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分歸魏,天下一統
三國:穿越我是東鄉公主曹綾 作者:緘默夜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國的局勢已經岌岌可危。張悌帶兵慘敗的消息傳來,吳國都城仿佛被十麵埋伏的困境所包圍。在這個關鍵時刻,揚州別駕何惲向揚州刺史周浚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
“周刺史,張悌率領的東吳三萬精兵已經被我軍殲滅,吳國上下必定震驚不已。如今龍驤將軍王濬已經攻下武昌,乘勝東下,所向披靡,吳國已經呈現出土崩瓦解之勢。我們應該迅速揮軍渡江,直搗建業。大軍突然而至,定能不戰而逼降東吳。”何惲的聲音中充滿了急切和自信。
然而,王渾聽到這一建議後,卻顯得猶豫不決:“何惲,曹綾隻命我出兵江北,以抗吳軍。如果渡過長江,那就是違背帥命。即使作戰獲勝,也難以獲賞;但若失敗,必獲重罪。我們還是按原令行事,就地等待王濬軍的到達,然後等曹綾再統一節製王濬等軍渡江作戰。”
何惲不甘心,再次勸說道:“將軍身為上將,當見機而進,豈有事事等待詔命之理。”
但王渾依舊堅持己見,不為所動。
與此同時,曹綾和苻雄的大軍進展順利,一一擊破吳沿江守軍,殲滅吳軍五六萬人,俘獲吳督蔡機。吳國西陵都督陸抗剩餘四萬兵馬,麵對如此困境,他決定主動出擊,出城與曹綾決戰。
烽火連天的戰場之上,塵沙飛揚,喊殺聲震耳欲聾。隻見陸抗麵色凝重地指揮著麾下士兵,迅速擺出了一座神秘莫測的八卦陣,企圖以此來阻擋曹綾勢如破竹般的淩厲進攻。
曹綾乃是久經沙場、戰功赫赫之將,麵對眼前這看似堅不可摧的陣法,她毫無懼色。身旁的苻雄亦是勇猛無畏,二人率領著八百精銳鐵騎如旋風一般衝向敵陣。他們巧妙地尋找著陣法的破綻,相互配合默契無間。
隻聽得一陣金鐵交鳴之聲響起,曹綾和苻雄帶領的部隊猶如一把利劍,輕而易舉地刺破了八卦陣的防線,徑直朝著吳軍中軍殺去。吳軍見此情形,頓時驚慌失措,陣腳大亂,紛紛敗退下來。
陸抗眼見自己精心布置的陣法被如此輕易地突破,心中不禁焦急萬分。此時的他已然顧不得許多,如同一隻走投無路的困獸,瘋狂地下令讓外圍的軍隊變換陣型,試圖用盾牌圍成一圈,將曹綾及其八百孤軍圍困其中。
被困在盾牌陣中的曹綾軍隊一時間陷入了絕境,眼看著四周已無退路,軍心開始浮動起來,士兵們逐漸變得慌亂不堪。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曹綾與副將苻雄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心領神會。
隻見苻雄猛然發力,手中那沉重無比的大錘高高揚起,帶著雷霆萬鈞之勢狠狠地砸向曹綾頭頂上方的盾牌。隻聽“砰”的一聲巨響,盾牌應聲而飛。緊接著,苻雄趁勢將曹綾用力向上一拋,曹綾借力在空中輕盈地躍起。
扔在空中的曹綾動作敏捷如燕,她伸手從腰間抽出一張小巧精致的弓箭,弓弦拉滿,箭尖瞄準下方的敵軍將領。隨著“嗖”的一聲破空之聲,利箭如閃電般疾馳而出,準確無誤地射中了一名吳將的心窩。刹那間,吳軍的軍陣更是混亂不堪。
與此同時,曹綾腳下踩著的盾牌陣也因為剛才的衝擊而四散開來。眼看曹綾即將落地,苻雄眼疾手快,趁著敵軍還未反應過來,再次揮起手中的武器,硬生生地撕開了一道口子,並穩穩地接住了下落的曹綾。
曹綾和苻雄兩人並肩而立,一人手持長劍,一人緊握盾牌,宛如戰神下凡一般,左衝右突,奮勇殺敵。他們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自如,所到之處鮮血四濺,敵人紛紛倒下。最終,憑借著過人的武藝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他們成功地殺出了重重包圍。
曹綾和苻雄從圍困中走出之後,隻見旌旗蔽日,戰鼓喧天,十萬曹軍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迅速集結起來。他們軍容嚴整,士氣高昂,手中的兵刃閃爍著寒光,令人望而生畏。
在遠處的戰場上,陸抗率領的吳軍節節敗退,被曹軍的淩厲攻勢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陸抗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精心操練的士兵們一個個倒下,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悲憤。他奮力拚殺,試圖挽迴戰局,但無奈雙方實力懸殊太大,最終還是無法阻止潰敗之勢。
當陸抗退到一處偏僻的小山丘時,他停下腳步,望著滿目瘡痍的戰場,心如死灰。他緊握著手中的劍柄,顫抖著想要拔出佩劍自刎以謝罪。就在這時,魏軍主帥曹綾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疾馳而來,她高聲喊道:“陸將軍,請手下留情!”
陸抗抬起頭,目光冷冷地盯著曹綾,眼中滿是不甘和決絕。曹綾翻身下馬,走到陸抗麵前,語重心長地說道:“陸將軍,吳軍此次之敗,並非將軍之過錯,實乃大勢所趨啊。如今我大魏擁兵百萬,良將如雲,國力強盛,這天下誰人不知?那蜀國雖然自稱漢室後裔,妄言天命所續,可終究也難逃滅亡的命運。再看看你們東吳,自從孫權大帝離世之後,便再也沒有出現英明的君主,全靠著令尊陸遜大人以及像您這樣的江東豪傑苦苦支撐才得以延續至今。將軍您才華出眾,絲毫不遜色於當年的淮陰侯韓信。依我看,不如您順應形勢,歸降我大魏吧。隻要您肯歸順,我保證定會對您委以重任,讓您一展抱負。”
陸抗聽完曹綾這番話,沉默了許久。終於,他緩緩地張開嘴巴,聲音低沉但堅定地說道:“曹綾,你的言辭固然有理,但我陸家世代皆為忠臣良將,絕不會侍奉二主。這些年來,我一直對你欽佩有加,尤其是你能將曹魏的軍隊訓練得這般強大,確實令人刮目相看。曹魏能夠一統三國或許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即便如此,我也絕不願輕易投降。今日之戰,就算明知是以卵擊石,我也要與你決一死戰。隻求你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場,哪怕戰死沙場,我也無怨無悔。”
曹綾答應了,陸抗拿出金虎鋒芒劍與曹綾的倚天劍對決三十迴合,陸抗體力不支倒下,自刎而亡。
曹綾佩服陸抗的氣節,說:“馬革裹屍,戰死沙場,陸抗不愧是陸遜的兒子。”然後,曹綾厚葬了陸抗。
王濬軍在長江上中遊的戰役中勢如破竹,連連告捷。他站在船頭,望著浩渺的江麵,眼中閃爍著必勝的光芒。他大手一揮,下令全軍順流而下,直指東吳腹地。
三月十四日,王濬的軍隊抵達了牛渚。他站在高處,俯瞰著這片即將被征服的土地,心中湧起一股豪情。此時,距離豫章已不足五十裏,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傳令下去,加速前進,務必一舉拿下建業!”王濬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傳遍了整個軍營。
然而,東吳的統治者孫皓卻似乎並未意識到危險的臨近。直到王濬的軍隊逼近到豫章西南五十裏處,他才匆忙派遣遊擊將軍張象率領一萬水軍前往迎擊。
張象站在船頭,望著遠處魏軍的旌旗飄揚,心中不禁有些慌亂。他知道,魏軍已經連敗數陣,士氣低落,如今麵對如日中天的魏軍,恐怕難以抵擋。
“將軍,我們還是投降吧。”一旁的副將低聲說道。
張象歎了口氣,他知道,如今已是強弩之末,無法再與魏軍抗衡。於是,他下令全軍投降, 避免了一場無謂的廝殺。
王濬得知吳軍投降的消息後,哈哈大笑。他望著滿江兵甲、映亮天空的旌旗,心中更加堅定了勝利的信念。
“傳令下去,繼續前進,讓東吳的統治者看看我們的厲害!”王濬的聲音在江麵上迴蕩。
與此同時,孫皓還在做著最後的掙紮。他原本派往交趾征討郭馬的將軍陶濬,在行至武昌時聽到了魏軍大舉進攻的消息。陶濬心中一驚, 立刻決定停止前行,返迴建業。 “陛下,魏軍勢大,我們必須全力以赴。”陶濬跪在孫皓麵前,懇切地說道。
孫皓看著陶濬,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他知道, 如今東吳已是風雨飄搖,但他不願就這樣放棄。
“好,朕就賜你符節,命你率軍二萬,迎擊魏軍。”孫皓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
然而,這最後的掙紮卻是徒勞的。陶濬的二萬大軍在出兵前夜便逃散一空,東吳的統治已經徹底崩潰。
此時,王渾、王濬和杜預等各路大軍已逼近東吳鄱陽湖的北岸,東吳司徒何值、建威將軍孫宴等交出印信符節,前往王渾軍前投降。
吳主孫皓見自己內部已分崩離析,便采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衝等人的計策,分別派遣使者送信給王渾、王濬、王戎,請求降服,企圖挑唆三人互相爭功,引起魏軍內部分裂。使者先把印璽送給王戎。
王濬此時正揮軍直進,三月十五日行至廬山時,王渾派使者命其暫停進軍,王濬不理,借口風太大,無法停船為由,扯起風帆直衝鄱陽湖。
在豫章之戰取得輝煌勝利後,王濬意氣風發地統率著水陸八萬大軍,那一艘艘巨大的戰船首尾相連,綿延百裏之長,如同一座移動的水上城市般浩浩蕩蕩地駛入了豫章城。
而此時的吳主孫皓,早已被魏軍強大的氣勢所壓倒,他麵色蒼白,神情惶恐。最終,他選擇了放棄抵抗,反綁起自己的雙手,親自拉著一口象征死亡與屈辱的棺木,步履蹣跚地走向曹綾的軍門,以這種極度卑微的方式向曹軍投降,並恭恭敬敬地將代表著東吳權力的印綬交到了曹綾手中。這令人唏噓不已的一幕,不僅意味著曾經顯赫一時的東吳政權就此落下帷幕,更宣告了自東漢末年以來長達數十年之久的三國長期分裂局麵終於畫上了句號。
在戰後舉行的盛大慶功宴上,曹綾滿麵春風,論功行賞。她慷慨激昂地宣布,賜予王濬、王戎、王渾以及胡奮四人一級上將軍銜,此等殊榮可謂至高無上。而對於其他立下赫赫戰功的親信將領們,曹綾同樣毫不吝嗇,根據他們各自的功績,在其原有職位上授予了五顆璀璨奪目的星星作為嘉獎。一時間,宴會廳內歡唿聲響徹雲霄,眾人皆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隨後,身著華麗胡旋舞服的曹綾再次登上舞台中央,與英姿颯爽的苻雄一同翩翩起舞。隻見兩人身姿輕盈矯健,舞步旋轉如風,配合得天衣無縫,宛如一對神仙眷侶。在場賓客無不為之傾倒,紛紛擊節讚歎,整個宴會氣氛被推向了高潮。
然而,當滅吳之戰大功告成之際,曹綾卻並未因這巨大的勝利而有絲毫的沾沾自喜之情。她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戰爭的勝利不過是短暫的輝煌,而真正艱巨且具有長遠意義的任務,則是戰後那千頭萬緒的重建工作以及社會秩序的重新構建與持久維護。
懷著這般清醒的認知,曹綾毅然決然地親自投身於江東地區的戰後重建事務之中。她不辭辛勞,走遍每一寸土地,深入了解百姓們的需求與疾苦,並以最大的誠意去安撫他們飽受創傷的心靈。通過一係列切實可行的舉措,如分發救濟糧餉、組織修複受損房屋和田地等等,曹綾不僅有效地緩解了民眾的困境,更極大地鞏固了來之不易的戰果。
與此同時,曹綾也沒有忽視對周邊地區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清除。她果斷率領著英勇無畏的士兵們,向那些長期滋擾地方安寧的山越蠻夷發起了淩厲的攻勢。經過一場場激烈的戰鬥,終於將這些匪患徹底掃除幹淨,使得地方秩序得以恢複穩定。
在廣袤的豫章、富饒的廬江以及重要的西陵等地,曹綾精心部署並安排了一批忠誠可靠、能力出眾的軍政要員。這些人秉持著曹綾的治理理念,迅速開展各項工作,逐步建立起穩固的統治基礎,為當地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在九江城樓上,激動不已的將士們將曹綾高高地托起,然後用力地將她拋向空中,再接住。歡唿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苻雄、杜預等曹綾的心腹愛將更是扯著嗓子高喊:“統帥威武 !統帥萬歲!”這一刻,整個城樓都沉浸在了一片歡樂與榮耀的海洋之中。
一個月後,皇帝曹殷下詔嘉獎曹綾等將士,讚揚他們一統天下的功勞。王淩帶來了曹殷的旨意,他稱讚曹綾有武帝之風,金戈鐵馬二十餘年,興魏強軍,用兵如神,滅蜀平吳,一統天下,堪比漢之韓信。曹綾的權勢已經達到了頂峰,封無可封。曹殷提出,效仿昔日獻帝之舉,願意讓出皇位,讓曹綾成為新的皇帝,以全天下之願。
曹綾聽後,跪地拜謝,但堅決不接受皇位。她深知,權力越大,責任越重。她更願意作為一名將軍,繼續為國家的繁榮和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旁的將領們見狀,紛紛勸進。他們認為,曹綾是當之無愧的明君,她的智慧和勇氣,正是國家所需要的。然而,曹綾仍然堅定地拒絕了這個提議。
她站起來,對眾將領說:“各位將軍,我曹綾此生,願以軍旅為伴,以國家為重。皇位,我擔當不起。我更願意看到的是,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讓我們一起努力,為這個目標而奮鬥。”
眾將領聽後,雖有遺憾,但也對曹綾的堅定和無私感到敬佩。他們知道,曹綾雖然拒絕了皇位,但她對國家的貢獻和影響,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
而與此同時,久違的三國誌係統告訴曹綾,任務完成,可以迴到現代了。
曹綾內心複雜,決定先處理好事務,然後與諸位將領告別,再和閻盾一起迴去現代。
“周刺史,張悌率領的東吳三萬精兵已經被我軍殲滅,吳國上下必定震驚不已。如今龍驤將軍王濬已經攻下武昌,乘勝東下,所向披靡,吳國已經呈現出土崩瓦解之勢。我們應該迅速揮軍渡江,直搗建業。大軍突然而至,定能不戰而逼降東吳。”何惲的聲音中充滿了急切和自信。
然而,王渾聽到這一建議後,卻顯得猶豫不決:“何惲,曹綾隻命我出兵江北,以抗吳軍。如果渡過長江,那就是違背帥命。即使作戰獲勝,也難以獲賞;但若失敗,必獲重罪。我們還是按原令行事,就地等待王濬軍的到達,然後等曹綾再統一節製王濬等軍渡江作戰。”
何惲不甘心,再次勸說道:“將軍身為上將,當見機而進,豈有事事等待詔命之理。”
但王渾依舊堅持己見,不為所動。
與此同時,曹綾和苻雄的大軍進展順利,一一擊破吳沿江守軍,殲滅吳軍五六萬人,俘獲吳督蔡機。吳國西陵都督陸抗剩餘四萬兵馬,麵對如此困境,他決定主動出擊,出城與曹綾決戰。
烽火連天的戰場之上,塵沙飛揚,喊殺聲震耳欲聾。隻見陸抗麵色凝重地指揮著麾下士兵,迅速擺出了一座神秘莫測的八卦陣,企圖以此來阻擋曹綾勢如破竹般的淩厲進攻。
曹綾乃是久經沙場、戰功赫赫之將,麵對眼前這看似堅不可摧的陣法,她毫無懼色。身旁的苻雄亦是勇猛無畏,二人率領著八百精銳鐵騎如旋風一般衝向敵陣。他們巧妙地尋找著陣法的破綻,相互配合默契無間。
隻聽得一陣金鐵交鳴之聲響起,曹綾和苻雄帶領的部隊猶如一把利劍,輕而易舉地刺破了八卦陣的防線,徑直朝著吳軍中軍殺去。吳軍見此情形,頓時驚慌失措,陣腳大亂,紛紛敗退下來。
陸抗眼見自己精心布置的陣法被如此輕易地突破,心中不禁焦急萬分。此時的他已然顧不得許多,如同一隻走投無路的困獸,瘋狂地下令讓外圍的軍隊變換陣型,試圖用盾牌圍成一圈,將曹綾及其八百孤軍圍困其中。
被困在盾牌陣中的曹綾軍隊一時間陷入了絕境,眼看著四周已無退路,軍心開始浮動起來,士兵們逐漸變得慌亂不堪。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曹綾與副將苻雄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心領神會。
隻見苻雄猛然發力,手中那沉重無比的大錘高高揚起,帶著雷霆萬鈞之勢狠狠地砸向曹綾頭頂上方的盾牌。隻聽“砰”的一聲巨響,盾牌應聲而飛。緊接著,苻雄趁勢將曹綾用力向上一拋,曹綾借力在空中輕盈地躍起。
扔在空中的曹綾動作敏捷如燕,她伸手從腰間抽出一張小巧精致的弓箭,弓弦拉滿,箭尖瞄準下方的敵軍將領。隨著“嗖”的一聲破空之聲,利箭如閃電般疾馳而出,準確無誤地射中了一名吳將的心窩。刹那間,吳軍的軍陣更是混亂不堪。
與此同時,曹綾腳下踩著的盾牌陣也因為剛才的衝擊而四散開來。眼看曹綾即將落地,苻雄眼疾手快,趁著敵軍還未反應過來,再次揮起手中的武器,硬生生地撕開了一道口子,並穩穩地接住了下落的曹綾。
曹綾和苻雄兩人並肩而立,一人手持長劍,一人緊握盾牌,宛如戰神下凡一般,左衝右突,奮勇殺敵。他們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自如,所到之處鮮血四濺,敵人紛紛倒下。最終,憑借著過人的武藝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他們成功地殺出了重重包圍。
曹綾和苻雄從圍困中走出之後,隻見旌旗蔽日,戰鼓喧天,十萬曹軍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迅速集結起來。他們軍容嚴整,士氣高昂,手中的兵刃閃爍著寒光,令人望而生畏。
在遠處的戰場上,陸抗率領的吳軍節節敗退,被曹軍的淩厲攻勢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陸抗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精心操練的士兵們一個個倒下,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悲憤。他奮力拚殺,試圖挽迴戰局,但無奈雙方實力懸殊太大,最終還是無法阻止潰敗之勢。
當陸抗退到一處偏僻的小山丘時,他停下腳步,望著滿目瘡痍的戰場,心如死灰。他緊握著手中的劍柄,顫抖著想要拔出佩劍自刎以謝罪。就在這時,魏軍主帥曹綾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疾馳而來,她高聲喊道:“陸將軍,請手下留情!”
陸抗抬起頭,目光冷冷地盯著曹綾,眼中滿是不甘和決絕。曹綾翻身下馬,走到陸抗麵前,語重心長地說道:“陸將軍,吳軍此次之敗,並非將軍之過錯,實乃大勢所趨啊。如今我大魏擁兵百萬,良將如雲,國力強盛,這天下誰人不知?那蜀國雖然自稱漢室後裔,妄言天命所續,可終究也難逃滅亡的命運。再看看你們東吳,自從孫權大帝離世之後,便再也沒有出現英明的君主,全靠著令尊陸遜大人以及像您這樣的江東豪傑苦苦支撐才得以延續至今。將軍您才華出眾,絲毫不遜色於當年的淮陰侯韓信。依我看,不如您順應形勢,歸降我大魏吧。隻要您肯歸順,我保證定會對您委以重任,讓您一展抱負。”
陸抗聽完曹綾這番話,沉默了許久。終於,他緩緩地張開嘴巴,聲音低沉但堅定地說道:“曹綾,你的言辭固然有理,但我陸家世代皆為忠臣良將,絕不會侍奉二主。這些年來,我一直對你欽佩有加,尤其是你能將曹魏的軍隊訓練得這般強大,確實令人刮目相看。曹魏能夠一統三國或許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即便如此,我也絕不願輕易投降。今日之戰,就算明知是以卵擊石,我也要與你決一死戰。隻求你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場,哪怕戰死沙場,我也無怨無悔。”
曹綾答應了,陸抗拿出金虎鋒芒劍與曹綾的倚天劍對決三十迴合,陸抗體力不支倒下,自刎而亡。
曹綾佩服陸抗的氣節,說:“馬革裹屍,戰死沙場,陸抗不愧是陸遜的兒子。”然後,曹綾厚葬了陸抗。
王濬軍在長江上中遊的戰役中勢如破竹,連連告捷。他站在船頭,望著浩渺的江麵,眼中閃爍著必勝的光芒。他大手一揮,下令全軍順流而下,直指東吳腹地。
三月十四日,王濬的軍隊抵達了牛渚。他站在高處,俯瞰著這片即將被征服的土地,心中湧起一股豪情。此時,距離豫章已不足五十裏,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傳令下去,加速前進,務必一舉拿下建業!”王濬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傳遍了整個軍營。
然而,東吳的統治者孫皓卻似乎並未意識到危險的臨近。直到王濬的軍隊逼近到豫章西南五十裏處,他才匆忙派遣遊擊將軍張象率領一萬水軍前往迎擊。
張象站在船頭,望著遠處魏軍的旌旗飄揚,心中不禁有些慌亂。他知道,魏軍已經連敗數陣,士氣低落,如今麵對如日中天的魏軍,恐怕難以抵擋。
“將軍,我們還是投降吧。”一旁的副將低聲說道。
張象歎了口氣,他知道,如今已是強弩之末,無法再與魏軍抗衡。於是,他下令全軍投降, 避免了一場無謂的廝殺。
王濬得知吳軍投降的消息後,哈哈大笑。他望著滿江兵甲、映亮天空的旌旗,心中更加堅定了勝利的信念。
“傳令下去,繼續前進,讓東吳的統治者看看我們的厲害!”王濬的聲音在江麵上迴蕩。
與此同時,孫皓還在做著最後的掙紮。他原本派往交趾征討郭馬的將軍陶濬,在行至武昌時聽到了魏軍大舉進攻的消息。陶濬心中一驚, 立刻決定停止前行,返迴建業。 “陛下,魏軍勢大,我們必須全力以赴。”陶濬跪在孫皓麵前,懇切地說道。
孫皓看著陶濬,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他知道, 如今東吳已是風雨飄搖,但他不願就這樣放棄。
“好,朕就賜你符節,命你率軍二萬,迎擊魏軍。”孫皓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
然而,這最後的掙紮卻是徒勞的。陶濬的二萬大軍在出兵前夜便逃散一空,東吳的統治已經徹底崩潰。
此時,王渾、王濬和杜預等各路大軍已逼近東吳鄱陽湖的北岸,東吳司徒何值、建威將軍孫宴等交出印信符節,前往王渾軍前投降。
吳主孫皓見自己內部已分崩離析,便采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衝等人的計策,分別派遣使者送信給王渾、王濬、王戎,請求降服,企圖挑唆三人互相爭功,引起魏軍內部分裂。使者先把印璽送給王戎。
王濬此時正揮軍直進,三月十五日行至廬山時,王渾派使者命其暫停進軍,王濬不理,借口風太大,無法停船為由,扯起風帆直衝鄱陽湖。
在豫章之戰取得輝煌勝利後,王濬意氣風發地統率著水陸八萬大軍,那一艘艘巨大的戰船首尾相連,綿延百裏之長,如同一座移動的水上城市般浩浩蕩蕩地駛入了豫章城。
而此時的吳主孫皓,早已被魏軍強大的氣勢所壓倒,他麵色蒼白,神情惶恐。最終,他選擇了放棄抵抗,反綁起自己的雙手,親自拉著一口象征死亡與屈辱的棺木,步履蹣跚地走向曹綾的軍門,以這種極度卑微的方式向曹軍投降,並恭恭敬敬地將代表著東吳權力的印綬交到了曹綾手中。這令人唏噓不已的一幕,不僅意味著曾經顯赫一時的東吳政權就此落下帷幕,更宣告了自東漢末年以來長達數十年之久的三國長期分裂局麵終於畫上了句號。
在戰後舉行的盛大慶功宴上,曹綾滿麵春風,論功行賞。她慷慨激昂地宣布,賜予王濬、王戎、王渾以及胡奮四人一級上將軍銜,此等殊榮可謂至高無上。而對於其他立下赫赫戰功的親信將領們,曹綾同樣毫不吝嗇,根據他們各自的功績,在其原有職位上授予了五顆璀璨奪目的星星作為嘉獎。一時間,宴會廳內歡唿聲響徹雲霄,眾人皆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隨後,身著華麗胡旋舞服的曹綾再次登上舞台中央,與英姿颯爽的苻雄一同翩翩起舞。隻見兩人身姿輕盈矯健,舞步旋轉如風,配合得天衣無縫,宛如一對神仙眷侶。在場賓客無不為之傾倒,紛紛擊節讚歎,整個宴會氣氛被推向了高潮。
然而,當滅吳之戰大功告成之際,曹綾卻並未因這巨大的勝利而有絲毫的沾沾自喜之情。她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戰爭的勝利不過是短暫的輝煌,而真正艱巨且具有長遠意義的任務,則是戰後那千頭萬緒的重建工作以及社會秩序的重新構建與持久維護。
懷著這般清醒的認知,曹綾毅然決然地親自投身於江東地區的戰後重建事務之中。她不辭辛勞,走遍每一寸土地,深入了解百姓們的需求與疾苦,並以最大的誠意去安撫他們飽受創傷的心靈。通過一係列切實可行的舉措,如分發救濟糧餉、組織修複受損房屋和田地等等,曹綾不僅有效地緩解了民眾的困境,更極大地鞏固了來之不易的戰果。
與此同時,曹綾也沒有忽視對周邊地區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清除。她果斷率領著英勇無畏的士兵們,向那些長期滋擾地方安寧的山越蠻夷發起了淩厲的攻勢。經過一場場激烈的戰鬥,終於將這些匪患徹底掃除幹淨,使得地方秩序得以恢複穩定。
在廣袤的豫章、富饒的廬江以及重要的西陵等地,曹綾精心部署並安排了一批忠誠可靠、能力出眾的軍政要員。這些人秉持著曹綾的治理理念,迅速開展各項工作,逐步建立起穩固的統治基礎,為當地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在九江城樓上,激動不已的將士們將曹綾高高地托起,然後用力地將她拋向空中,再接住。歡唿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苻雄、杜預等曹綾的心腹愛將更是扯著嗓子高喊:“統帥威武 !統帥萬歲!”這一刻,整個城樓都沉浸在了一片歡樂與榮耀的海洋之中。
一個月後,皇帝曹殷下詔嘉獎曹綾等將士,讚揚他們一統天下的功勞。王淩帶來了曹殷的旨意,他稱讚曹綾有武帝之風,金戈鐵馬二十餘年,興魏強軍,用兵如神,滅蜀平吳,一統天下,堪比漢之韓信。曹綾的權勢已經達到了頂峰,封無可封。曹殷提出,效仿昔日獻帝之舉,願意讓出皇位,讓曹綾成為新的皇帝,以全天下之願。
曹綾聽後,跪地拜謝,但堅決不接受皇位。她深知,權力越大,責任越重。她更願意作為一名將軍,繼續為國家的繁榮和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旁的將領們見狀,紛紛勸進。他們認為,曹綾是當之無愧的明君,她的智慧和勇氣,正是國家所需要的。然而,曹綾仍然堅定地拒絕了這個提議。
她站起來,對眾將領說:“各位將軍,我曹綾此生,願以軍旅為伴,以國家為重。皇位,我擔當不起。我更願意看到的是,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讓我們一起努力,為這個目標而奮鬥。”
眾將領聽後,雖有遺憾,但也對曹綾的堅定和無私感到敬佩。他們知道,曹綾雖然拒絕了皇位,但她對國家的貢獻和影響,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
而與此同時,久違的三國誌係統告訴曹綾,任務完成,可以迴到現代了。
曹綾內心複雜,決定先處理好事務,然後與諸位將領告別,再和閻盾一起迴去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