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張風起對視一笑,為了這一戰我們自然也是等待多時了。沒有比眼下更好的機會了,雖然我們現在隻有不到兩萬人。但其實不管是對上燕赤,還是北庭,亦或是眼前的常寧軍。我們都有絕對的自信,兩軍對壘勝算更高的那方一定是我們。
隻是如果把他們都變成敵人一起對付是不可能的,不過眼下的機會很好。看樣子也有一半兒的常寧軍,足夠讓我們好好的廝殺一番了。
“遠道,不知是哪個將領布的陣法,還算合理,但麵對咱們怕也是螳臂擋車啊。”
“哈哈哈,張大哥,就用此戰讓西南八國,讓燕軍,讓天下重新認識認識咱們安軍吧。”我也開心的笑了起來振奮的說道。
“說的好!列陣!”張風起一聲大吼,眼下的部隊立刻集結出四個方陣。
具體來說這個方字是一個類似“迴”字形的陣法,外圍是一圈弓弩交錯的箭手們,弓箭手身旁也是盾兵作為掩護。但這盾兵不是用來防步兵近戰的,而是主要用來保護弓弩手被地方弓箭拋射的。內圈是保護弓弩箭手被敵軍衝擊而布置的槍兵陣和掩護槍兵陣的盾兵。
經過我們的改良,長槍的尺寸是兩倍於普通長槍的。這也需要長槍手的臂力需要達到一定程度。軍中的壯漢一部分被分到了騎兵做拖刀部隊,一部分則分到了這長槍陣中。
其實這不是我發明的陣型,這種長槍陣的名字叫做“馬其頓槍陣”。源於希臘重步兵方陣的改良方陣。隻是這個時代肯定是沒有的,而我很喜歡讀一些史書。對於西方的戰爭陣型也是略有涉獵。
雖然這大安朝的曆史我還不明白怎麽迴事兒,在我讀過的史書中沒有記載過這種朝代。但並不代表後世的知識沒有用處,所有的經驗都是可以借鑒過來的。
看著我們的迴字形方陣許衝也是摸不到頭腦,他並沒見過這種陣型,也不知道要怎麽破解。
不過在他看來,如此陣型想必也不會有什麽效果。要是有好的效果的話,怎麽可能兵書上沒記載呢。
“弟兄們不要怕,敵軍的陣型不過是異想天開,在嘩眾取寵而已。弓箭手,先放一波看看他們的水平。”
隨著許衝的一聲令下,無數常寧軍的弓箭手熟練的計算著位置和距離,對我們的方陣展開了拋射。
方陣在前麵,用了一萬人,兩千五百人為一陣。至於剩下的人則是跟我和張風起在後方,算作中軍和後部。
看著漫天的箭雨齊齊落下,方陣中的盾兵立刻以盾朝天,拚接在一起,組成了一道鐵牆。
乒乒乓乓的聲音下,不斷有羽箭落在鐵盾之上,隨之又滑落到地麵。至於方陣部隊,自然是有一定傷亡的,隻是在盾兵的保護下還是保住了大部分兵力。
而隨著弓箭逐漸稀疏,常寧軍的攻勢也停止了。一波試探性的拋射,想看看我們的水平。但造成的效果微乎其微,也是驚得許衝有打了個寒顫。
這陣法不像他想象中那般無用,好像還..挺好用的?
“敵軍出完招了,該我們了。各部按照之前演練的進行反擊。”張風起看著戰局也大吼著。聲音傳到了前方每個方陣士兵的耳中,而方陣中的指揮官也立刻開始指揮起弓箭手們趁著這個時機反擊。
畢竟在戰場上弓箭數量是有限的,如果造不成太好的效果是不會有將領下令一直射擊的。那是一種浪費,等之後戰局改變之時弓箭手卻無箭可射了,那就成為一支廢兵了。
在許衝的指揮下常寧的弓箭手逐漸停止了拋射,他想著需要騎兵攻破防線,步兵跟著壓陣之後,弓箭手再找機會向後方部隊拋射。
這都是很正常的這個時代的戰爭規律,他也遵守的話還算可以。隻不過邵遠給他下得令是拖住,而他卻想著的是擊敗我們。
他剛想下令命令騎兵衝鋒,就見到我們這邊也是漫天的箭雨落下。
驚得許衝也趕緊大喊道“盾牌兵!掩護!掩護!”無數常寧盾兵們也高舉盾牌,掩護著自己和身旁士兵。隻不過他們沒想到我們是存在後手的。
“敵軍舉盾了,投石準備。”方陣中的將領繼續指揮著。
這裏說的投石不是投石車,而是小石頭。用布袋包裹後旋轉,借著力道甩出去。
箭雨中突然夾雜了好多石頭這效果就不一樣了,許多盾兵一時沒反應過來。隻感覺盾牌承受的攻擊一下變重了許多。
有些盾兵握不住盾牌被生生砸脫了手,隨後就被漫天而來的箭雨給射死在了原地。
越來越多盾兵都在使用雙手拖住盾牌了,石頭借著甩飛的衝擊力和下墜的力量,像冰雹一樣砸在常寧軍的盾牌上啪啪作響。
即使是雙手持盾被石頭擊中後的身形也開始東倒西歪,逐漸維持不住。越來越多的盾兵承受不住衝擊力被砸倒了,或者盾牌被砸的脫了手。隨後也被後續的石頭箭雨給淹沒。
突破口在原本常寧軍組成的盾牆上越來越多,許衝看著急在心裏。他沒想過我們會突然扔石頭,而看似小小的石頭破壞力居然有這麽大。
“騎兵營!衝鋒!衝殺敵軍方陣的弓箭手和投石兵!讓他們不能繼續攻擊!盾兵在後跟進!跟敵軍打近身白刃戰!咱們人數有優勢!”
許衝焦急的下達著命令,他想明白了。打消耗戰己方太過吃虧,那就不如短兵相接。近戰的話這些投石兵的優勢就沒那麽大了。而且一旦貼了身,誰還有那個時間扔石頭呢?
他想的確實很美好,但事實會如何呢?
“他們衝上來送死了!弩箭手,放箭!長槍方陣做好抵禦!”張風起看著敵軍騎兵作為先鋒衝上來,也第一時間變換了進攻命令。
弩箭手們一躍而出,這是之前我們在尚廣城研製出來的弩箭。弩箭比弓箭的好處主要在於不需要費力拉弓。
但缺點也是明顯的,比如威力,射程。但這點早在我和劉伯研發的新型弩箭下做出了很大的改進。我們在弩箭中用鐵器替換了激發結構。重量上是增加了,但是也把原本的缺點給改進了。並且這是連弩,十連發裝一輪箭。
威力射程不輸弓箭,又能連發,唯一的缺點就是製作成本了。所以還是有弓箭手,即使我們隻有兩萬人。弩箭也隻能小批量生產,畢竟嶺南太窮了。不可能裝備齊全軍,鐵器還需要打造其他武器。也不可能全分給弩兵。並且弩箭除了製作成本,維護成本也是比弓箭高的。弓箭隻需要弓和弓弦就能組成。但弩箭則需要更多的程序,步驟和材料。
但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驚人的,無數弩箭更加密集的射向了常寧衝來的騎兵隊。
隻是如果把他們都變成敵人一起對付是不可能的,不過眼下的機會很好。看樣子也有一半兒的常寧軍,足夠讓我們好好的廝殺一番了。
“遠道,不知是哪個將領布的陣法,還算合理,但麵對咱們怕也是螳臂擋車啊。”
“哈哈哈,張大哥,就用此戰讓西南八國,讓燕軍,讓天下重新認識認識咱們安軍吧。”我也開心的笑了起來振奮的說道。
“說的好!列陣!”張風起一聲大吼,眼下的部隊立刻集結出四個方陣。
具體來說這個方字是一個類似“迴”字形的陣法,外圍是一圈弓弩交錯的箭手們,弓箭手身旁也是盾兵作為掩護。但這盾兵不是用來防步兵近戰的,而是主要用來保護弓弩手被地方弓箭拋射的。內圈是保護弓弩箭手被敵軍衝擊而布置的槍兵陣和掩護槍兵陣的盾兵。
經過我們的改良,長槍的尺寸是兩倍於普通長槍的。這也需要長槍手的臂力需要達到一定程度。軍中的壯漢一部分被分到了騎兵做拖刀部隊,一部分則分到了這長槍陣中。
其實這不是我發明的陣型,這種長槍陣的名字叫做“馬其頓槍陣”。源於希臘重步兵方陣的改良方陣。隻是這個時代肯定是沒有的,而我很喜歡讀一些史書。對於西方的戰爭陣型也是略有涉獵。
雖然這大安朝的曆史我還不明白怎麽迴事兒,在我讀過的史書中沒有記載過這種朝代。但並不代表後世的知識沒有用處,所有的經驗都是可以借鑒過來的。
看著我們的迴字形方陣許衝也是摸不到頭腦,他並沒見過這種陣型,也不知道要怎麽破解。
不過在他看來,如此陣型想必也不會有什麽效果。要是有好的效果的話,怎麽可能兵書上沒記載呢。
“弟兄們不要怕,敵軍的陣型不過是異想天開,在嘩眾取寵而已。弓箭手,先放一波看看他們的水平。”
隨著許衝的一聲令下,無數常寧軍的弓箭手熟練的計算著位置和距離,對我們的方陣展開了拋射。
方陣在前麵,用了一萬人,兩千五百人為一陣。至於剩下的人則是跟我和張風起在後方,算作中軍和後部。
看著漫天的箭雨齊齊落下,方陣中的盾兵立刻以盾朝天,拚接在一起,組成了一道鐵牆。
乒乒乓乓的聲音下,不斷有羽箭落在鐵盾之上,隨之又滑落到地麵。至於方陣部隊,自然是有一定傷亡的,隻是在盾兵的保護下還是保住了大部分兵力。
而隨著弓箭逐漸稀疏,常寧軍的攻勢也停止了。一波試探性的拋射,想看看我們的水平。但造成的效果微乎其微,也是驚得許衝有打了個寒顫。
這陣法不像他想象中那般無用,好像還..挺好用的?
“敵軍出完招了,該我們了。各部按照之前演練的進行反擊。”張風起看著戰局也大吼著。聲音傳到了前方每個方陣士兵的耳中,而方陣中的指揮官也立刻開始指揮起弓箭手們趁著這個時機反擊。
畢竟在戰場上弓箭數量是有限的,如果造不成太好的效果是不會有將領下令一直射擊的。那是一種浪費,等之後戰局改變之時弓箭手卻無箭可射了,那就成為一支廢兵了。
在許衝的指揮下常寧的弓箭手逐漸停止了拋射,他想著需要騎兵攻破防線,步兵跟著壓陣之後,弓箭手再找機會向後方部隊拋射。
這都是很正常的這個時代的戰爭規律,他也遵守的話還算可以。隻不過邵遠給他下得令是拖住,而他卻想著的是擊敗我們。
他剛想下令命令騎兵衝鋒,就見到我們這邊也是漫天的箭雨落下。
驚得許衝也趕緊大喊道“盾牌兵!掩護!掩護!”無數常寧盾兵們也高舉盾牌,掩護著自己和身旁士兵。隻不過他們沒想到我們是存在後手的。
“敵軍舉盾了,投石準備。”方陣中的將領繼續指揮著。
這裏說的投石不是投石車,而是小石頭。用布袋包裹後旋轉,借著力道甩出去。
箭雨中突然夾雜了好多石頭這效果就不一樣了,許多盾兵一時沒反應過來。隻感覺盾牌承受的攻擊一下變重了許多。
有些盾兵握不住盾牌被生生砸脫了手,隨後就被漫天而來的箭雨給射死在了原地。
越來越多盾兵都在使用雙手拖住盾牌了,石頭借著甩飛的衝擊力和下墜的力量,像冰雹一樣砸在常寧軍的盾牌上啪啪作響。
即使是雙手持盾被石頭擊中後的身形也開始東倒西歪,逐漸維持不住。越來越多的盾兵承受不住衝擊力被砸倒了,或者盾牌被砸的脫了手。隨後也被後續的石頭箭雨給淹沒。
突破口在原本常寧軍組成的盾牆上越來越多,許衝看著急在心裏。他沒想過我們會突然扔石頭,而看似小小的石頭破壞力居然有這麽大。
“騎兵營!衝鋒!衝殺敵軍方陣的弓箭手和投石兵!讓他們不能繼續攻擊!盾兵在後跟進!跟敵軍打近身白刃戰!咱們人數有優勢!”
許衝焦急的下達著命令,他想明白了。打消耗戰己方太過吃虧,那就不如短兵相接。近戰的話這些投石兵的優勢就沒那麽大了。而且一旦貼了身,誰還有那個時間扔石頭呢?
他想的確實很美好,但事實會如何呢?
“他們衝上來送死了!弩箭手,放箭!長槍方陣做好抵禦!”張風起看著敵軍騎兵作為先鋒衝上來,也第一時間變換了進攻命令。
弩箭手們一躍而出,這是之前我們在尚廣城研製出來的弩箭。弩箭比弓箭的好處主要在於不需要費力拉弓。
但缺點也是明顯的,比如威力,射程。但這點早在我和劉伯研發的新型弩箭下做出了很大的改進。我們在弩箭中用鐵器替換了激發結構。重量上是增加了,但是也把原本的缺點給改進了。並且這是連弩,十連發裝一輪箭。
威力射程不輸弓箭,又能連發,唯一的缺點就是製作成本了。所以還是有弓箭手,即使我們隻有兩萬人。弩箭也隻能小批量生產,畢竟嶺南太窮了。不可能裝備齊全軍,鐵器還需要打造其他武器。也不可能全分給弩兵。並且弩箭除了製作成本,維護成本也是比弓箭高的。弓箭隻需要弓和弓弦就能組成。但弩箭則需要更多的程序,步驟和材料。
但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驚人的,無數弩箭更加密集的射向了常寧衝來的騎兵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