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造紙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 作者:funckle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學校那裏住了三個月沒迴家,郭宗宜正想著趁此機會好好休息一下,沒想到剛坐下不久,柴伯就找過來了,對他說:“少爺,現在那些小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的都很好,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紙不夠了,我們已經將周邊的紙都快買光了,導致現在濱州這裏的紙漲價非常厲害。”
郭宗宜聽到這話,都有些要拍自己腦袋了,怎麽將這個事情忘了,現在的紙不像後世,紙可以隨便用,現在可是很貴的。
他想了一下,然後對柴伯說:“既然紙不夠了,那我們就自己造紙。”
柴伯有些驚訝的說:“造紙?可是少爺,我們沒有人會造紙啊。”
郭宗宜說:“這有什麽難的,我們不會,那就找會的人來,你現在讓柴玉去找,全天下會造紙的人很多,而且造紙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你讓他全部都找來一個,我們比較一下,那種方法造紙更便宜,更好,那我們就用那種方法造紙。”
柴伯聽了以後,覺得也對,就出去找柴玉了。
第二天,柴玉就帶來了一個滿臉黝黑的漢子進來,對郭宗宜說:“少爺,這位是我們工廠裏麵的一個匠人,姓蔣,叫蔣大為,他在逃難過來之前,是造紙的。”
那個漢子聽到柴玉的話,立馬跪下,對郭宗宜磕頭,然後顫抖的說:“小的見過少爺。”
郭宗宜和顏悅色的讓他起來,然後又讓他坐下說話。
蔣大為顫顫巍巍的坐下,一雙手一會放在膝蓋上,一會又交叉放在身前,顯得非常局促。
郭宗宜也盡量用和氣的語氣說:“蔣大為是吧?我這次叫你過來,是想向你問一件事情。”
蔣大為立馬站起來,彎著腰說:“少爺,我是蔣大為,少爺請說,小人一定如實告知。”
郭宗宜點點頭說:“我想問一下關於造紙的程序和用到的東西,麻煩你詳細的講一下。”
隨後蔣大為就開始詳細的講解起來關於造紙的一些細節,期間,郭宗宜還會各種提問,蔣大為都是對答如流。
很明顯,當聽到郭宗宜問起如何造紙的時候,他顯得非常自信,也沒有任何怯場。
原來現在製作的紙基本上都是黃麻紙,這都多少年了,技術就沒有絲毫改進,用到的材料主要以黃麻、布頭、破履、田麻、麻繩為主,經過剁麻、燥麻、蒸煮、抄紙、曬紙等12道工序才可以製作而成,其中還要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為了更利於書寫,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使用比較光滑的豬牙或石頭研磨,或在紙的表麵塗抹石膏、石灰、陶土等礦物性白色粉末,研磨好的麻紙與加工前相比約減少三分之一的厚度,表麵變得極其密實,書寫起來比較規整。
這種製造方法,就導致出紙慢,程序複雜,材料少,所以價格就一直降不下來。
光是聽這些工序,郭宗宜心裏也沒有絲毫的概念,於是他就讓蔣大為準備東西,完完全全的給他演示一遍。
第二天,在柴玉的幫助下,蔣大為就將造紙需要的東西全部都準備好了,位置就在別院旁邊,那裏正好有一個小水坑,平時郭宗宜在那裏養魚用的,現在也貢獻出來了。
在眾人的注視下,蔣大為從剁麻開始,一步步的演示如何造出一張紙來,一直到最後的打磨,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才出來一張白紙,這還是現在天氣好,能很快曬幹的情況。這工序之繁瑣,可見一斑,難怪紙會這麽貴。
可是在郭宗宜的印象中,後世的紙造起來應該沒有這麽繁瑣的啊,而且材料也好找的呢,可是問題出在什麽地方了?
幾天以後,郭玉就拿來了一遝紙,還有一本寫著各種造紙技術的本子,交給郭宗宜,然後開始一一為郭宗宜解說:“少爺,這就是我搜集到的所有紙張,很多地方的造紙技術還是有所差別的,這裏主要還是在材料上有所不同,比如像我們大周這裏,和蔣大為的方法差不多,像吳越那裏,主要還是以破漁網造紙的情況比較多,而南蜀那裏,有幾個匠人在用竹子造紙。”
郭宗宜一聽,這就有些熟悉了,竹子,對,就是竹子,原來後世基本上都是用竹子造紙了,而用竹子造紙,材料又多又便宜,造出來的紙也好。
有了思路以後,郭宗宜立馬將柴玉和蔣大為找過來,對他們說:“我這裏找到了很多資料,我發現在南蜀那裏,有個別人用竹子在造紙,你們想辦法試試看,能不能試出來,用竹子造紙看一下。”
蔣大為聽了以後,若有所思,隨後,柴玉就找來了很多竹子,蔣大為就開始試驗起來,而郭宗宜也同樣全程就跟著看,看他的一個個步驟。
過了幾天以後,郭玉帶來了一個人,是一個個子小小的老頭,對郭宗宜說:“少爺,我將南蜀那邊會用竹子造紙的匠人找過來了一個,姓王,叫王三五。”
郭宗宜喜出望外,對郭廣田說:“好,好,好,太好了,有了他和蔣大為合作,我們說不定就能試驗出來了呢,趕緊,帶他走,我們去找蔣大為。”
“蔣大為,蔣大為!”在造紙的地方,郭宗宜看到正在忙碌的蔣大為,大喊道。
“少爺!”蔣大為將滿是泥漿的手擦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衣服,對郭宗宜行禮道。
“蔣大為,我給你找過來一個會用竹子造紙的匠人,你們可以交流一下。”
“太好了,謝謝少爺,小人和他請教一下。”
第二天,郭宗宜坐在小池邊上的一個涼亭裏麵,看著兩個匠人在那裏交流著,然後一步步開始製造,用竹子造紙還和其他的不一樣,由於竹子較硬,需要浸泡,捶打,蒸煮等步驟,時間更長一些,所以郭宗宜就隔幾天來看一次。
但是他也沒有閑著,他找人在旁邊建了一個暖房,專門用來烘幹紙張的,這就比讓太陽曬幹要快很多,還利用杠杆原理和滑輪原理,製作了一個專門壓水的東西。
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現在竹子已經變成了竹漿,可以抄紙了,看著兩個人用一個小的篩子取出來一層一層的紙漿,然後堆積起來,在郭宗宜製作好的壓水的東西下麵,將水壓幹淨,然後掛在烘幹房裏麵,開始烘幹。
烘幹了一天的時間,紙就已經做好了,郭宗宜拿起一張看著,雖然有些粗糙,顏色也不是很白,但是比黃麻紙要白很多了。看到自己造出來的紙,郭宗宜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又想起來,雖然自己對於造紙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如何增白,倒是知道一些。
於是對旁邊的蔣大為和王三五說:“你們現在在漿池裏麵倒入一些石灰和硼砂試一下,能不能讓紙變得更白。”
隨後,郭宗宜就讓柴玉幫忙找了一些石灰和硼砂過來,讓他們試驗,加入多少能夠既不傷害紙張成型,又能讓紙變得更白。
郭宗宜聽到這話,都有些要拍自己腦袋了,怎麽將這個事情忘了,現在的紙不像後世,紙可以隨便用,現在可是很貴的。
他想了一下,然後對柴伯說:“既然紙不夠了,那我們就自己造紙。”
柴伯有些驚訝的說:“造紙?可是少爺,我們沒有人會造紙啊。”
郭宗宜說:“這有什麽難的,我們不會,那就找會的人來,你現在讓柴玉去找,全天下會造紙的人很多,而且造紙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你讓他全部都找來一個,我們比較一下,那種方法造紙更便宜,更好,那我們就用那種方法造紙。”
柴伯聽了以後,覺得也對,就出去找柴玉了。
第二天,柴玉就帶來了一個滿臉黝黑的漢子進來,對郭宗宜說:“少爺,這位是我們工廠裏麵的一個匠人,姓蔣,叫蔣大為,他在逃難過來之前,是造紙的。”
那個漢子聽到柴玉的話,立馬跪下,對郭宗宜磕頭,然後顫抖的說:“小的見過少爺。”
郭宗宜和顏悅色的讓他起來,然後又讓他坐下說話。
蔣大為顫顫巍巍的坐下,一雙手一會放在膝蓋上,一會又交叉放在身前,顯得非常局促。
郭宗宜也盡量用和氣的語氣說:“蔣大為是吧?我這次叫你過來,是想向你問一件事情。”
蔣大為立馬站起來,彎著腰說:“少爺,我是蔣大為,少爺請說,小人一定如實告知。”
郭宗宜點點頭說:“我想問一下關於造紙的程序和用到的東西,麻煩你詳細的講一下。”
隨後蔣大為就開始詳細的講解起來關於造紙的一些細節,期間,郭宗宜還會各種提問,蔣大為都是對答如流。
很明顯,當聽到郭宗宜問起如何造紙的時候,他顯得非常自信,也沒有任何怯場。
原來現在製作的紙基本上都是黃麻紙,這都多少年了,技術就沒有絲毫改進,用到的材料主要以黃麻、布頭、破履、田麻、麻繩為主,經過剁麻、燥麻、蒸煮、抄紙、曬紙等12道工序才可以製作而成,其中還要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為了更利於書寫,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使用比較光滑的豬牙或石頭研磨,或在紙的表麵塗抹石膏、石灰、陶土等礦物性白色粉末,研磨好的麻紙與加工前相比約減少三分之一的厚度,表麵變得極其密實,書寫起來比較規整。
這種製造方法,就導致出紙慢,程序複雜,材料少,所以價格就一直降不下來。
光是聽這些工序,郭宗宜心裏也沒有絲毫的概念,於是他就讓蔣大為準備東西,完完全全的給他演示一遍。
第二天,在柴玉的幫助下,蔣大為就將造紙需要的東西全部都準備好了,位置就在別院旁邊,那裏正好有一個小水坑,平時郭宗宜在那裏養魚用的,現在也貢獻出來了。
在眾人的注視下,蔣大為從剁麻開始,一步步的演示如何造出一張紙來,一直到最後的打磨,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才出來一張白紙,這還是現在天氣好,能很快曬幹的情況。這工序之繁瑣,可見一斑,難怪紙會這麽貴。
可是在郭宗宜的印象中,後世的紙造起來應該沒有這麽繁瑣的啊,而且材料也好找的呢,可是問題出在什麽地方了?
幾天以後,郭玉就拿來了一遝紙,還有一本寫著各種造紙技術的本子,交給郭宗宜,然後開始一一為郭宗宜解說:“少爺,這就是我搜集到的所有紙張,很多地方的造紙技術還是有所差別的,這裏主要還是在材料上有所不同,比如像我們大周這裏,和蔣大為的方法差不多,像吳越那裏,主要還是以破漁網造紙的情況比較多,而南蜀那裏,有幾個匠人在用竹子造紙。”
郭宗宜一聽,這就有些熟悉了,竹子,對,就是竹子,原來後世基本上都是用竹子造紙了,而用竹子造紙,材料又多又便宜,造出來的紙也好。
有了思路以後,郭宗宜立馬將柴玉和蔣大為找過來,對他們說:“我這裏找到了很多資料,我發現在南蜀那裏,有個別人用竹子在造紙,你們想辦法試試看,能不能試出來,用竹子造紙看一下。”
蔣大為聽了以後,若有所思,隨後,柴玉就找來了很多竹子,蔣大為就開始試驗起來,而郭宗宜也同樣全程就跟著看,看他的一個個步驟。
過了幾天以後,郭玉帶來了一個人,是一個個子小小的老頭,對郭宗宜說:“少爺,我將南蜀那邊會用竹子造紙的匠人找過來了一個,姓王,叫王三五。”
郭宗宜喜出望外,對郭廣田說:“好,好,好,太好了,有了他和蔣大為合作,我們說不定就能試驗出來了呢,趕緊,帶他走,我們去找蔣大為。”
“蔣大為,蔣大為!”在造紙的地方,郭宗宜看到正在忙碌的蔣大為,大喊道。
“少爺!”蔣大為將滿是泥漿的手擦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衣服,對郭宗宜行禮道。
“蔣大為,我給你找過來一個會用竹子造紙的匠人,你們可以交流一下。”
“太好了,謝謝少爺,小人和他請教一下。”
第二天,郭宗宜坐在小池邊上的一個涼亭裏麵,看著兩個匠人在那裏交流著,然後一步步開始製造,用竹子造紙還和其他的不一樣,由於竹子較硬,需要浸泡,捶打,蒸煮等步驟,時間更長一些,所以郭宗宜就隔幾天來看一次。
但是他也沒有閑著,他找人在旁邊建了一個暖房,專門用來烘幹紙張的,這就比讓太陽曬幹要快很多,還利用杠杆原理和滑輪原理,製作了一個專門壓水的東西。
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現在竹子已經變成了竹漿,可以抄紙了,看著兩個人用一個小的篩子取出來一層一層的紙漿,然後堆積起來,在郭宗宜製作好的壓水的東西下麵,將水壓幹淨,然後掛在烘幹房裏麵,開始烘幹。
烘幹了一天的時間,紙就已經做好了,郭宗宜拿起一張看著,雖然有些粗糙,顏色也不是很白,但是比黃麻紙要白很多了。看到自己造出來的紙,郭宗宜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又想起來,雖然自己對於造紙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如何增白,倒是知道一些。
於是對旁邊的蔣大為和王三五說:“你們現在在漿池裏麵倒入一些石灰和硼砂試一下,能不能讓紙變得更白。”
隨後,郭宗宜就讓柴玉幫忙找了一些石灰和硼砂過來,讓他們試驗,加入多少能夠既不傷害紙張成型,又能讓紙變得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