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宜哥兒無狀,還請皇上恕罪,兒臣代小兒給皇上請罪。”郭榮一見到郭威,就跪下請罪。


    郭威擺擺手說:“沒事,沒事,小孩子嘛,一時間忘了也可以理解。”


    郭榮剛想要說什麽,郭威指了指繡墩,讓他坐在那裏說話,郭榮就起身,坐在了繡墩上麵。


    郭威說:“這點事情算什麽大事,你也別在意,這兩年,我們都已經為他頂住了多少壓力,你也知道,什麽經商了,什麽私自采鹽了,什麽服徭役發錢,管飯了,什麽接收了災民不歸還了,什麽私自擴兵了,什麽滅了寺廟了,殺了和尚了等等情況還少嗎。”


    郭威的話說的兩人都感覺有些無語,郭宗宜什麽都好,就是有些太折騰了,三天兩頭的被彈劾,各種理由都有,其中最大的一次,就是前一段時間的大規模滅佛事件,可謂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大多數朝臣都開始彈劾,更有相國寺的主持親自來到皇宮,向皇上告狀呢。


    那次郭宗宜總共消滅了大大小小的寺廟將近三千座,強迫還俗的和尚將近三萬多人,殺了近三千和尚,可謂是血債累累,怪不得那些和尚都急了。


    兩人在背後說著郭宗宜的一些趣事,不時的發出大笑聲。


    永壽節前幾天,郭宗宜也跟著上朝來了,這是皇上特批的,既然來了,就好好學習。


    朝堂上,郭榮拿出一個折子,說:“天熊軍節度使王殷想要入朝覲見,為皇上慶壽,大家以為如何?”


    郭威聽到以後,不由得迴憶起來王殷,當初他也是從龍之臣,可是後來擔任天雄軍節度使、鄴都留守、同平章事以後,就變得日益驕縱,貪得無厭,擁兵自重起來,但總的來說,郭威對他能過來也很高興,於是就批了這個奏折,同意他進京,可是郭榮感覺不妥,就將此奏折拿到了朝堂上討論。


    果然,和郭榮一樣想法的人很多,首先是王溥站出來說:“皇上,臣以為不妥,現在陛下龍體尚未痊愈,王殷此時想要過來祝壽,恐有其他想法,還請皇上收迴成命,阻止其入京。”


    與此同時,讚成王溥想法的人有很多,比如其他幾個宰相,都不同意在這個時節有在外領兵的節度使進京,尤其是現在郭榮還沒有完全掌握汴京周邊的軍隊的時候,更不能出任何意外。


    郭威聽了以後,也就從眾說:“哎,好吧,榮兒,你下一份詔書,讓王殷這次就算了吧,先不要過來了。”


    郭榮聽了以後,心下也鬆了一口氣,他現在根基不穩,大多數節度使對他都是不服的,而且汴京周邊的軍隊他也掌控不了,如果現在進來一個帶兵的節度使,他還真的有些擔心呢。


    永壽節很快就到了,皇宮裏麵舉行了很大的儀式。


    此次永壽節雖然除了郭宗宜之外,其他的節度使都沒有過來,但是都送了禮物過來,一個個都是比如非常珍貴的東西,要麽是各類祥瑞之類的。


    郭威坐在主位,由於身體原因,椅子上墊著厚厚的軟墊,有些疲憊的斜靠在上麵,雖然身體不適,但是由於是永壽節的原因,也隻好強裝鎮定的看著眾臣推杯換盞。


    下首坐著郭榮,他一邊應付著過來喝酒的眾臣,一邊照顧著郭威,不時的注意著他的情況,看到郭威有了倦意,就悄聲說:“父皇,你累了就先去休息一下吧。”


    郭威眼睛盯著在場的眾人,但是嘴邊說:“沒事,榮兒,我再坐一會。”


    郭榮無法,隻好時刻注意情況,順便將大臣們過來敬的酒都擋了下來,而大臣們也知道郭威身體不適,也都沒有強求。


    在郭榮旁邊,坐著郭宗宜,他雖然和這些大臣們很少見,但是也不算陌生,他的麻雀也經常會將他們的情況向自己做一個匯報,而且對他們每個人都做了一個檔案。


    而郭宗宜由於他現在的身份,以及他的官職,也都是很多朝臣想要認識的對象,他和朝臣們不熟悉,同樣的,朝臣們對於這個最年輕的王爺,節度使,也是唯二的府尹也不熟悉,更何況,明眼人都能看得清,這位以後,很大概率就是太子了,接著就是皇帝。


    所以他也是很忙,幾乎所有的朝臣都會過來和他喝杯酒,認識一下,聊一會。至於說以前對他的彈劾,對於這些當官當老了的人來說,這都不是什麽事,一個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像是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一樣。


    政治的根本就是將朋友搞的多多的,將敵人搞的少少的,大家都沒有什麽多大的深仇大恨,郭宗宜也樂的和他們搞好關係,也如同不知道他們以前彈劾過自己一樣,歡歡喜喜的和他們在那裏喝酒,聊天,這讓那些朝臣一時間都忘了他的年齡。


    “報!皇上,外麵有很多外國使節來恭賀皇上萬壽無疆。”突然一個鴻臚寺的官員進來稟報。


    “什麽?竟然有外國使節前來?”


    “不知道是哪國使節來了?”


    所有人都停下了吃喝的嘴巴,開始紛紛議論起來,就連郭威和郭榮都是一頭霧水,隻有郭宗宜絲毫不驚訝,仿佛早就知道一樣。


    其實,這也是他的傑作,這一年多的時間裏,他的海軍擴張的極快,現在已經有了大型的航海船八艘了,也去過很多地方,包括東瀛、百濟、高句麗、新羅,甚至現在已經到了後世的南海區域,和那裏的吳哥王朝,三佛齊等展開了交易,而和他們的交易,則是更加暴利了,那裏的人雖然不怎麽懂得如何種植莊稼,但是由於氣候的原因,根本不愁吃喝,郭宗宜的船隊帶過去的那些東西,換迴來的糧食,以及各類香料,金銀,就如同不要錢一般。


    這次他就是策劃了這次的祝壽行動,為了讓郭威高興高興,也算是間接提升了郭榮的威望。


    郭威和郭榮果然非常高興的對那個官員說:“哈哈,好,快宣。”


    一個太監出去,高聲說:“宣各國使節覲見!”


    不一會,一大堆很明顯不是中原人樣子的人就走了進來,每個使節團都帶了一個大箱子,很明顯是給郭威的壽禮。


    周邊坐著的官員們,都好奇的看著這些使節,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個國家來的?怎麽來的,為什麽來這裏,他們怎麽知道今日是永壽節的。


    大家都隱隱有一種猜測,這應該是不知道誰策劃的,而一些聰明人則是不著痕跡的看了在那裏不動聲色喝酒的郭宗宜。他們有的人早就聽說過郭宗宜在濱州,甚至後麵在山東府幹的事情,但是更詳細的內情就不知道了。對於這些人精來說,隻要知道個隻鱗半爪也能推斷出一個大概的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funcklee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funcklee並收藏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