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南北之爭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 作者:funckle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皇,我迴來了。”郭宗宜剛進了皇宮,就徑直來到了新的勤政殿,現在這裏的設計更加合理了,外麵是郭榮辦公的地方,兩邊各有一個小門,裏麵一邊是秘書監的人,一邊是太監宮女臨時待的地方。後麵是一個臨時休息的地方,裏麵的設施一應俱全。
更加有創意的是,所有皇宮的房子從地麵到牆壁都是可以通暖氣的,冬天再也不用架火盆了,隻要有個人在房子外麵燒熱水就可以了。
郭榮聽到聲音以後,放下手中的筆,抬頭笑著看走進來的郭宗宜,然後說:“太子你來了,這一趟巡視做的好啊,不光是統一了全國的軍隊,還順帶解決了黨項人那邊的問題,我們也有了一個特定的養馬場了,以後再也不會缺馬了。”
郭宗宜進來坐下以後,說:“這全賴父皇的威名。”
郭榮聽了擺擺手,說:“現在隻有我們兩個人,就別說那些客套話了,這次出去,見了一下改革後的實際情況,感覺如何?”
郭宗宜說:“嗯,大致看了一下,感覺成果還是很大的,現在胥吏和衙役們有了奔頭,再也不是那種得過且過,死命收錢的樣子了,基本和官員差不多,而且斷了他們那種衙役和胥吏繼承的權利,又放開了他們的科舉,現在他們重要做的事情,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然後盡力往上升,然後就是培養後代讀書。”
然後又說:“父皇,聽說現在已經有二品胥吏被選到朝廷來了?”
郭榮笑著說:“嗯,是的,幾個在戶部,幾個在吏部,還有在刑部的,你還真別說,那些胥吏真的有水平,比以前的那些人好用多了,基本上對各自的事情,上手都非常快,而且經驗豐富,大家用的都非常順手。”
郭宗宜繼續說:“還有就是關於稅收的,雖然剛開始收商稅的時候,有些波折,但是後麵真的明白以後,那些商人們倒是發現這收的稅比以前還更少了呢。”
郭榮接口說:“嗯,這方麵,朝廷是感受最深的,這才幾個月啊,光是商稅,就趕上去年一年的所有稅收了,現在終於可以過一個好年了。”
郭宗宜說:“是的,父皇,不過真正的困難還在一個月的秋收以後,不知道官紳一體納糧能不能執行下去,如果不行,到時候免不了的要動刀兵了。”
對於這一點,郭榮也是非常頭疼,當初這一條,就讓幾乎所有官員都不滿意,甚至包括很大一部分內閣成員。
郭宗宜繼續說:“不過父皇,也不用過多擔心,現在軍隊在我們手裏麵,他們翻不出什麽大的波瀾的。”
郭榮點點頭,說:“嗯,這倒是,不過,我還要找個時間給他們提個醒,要不然到時候可就不好看了,大家都是老臣了,我也不想弄的讓誰出事。”
郭宗宜點點頭,說:“希望吧。”
隨後郭宗宜又說:“父皇,這次聖旨叫我過來是?”
郭榮說:“嗨,看我,竟然忘了正事了,我上次讓人給你的那些東西都看了吧?”
郭宗宜說:“父皇,我都看了。大家都非常有水平。”
郭榮說:“是的,都是當了這麽長時間的官了,水平都非常不錯,不過這不是重點,關鍵是下一步的方向問題,現在朝堂上正吵得不可開交呢,我就想問一下你的意見。”
郭宗宜對於這個問題早就想好了,立即說:“好的,父皇,我就說說我的想法吧。”
“父皇,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那就是前麵所有朝代中,能夠統一天下的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郭榮聽了這個問題以後,也在想,共同點?秦、漢、魏、晉、隋、唐的共同點?
想了半天都沒有想過來,於是問:“這有什麽共同點?”
郭宗宜說:“有的,父皇,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基本上隻要統一了北方,那統一天下的時間就不遠了。”
郭榮一想,還真是的,基本上都是先將北方統一了,然後再向南邊打的。
說:“那太子你是同意先北後南了?”
郭宗宜說:“嗯,是的,父皇,我比較讚同先北後南。”
郭榮說:“你等等,我將內閣的人都叫過來,你說說你的理由。”
郭宗宜說:“好的,父皇。”
不一會,所有內閣大臣都來了,大家又轉移到了勤政殿後麵的議事廳裏麵,這裏的空間很大,中間一張大桌子,周圍都是椅子,和內閣那邊的議事廳布局差不多。
待大家坐定以後,郭榮說:“今日叫大家過來,是因為太子,他告訴我他的意見,是先北後南。”
看有幾個大臣想要說什麽,但是被郭榮製止了,說:“大家先別說話,先讓太子將他的理由說完。”
大家隻好將要說的話收迴去,看向郭宗宜,想要聽聽他的理由,畢竟上次改革的事情,郭宗宜真的讓大家開了眼界了,他們這些人當了這麽長時間的官,也經曆了很多皇帝,但是沒有哪個人能讓大家如此震驚,更何況郭宗宜現在才十七歲,真的是一個天才。
郭宗宜也沒有讓他們失望,站起來,又將剛才問郭榮的問題又問了一遍,但是大家都沒有發現其中的共同點,當他將結論說出來以後,大家才恍然大悟,但是這點還並不能說服大家。
郭宗宜繼續說:“我要說的第二點,就是兵源上的差距,大家應該都知道,北方人高大,南方人瘦小,這時天然的差距,所以兵源上就有差距,南方人打北方人總的來說是吃虧的,除非在武器上能出現什麽巨大的變革,讓大家不再純粹依靠拚體力的時候,才有可能。”
對於這一點,大家都同意,這是現在的共識,都知道的。
郭宗宜繼續說:“第三點,就是物資,後勤方麵,總的來說,就是北方的物產豐富,糧草多,隻有吃的充足,不餓肚子,才能有打勝仗的基礎。”
對於這一點,大家也都清楚,現在畢竟不是後世,有什麽蘇湖熟,天下足的話,隻有等到南宋時候,大規模的開發江南,那個時候,南方的物產才超過了北方,成為最主要的糧倉,也為後麵朱元璋的以南打北的成功。
大家對此都點點頭,的確,充足的糧食供應,是打勝仗的基礎,但是這也不是先要攻打北方遼國的理由,大家都想聽一聽他後麵所說的理由。
更加有創意的是,所有皇宮的房子從地麵到牆壁都是可以通暖氣的,冬天再也不用架火盆了,隻要有個人在房子外麵燒熱水就可以了。
郭榮聽到聲音以後,放下手中的筆,抬頭笑著看走進來的郭宗宜,然後說:“太子你來了,這一趟巡視做的好啊,不光是統一了全國的軍隊,還順帶解決了黨項人那邊的問題,我們也有了一個特定的養馬場了,以後再也不會缺馬了。”
郭宗宜進來坐下以後,說:“這全賴父皇的威名。”
郭榮聽了擺擺手,說:“現在隻有我們兩個人,就別說那些客套話了,這次出去,見了一下改革後的實際情況,感覺如何?”
郭宗宜說:“嗯,大致看了一下,感覺成果還是很大的,現在胥吏和衙役們有了奔頭,再也不是那種得過且過,死命收錢的樣子了,基本和官員差不多,而且斷了他們那種衙役和胥吏繼承的權利,又放開了他們的科舉,現在他們重要做的事情,就是保住自己的位置,然後盡力往上升,然後就是培養後代讀書。”
然後又說:“父皇,聽說現在已經有二品胥吏被選到朝廷來了?”
郭榮笑著說:“嗯,是的,幾個在戶部,幾個在吏部,還有在刑部的,你還真別說,那些胥吏真的有水平,比以前的那些人好用多了,基本上對各自的事情,上手都非常快,而且經驗豐富,大家用的都非常順手。”
郭宗宜繼續說:“還有就是關於稅收的,雖然剛開始收商稅的時候,有些波折,但是後麵真的明白以後,那些商人們倒是發現這收的稅比以前還更少了呢。”
郭榮接口說:“嗯,這方麵,朝廷是感受最深的,這才幾個月啊,光是商稅,就趕上去年一年的所有稅收了,現在終於可以過一個好年了。”
郭宗宜說:“是的,父皇,不過真正的困難還在一個月的秋收以後,不知道官紳一體納糧能不能執行下去,如果不行,到時候免不了的要動刀兵了。”
對於這一點,郭榮也是非常頭疼,當初這一條,就讓幾乎所有官員都不滿意,甚至包括很大一部分內閣成員。
郭宗宜繼續說:“不過父皇,也不用過多擔心,現在軍隊在我們手裏麵,他們翻不出什麽大的波瀾的。”
郭榮點點頭,說:“嗯,這倒是,不過,我還要找個時間給他們提個醒,要不然到時候可就不好看了,大家都是老臣了,我也不想弄的讓誰出事。”
郭宗宜點點頭,說:“希望吧。”
隨後郭宗宜又說:“父皇,這次聖旨叫我過來是?”
郭榮說:“嗨,看我,竟然忘了正事了,我上次讓人給你的那些東西都看了吧?”
郭宗宜說:“父皇,我都看了。大家都非常有水平。”
郭榮說:“是的,都是當了這麽長時間的官了,水平都非常不錯,不過這不是重點,關鍵是下一步的方向問題,現在朝堂上正吵得不可開交呢,我就想問一下你的意見。”
郭宗宜對於這個問題早就想好了,立即說:“好的,父皇,我就說說我的想法吧。”
“父皇,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那就是前麵所有朝代中,能夠統一天下的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郭榮聽了這個問題以後,也在想,共同點?秦、漢、魏、晉、隋、唐的共同點?
想了半天都沒有想過來,於是問:“這有什麽共同點?”
郭宗宜說:“有的,父皇,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基本上隻要統一了北方,那統一天下的時間就不遠了。”
郭榮一想,還真是的,基本上都是先將北方統一了,然後再向南邊打的。
說:“那太子你是同意先北後南了?”
郭宗宜說:“嗯,是的,父皇,我比較讚同先北後南。”
郭榮說:“你等等,我將內閣的人都叫過來,你說說你的理由。”
郭宗宜說:“好的,父皇。”
不一會,所有內閣大臣都來了,大家又轉移到了勤政殿後麵的議事廳裏麵,這裏的空間很大,中間一張大桌子,周圍都是椅子,和內閣那邊的議事廳布局差不多。
待大家坐定以後,郭榮說:“今日叫大家過來,是因為太子,他告訴我他的意見,是先北後南。”
看有幾個大臣想要說什麽,但是被郭榮製止了,說:“大家先別說話,先讓太子將他的理由說完。”
大家隻好將要說的話收迴去,看向郭宗宜,想要聽聽他的理由,畢竟上次改革的事情,郭宗宜真的讓大家開了眼界了,他們這些人當了這麽長時間的官,也經曆了很多皇帝,但是沒有哪個人能讓大家如此震驚,更何況郭宗宜現在才十七歲,真的是一個天才。
郭宗宜也沒有讓他們失望,站起來,又將剛才問郭榮的問題又問了一遍,但是大家都沒有發現其中的共同點,當他將結論說出來以後,大家才恍然大悟,但是這點還並不能說服大家。
郭宗宜繼續說:“我要說的第二點,就是兵源上的差距,大家應該都知道,北方人高大,南方人瘦小,這時天然的差距,所以兵源上就有差距,南方人打北方人總的來說是吃虧的,除非在武器上能出現什麽巨大的變革,讓大家不再純粹依靠拚體力的時候,才有可能。”
對於這一點,大家都同意,這是現在的共識,都知道的。
郭宗宜繼續說:“第三點,就是物資,後勤方麵,總的來說,就是北方的物產豐富,糧草多,隻有吃的充足,不餓肚子,才能有打勝仗的基礎。”
對於這一點,大家也都清楚,現在畢竟不是後世,有什麽蘇湖熟,天下足的話,隻有等到南宋時候,大規模的開發江南,那個時候,南方的物產才超過了北方,成為最主要的糧倉,也為後麵朱元璋的以南打北的成功。
大家對此都點點頭,的確,充足的糧食供應,是打勝仗的基礎,但是這也不是先要攻打北方遼國的理由,大家都想聽一聽他後麵所說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