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武學境界?”袁城軍詫異的問著我。
“袁老,小子確實不太清楚這些武學分境,此前是生了一場大病,好些事情都不記得了。”我怕解釋起來太麻煩,還是用了這個慣用的借口。
“這倒是奇了,罷了罷了,那老夫就給你講講。天下武學境界共分十等境界,分別是武夫 摸山 啟明 止戈 塑體 通貫 創武 當關 太乙 臻甲。 ”袁城軍把武學境界一一說了出來,聽得我是一愣一愣的。
“有這麽多境界嗎?這都是通過什麽區分的?”我不禁好奇的問道。畢竟這對於我的世界觀衝擊太大了,我完全沒想過這方麵兒的事情。
“你真是什麽都記不得了?平常你們大安軍中這些將領不會告訴你這些嗎?”
“額..小子也一直沒什麽機會問其實。近些日子才開始重新了解這些,但又多忙於戰事..”我解釋著。
“好吧,細說起來其實不過是八種境界而已。至於後邊兩種至臻和太乙境,自古以來也從未見有人能達成過,也或者達成之人早已成仙了也說不定。”袁城軍說道。
“那您能給我講講前八種境界嗎?您先前說小子我是摸山境,想來是第二檔的境界了。”
“不錯,但老夫說的是你算半個,可還未完全達到。至少你現在這個身體素質就不像個摸山境的人。先給你講講怎麽區分境界。先從第一檔的武夫境來說,大體上指的是軍武中人,或者府兵,家丁,打手,武夫。比從未習過武的普通人有過一些皮毛功夫,或者對敵經驗。這些都算的上是武夫的範疇。”
“原來如此..那看來我是比這個境界要高一些的。我正經學過些功夫的。”我點點頭說道。
“嗯,第二種就是摸山境了。字麵意思來說武學本就是一座大山,而摸山境就是代表你算半個入門人了,摸到武學的外在了。比一般武夫的功夫都要紮實一些了。這種水平在軍中少說也能做個百夫長了。在打手府兵中,也都是屬於佼佼者了。我不知道你們大安是不是這樣,但在燕赤是這樣的。想來兩國也應該大差不差。”袁城軍解釋道。
“嗯,我想應該也如是。原來這就是摸山境啊,但我隻能算半個?”我問道。
“對,這種軍中百夫長,執行個軍務打個仗少說也能三天三夜不眠不休。都是軍中好手,哪個會像你隻是一天一夜不到就昏睡倒了?”
“額..那您還是接著解釋下其他的境界吧..”我臉一紅,不想繼續這個話題,早知道不問了。
“嗯,還知道個羞臊。啟明境就比摸山更靠近正統武學一些了。啟發,明智。對於武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很多人也就止步在這個階段了。因為這點本身就需要天賦,跟腦子是否聰明無關。單純是分辨你適不適合習武。”
“這有些難以理解..啟發..明智..意思是要思考武學一脈?如果你能琢磨出一些體會,才算是達到這個境界?”我有些含糊不清的分析道。
“大體是你所想的這個意思,啟明境與你的身體和功夫都無關,單純看天賦,看你個人是否適合入武學一脈以至於達到更深層次的境界。”袁城軍點頭說道。
“那您接著說說剩下的境界吧。”我是越聽越感興趣,原來這武學境界分這麽多還是有說法的。
“止戈境,一般來說能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就是一名真正的武者了。止戈為武,萬山莫當。能達到止戈境的人是通過了前麵三層境界後,徹底研究通透了一門武藝功夫並能實用者,才能稱得上止戈。你們大安的另一位將軍,就是止戈境。老夫觀他也應該是個用槍的好手。”袁城軍看著我說道。
“原來這就是止戈境,袁老果然厲害,他叫張風起,是我大哥。張大哥確實是用槍的一把好手。您又沒見過他用槍,怎麽會這麽清楚?”我問道。
“嗬嗬,一看便知。能達到止戈境的人已經是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了。畢竟能通過啟明境就是件很難得的事情了。”
“啊?那武學一派中大多都打不到止戈境嗎?那更往後那些境界豈不是人更少了?”
“是也不是,武學一派來說,人人都追求更高的境界。自然不會止步於啟明,止戈二境。但是對於常人來說,那確實可以算少。至於你說的越往上境界人越少,這本來就是正常現象。越往上走一層,這人數就越是鳳毛麟角。但這是要看你所處的位置以及你所看到的。世間萬物,你入廟堂,很少看到這些。你做尋常百姓,自然也看不到這些。但你入江湖呢..?”袁城軍留了個話口兒給我。
“小子明白了,如果不去接觸,那自然是見不到的。但如果入了江湖,身邊也就盡是些武者了,自然什麽境界的人都不少見了。”
“嗯,能明白就好。還是那句話,廟堂是廟堂,江湖是江湖。止戈境在軍中來說確實可以稱得上較少的存在了。但對江湖而言,就顯得不是那麽珍貴了。還是接著說吧,這止戈境後,便是塑體境。寓意來說就是重塑肉體,重造筋骨,使得身體達到另一種新的境界。當然,這個過程是不簡單的。一身橫練得筋骨保證你體術能達到巔峰。一招一式,都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也是要練的嗎?聽著沒有經年累月的修煉是很難達到的啊。這是最需要時間才能達到的吧?”我問道。
“你理解的也沒錯,但什麽事都得看個人機遇。身體鍛煉那自然是一日都不可少。有些人靠練,有些人靠悟,而有些人則靠機緣。但對大多數武者來說,也確實隻有腳踏實地日複一日的勤勉練習才能達到塑體境了。”
“小子明白了,您繼續說,下一個境界好像就是您所處的境界了?”
“嗯,不錯。下一個境界就輪到通貫境了。這又是武學一派的一個分水嶺。通貫境是指用你重塑金剛般的身體,融會貫通你止戈境的武藝後,所能使用的內力。”
“內力!?是氣功嗎?還是什麽..”聽到這我是有些理解不了了。有內力那不是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都手到擒來了?可我也沒見袁城軍用過這些招式啊。
“你見過老夫的刀氣對吧?將內力灌於刀上,斬飛出去可達到遠距離斃敵的效果。這也是很多人難以達到的境界。這更需要天賦,以及個人領悟了。塑體境總得來說,哪怕沒有太多天賦,你隻要肯吃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那總歸有一天是能得到的。但能否覺醒內力,就純靠個人天賦了。這東西有些武者一輩子也感應不來。”
“袁老,小子確實不太清楚這些武學分境,此前是生了一場大病,好些事情都不記得了。”我怕解釋起來太麻煩,還是用了這個慣用的借口。
“這倒是奇了,罷了罷了,那老夫就給你講講。天下武學境界共分十等境界,分別是武夫 摸山 啟明 止戈 塑體 通貫 創武 當關 太乙 臻甲。 ”袁城軍把武學境界一一說了出來,聽得我是一愣一愣的。
“有這麽多境界嗎?這都是通過什麽區分的?”我不禁好奇的問道。畢竟這對於我的世界觀衝擊太大了,我完全沒想過這方麵兒的事情。
“你真是什麽都記不得了?平常你們大安軍中這些將領不會告訴你這些嗎?”
“額..小子也一直沒什麽機會問其實。近些日子才開始重新了解這些,但又多忙於戰事..”我解釋著。
“好吧,細說起來其實不過是八種境界而已。至於後邊兩種至臻和太乙境,自古以來也從未見有人能達成過,也或者達成之人早已成仙了也說不定。”袁城軍說道。
“那您能給我講講前八種境界嗎?您先前說小子我是摸山境,想來是第二檔的境界了。”
“不錯,但老夫說的是你算半個,可還未完全達到。至少你現在這個身體素質就不像個摸山境的人。先給你講講怎麽區分境界。先從第一檔的武夫境來說,大體上指的是軍武中人,或者府兵,家丁,打手,武夫。比從未習過武的普通人有過一些皮毛功夫,或者對敵經驗。這些都算的上是武夫的範疇。”
“原來如此..那看來我是比這個境界要高一些的。我正經學過些功夫的。”我點點頭說道。
“嗯,第二種就是摸山境了。字麵意思來說武學本就是一座大山,而摸山境就是代表你算半個入門人了,摸到武學的外在了。比一般武夫的功夫都要紮實一些了。這種水平在軍中少說也能做個百夫長了。在打手府兵中,也都是屬於佼佼者了。我不知道你們大安是不是這樣,但在燕赤是這樣的。想來兩國也應該大差不差。”袁城軍解釋道。
“嗯,我想應該也如是。原來這就是摸山境啊,但我隻能算半個?”我問道。
“對,這種軍中百夫長,執行個軍務打個仗少說也能三天三夜不眠不休。都是軍中好手,哪個會像你隻是一天一夜不到就昏睡倒了?”
“額..那您還是接著解釋下其他的境界吧..”我臉一紅,不想繼續這個話題,早知道不問了。
“嗯,還知道個羞臊。啟明境就比摸山更靠近正統武學一些了。啟發,明智。對於武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很多人也就止步在這個階段了。因為這點本身就需要天賦,跟腦子是否聰明無關。單純是分辨你適不適合習武。”
“這有些難以理解..啟發..明智..意思是要思考武學一脈?如果你能琢磨出一些體會,才算是達到這個境界?”我有些含糊不清的分析道。
“大體是你所想的這個意思,啟明境與你的身體和功夫都無關,單純看天賦,看你個人是否適合入武學一脈以至於達到更深層次的境界。”袁城軍點頭說道。
“那您接著說說剩下的境界吧。”我是越聽越感興趣,原來這武學境界分這麽多還是有說法的。
“止戈境,一般來說能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就是一名真正的武者了。止戈為武,萬山莫當。能達到止戈境的人是通過了前麵三層境界後,徹底研究通透了一門武藝功夫並能實用者,才能稱得上止戈。你們大安的另一位將軍,就是止戈境。老夫觀他也應該是個用槍的好手。”袁城軍看著我說道。
“原來這就是止戈境,袁老果然厲害,他叫張風起,是我大哥。張大哥確實是用槍的一把好手。您又沒見過他用槍,怎麽會這麽清楚?”我問道。
“嗬嗬,一看便知。能達到止戈境的人已經是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了。畢竟能通過啟明境就是件很難得的事情了。”
“啊?那武學一派中大多都打不到止戈境嗎?那更往後那些境界豈不是人更少了?”
“是也不是,武學一派來說,人人都追求更高的境界。自然不會止步於啟明,止戈二境。但是對於常人來說,那確實可以算少。至於你說的越往上境界人越少,這本來就是正常現象。越往上走一層,這人數就越是鳳毛麟角。但這是要看你所處的位置以及你所看到的。世間萬物,你入廟堂,很少看到這些。你做尋常百姓,自然也看不到這些。但你入江湖呢..?”袁城軍留了個話口兒給我。
“小子明白了,如果不去接觸,那自然是見不到的。但如果入了江湖,身邊也就盡是些武者了,自然什麽境界的人都不少見了。”
“嗯,能明白就好。還是那句話,廟堂是廟堂,江湖是江湖。止戈境在軍中來說確實可以稱得上較少的存在了。但對江湖而言,就顯得不是那麽珍貴了。還是接著說吧,這止戈境後,便是塑體境。寓意來說就是重塑肉體,重造筋骨,使得身體達到另一種新的境界。當然,這個過程是不簡單的。一身橫練得筋骨保證你體術能達到巔峰。一招一式,都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也是要練的嗎?聽著沒有經年累月的修煉是很難達到的啊。這是最需要時間才能達到的吧?”我問道。
“你理解的也沒錯,但什麽事都得看個人機遇。身體鍛煉那自然是一日都不可少。有些人靠練,有些人靠悟,而有些人則靠機緣。但對大多數武者來說,也確實隻有腳踏實地日複一日的勤勉練習才能達到塑體境了。”
“小子明白了,您繼續說,下一個境界好像就是您所處的境界了?”
“嗯,不錯。下一個境界就輪到通貫境了。這又是武學一派的一個分水嶺。通貫境是指用你重塑金剛般的身體,融會貫通你止戈境的武藝後,所能使用的內力。”
“內力!?是氣功嗎?還是什麽..”聽到這我是有些理解不了了。有內力那不是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都手到擒來了?可我也沒見袁城軍用過這些招式啊。
“你見過老夫的刀氣對吧?將內力灌於刀上,斬飛出去可達到遠距離斃敵的效果。這也是很多人難以達到的境界。這更需要天賦,以及個人領悟了。塑體境總得來說,哪怕沒有太多天賦,你隻要肯吃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那總歸有一天是能得到的。但能否覺醒內力,就純靠個人天賦了。這東西有些武者一輩子也感應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