就沒問題了。”陳昧繼續答道。
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朱標接過奏書,大概翻看了一下,裏麵內容略顯晦澀,理解起來有些費勁,於是出言道:“孤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二位大人若是沒有緊急公務,可否給孤簡略地介紹一下呢?”
陶凱、陳昧二人麵麵相覷,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他二人作為各自部門的最高官員,要說沒事兒那不大可能,但是近期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就是籌備太子大婚,涉及到方方麵麵,事情也是不少。
本來是向太子報告一下,他們二人被任命為正副婚使,順便交了奏本就撤退的,沒想到太子要求口頭介紹。奏本裏麵的禮儀流程他們是清楚的,也是他們牽頭製定的。但畢竟不是親自撰寫,萬一口頭介紹的時候有什麽地方對不上號,那就糟糕了。所以,沒有立刻答應。
但是太子發了話,總不能裝啞巴,僵在這裏。身為禮部尚書的陶凱,準備硬著頭皮上了,他對這些禮製更熟悉一些。
“怎麽?有困難?”朱標笑著說道,“孤不是要你們一字不差地背出來,講個大概就可以了,讓孤對成婚禮有一個全麵的認識。”
陶凱施禮道;“那就由臣來給殿下解釋一二。”
“好!二位大人坐著說。”朱標指了指對麵的圈椅,“順子,上茶。”
“謝殿下。”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陶凱把從納采開始一直到謁太廟的流程,簡明扼要地向朱標敘述了一遍。一旁的陳昧時不時補充一兩句。
“殿下,以上就是全部流程。後麵的奉天殿和坤寧宮朝賀儀,與正旦日相同。”陶凱作最後的總結。
“好,麻煩二位了。聽了講解之後,孤安心很多。耽誤了許久時間,實在抱歉。”
“殿下言重了,這也是臣等分內之事。”
“若再無其他事,你們就迴去吧。”朱標起身,向桌案走去。
“臣等告退。”陶凱、陳昧起身施禮。
四月二十一,納采問名。百官身著朝服在引班舍人帶領下侍立文武樓北,東西對立。正副婚使具朝服由引禮官帶領等候在丹墀之西。
一切人員到位,禦用監跪請皇帝在華蓋殿具袞冕服,再由尚寶卿奉寶引導至奉天殿,升禦座。卷簾、鳴鞭、雞唱、報時之後,正副婚使在丹墀拜位,在禮讚官唱喝之下,鞠躬四拜。
承製官跪承禦旨,再由奉天殿中門出至丹陛上,稱“有製”,正副婚使跪接。承製官宣製:“奉製納常氏女為皇太子妃,命卿等行納采禮”。宣製完畢,承製官由西門入殿,正副婚使起身,鞠躬四拜,並退立於丹墀西。
納采的重要禮物是雁,取大雁結伴永生不變之意,象征婚姻美滿、至死不渝。這裏的雁,可以是活雁也可以是器物,朱元璋欽定使用玉雁。執雁及執禮物者取雁及其他禮物,自正中台階而下。執雁者在前,執禮物者次之,正副婚使隨後,直至奉天門外。
早已等候在那裏的儀仗,敲鑼打鼓,開道而行。待婚使出發,侍儀向皇帝跪奏“禮畢”,皇帝起駕返迴華蓋殿更衣,然後百官依次而出。
正副婚使有皇城而出,直奔皇太子妃家——鄭國公府。一路上,所到之處盡是百姓圍觀,可謂萬人空巷。南京作為古都,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稱建康)盛極一時。可自隋唐以來,就隻是軍事經濟重鎮,幾百年沒見過皇家排場了。
此次太子大婚的喜事,怎麽可能不來看熱鬧,一家家扶老攜幼地站在道路兩旁,伸著脖子、踮著腳。可南京的百姓怎麽也沒想到,這樣的盛況空前,他們隻能見兩次(皇太子朱標、皇太孫朱允炆大婚),往後幾百年也沒機會再見。
常府門前更是熱鬧,被圍觀的群眾搞得水泄不通,要不是有家丁甚至兵士維持秩序,連婚使的隊伍都進不來。前一日,禮部已派人到常府安排納采之日的相關事宜——人員站位、香案擺設、如何答對等等。
當日,儀仗隊伍到來,正副婚使下馬,被引至大門外東側,執雁者與其並排站立,皆朝西。常府主婚人——藍玉,著朝服立於大門內西側,麵朝東。開平王早逝,又沒有親族兄弟,常府男丁以長子常茂為尊,但其畢竟是常秀的弟弟,主婚不合適,所以隻能由藍玉這個舅舅出麵了。
這時候,男女兩方的代表尚不能見麵,往來答對由儐者傳話。儐者出大門,到正婚使麵前,說:“敢請事?”
“奉製儲宮納配,屬於令德,邦有典常,使臣陶凱行采擇之禮。”正婚使陶凱答道。
儐者入門,告知主婚者。隨後藍玉朗聲道:“臣藍玉之甥女,昧於壺儀,不足以備采擇,恭承命製,臣不敢辭。”言罷,再由儐者出告婚使。
而後,藍玉由儐者引導,出大門迎正副婚使入,立於香案前,執雁者並立。陶凱、陳昧站上位,藍玉四拜。陶凱稱“有製”,藍玉跪接。
“臣陶凱奉詔采擇。”這時,陶凱、陳昧從執雁者手中接過一對玉雁,交給藍玉。藍玉跪受,起身交付左右,然後再四拜,納采之禮完成。
秦順接過奏書,雙手捧至桌案之上。
“哦?那辛苦二位了!”朱標沒看奏書,而是站起身,走到桌案之外,麵對二人施了一禮。
陶凱、陳昧連稱不敢,“承蒙陛下信任,此乃臣等的榮幸。”
“那這厚厚一本是?”朱標指著桌案的方向問道。
“迴稟殿下,這是婚禮的儀程。其中一些事宜,俯請殿下知之。”太常卿陳昧出言答道。
‘不是吧,這麽厚一本,我怎麽可能記得住啊!你倆是來搞笑的嗎?’朱標心裏暗怒,麵露難色地說:“真是麻煩二位了。不過,這許多文字,孤一時間恐難熟記於心。”朱標示意秦順將那本奏書拿過來。
“殿下不必憂慮。其中禮儀雖多,但都設有專門的引導官,殿下隻需熟悉一下,跟著照做,就沒問題了。”陳昧繼續答道。
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朱標接過奏書,大概翻看了一下,裏麵內容略顯晦澀,理解起來有些費勁,於是出言道:“孤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二位大人若是沒有緊急公務,可否給孤簡略地介紹一下呢?”
陶凱、陳昧二人麵麵相覷,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他二人作為各自部門的最高官員,要說沒事兒那不大可能,但是近期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就是籌備太子大婚,涉及到方方麵麵,事情也是不少。
本來是向太子報告一下,他們二人被任命為正副婚使,順便交了奏本就撤退的,沒想到太子要求口頭介紹。奏本裏麵的禮儀流程他們是清楚的,也是他們牽頭製定的。但畢竟不是親自撰寫,萬一口頭介紹的時候有什麽地方對不上號,那就糟糕了。所以,沒有立刻答應。
但是太子發了話,總不能裝啞巴,僵在這裏。身為禮部尚書的陶凱,準備硬著頭皮上了,他對這些禮製更熟悉一些。
“怎麽?有困難?”朱標笑著說道,“孤不是要你們一字不差地背出來,講個大概就可以了,讓孤對成婚禮有一個全麵的認識。”
陶凱施禮道;“那就由臣來給殿下解釋一二。”
“好!二位大人坐著說。”朱標指了指對麵的圈椅,“順子,上茶。”
“謝殿下。”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陶凱把從納采開始一直到謁太廟的流程,簡明扼要地向朱標敘述了一遍。一旁的陳昧時不時補充一兩句。
“殿下,以上就是全部流程。後麵的奉天殿和坤寧宮朝賀儀,與正旦日相同。”陶凱作最後的總結。
“好,麻煩二位了。聽了講解之後,孤安心很多。耽誤了許久時間,實在抱歉。”
“殿下言重了,這也是臣等分內之事。”
“若再無其他事,你們就迴去吧。”朱標起身,向桌案走去。
“臣等告退。”陶凱、陳昧起身施禮。
四月二十一,納采問名。百官身著朝服在引班舍人帶領下侍立文武樓北,東西對立。正副婚使具朝服由引禮官帶領等候在丹墀之西。
一切人員到位,禦用監跪請皇帝在華蓋殿具袞冕服,再由尚寶卿奉寶引導至奉天殿,升禦座。卷簾、鳴鞭、雞唱、報時之後,正副婚使在丹墀拜位,在禮讚官唱喝之下,鞠躬四拜。
承製官跪承禦旨,再由奉天殿中門出至丹陛上,稱“有製”,正副婚使跪接。承製官宣製:“奉製納常氏女為皇太子妃,命卿等行納采禮”。宣製完畢,承製官由西門入殿,正副婚使起身,鞠躬四拜,並退立於丹墀西。
納采的重要禮物是雁,取大雁結伴永生不變之意,象征婚姻美滿、至死不渝。這裏的雁,可以是活雁也可以是器物,朱元璋欽定使用玉雁。執雁及執禮物者取雁及其他禮物,自正中台階而下。執雁者在前,執禮物者次之,正副婚使隨後,直至奉天門外。
早已等候在那裏的儀仗,敲鑼打鼓,開道而行。待婚使出發,侍儀向皇帝跪奏“禮畢”,皇帝起駕返迴華蓋殿更衣,然後百官依次而出。
正副婚使有皇城而出,直奔皇太子妃家——鄭國公府。一路上,所到之處盡是百姓圍觀,可謂萬人空巷。南京作為古都,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稱建康)盛極一時。可自隋唐以來,就隻是軍事經濟重鎮,幾百年沒見過皇家排場了。
此次太子大婚的喜事,怎麽可能不來看熱鬧,一家家扶老攜幼地站在道路兩旁,伸著脖子、踮著腳。可南京的百姓怎麽也沒想到,這樣的盛況空前,他們隻能見兩次(皇太子朱標、皇太孫朱允炆大婚),往後幾百年也沒機會再見。
常府門前更是熱鬧,被圍觀的群眾搞得水泄不通,要不是有家丁甚至兵士維持秩序,連婚使的隊伍都進不來。前一日,禮部已派人到常府安排納采之日的相關事宜——人員站位、香案擺設、如何答對等等。
當日,儀仗隊伍到來,正副婚使下馬,被引至大門外東側,執雁者與其並排站立,皆朝西。常府主婚人——藍玉,著朝服立於大門內西側,麵朝東。開平王早逝,又沒有親族兄弟,常府男丁以長子常茂為尊,但其畢竟是常秀的弟弟,主婚不合適,所以隻能由藍玉這個舅舅出麵了。
這時候,男女兩方的代表尚不能見麵,往來答對由儐者傳話。儐者出大門,到正婚使麵前,說:“敢請事?”
“奉製儲宮納配,屬於令德,邦有典常,使臣陶凱行采擇之禮。”正婚使陶凱答道。
儐者入門,告知主婚者。隨後藍玉朗聲道:“臣藍玉之甥女,昧於壺儀,不足以備采擇,恭承命製,臣不敢辭。”言罷,再由儐者出告婚使。
而後,藍玉由儐者引導,出大門迎正副婚使入,立於香案前,執雁者並立。陶凱、陳昧站上位,藍玉四拜。陶凱稱“有製”,藍玉跪接。
“臣陶凱奉詔采擇。”這時,陶凱、陳昧從執雁者手中接過一對玉雁,交給藍玉。藍玉跪受,起身交付左右,然後再四拜,納采之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