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深耕犁的功勞
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師 作者:三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朱棣又是冒了出來。
偏偏朱元璋還不能夠不顧及。
從之前的話,完全能夠看的出來,韓秋對於朝廷這邊,還是有著些許埋怨的。
雖然站在人家的立場和角度上,朱元璋也的確認為,韓秋的埋怨也是比較正常的,總不能夠他這邊什麽都不給了吧?
“老四,你這邊說說,應該怎麽辦呢?”
“你跟人家韓秋認識的時間,還算是比較長的。”
被父皇這麽一問,朱棣反而是尷尬了。
根據他這段時間和韓秋之間的相處,對方似乎已經非常滿意現如今的生活了。如果說當真有什麽欲望的話。
除了簡單的吃穿、住、行之外,也就隻是不斷的鍛煉體魄,熬練筋骨,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
可像這種事情,他朱棣之前就已經做過了,而且,這種事情,作為封賞,也未免有點太過小家子氣了。
尤其是跟此時此刻,韓秋的這種功勞相比,那就差得更多更多了。
要是把這種封賞,用聖旨的名義發下去,簡直就是讓人笑掉大牙,更別提還是跟深耕犁這麽一個對全國有著大功勞的一件事情相比了,差的那更是太多太多。
很容易成為笑柄的。也很容易讓人以為。
朝廷這邊,居然就這麽的小氣。
“實在不行!”
最後,朱棣開口:“父皇,您一個人去問一問,人家韓秋先生。”
“或許之前我們人多,所以人家不好意思說出口,現如今你一個人去,或許就能夠行了的!”
朱棣給了這麽一個主意。
偏偏,朱元璋還真就點頭答應了!
“好,那下次,我一個人專門去見。”
應該也就能行了!”
朱元璋開口答應。
慢慢的,一群人迴到了皇宮裏麵。
而深耕犁,自然是要交給工部了。
而在天底下,從來都沒有漏風的牆。
深耕犁出現。
到了工部,在確認了可以開墾大片的荒地之後,同樣也能夠將各個地方之前的賑災糧款,還有那些緊急抽調過去的糧食,在明年飛速得到補充之後。
這麽一個消息,傳到了整個應天之內。
第一時間,就先行一步,到了劉伯溫的耳朵裏。
他這個禦史中丞,還兼著工部侍郎,這邊的差事呢,所以理所應當,這是他這個部門的事情。
也是他這個上官應該知道的情報消息。
隻是。
當這個消息傳到了他的這邊。
“怎麽可能?”
“這世上,自從曲轅犁出世之後,還能夠有著這種天工巧匠之物,”
劉伯溫下意識的就要選擇否認。
曲轅犁的出現,也都是完完全全,有跡可循的,而且也都是專門的工人,慢慢的製作而成。
慢慢的改良。
如今,冷不丁的就出現了這麽一個玩意兒。
偏偏,身為工部的二把手,他劉伯溫居然不知道這件事情,怎麽看,怎麽這件事情都有些不太對勁,裏裏外外也都充滿了反常。
於是,劉伯溫進了宮裏麵。
“陛下。”
在確認了深耕犁真假之後,劉伯溫來到了朱元璋的麵前,他迫不及待的開口問道:“此等天工巧匠之物。不知到底是由誰發明出來的?”
劉伯溫這麽一問。
朱元璋神秘一笑,“自然是咱那個老四,發明出來的啦!”
既然不能夠暴露韓秋的身份,那麽和對方關係最好的朱棣,或許就成了一個背鍋俠。
而朱元璋這邊,也完完全全是隨口一說的。
反正這份功勞,交給兒子,也是沒問題的!
隻是。
這話音緩緩一落,眼前的劉伯溫,就是有些人比較難以相信了。
“燕王殿下,難不成還通曉這些事情?”
腦海裏麵浮現著朱棣那威武雄壯的身軀。
這一刻的劉伯溫,很難將對方跟技術工種,跟能工巧匠,這四個大字聯係在一塊。
若說對方能夠帶兵打仗,他劉伯溫算是心服口服;可若說對方能夠改良這些農作物,農作物的工具。
他劉伯溫是無論如何也都不可能相信的。
偏偏,朱元璋自己還在這裏編瞎話,編上癮了。
“那是自然。”
“咱家老四,誌在玄武湖大營之中,可都是日日讀書,尤其對於這些雜學的書氛圍感興趣,如今卻是當真出了成果,可喜可賀呀!”
“剛剛好,能為我大明朝解決這些麻煩!”
朱元璋麵不改色地把這些話全部說了出來!
隻不過,他的這個理由,還不如不說出來呢!
不說出來之前,劉伯溫還能夠自行腦補,說出來之後,他腦門上就差寫著:我是傻瓜的四個大字了。
一時間,也都猶豫著,要不要在這裏好好的配合一下麵前的朱元璋了。
不用劉伯溫開口,朱元璋也已經是看出來了,對方的臉色。
“怎麽?”
朱元璋繼續開口:“禦史中丞,劉大人,你這邊該不會不信吧?”
麵對朱元璋的這麽一個問題,劉伯溫慢慢抬頭。
“自然是相信的。”
他對上朱元璋那笑眯眯的眼神,硬著頭皮說了這樣的話。
“哈哈哈哈。”
朱元璋繼續大笑著,開口。
眼看著朱元璋這個陛下天子,這邊是攻略不過去了!劉伯溫打算離開。
而就在此時,朱元璋好像也意識到,自己有些玩的的確過火了。
就知道。
說老四能夠弄出來這些東西,還不如在這裏說老大呢,起碼,老大的確有了那麽幾分可能!
“行了,是咱最近認識了一個驚世良才,對方製作出來的。”
“不僅這深耕犁,是對方製作出來的,還有這之前的那精鹽也的確是真的,你工部這邊的人,最近不也是在忙著這些東西嗎?”
“別告訴咱,你這個工部侍郎,還不清楚了?”
朱元璋把這話一說。
劉伯溫方才內心的猜測,也終於算是得到了證實,雖說精鹽之法跟農耕之物聯係不是太緊密,但卻無論如何要比方才。
朱元璋,這個陛下給的那解釋要靠譜上太多太多了!
朱棣能夠搞出這種東西,能不能夠別在這邊開玩笑啊?對方是這樣的人嗎?壓根就專業不對口!
偏偏朱元璋還不能夠不顧及。
從之前的話,完全能夠看的出來,韓秋對於朝廷這邊,還是有著些許埋怨的。
雖然站在人家的立場和角度上,朱元璋也的確認為,韓秋的埋怨也是比較正常的,總不能夠他這邊什麽都不給了吧?
“老四,你這邊說說,應該怎麽辦呢?”
“你跟人家韓秋認識的時間,還算是比較長的。”
被父皇這麽一問,朱棣反而是尷尬了。
根據他這段時間和韓秋之間的相處,對方似乎已經非常滿意現如今的生活了。如果說當真有什麽欲望的話。
除了簡單的吃穿、住、行之外,也就隻是不斷的鍛煉體魄,熬練筋骨,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
可像這種事情,他朱棣之前就已經做過了,而且,這種事情,作為封賞,也未免有點太過小家子氣了。
尤其是跟此時此刻,韓秋的這種功勞相比,那就差得更多更多了。
要是把這種封賞,用聖旨的名義發下去,簡直就是讓人笑掉大牙,更別提還是跟深耕犁這麽一個對全國有著大功勞的一件事情相比了,差的那更是太多太多。
很容易成為笑柄的。也很容易讓人以為。
朝廷這邊,居然就這麽的小氣。
“實在不行!”
最後,朱棣開口:“父皇,您一個人去問一問,人家韓秋先生。”
“或許之前我們人多,所以人家不好意思說出口,現如今你一個人去,或許就能夠行了的!”
朱棣給了這麽一個主意。
偏偏,朱元璋還真就點頭答應了!
“好,那下次,我一個人專門去見。”
應該也就能行了!”
朱元璋開口答應。
慢慢的,一群人迴到了皇宮裏麵。
而深耕犁,自然是要交給工部了。
而在天底下,從來都沒有漏風的牆。
深耕犁出現。
到了工部,在確認了可以開墾大片的荒地之後,同樣也能夠將各個地方之前的賑災糧款,還有那些緊急抽調過去的糧食,在明年飛速得到補充之後。
這麽一個消息,傳到了整個應天之內。
第一時間,就先行一步,到了劉伯溫的耳朵裏。
他這個禦史中丞,還兼著工部侍郎,這邊的差事呢,所以理所應當,這是他這個部門的事情。
也是他這個上官應該知道的情報消息。
隻是。
當這個消息傳到了他的這邊。
“怎麽可能?”
“這世上,自從曲轅犁出世之後,還能夠有著這種天工巧匠之物,”
劉伯溫下意識的就要選擇否認。
曲轅犁的出現,也都是完完全全,有跡可循的,而且也都是專門的工人,慢慢的製作而成。
慢慢的改良。
如今,冷不丁的就出現了這麽一個玩意兒。
偏偏,身為工部的二把手,他劉伯溫居然不知道這件事情,怎麽看,怎麽這件事情都有些不太對勁,裏裏外外也都充滿了反常。
於是,劉伯溫進了宮裏麵。
“陛下。”
在確認了深耕犁真假之後,劉伯溫來到了朱元璋的麵前,他迫不及待的開口問道:“此等天工巧匠之物。不知到底是由誰發明出來的?”
劉伯溫這麽一問。
朱元璋神秘一笑,“自然是咱那個老四,發明出來的啦!”
既然不能夠暴露韓秋的身份,那麽和對方關係最好的朱棣,或許就成了一個背鍋俠。
而朱元璋這邊,也完完全全是隨口一說的。
反正這份功勞,交給兒子,也是沒問題的!
隻是。
這話音緩緩一落,眼前的劉伯溫,就是有些人比較難以相信了。
“燕王殿下,難不成還通曉這些事情?”
腦海裏麵浮現著朱棣那威武雄壯的身軀。
這一刻的劉伯溫,很難將對方跟技術工種,跟能工巧匠,這四個大字聯係在一塊。
若說對方能夠帶兵打仗,他劉伯溫算是心服口服;可若說對方能夠改良這些農作物,農作物的工具。
他劉伯溫是無論如何也都不可能相信的。
偏偏,朱元璋自己還在這裏編瞎話,編上癮了。
“那是自然。”
“咱家老四,誌在玄武湖大營之中,可都是日日讀書,尤其對於這些雜學的書氛圍感興趣,如今卻是當真出了成果,可喜可賀呀!”
“剛剛好,能為我大明朝解決這些麻煩!”
朱元璋麵不改色地把這些話全部說了出來!
隻不過,他的這個理由,還不如不說出來呢!
不說出來之前,劉伯溫還能夠自行腦補,說出來之後,他腦門上就差寫著:我是傻瓜的四個大字了。
一時間,也都猶豫著,要不要在這裏好好的配合一下麵前的朱元璋了。
不用劉伯溫開口,朱元璋也已經是看出來了,對方的臉色。
“怎麽?”
朱元璋繼續開口:“禦史中丞,劉大人,你這邊該不會不信吧?”
麵對朱元璋的這麽一個問題,劉伯溫慢慢抬頭。
“自然是相信的。”
他對上朱元璋那笑眯眯的眼神,硬著頭皮說了這樣的話。
“哈哈哈哈。”
朱元璋繼續大笑著,開口。
眼看著朱元璋這個陛下天子,這邊是攻略不過去了!劉伯溫打算離開。
而就在此時,朱元璋好像也意識到,自己有些玩的的確過火了。
就知道。
說老四能夠弄出來這些東西,還不如在這裏說老大呢,起碼,老大的確有了那麽幾分可能!
“行了,是咱最近認識了一個驚世良才,對方製作出來的。”
“不僅這深耕犁,是對方製作出來的,還有這之前的那精鹽也的確是真的,你工部這邊的人,最近不也是在忙著這些東西嗎?”
“別告訴咱,你這個工部侍郎,還不清楚了?”
朱元璋把這話一說。
劉伯溫方才內心的猜測,也終於算是得到了證實,雖說精鹽之法跟農耕之物聯係不是太緊密,但卻無論如何要比方才。
朱元璋,這個陛下給的那解釋要靠譜上太多太多了!
朱棣能夠搞出這種東西,能不能夠別在這邊開玩笑啊?對方是這樣的人嗎?壓根就專業不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