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天下,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沒有人能真正做到的,同化異族靠的遠遠不止刀兵那麽簡單。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若燕赤此役敗了,讓北庭西南八國占領了。難道燕赤以後就沒有燕赤的人民了?就改名叫北庭或者西南九國?不,你們還會以燕赤自居,並且時時刻刻準備著反擊,趕走這些入侵者。重建燕赤。”
二人聽完我說後都陷入了沉思,顯然是在體會我話中的比喻。
“你說的沒錯,朕此戰就是敗了,也絕不會向北庭俯首稱臣。朕相信,燕赤的百姓也同樣不會。”
“所以說啊,靠著刀兵的統治並不長久。也一定會引來報複與記恨,即使一時無力,長久以來所積蓄的怨恨也早晚有爆發的那一天。為何要統一呢?天下之大,足夠大安,燕赤,北襄,西南八國,以及其他國家共存了。如若覺得地盤不夠,或者地勢不好,再去探索,再去發展就是了。靠打仗,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小子說的簡單,不說別的,燕赤北邊是西南八國,東邊是大安,南境一片荒蕪,再往南就是大海,而西邊是茫茫的雪山。探索什麽?”袁城軍不滿的說道。
“所以袁老並未聽懂我說的話,天下之大。何必拘泥於眼前這一畝三分地嘛。”
“朕大概是明白王遠道的意思了,故土不能離,但新土地是可以找到的。雖然聽起來複雜,但也算是個方法。朕會想辦法試試看你所說的探索天下。按你說的,天下之大,足夠諸國共存。可當今局勢,不是燕赤想與之其他國家共存就可以共存的。弱肉強食,強則強,弱擇亡的道理你不會不懂吧。”
“那燕帝覺得,一個強大的國家應該是如何?”
“國力強盛,兵丁戰甲皆飽滿,邊境安防皆無患,城池守備皆完好,百姓皆可人人吃得飽。達到這些,便可稱得上為強國。”
“隻需達到百姓人人吃得飽即可。”
“什麽!?”趙廣不可置信的問道。
“你小子瘋了?百姓吃得飽確實重要。可隻有吃得飽的百姓,誰人製造軍械鐵器?誰人守城?誰人穩固邊防?國家被人入侵又要誰人去打仗?難道人人都去種地嗎?”
“所以袁老您認為燕赤這次被北庭打到腹地,是因為以上的哪一點?燕赤的邊境長城與守軍攔不住西南八國,大安的長城也攔不住北襄。長城不在山上,而是在人心中。”
二人聽完我的話又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國力貧弱,百姓吃不飽穿不暖,自是事不關己。戰時就逃,逃不掉就是命。要不就加入起義軍造反,要麽就等戰事結束再迴來,來日天子異位,再換個人喊萬歲。不管是燕赤還是大安,你們始終都沒有把百姓看做是一種力量。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我看來基礎是民心。如若人心中都沒有了長城,那你有再好的軍械鐵器,又要如何攔得住異族的入侵?”我繼續說道
“朕還是小看你了,朕以為你小子隻是軍事上運籌帷幄,沒想到談治國卻也能有如此見解。朕經營燕赤多年,卻一直有一堵牆擋在朕的麵前。國家如何富足,如何強大,朕今日聽你一言茅塞頓開。是百姓,沒錯,就像你說的,是百姓。百姓如若富足,國家何愁不強盛?”
“陛下,你跟王小子在說什麽?老夫怎麽聽不懂?百姓固然重要,但這跟國家富足強大有什麽關係?還有剛才王小子說的什麽長城不長城的,這又有何關聯?在邊境山上還是在人心中?”袁城軍一頭霧水的問向我們,顯然他還沒理解我話中的意思。而趙廣身為皇帝,習慣在上位者的位置上看待問題,自然是一點就透。
“袁老,你如若不是出身世家。隻是個貧苦百姓,你自然是誰能讓你吃得飽飯穿得暖衣,你效忠於誰。百姓很單純,你如若不管他,他自然也不會管你。你如若把他們視若珍寶,他們也自然對你死心塌地。而一個國家,如果百姓都能團結在一起,那是什麽場景?換言之,你們所謂的軍武士兵,木匠,鐵匠,提供糧草種地的老農,這些人又何嚐不是來源於百姓?”
“你這麽說老夫倒是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百姓隻要過得好,那些自然就不會缺了。反而在麵對異族入侵的戰時,會成為我們的力量?”
“正是如此,百姓吃不飽,那他們反倒希望換個勢力掌管天下。說不定命運還能改變,再慘能慘到什麽地步?而如若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那異族來入侵他們必將將其視為仇敵,是毀了自己好日子的人。這時候隻要天子高唿,百姓自然會團結在一起同仇敵愾。到那時,是會缺糧還是會缺鐵器兵丁士卒?在小子看來世界上並沒有什麽真正的萬歲,如若要喊口號,倒不如喊人民萬歲。當然這隻是我的個人見解,有得罪的地方請當做是酒後戲言。”
“朕不介意,世上自然沒有萬壽無疆之人壽。王遠道,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了不起,朕坐在這位置上這麽久也未曾從你的說法上看待過百姓與問題。不要將其視為功績或者累贅,而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存在。朕懂了,或許這對振興燕赤大有裨益。朕還要敬你一杯,也打破朕方才所言,朕還要再邀你一迴加入燕赤。”
“我一生的理想就是做個富貴閑人,逍遙自在。沒有那麽多大的理想與目標。這就是我所說的天下,天下指的從來不是國土麵積,而是一種信念。天下大同的信念。擁有這種信念的國家,所向披靡。”
“你小子明明有這種本事,卻這般沒誌向,這不是暴殄天物嗎?陛下三番五次的放下身段相邀於你,就算你小子的心是石頭做的那也該被焐熱了吧!”
“袁老,非是小子鐵石心腸,而是如我所說,封侯拜相,並非我所求。人如果不能活在自己喜歡的路上,那活著便少了許多樂趣。更何況在大安,有人在等我迴去。”我想到了柳安安那姑娘的臉,還不隻是她。還有楚玉,張大哥,張伯,劉伯,小錦繡,芳嬸,王嬸兒。那裏,才是我該去的地方。
“你就能保證將來你迴到大安能做你的富貴閑人?以你小子的本事,你終將不可能活的像你所說的那般自在。而且安帝並非明主,你們大安的廟堂也比燕赤要亂的多。這些問題你小子可曾想過?”
“王遠道,袁老這話說的無錯,並不是在危言聳聽。以你的本事朕都能如此放下身段來拉攏,等你迴到大安那各方勢力又怎會輕易放過你?”
“我自然是想過這些問題的,隻是我依舊想遵從於自己本心。更何況,忠臣不是二主。我這個懶散慣了,出自於大安,也懶得換地方了。如若我是那種許些好處遇見個伯樂就能易主的人,那也就不是我了。”
二人聽完我說後都陷入了沉思,顯然是在體會我話中的比喻。
“你說的沒錯,朕此戰就是敗了,也絕不會向北庭俯首稱臣。朕相信,燕赤的百姓也同樣不會。”
“所以說啊,靠著刀兵的統治並不長久。也一定會引來報複與記恨,即使一時無力,長久以來所積蓄的怨恨也早晚有爆發的那一天。為何要統一呢?天下之大,足夠大安,燕赤,北襄,西南八國,以及其他國家共存了。如若覺得地盤不夠,或者地勢不好,再去探索,再去發展就是了。靠打仗,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小子說的簡單,不說別的,燕赤北邊是西南八國,東邊是大安,南境一片荒蕪,再往南就是大海,而西邊是茫茫的雪山。探索什麽?”袁城軍不滿的說道。
“所以袁老並未聽懂我說的話,天下之大。何必拘泥於眼前這一畝三分地嘛。”
“朕大概是明白王遠道的意思了,故土不能離,但新土地是可以找到的。雖然聽起來複雜,但也算是個方法。朕會想辦法試試看你所說的探索天下。按你說的,天下之大,足夠諸國共存。可當今局勢,不是燕赤想與之其他國家共存就可以共存的。弱肉強食,強則強,弱擇亡的道理你不會不懂吧。”
“那燕帝覺得,一個強大的國家應該是如何?”
“國力強盛,兵丁戰甲皆飽滿,邊境安防皆無患,城池守備皆完好,百姓皆可人人吃得飽。達到這些,便可稱得上為強國。”
“隻需達到百姓人人吃得飽即可。”
“什麽!?”趙廣不可置信的問道。
“你小子瘋了?百姓吃得飽確實重要。可隻有吃得飽的百姓,誰人製造軍械鐵器?誰人守城?誰人穩固邊防?國家被人入侵又要誰人去打仗?難道人人都去種地嗎?”
“所以袁老您認為燕赤這次被北庭打到腹地,是因為以上的哪一點?燕赤的邊境長城與守軍攔不住西南八國,大安的長城也攔不住北襄。長城不在山上,而是在人心中。”
二人聽完我的話又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國力貧弱,百姓吃不飽穿不暖,自是事不關己。戰時就逃,逃不掉就是命。要不就加入起義軍造反,要麽就等戰事結束再迴來,來日天子異位,再換個人喊萬歲。不管是燕赤還是大安,你們始終都沒有把百姓看做是一種力量。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我看來基礎是民心。如若人心中都沒有了長城,那你有再好的軍械鐵器,又要如何攔得住異族的入侵?”我繼續說道
“朕還是小看你了,朕以為你小子隻是軍事上運籌帷幄,沒想到談治國卻也能有如此見解。朕經營燕赤多年,卻一直有一堵牆擋在朕的麵前。國家如何富足,如何強大,朕今日聽你一言茅塞頓開。是百姓,沒錯,就像你說的,是百姓。百姓如若富足,國家何愁不強盛?”
“陛下,你跟王小子在說什麽?老夫怎麽聽不懂?百姓固然重要,但這跟國家富足強大有什麽關係?還有剛才王小子說的什麽長城不長城的,這又有何關聯?在邊境山上還是在人心中?”袁城軍一頭霧水的問向我們,顯然他還沒理解我話中的意思。而趙廣身為皇帝,習慣在上位者的位置上看待問題,自然是一點就透。
“袁老,你如若不是出身世家。隻是個貧苦百姓,你自然是誰能讓你吃得飽飯穿得暖衣,你效忠於誰。百姓很單純,你如若不管他,他自然也不會管你。你如若把他們視若珍寶,他們也自然對你死心塌地。而一個國家,如果百姓都能團結在一起,那是什麽場景?換言之,你們所謂的軍武士兵,木匠,鐵匠,提供糧草種地的老農,這些人又何嚐不是來源於百姓?”
“你這麽說老夫倒是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百姓隻要過得好,那些自然就不會缺了。反而在麵對異族入侵的戰時,會成為我們的力量?”
“正是如此,百姓吃不飽,那他們反倒希望換個勢力掌管天下。說不定命運還能改變,再慘能慘到什麽地步?而如若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那異族來入侵他們必將將其視為仇敵,是毀了自己好日子的人。這時候隻要天子高唿,百姓自然會團結在一起同仇敵愾。到那時,是會缺糧還是會缺鐵器兵丁士卒?在小子看來世界上並沒有什麽真正的萬歲,如若要喊口號,倒不如喊人民萬歲。當然這隻是我的個人見解,有得罪的地方請當做是酒後戲言。”
“朕不介意,世上自然沒有萬壽無疆之人壽。王遠道,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了不起,朕坐在這位置上這麽久也未曾從你的說法上看待過百姓與問題。不要將其視為功績或者累贅,而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存在。朕懂了,或許這對振興燕赤大有裨益。朕還要敬你一杯,也打破朕方才所言,朕還要再邀你一迴加入燕赤。”
“我一生的理想就是做個富貴閑人,逍遙自在。沒有那麽多大的理想與目標。這就是我所說的天下,天下指的從來不是國土麵積,而是一種信念。天下大同的信念。擁有這種信念的國家,所向披靡。”
“你小子明明有這種本事,卻這般沒誌向,這不是暴殄天物嗎?陛下三番五次的放下身段相邀於你,就算你小子的心是石頭做的那也該被焐熱了吧!”
“袁老,非是小子鐵石心腸,而是如我所說,封侯拜相,並非我所求。人如果不能活在自己喜歡的路上,那活著便少了許多樂趣。更何況在大安,有人在等我迴去。”我想到了柳安安那姑娘的臉,還不隻是她。還有楚玉,張大哥,張伯,劉伯,小錦繡,芳嬸,王嬸兒。那裏,才是我該去的地方。
“你就能保證將來你迴到大安能做你的富貴閑人?以你小子的本事,你終將不可能活的像你所說的那般自在。而且安帝並非明主,你們大安的廟堂也比燕赤要亂的多。這些問題你小子可曾想過?”
“王遠道,袁老這話說的無錯,並不是在危言聳聽。以你的本事朕都能如此放下身段來拉攏,等你迴到大安那各方勢力又怎會輕易放過你?”
“我自然是想過這些問題的,隻是我依舊想遵從於自己本心。更何況,忠臣不是二主。我這個懶散慣了,出自於大安,也懶得換地方了。如若我是那種許些好處遇見個伯樂就能易主的人,那也就不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