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郭子訓在希望學校的正常學習,卻說馬上又要到了關於齊國最關鍵的一個大事也要展開了,那就是科舉考試的事情。


    科舉,自從隋唐開始以來,一直都是關乎國家的大事,也是事關未來的大事,自然馬虎不得。


    內閣,正在舉行一場會議。


    “皇上,當初你說今年要舉行一次科舉,是否可以開始了?”


    郭宗宜想了一下,的確當時說過,今年要舉行一次科舉的。


    “那你們將官員的缺額統計出來了嗎?”


    “迴稟皇上,已經統計出來了,由於新增了中京等地,以及前次的叛亂,導致現在官員缺額嚴重,總共缺少各級官員將近五百多人。”


    “嗯?竟然缺這麽多?”


    “是的,皇上,先皇由於去年病重,沒有舉行科舉,加之退休等各方麵的影響,此次統計缺額人員較多,很多縣城的主要官員都缺,有的鄉鎮甚至隻有一個鄉鎮長,沒有其他官員。”


    “嗯,的確,如果這樣的話,是缺額比較多,按照新的科舉方式,你們已經舉行過科舉了,這次也一樣,你們開始確定出題人員,然後按照專業不同出題,通知各地,讓各地的學子們開始準備,想好自己要報考什麽專業類型的官員,到時候我還是用軍隊押送考題,讓大家按照鄉試,府試和殿試的規矩來,不過你們要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各個府的人數分配問題,這是你們必須要考慮的。”


    “是,皇上,臣等明白。”


    “另外給你們提個醒,科舉舞弊,一直就是重罪,你們,包括其他官員都要提醒到,別頂風作案,到時候連累了後代族人可就得不償失了。”


    眾人聽了心中一凜,郭宗宜的這話可不是隻是在威脅他們,這個皇帝可不是什麽心慈手軟的主,也不是什麽法不責眾的人,而且,現在也不是以前了,現在在整個齊國官場上可謂是人才濟濟。


    關於人才這一點,以前剛改革的時候,隻是聽郭宗宜在那裏說這個製度怎麽樣怎麽樣,他們也沒有當迴事,但是幾年下來,可就真的顯示出了這種官員製度的厲害性了,就拿能力來說,最能體現能力的,就從新任的內閣大臣符彥升來說,不愧是一直在管理地方的人,那手段,那心機,甚至就連當了這麽多年首輔的範質,都有點壓不住的感覺了,更別說那幾個從知府位置上升上來的各部的尚書,以及禦史台、門下省的那些副官,各個都是人精,手段高明,而且對於政務又非常熟悉,絲毫不比他們這些內閣大臣差。


    所以哪怕是為了自己,為了家族,這次都要好好給那些官員提個醒,尤其是自己家族子侄裏麵有任職的官員以及和自己交好的那些官員,可別到時候真的出了什麽事情,可就如同皇上所說的,追悔莫及了。


    郭宗宜之所以讓他們注意分配好各個府的名額問題,就是為了讓各地能夠平衡一下,後世明朝的科舉案,他可不希望在自己這裏再發生一次。


    “另外還有一個事情,那就是這次科舉,希望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如果想要參加的,也要參加。”


    “最後,我再次給你們強調一遍,我們科舉的目的,是為了選官員,是選為百姓做事,管理百姓的官員,既要有學問,又要有務實的能力,如果隻是想要做學問,那我也歡迎,不過這種就不是普通的官員了,對於這種人,我也給他們設置了專門的崗位,以及專門的品級,就如同那些皇室官員一般,是獨立的一種官員,我將其稱為學術性官員,他們的目的,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研究學術,可以隨意研究什麽,俸祿,朝廷出,待遇,如同同品級的官員一樣,他們的考試,我們後麵再進行。”


    “這一點,你們之前一直都有所混淆,所以這次我給你們區分一下。當然,這三種官員,如果能力足夠,也是可以互相調動的。”


    將所有科舉的事情安排下去以後,他剩下的事情就是監督了,而且監督的很頻繁,也非常具體,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給他們一個高壓的態時,讓他們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與此同時,汴京的希望學校,一間大議事廳內。


    校長坐在上首的位置,兩邊是其他學校的官員,下麵是今年已經完成學業的學生們。


    他今日之所以召集這些人,就是為了給他們說一下關於科舉的事情。


    “從今年開始,得皇上恩典,我們希望學校有推薦科舉的資格了,你們都可以參加今年開始的科舉,包括老師們,各地的希望學校,名額就在所在的州府,接下來,願意去參加科舉的人員,稍等會過來報名,我們不會進行內部的篩人,所有想要報考的,全部會推薦過去,至於能不能考的上,就要看你們自己了,具體的崗位需求,已經張貼在了外麵,大家可以完了看一下,確定自己要報考的崗位。”


    校長又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就散會了,也不管那些人在那裏討論紛紛。


    很快,外麵的張貼欄前麵,就已經圍滿了前來觀看的人。


    “鄉鎮基層管理人員,戶部,刑部,大理寺,商部,吏部,禮部,工部,秘書監,兵部,還有各縣、州、府衙怎麽全部需要人?”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想一下,兩年沒有舉行科舉了,而且前段時間還發生了叛亂事件,還有皇上之前不是將遼國中京周邊全部打下來了嘛,那裏肯定也需要人管理啊,所以今年才需要這麽多人了,等後麵平穩之後,每年科舉錄取人數可就沒有這麽多了。”


    “嗬嗬,那可不一定,皇上雄心壯誌,怎麽能不看著全國統一呢,我看啊,過不了多久,說不定我們齊國的版圖又要擴大了,到時候,被打下來的那些地方,肯定也需要很多人。”


    “是啊,是啊,我覺得,應該是至少這幾年的時間裏,每年科舉的錄取人數都不會少。”


    眾人聽了以後,紛紛點頭。


    而有同樣判斷的人在全國都不少,所以大家對此都很高興,開始積極準備迎接這次的科舉,由於新式的科舉,采用的是全國統一的考卷,所以各個衙門也就稍微輕鬆一點了,隻需要提供場地,統計人員,校檢人員,以及監考這些內容,甚至閱卷,都不用他們來了,到時候會全國各地抽調人,然後打亂分配去閱卷。


    完全剝奪了各地衙門的科舉權利,雖然很多人對此不滿,但是倚著皇上的性格,他們也不敢有絲毫怨言,仍然要兢兢業業的做好科舉的其他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funcklee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funcklee並收藏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