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海軍的未來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 作者:funckle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宗宜過去和兩個士兵說了幾句話,然後就帶著張德明進去了。
他看著裏麵到處都是訓練的人,於是問張德明:“現在學校有多少人在這裏學習?”
張德明說:“太子殿下,現在這裏有近一千兩百多人在學習,由於樞密院的命令,我們海軍從兩千五百人擴張到現在的一萬兩千五百人,所以各級的軍官都變得非常稀缺,於是我就從原來的兩千五百人中,挑選出來優秀的人,擔任軍官,然後我又將下一步擔任班長職務的人,也都拉過來一起學習了,而新兵,我都是放在一個地方,先進行統一的訓練,等這些班長和軍官訓練的差不多了的時候,再讓他們出去帶兵,繼續將自己的兵訓練好,至於剩下的學習,就隻能等到後麵再分批次進行輪流過來學習了。”
郭宗宜點點頭,說:“嗯,你這種安排還是非常好的,很到位,另外,我這裏也有事情,就是關於給你們授銜的事情,就在這海軍學校裏吧,正好現在所有的軍官都在。”
張德明說:“是,太子殿下,我這就去安排。”
郭宗宜製止了他,說:“這個不急,就安排在明天吧,我今天先在這裏轉轉,然後給他們上上課,畢竟我也是這裏的校長,還從來沒有給他們上過課呢。”
張德明說:“好的,太子殿下。”
隨後,兩人就在學校裏麵逛著,然後給每個班都過去上了一節課,其實說是上課,也就是過去讓他們認識一下校長,也是太子郭宗宜,而郭宗宜也給他們講了一些關於忠君愛國的課程,然後又講了講關於海軍的重要性等等。
第二天,學校大校場,由於學校人比較多,就隻能在這裏了。
“樞密院令,成立海軍第一師,師長張德明,授銜少將軍。”
張德明走上前,由郭宗宜親自為其佩戴軍銜,然後將海軍第一師的旗授予他。
其餘諸如副師長之類的將領,由於海軍現在還沒有成立軍的編製,就隻能同樣是樞密院下令授銜,再以下的軍官,則是由張德明宣布,並給其授銜。
最後,同樣是一番鼓勵的話語,然後郭宗宜就在張德明的陪同下離開了,他的下一站,是要去登州和萊州看看的。
登州,過路看了一下這裏的鹽場,然後就徑直來到了登州海港。
這裏的海港建設的比濱州那裏大多了,但是由於時間較晚,很多東西還不是很完善,周邊的百姓也不是很多,不過商人倒是非常多,來來往往的也很熱鬧。
走到近前,發現還有很多地方正在建設,張德明說:“太子殿下,我想著要將登州這裏作為海軍最大的基地,也是最大的海港,這裏的條件太適合了。”
老遠的地方,郭宗宜就能看到一艘艘巨大的船隻停靠在海港邊上,由於現在軍官們正在學習,所以這段時間的海上訓練就先停止了,隻有維修的大匠正在修理船隻。
當走近一看,發現船隻更加顯得大,長度足足有九十丈長,四十多丈寬,船帆被放下去了,隻留下了高高的桅杆豎立在上麵,這就是新修建的福船,比之前的海船大了很多。
來到這裏建造船隻的船塢,三個船塢裏麵都有工匠在那裏建造船隻,一個是巨大的福船,另外兩個則是小一些的海船。
張德明說:“太子殿下,現在建造船隻,主要的困難還在材料上麵,由於需要用到很多巨大的樹木,但是這裏樹木少,現在建造船隻的樹木,都是從南邊的三佛齊,北邊的三韓等那裏拉運過來的。”
郭宗宜說:“那我之前來信中說的讓你們試一下能不能用鋼鐵建造船隻,你們試驗的怎麽樣了?”
張德明說:“太子殿下,我們已經試驗性的建造了一艘小的海船,的確能漂浮起來,行駛也沒有問題,但是一來,鋼材重量太重了,拉運不了多少東西,第二,鋼材的強度不夠,如果建造大塊的鋼材,一是運不過來,而是容易斷裂,如果用小一些的鋼材,那縫隙拚接處容易漏水。第三個問題,就是不知道為什麽,鋼材用上一段時間以後,會突然翹起來,變彎,還要將其重新取下來,打平才能裝上去。”
郭宗宜聽到這裏,就知道原因了,一個是鋼材的質量不過關,主要是技術不行,建造不出來後世那種鋼材,第二個就是沒有釋放應力。
所以郭宗宜就先將製造鐵船的事情放下了,等以後再說吧。
將登州和萊州的港口全部看了一遍以後,郭宗宜對張德明說:“你們下一步,首先是占領三佛齊那裏那個海峽,然後守好那裏,以後東邊就是我們的內海了,另外你們要加大對東邊這片海域的探索,向北麵去看看,向南邊走走,然後再向東邊,進入深海看看,總之,要盡量將這片海域探索清楚。”
聽到郭宗宜讓他們放心的探索大海,張德明也是對此非常向往,他也想要知道大海裏麵究竟有什麽,能發現什麽。
迴到濱州以後,郭宗宜還需要關心自己商業上的事情,這可是自己成養活軍隊最大的籌碼。
“柴玉,我上次來信,讓你們去東瀛那裏,找那個什麽石見國,石見山,你們找的怎麽樣了?”郭宗宜問。
既然現在和東邊的東瀛國有了來往,那石見銀山,必然要收入囊中了,他早就讓柴玉派人去尋找了。
柴玉說:“太子殿下,石見國倒是找到了,就在東瀛南邊,也經常和我們做生意,至於石見山,在石見國,的確有,不過我帶著人過去過一趟,那裏還是非常茂密的原始森林,由於人手不足,還沒有進去探索,我準備等下次的時候,多找一些人手,再進去探索一遍。”
隨後,他有懷疑的問:“太子殿下,那裏真的如你所說,有一座銀山嗎?可是石見國的人都那麽窮,也沒有見他們找到過。”
郭宗宜說:“這個你不必懷疑,你下次過去的時候找就行了,不過要小心,不要將事情透露出去了,如果消息泄露,那整個東瀛國都是我們的敵人了,他們不會看著我們在那裏挖的。另外,你下次找張德明,讓他派一些士兵跟著,這樣你們即安全,人手也多了。”
柴玉說:“好的,太子殿下。”
郭宗宜繼續說:“另外,如果找到了,到時候找我,我會安排下一步的事情。”
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柴伯突然進來,說:“太子殿下,外麵有人求見,說是柴正讓人過來的,有好消息。”
他看著裏麵到處都是訓練的人,於是問張德明:“現在學校有多少人在這裏學習?”
張德明說:“太子殿下,現在這裏有近一千兩百多人在學習,由於樞密院的命令,我們海軍從兩千五百人擴張到現在的一萬兩千五百人,所以各級的軍官都變得非常稀缺,於是我就從原來的兩千五百人中,挑選出來優秀的人,擔任軍官,然後我又將下一步擔任班長職務的人,也都拉過來一起學習了,而新兵,我都是放在一個地方,先進行統一的訓練,等這些班長和軍官訓練的差不多了的時候,再讓他們出去帶兵,繼續將自己的兵訓練好,至於剩下的學習,就隻能等到後麵再分批次進行輪流過來學習了。”
郭宗宜點點頭,說:“嗯,你這種安排還是非常好的,很到位,另外,我這裏也有事情,就是關於給你們授銜的事情,就在這海軍學校裏吧,正好現在所有的軍官都在。”
張德明說:“是,太子殿下,我這就去安排。”
郭宗宜製止了他,說:“這個不急,就安排在明天吧,我今天先在這裏轉轉,然後給他們上上課,畢竟我也是這裏的校長,還從來沒有給他們上過課呢。”
張德明說:“好的,太子殿下。”
隨後,兩人就在學校裏麵逛著,然後給每個班都過去上了一節課,其實說是上課,也就是過去讓他們認識一下校長,也是太子郭宗宜,而郭宗宜也給他們講了一些關於忠君愛國的課程,然後又講了講關於海軍的重要性等等。
第二天,學校大校場,由於學校人比較多,就隻能在這裏了。
“樞密院令,成立海軍第一師,師長張德明,授銜少將軍。”
張德明走上前,由郭宗宜親自為其佩戴軍銜,然後將海軍第一師的旗授予他。
其餘諸如副師長之類的將領,由於海軍現在還沒有成立軍的編製,就隻能同樣是樞密院下令授銜,再以下的軍官,則是由張德明宣布,並給其授銜。
最後,同樣是一番鼓勵的話語,然後郭宗宜就在張德明的陪同下離開了,他的下一站,是要去登州和萊州看看的。
登州,過路看了一下這裏的鹽場,然後就徑直來到了登州海港。
這裏的海港建設的比濱州那裏大多了,但是由於時間較晚,很多東西還不是很完善,周邊的百姓也不是很多,不過商人倒是非常多,來來往往的也很熱鬧。
走到近前,發現還有很多地方正在建設,張德明說:“太子殿下,我想著要將登州這裏作為海軍最大的基地,也是最大的海港,這裏的條件太適合了。”
老遠的地方,郭宗宜就能看到一艘艘巨大的船隻停靠在海港邊上,由於現在軍官們正在學習,所以這段時間的海上訓練就先停止了,隻有維修的大匠正在修理船隻。
當走近一看,發現船隻更加顯得大,長度足足有九十丈長,四十多丈寬,船帆被放下去了,隻留下了高高的桅杆豎立在上麵,這就是新修建的福船,比之前的海船大了很多。
來到這裏建造船隻的船塢,三個船塢裏麵都有工匠在那裏建造船隻,一個是巨大的福船,另外兩個則是小一些的海船。
張德明說:“太子殿下,現在建造船隻,主要的困難還在材料上麵,由於需要用到很多巨大的樹木,但是這裏樹木少,現在建造船隻的樹木,都是從南邊的三佛齊,北邊的三韓等那裏拉運過來的。”
郭宗宜說:“那我之前來信中說的讓你們試一下能不能用鋼鐵建造船隻,你們試驗的怎麽樣了?”
張德明說:“太子殿下,我們已經試驗性的建造了一艘小的海船,的確能漂浮起來,行駛也沒有問題,但是一來,鋼材重量太重了,拉運不了多少東西,第二,鋼材的強度不夠,如果建造大塊的鋼材,一是運不過來,而是容易斷裂,如果用小一些的鋼材,那縫隙拚接處容易漏水。第三個問題,就是不知道為什麽,鋼材用上一段時間以後,會突然翹起來,變彎,還要將其重新取下來,打平才能裝上去。”
郭宗宜聽到這裏,就知道原因了,一個是鋼材的質量不過關,主要是技術不行,建造不出來後世那種鋼材,第二個就是沒有釋放應力。
所以郭宗宜就先將製造鐵船的事情放下了,等以後再說吧。
將登州和萊州的港口全部看了一遍以後,郭宗宜對張德明說:“你們下一步,首先是占領三佛齊那裏那個海峽,然後守好那裏,以後東邊就是我們的內海了,另外你們要加大對東邊這片海域的探索,向北麵去看看,向南邊走走,然後再向東邊,進入深海看看,總之,要盡量將這片海域探索清楚。”
聽到郭宗宜讓他們放心的探索大海,張德明也是對此非常向往,他也想要知道大海裏麵究竟有什麽,能發現什麽。
迴到濱州以後,郭宗宜還需要關心自己商業上的事情,這可是自己成養活軍隊最大的籌碼。
“柴玉,我上次來信,讓你們去東瀛那裏,找那個什麽石見國,石見山,你們找的怎麽樣了?”郭宗宜問。
既然現在和東邊的東瀛國有了來往,那石見銀山,必然要收入囊中了,他早就讓柴玉派人去尋找了。
柴玉說:“太子殿下,石見國倒是找到了,就在東瀛南邊,也經常和我們做生意,至於石見山,在石見國,的確有,不過我帶著人過去過一趟,那裏還是非常茂密的原始森林,由於人手不足,還沒有進去探索,我準備等下次的時候,多找一些人手,再進去探索一遍。”
隨後,他有懷疑的問:“太子殿下,那裏真的如你所說,有一座銀山嗎?可是石見國的人都那麽窮,也沒有見他們找到過。”
郭宗宜說:“這個你不必懷疑,你下次過去的時候找就行了,不過要小心,不要將事情透露出去了,如果消息泄露,那整個東瀛國都是我們的敵人了,他們不會看著我們在那裏挖的。另外,你下次找張德明,讓他派一些士兵跟著,這樣你們即安全,人手也多了。”
柴玉說:“好的,太子殿下。”
郭宗宜繼續說:“另外,如果找到了,到時候找我,我會安排下一步的事情。”
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柴伯突然進來,說:“太子殿下,外麵有人求見,說是柴正讓人過來的,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