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擴廓帖木兒,自從大同之敗後,一路逃至寧夏才止住了腳步,重新收攏潰卒,又集結了數萬之眾,伺機而動。恰逢張良弼逃至寧夏,擴廓擒此宿敵,從他口中得知了慶陽城的具體情況,派出的數名探子,雖然被殺的不少,但還是偵查到了明軍的大致軍力分布。


    擴廓雖然巴不得張良弼、張良臣兩兄弟兵敗身死,但是眼下慶陽城的對峙之勢給了他攪亂局勢的機會,或許可以趁機有所動作。於是,他命令麾下韓劄兒率領一萬騎兵,奔襲原州,試探明軍的反應。韓劄兒早在大同就與明軍打過交道,其人有勇有謀,在局部作戰方麵很有一套。


    初到原州,韓劄兒沒有急於動作,因為他所部都是騎兵,不善攻城。他便率部隊在城外徘徊,想引誘明軍出城野戰。原州守城將領陳壽,本就是個暴脾氣,加之被派遣到原州守城,撈不到戰功,心中氣憤。聽聞手下奏報城外有股北元騎兵,陳壽大喜,未及探明虛實就率軍出了城。


    行至城外不遠,陳壽駐馬觀望,但見前方煙塵滾滾,一隊騎兵正向己方衝來,趕忙下令列陣迎敵。然敵騎速度之快超出了陳壽的預期,陣型尚未完成,敵軍已衝至麵前。但陳壽卻麵無懼色,反而拍馬衝了上去。


    好巧不巧,兩軍首次交鋒,雙方將領就來了個短兵相接。陳壽持長槍,相比於韓劄兒的蒙古彎刀,有距離優勢,想先手製人。沒想到韓劄兒騎術精湛,來了個鐙裏藏身,一下子在陳壽的視野裏消失了。待雙騎交錯之際,陳壽隻覺脖頸一涼,便已是身首異處。剩餘的明軍一見將軍被秒殺,都愣住了。而後不知誰大喊了一聲快撤,眾人調頭便跑。潰散的士兵蜂擁而至,亂成一團,導致城門未能及時關閉,北元騎兵順勢衝入城內,原州陷落。


    再把視線轉移到北線。皇帝敕旨李文忠接替常遇春,繼續統領大軍向西增援,務必配合大將軍徐達拿下慶陽城。李文忠不敢怠慢,旨到即行。萬萬沒想到的是,李文忠率領大軍剛剛走到太原,便接到了探馬的軍報:大同被元兵包圍,正在向太原求援。按理來說,這事兒和李文忠沒啥關係,大同的求援自有太原的守軍料理,若太原的將領處理不了還可以上報朝廷。


    不過李文忠的軍事敏感性很高,他立即向大同方向派出了更多的探馬,探查具體的情形。數日後,探馬迴報:元將脫列伯和孔興率大軍南下,其中孔興所部已經圍困了大同。任誰也沒想到的是,李文忠了解情況之後,果斷命令大軍停止西行,轉向北方馳援大同。


    副將趙庸見主將如此不顧皇命,擅自改變行軍計劃,免不得要勸一勸:“將軍,我軍向西增援慶陽,是陛下的旨意。現在突然北上,這可是抗旨不遵啊。還請將軍三思。”


    李文忠一臉嚴肅地說:“我等身為大明將士,行動宗旨就是保家衛國,隻要有利於朝廷的,我們就要去做。如今大同危急,若不及時救援,被敵軍破城南下,後果不堪設想。況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了事兒由我頂著。諸將聽令,隨本將北上殺敵!”眾人聞言,皆高聲領命。


    李文忠雖然年輕,但是也久經戰陣,特別是跟隨常遇春北征,受益匪淺。此次增援大同,他沒有選擇最近的路線,直逼大同城下,與孔興正麵硬碰,而是奔著孔興所部的側後方而去,準備截住其歸路。在馳援的路上,又碰到了從大同前往太原求援的信使,得知了最新戰況:孔興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在等待攜帶了攻城器械的脫列伯主力。


    李文忠此時對敵我形勢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大同暫時是安全的,重點在於如何阻擊脫列伯的主力。李文忠當機立斷,由他率領騎兵先行,步兵隨後跟進,爭取在桑幹河一帶利用地形阻擊敵軍。就在騎兵急速前行的路上,明軍和脫列伯的偵察前鋒撞了個正著。李文忠也是毫不客氣,冷靜指揮,消滅了這股敵騎,俘虜了為首的將領——劉帖木兒。從他口中得知,脫列伯領軍數萬,盡是騎兵,距離明軍不到五十裏。


    強敵在前,李文忠不敢怠慢,當即下令後撤五裏修築營寨。明軍選擇的紮營之處,地勢不甚開闊,不利於騎兵展開,便於固守。此外,主動後撤就與脫列伯又拉開了一些距離,即便漏網的元人偵騎迴去稟報,脫列伯也隻能撲個空。立寨之後,李文忠安排弓弩、火銃於寨牆之上密切注意,謹防夜襲,其餘人等迴營睡覺,準備明日的苦戰。


    果不其然,脫列伯一擊撲空。但其並非平庸之輩,隨後便偵查到了明軍紮營之處,發起了夜襲。多虧李文忠有所準備,頂住了敵軍前鋒的進攻,安然等到了天明。第二日,脫列伯舉大軍進攻明軍營寨,李文忠沒有出騎兵硬碰硬,而是將戰馬留在營內,騎兵改步兵,利用弓弩、火銃等遠距離攻擊手段殺傷敵軍,用長槍兵守住寨門。


    然元兵畢竟人數眾多,僅僅萬餘人的明軍漸漸有些不支,正待崩潰之時,隨後跟進的步兵及時趕到,李文忠果斷率領剩餘的騎兵衝殺而出,大敗元軍,且生擒元將脫列伯,盡降其眾。大同城下的孔興得知脫列伯被俘,立即打消了攻城的念頭,急奔綏德而去。然而,其最終為部將所殺,成了投效大明的見麵禮。


    李文忠所部因為救援大同,耽誤了向西增援的時間,沒能在慶陽之戰中發揮作用。這其實是擴廓帖木兒的計策,他通過元順帝命令脫列伯和孔興南下襲擾,企圖逼徐達分兵,減輕慶陽的壓力,沒想到反而成就了李文忠的一樁大功。


    再迴到慶陽方麵,在得知原州失陷之後,徐達命令馮宗異率領所部馳援原州方向,並提防擴廓大軍。然而,馮宗異並沒有直驅原州,而是在驛馬關附近駐軍。他有種直覺,韓劄兒不會進兵驛馬關,而是會襲擾其他地方。果然,就在馮宗異駐軍的當夜,韓劄兒攻陷了涇州。


    得知涇州陷落的消息後,馮宗異率軍緊追,韓劄兒退走邠州,而後退至宜祿。幾番接戰下來,損兵折將,韓劄兒見明軍勢大,窮追不舍,也無心戀戰,急急奔迴寧夏老巢。馮宗異擔憂慶陽周圍的情況,也沒有窮追不舍,而是折返屯兵驛馬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一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一叁並收藏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