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元主歸天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應昌,位於達理湖西岸,是一座典型的草原城市,曾經繁華、熱鬧的景象,隨著蒙古人的南下,逐漸消失,半個多世紀的光景已經讓其衰敗得不成樣子。可沒想到,洪武二年,一大批人馬、牛車陸續來到這裏,先是構建起一片巨大的營帳區,而後慢慢地開始修整城垣、房屋,小城儼然重新煥發生機。
來到這裏的,正是被常遇春逼得再度北走的元主——孛兒隻斤 妥懽帖木兒,元惠宗。初到應昌的元主,看不上這麽一座小城,沒有堅固的城垣、沒有華麗的宮殿,到處都顯得衰敗不堪。叫人拿來地圖,一番尋找後,他無奈地歎了口氣,應昌已經是附近唯一像樣兒的城池了。在得知明軍撤退後,元主當即命令軍隊重新占領上都開平,並用意南返。
可是,從派出查探的遊騎口中得知,開平城經過一場攻防戰之後,已經破破爛爛,和現在的應昌差別不大了。元主思索一番後決定,對應昌進行一定程度的修繕,作為新都。其原因有二,一則無論戰後的開平還是破敗的應昌,都需要修繕,所花費的代價差不多,但應昌更靠北一些,重新占領開平後,為應昌提供了一定的戰略緩衝,明軍在攻下開平前,不可能打應昌的主意,所以應昌更安全一些;二則元主不想再折騰了,一路從大都逃到上都,又從上都逃到了應昌,他的身體實在吃不消了。
本來在大都養尊處優的元主,這兩年哪裏過得什麽消停日子,衣食住行樣樣不順心,雖不能說風餐露宿,但是比起原來的錦衣玉食也差了許多。常年在大都逍遙自在的元主,身體素質很差,哪裏吃得了顛沛流離的苦,甚至對草原的生活還有點兒水土不服,時不時就會上吐下瀉,每次都要調養個把月才堪堪恢複。
軍事上的失敗,也給了他不小的打擊。曾經野心勃勃地想憑借從大都帶出來的幾十萬兵馬,與明軍周旋,並伺機重新奪迴大都,但結果事與願違。明軍的北伐之戰,擊敗了擴廓帖木兒、也速等人所率領的蒙古騎兵,手中的人馬已經輸得七七八八了。眼看著無力迴天,元主心中黯然,鬱悶不已,加上朱元璋幾次來信勸他看清形勢,早日投降,更加把他氣個半死。
洪武二年夏天,初來此地的元主感覺非常涼爽,比大都的炎熱天氣強多了。但是,僅僅三個月後,刺骨的寒風就將其無情地擊倒,而後差不多五個月的時間裏,他每日窩在床榻上,緊靠著火盆,身體日漸消瘦。到了來年開春的三月底,積雪開始融化,萬物皆有複蘇的跡象,但元主卻已經無法虛弱得無法起身,一副命不久矣的樣子,下令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總攬國事。
四月中旬,李文忠率領的明軍已連克數城,直逼開平附近,但是北元朝廷並沒有任何反應,應昌周圍也沒有布置什麽像樣的防禦。因為,此時的元主再次因為飲食問題出現了嚴重的腹瀉,禦醫診脈後拿出了常用的方子,熬了藥給元主服下,可並沒有效果,仍然上吐下瀉,甚至幾度陷入昏迷。一時間,整個新都的宮廷都慌了手腳。
“我父皇的病情如何?”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開門見山地問道。
“迴殿下。老臣通過脈象診斷,陛下恐怕是得了痢疾,且是急症。”禦醫沒有隱瞞。
“這幾年父皇常有類似症狀,用藥調養後均可恢複,為何此次不見效果?”
“殿下,此次症狀來得突然,且頗為嚴重。而且,陛下的身體自去年冬天以來,日漸虛弱,難以承受金石藥力。老臣,恐怕……”禦醫沒有繼續說,緩緩地低下了頭。
“恐怕什麽?”愛猷識理答臘追問,不過禦醫沒有迴答,他也想明白了,恐怕自己的老爹要歸天了,“好了,你下去吧,定要全力救治。”
禦醫聞言,施禮退出。留在屋中的愛猷識理答臘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心中暗爽:“當了十七年的太子,終於要熬出頭了,哈哈!過不了幾天,我就是新的蒙古大汗了。”
元主躺在床榻之上,連日來的急性痢疾已經讓他虛弱了極點,麵色蒼白,連張嘴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他睜眼望著屋頂,陷入了沉思。他,孛兒隻斤 妥懽帖木兒,十四歲在上都繼位,二十一歲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此後掌管天下二十餘年,最終卻被個放牛的泥腿子給趕出了大都,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落得這般田地。他不甘心,年輕時候,他也算兢兢業業,力圖振興大元,任用賢臣,選拔人才,完善法製,但是老天不公,數次降下大災,以致民不聊生,各地烽煙四起。是該死的紅巾軍、該死的放牛娃朱元璋,攪亂了他的宏圖偉業,先讓他失去了江南的膏腴之地,而後是中原戰略要地,再後來是大都、上都,乃至如今隻能屈身在小小的應昌。曾經的天下之主,變成了喪家之犬,他辜負了列祖列宗的托付,背上了亡國之君的罵名。
榻上的元主,握緊了雙拳,眼裏充滿了憤怒和悔恨,嘴裏嘟嘟囔囔的,周圍伺候的人都不明所以,趕緊叫來了禦醫。禦醫見狀,以為元主失心瘋了,二話不說先開了一副安神的藥方,命人煎好後給元主服下。勉強喝了幾口藥的元主,恍惚間看到了大都高大宏偉的城牆,金碧輝煌的宮殿,無數的亭台樓閣,數不清的宮女妃嬪,自己端坐在龍椅之上,享受著萬民的朝拜,仿佛迴到了十幾年前。他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緩緩地閉上了眼睛。
眾人見元主睡去,便都退了出去。第二日中午,伺候的宮女見元主仍未醒來,幾聲唿喚也不見迴應,趕忙請來了禦醫。禦醫將手搭在元主的脈上一摸,頓時冷汗直流,因為他摸不到任何脈象,甚至一點兒跳動都沒有。為了確認無誤,他將右手食指放在元主的鼻子下一探,果然沒有一點兒唿吸。
“快,快去請太子殿下”。禦醫收手後,用顫抖的聲音連忙吩咐道。
伺候的宮女聞言,不敢怠慢,急急奔出。禦醫又摸了摸元主的手,這才發現已是冰涼,剛才沒有摸到脈象把他給嚇懵了,竟然絲毫沒有察覺。
太子愛猷識理答臘以及一幹朝廷重臣來到元主的寢室之中,禦醫跪倒在地,帶著哭腔說道:“太子殿下,老臣無能,陛下他已經歸天啦!”
眾人皆驚,縱然知道元主病體沉重,但沒想到今日卻已經駕鶴西去。一幹人等當即跪地哭號起來。愛猷識理答臘也怔了一下,心裏樂開了花,但行動上沒有絲毫猶豫,一下子撲到了元主榻前,一口一個父皇地叫著,痛哭不已。
來到這裏的,正是被常遇春逼得再度北走的元主——孛兒隻斤 妥懽帖木兒,元惠宗。初到應昌的元主,看不上這麽一座小城,沒有堅固的城垣、沒有華麗的宮殿,到處都顯得衰敗不堪。叫人拿來地圖,一番尋找後,他無奈地歎了口氣,應昌已經是附近唯一像樣兒的城池了。在得知明軍撤退後,元主當即命令軍隊重新占領上都開平,並用意南返。
可是,從派出查探的遊騎口中得知,開平城經過一場攻防戰之後,已經破破爛爛,和現在的應昌差別不大了。元主思索一番後決定,對應昌進行一定程度的修繕,作為新都。其原因有二,一則無論戰後的開平還是破敗的應昌,都需要修繕,所花費的代價差不多,但應昌更靠北一些,重新占領開平後,為應昌提供了一定的戰略緩衝,明軍在攻下開平前,不可能打應昌的主意,所以應昌更安全一些;二則元主不想再折騰了,一路從大都逃到上都,又從上都逃到了應昌,他的身體實在吃不消了。
本來在大都養尊處優的元主,這兩年哪裏過得什麽消停日子,衣食住行樣樣不順心,雖不能說風餐露宿,但是比起原來的錦衣玉食也差了許多。常年在大都逍遙自在的元主,身體素質很差,哪裏吃得了顛沛流離的苦,甚至對草原的生活還有點兒水土不服,時不時就會上吐下瀉,每次都要調養個把月才堪堪恢複。
軍事上的失敗,也給了他不小的打擊。曾經野心勃勃地想憑借從大都帶出來的幾十萬兵馬,與明軍周旋,並伺機重新奪迴大都,但結果事與願違。明軍的北伐之戰,擊敗了擴廓帖木兒、也速等人所率領的蒙古騎兵,手中的人馬已經輸得七七八八了。眼看著無力迴天,元主心中黯然,鬱悶不已,加上朱元璋幾次來信勸他看清形勢,早日投降,更加把他氣個半死。
洪武二年夏天,初來此地的元主感覺非常涼爽,比大都的炎熱天氣強多了。但是,僅僅三個月後,刺骨的寒風就將其無情地擊倒,而後差不多五個月的時間裏,他每日窩在床榻上,緊靠著火盆,身體日漸消瘦。到了來年開春的三月底,積雪開始融化,萬物皆有複蘇的跡象,但元主卻已經無法虛弱得無法起身,一副命不久矣的樣子,下令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總攬國事。
四月中旬,李文忠率領的明軍已連克數城,直逼開平附近,但是北元朝廷並沒有任何反應,應昌周圍也沒有布置什麽像樣的防禦。因為,此時的元主再次因為飲食問題出現了嚴重的腹瀉,禦醫診脈後拿出了常用的方子,熬了藥給元主服下,可並沒有效果,仍然上吐下瀉,甚至幾度陷入昏迷。一時間,整個新都的宮廷都慌了手腳。
“我父皇的病情如何?”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開門見山地問道。
“迴殿下。老臣通過脈象診斷,陛下恐怕是得了痢疾,且是急症。”禦醫沒有隱瞞。
“這幾年父皇常有類似症狀,用藥調養後均可恢複,為何此次不見效果?”
“殿下,此次症狀來得突然,且頗為嚴重。而且,陛下的身體自去年冬天以來,日漸虛弱,難以承受金石藥力。老臣,恐怕……”禦醫沒有繼續說,緩緩地低下了頭。
“恐怕什麽?”愛猷識理答臘追問,不過禦醫沒有迴答,他也想明白了,恐怕自己的老爹要歸天了,“好了,你下去吧,定要全力救治。”
禦醫聞言,施禮退出。留在屋中的愛猷識理答臘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心中暗爽:“當了十七年的太子,終於要熬出頭了,哈哈!過不了幾天,我就是新的蒙古大汗了。”
元主躺在床榻之上,連日來的急性痢疾已經讓他虛弱了極點,麵色蒼白,連張嘴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他睜眼望著屋頂,陷入了沉思。他,孛兒隻斤 妥懽帖木兒,十四歲在上都繼位,二十一歲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此後掌管天下二十餘年,最終卻被個放牛的泥腿子給趕出了大都,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落得這般田地。他不甘心,年輕時候,他也算兢兢業業,力圖振興大元,任用賢臣,選拔人才,完善法製,但是老天不公,數次降下大災,以致民不聊生,各地烽煙四起。是該死的紅巾軍、該死的放牛娃朱元璋,攪亂了他的宏圖偉業,先讓他失去了江南的膏腴之地,而後是中原戰略要地,再後來是大都、上都,乃至如今隻能屈身在小小的應昌。曾經的天下之主,變成了喪家之犬,他辜負了列祖列宗的托付,背上了亡國之君的罵名。
榻上的元主,握緊了雙拳,眼裏充滿了憤怒和悔恨,嘴裏嘟嘟囔囔的,周圍伺候的人都不明所以,趕緊叫來了禦醫。禦醫見狀,以為元主失心瘋了,二話不說先開了一副安神的藥方,命人煎好後給元主服下。勉強喝了幾口藥的元主,恍惚間看到了大都高大宏偉的城牆,金碧輝煌的宮殿,無數的亭台樓閣,數不清的宮女妃嬪,自己端坐在龍椅之上,享受著萬民的朝拜,仿佛迴到了十幾年前。他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緩緩地閉上了眼睛。
眾人見元主睡去,便都退了出去。第二日中午,伺候的宮女見元主仍未醒來,幾聲唿喚也不見迴應,趕忙請來了禦醫。禦醫將手搭在元主的脈上一摸,頓時冷汗直流,因為他摸不到任何脈象,甚至一點兒跳動都沒有。為了確認無誤,他將右手食指放在元主的鼻子下一探,果然沒有一點兒唿吸。
“快,快去請太子殿下”。禦醫收手後,用顫抖的聲音連忙吩咐道。
伺候的宮女聞言,不敢怠慢,急急奔出。禦醫又摸了摸元主的手,這才發現已是冰涼,剛才沒有摸到脈象把他給嚇懵了,竟然絲毫沒有察覺。
太子愛猷識理答臘以及一幹朝廷重臣來到元主的寢室之中,禦醫跪倒在地,帶著哭腔說道:“太子殿下,老臣無能,陛下他已經歸天啦!”
眾人皆驚,縱然知道元主病體沉重,但沒想到今日卻已經駕鶴西去。一幹人等當即跪地哭號起來。愛猷識理答臘也怔了一下,心裏樂開了花,但行動上沒有絲毫猶豫,一下子撲到了元主榻前,一口一個父皇地叫著,痛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