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授銜,授旗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 作者:funckle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州城外軍營中。
議事廳,所有定難的營長以上的軍官全部在位,都在等待著郭宗宜的到來。
“起立!”
“校長好!”
“好,坐!”
郭宗宜看著全身甲胄,精神奮發的軍官們,說:“新的軍法,早就已經下發了,大家也都看了,今日,我們首先給在座的各位授銜。”
“樞密院令,授予師長劉光義少將軍銜。”
劉光義走上來,對著郭宗宜行了一個軍禮,郭宗宜親自將繡著一個太陽的軍銜別在他甲胄的肩膀上。劉光義鄭重的再次行了一個軍禮,然後下台坐下。
接著是專門趕過來的曹彬,他負責下麵的軍銜授予命令。
“第一軍軍令!授予師副師長劉守忠大校軍銜。”
劉守忠上前,莊重的行禮,然後曹彬將一個繡著四個月亮的軍銜別在了他的甲胄上。
接下來依次是另外一個副師長,師別駕、師長史等等屬官,還有所有的旅長、營長等等,全部是曹彬以第一軍的軍令下達的。
剩下的連長、班長等等,就由師裏麵下令了,東西,郭宗宜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讓劉光義自己去下令了。
授銜完畢以後,接下來就是授旗了。
早已準備好的侍衛,踢著正步將一麵紅色的旗幟帶了過來,交到郭宗宜的手中,郭宗宜將旗子拿在手中,隻見上麵赫然寫著“第二師”。
郭宗宜讓劉光義上台,將旗子鄭重的交給他。
待劉光義坐下以後,郭宗宜開始說:“你們以後的編製為第二師。剛才這麵旗子,就是你們的軍旗,記住,旗在師在,旗不在了,那你們這個第二師也就不複存在了。”
劉光義帶著其他人大喊道:“旗在師在,人在旗在!”
郭宗宜繼續說:“新的軍法,已經編好了,也都給你們下發了,你們要帶著所有人都好好學習,熟悉軍法。”
接著,郭宗宜又講了一些鼓勵的話,又說了他已經將這裏的情況梳理完了,讓劉光義開始組建城防軍,然後招收新兵,進行訓練,到時候,他的新兵由其他的幾個府的駐守軍隊過來挑選,而他這裏的新兵,到時候按照樞密院的軍令,去其他府挑選。
將這裏軍隊的事情收尾以後,郭宗宜又和新到的府尹薛居正見了一麵,就繼續走向下一個巡視地方,陝州府。
陝州府,治所在原唐朝的都城長安,太祖在的時候,這裏是西都,但是後來被郭榮取消了,改成了陝州府的治所。
長安經曆了千年的大開發,原先秦朝時候的沃野千裏已經沒有了,一路走過來,滿眼盡是荒涼之境,這裏的百姓大多都麵露菜色。
再看這裏的莊稼,一個個都顯得低矮,稀疏,明顯是肥力不足。
據郭宗宜的了解,哪怕是經曆了這麽長時間的戰火,這裏也還是整個大周人口最為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在長安附近。
來到長安,找到陝州府尹趙圭,對他說了自己的計劃。
首先是這裏人口實在是太過於密集了,對於土地已經不再肥沃的陝州來說,負擔非常重,需要大量的移民,而移民的方式,則是要多管齊下,首先是通過發放土地,讓大家自己移民,這方麵,他到時候會和人口相對少的山西、河南和山南聯係,讓他們那裏接收人。
第二種辦法,就是商業移民,具體就是郭宗宜的很多工坊,都開始大量的在這裏招人,將這裏的人轉移過去。
第三種辦法,就是軍隊移民,也就是以後,這裏將會是一個最大的兵源所在地,全國大部分軍隊的新兵,都會在這裏招收,而且退役的軍人,也不會在這裏安置。
這樣多管齊下,慢慢的將這裏的人轉移過去,然後這裏逐漸的開始輪流休耕,培植肥力。至於說什麽用糞便當做肥料,這裏已經實行了上千年了,哪怕是再多的肥料,也經不起年年種植消耗。
另外,這裏是黃河的上遊,由於上千年土地的擴張,導致大量的樹木被砍伐,土地裸露,大量的泥沙被衝入黃河,所以要治理黃河,首先就要治理上遊,尤其是陝州這裏,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郭宗宜就囑咐趙圭,讓他組織人在黃河周邊的地方,大量的種植樹木,固定土壤,不得砍伐,至於所用到的工錢,由郭宗宜給他們調撥。
這裏其他的政務,不需要郭宗宜過多操心,而且這裏也沒有定難那種民族矛盾需要郭宗宜解決,所以他和趙圭談完之後,就來到了這裏的軍營。
負責這裏的師長是李筠,被郭宗宜授予少將軍銜,這裏的師,也被命名為第三師,這裏主要防範的是位於河西走廊以及其西邊的六穀番以及吐穀渾。
從陝州府向東南方向,就是山南府,也就是唐朝的山南道這裏,和南唐接壤,這裏也是郭榮曆史上打南唐的起始點。同樣是和這裏的府尹符猛交談了一番,又給這裏的軍隊授銜,授旗,命名為第四師。
山南府向北,是河南府,那裏的駐軍被授予第五師。
守衛汴京的是第一師。
再向北,是河北府,被授予第六師,以及在河北府與遼國邊境的第九師。
旁邊是原北漢的地盤,現在的山西府,被授予第七師,以及在邊境的第十師。
最後,則是到達了郭宗宜原先的老地盤,也就是山東府,這裏的駐軍被授予第八師。
至此,郭宗宜將全國都走了一遍,也將所有的軍隊走了一遍,統一了所有的軍隊。
既然來到了山東府,那必然要到山東府好好看看。
這裏和其他地方有明顯的差別,縱橫交錯的水泥道路,就連很多水渠都是水泥的,這都是郭宗宜和符彥升兩任府尹的成果。
田地裏麵是莊稼,長得非常好,裏麵的農民個個興高采烈的,沒有其他地方人臉上的菜色。
整個山東府,有一大部分田地,都屬於府衙所有,也就是原先郭宗宜從寺廟裏麵收迴的那些土地,剛開始是在他的名下,但是後來,他離開的時候,全部轉到了府衙名下,不得再次售賣,隻能租給農民種植,而且佃租永遠都是隻有三分。
所有山東府境內的山上,都是各種果樹,有蘋果樹,桑樹等等。尤其是蘋果,這裏的蘋果現在已經供應了整個大周,甚至就連遙遠的陝州府,郭宗宜都見過山東府的蘋果。
一路來到濱州,這裏是山東府的治所,府尹符彥升已經得到消息,郭宗宜將在今日離開軍營,到達濱州,所以他帶著一大部分官員在濱州城外十裏處等待,聽到消息的百姓,也都早早地在這裏迎接。
議事廳,所有定難的營長以上的軍官全部在位,都在等待著郭宗宜的到來。
“起立!”
“校長好!”
“好,坐!”
郭宗宜看著全身甲胄,精神奮發的軍官們,說:“新的軍法,早就已經下發了,大家也都看了,今日,我們首先給在座的各位授銜。”
“樞密院令,授予師長劉光義少將軍銜。”
劉光義走上來,對著郭宗宜行了一個軍禮,郭宗宜親自將繡著一個太陽的軍銜別在他甲胄的肩膀上。劉光義鄭重的再次行了一個軍禮,然後下台坐下。
接著是專門趕過來的曹彬,他負責下麵的軍銜授予命令。
“第一軍軍令!授予師副師長劉守忠大校軍銜。”
劉守忠上前,莊重的行禮,然後曹彬將一個繡著四個月亮的軍銜別在了他的甲胄上。
接下來依次是另外一個副師長,師別駕、師長史等等屬官,還有所有的旅長、營長等等,全部是曹彬以第一軍的軍令下達的。
剩下的連長、班長等等,就由師裏麵下令了,東西,郭宗宜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讓劉光義自己去下令了。
授銜完畢以後,接下來就是授旗了。
早已準備好的侍衛,踢著正步將一麵紅色的旗幟帶了過來,交到郭宗宜的手中,郭宗宜將旗子拿在手中,隻見上麵赫然寫著“第二師”。
郭宗宜讓劉光義上台,將旗子鄭重的交給他。
待劉光義坐下以後,郭宗宜開始說:“你們以後的編製為第二師。剛才這麵旗子,就是你們的軍旗,記住,旗在師在,旗不在了,那你們這個第二師也就不複存在了。”
劉光義帶著其他人大喊道:“旗在師在,人在旗在!”
郭宗宜繼續說:“新的軍法,已經編好了,也都給你們下發了,你們要帶著所有人都好好學習,熟悉軍法。”
接著,郭宗宜又講了一些鼓勵的話,又說了他已經將這裏的情況梳理完了,讓劉光義開始組建城防軍,然後招收新兵,進行訓練,到時候,他的新兵由其他的幾個府的駐守軍隊過來挑選,而他這裏的新兵,到時候按照樞密院的軍令,去其他府挑選。
將這裏軍隊的事情收尾以後,郭宗宜又和新到的府尹薛居正見了一麵,就繼續走向下一個巡視地方,陝州府。
陝州府,治所在原唐朝的都城長安,太祖在的時候,這裏是西都,但是後來被郭榮取消了,改成了陝州府的治所。
長安經曆了千年的大開發,原先秦朝時候的沃野千裏已經沒有了,一路走過來,滿眼盡是荒涼之境,這裏的百姓大多都麵露菜色。
再看這裏的莊稼,一個個都顯得低矮,稀疏,明顯是肥力不足。
據郭宗宜的了解,哪怕是經曆了這麽長時間的戰火,這裏也還是整個大周人口最為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在長安附近。
來到長安,找到陝州府尹趙圭,對他說了自己的計劃。
首先是這裏人口實在是太過於密集了,對於土地已經不再肥沃的陝州來說,負擔非常重,需要大量的移民,而移民的方式,則是要多管齊下,首先是通過發放土地,讓大家自己移民,這方麵,他到時候會和人口相對少的山西、河南和山南聯係,讓他們那裏接收人。
第二種辦法,就是商業移民,具體就是郭宗宜的很多工坊,都開始大量的在這裏招人,將這裏的人轉移過去。
第三種辦法,就是軍隊移民,也就是以後,這裏將會是一個最大的兵源所在地,全國大部分軍隊的新兵,都會在這裏招收,而且退役的軍人,也不會在這裏安置。
這樣多管齊下,慢慢的將這裏的人轉移過去,然後這裏逐漸的開始輪流休耕,培植肥力。至於說什麽用糞便當做肥料,這裏已經實行了上千年了,哪怕是再多的肥料,也經不起年年種植消耗。
另外,這裏是黃河的上遊,由於上千年土地的擴張,導致大量的樹木被砍伐,土地裸露,大量的泥沙被衝入黃河,所以要治理黃河,首先就要治理上遊,尤其是陝州這裏,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郭宗宜就囑咐趙圭,讓他組織人在黃河周邊的地方,大量的種植樹木,固定土壤,不得砍伐,至於所用到的工錢,由郭宗宜給他們調撥。
這裏其他的政務,不需要郭宗宜過多操心,而且這裏也沒有定難那種民族矛盾需要郭宗宜解決,所以他和趙圭談完之後,就來到了這裏的軍營。
負責這裏的師長是李筠,被郭宗宜授予少將軍銜,這裏的師,也被命名為第三師,這裏主要防範的是位於河西走廊以及其西邊的六穀番以及吐穀渾。
從陝州府向東南方向,就是山南府,也就是唐朝的山南道這裏,和南唐接壤,這裏也是郭榮曆史上打南唐的起始點。同樣是和這裏的府尹符猛交談了一番,又給這裏的軍隊授銜,授旗,命名為第四師。
山南府向北,是河南府,那裏的駐軍被授予第五師。
守衛汴京的是第一師。
再向北,是河北府,被授予第六師,以及在河北府與遼國邊境的第九師。
旁邊是原北漢的地盤,現在的山西府,被授予第七師,以及在邊境的第十師。
最後,則是到達了郭宗宜原先的老地盤,也就是山東府,這裏的駐軍被授予第八師。
至此,郭宗宜將全國都走了一遍,也將所有的軍隊走了一遍,統一了所有的軍隊。
既然來到了山東府,那必然要到山東府好好看看。
這裏和其他地方有明顯的差別,縱橫交錯的水泥道路,就連很多水渠都是水泥的,這都是郭宗宜和符彥升兩任府尹的成果。
田地裏麵是莊稼,長得非常好,裏麵的農民個個興高采烈的,沒有其他地方人臉上的菜色。
整個山東府,有一大部分田地,都屬於府衙所有,也就是原先郭宗宜從寺廟裏麵收迴的那些土地,剛開始是在他的名下,但是後來,他離開的時候,全部轉到了府衙名下,不得再次售賣,隻能租給農民種植,而且佃租永遠都是隻有三分。
所有山東府境內的山上,都是各種果樹,有蘋果樹,桑樹等等。尤其是蘋果,這裏的蘋果現在已經供應了整個大周,甚至就連遙遠的陝州府,郭宗宜都見過山東府的蘋果。
一路來到濱州,這裏是山東府的治所,府尹符彥升已經得到消息,郭宗宜將在今日離開軍營,到達濱州,所以他帶著一大部分官員在濱州城外十裏處等待,聽到消息的百姓,也都早早地在這裏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