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重文輕武
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師 作者:三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小心翼翼的開口。
“其實,用不著這樣吧!”
“好。”
偏偏這個時候,徐達還跑出來湊熱鬧。
他輕笑一下。
“這件事情,我答應了!”
韓秋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古人對於承諾,還是比較重視的,不至於像後麵的人,張口閉口,轉眼就忘了。
出門被車撞死,全家死光光。
這樣的,對於人家都沒有了半分威脅力,道德淪喪啊!道德淪喪啊!
一下子!
韓秋從朱棣的背後跳了出來,他輕輕開口。
“朝堂上的滾滾諸公,各個也都不過隻是各自利益的代表者罷了,如今朝廷初立,早已經不是當年打仗打天下的那個時候了,打天下的時候,需要用到這些武將,所以,自然是重武輕文。”
“而今守天下了,那自然是重文輕武了,曆朝曆代,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
韓秋繼續吐槽著開口。
一吐槽,就是直接戳中了麵前徐達的心扉。
像這種話,實在是大逆不道,尤其是他這個身份,所以根本不可能說出來的。
即使今日借麵前韓秋的口說出來,倒也是無法。
“可是,那又如何呢?難道陛下這麽做不對嗎?”
徐達搖頭晃腦開口。
即便他心裏麵不服氣,可也必須承認這一點,打天下的時候,用到他們武將。
可守天下!
太平日子來的時候,若是這武將的手中,還有兵權,本身就是非常的不穩定,所以他徐達對於手中的兵權,並不是那麽的看重。
更別提他跟朱元璋之間的關係了,那可是妥妥的發小兄弟呀!
完全是能夠說得過去!
“非也,非也!”
韓秋同樣搖頭,如同撥浪鼓一般。
他再次開口,說道。
“陛下,這麽做,怎麽可能會是錯的呢?若是想要天下安定著,兵權必須得收迴來!宋太祖趙匡胤杯酒兵權,唐太宗李世民,同樣收兵權。”
“曆朝曆代。哪一個開國天子,不收兵權的嗎?若是不收,即便今日不亂,日後也必亂!人心難測呀!”
“人心如似鬼域一般,誰能夠防得住誰?誰又能夠認得清誰呢?”
韓秋緩緩開口,說起話來,也的確是非常的有一番道理。
可徐達還不至於,就這麽輕而易舉的,就被他給繞進去了!
“說重點。”
“如今,朝堂之上。”
韓秋語氣停頓一二,再次開口,“陛下自然是想要休養生息的,畢竟將那些蒙古達子全都趕出去之後,如今大明朝疆土差不多已經全部收迴。”
“所以接下一步,民生凋敝,自然是要慢慢興福,更何況大明朝已經打仗了太多太多年,是時候重新安穩啦!天下百姓可都是在盼著這麽一天的到來呢!”
“但是,類似於咱們玄武湖大營的主將魏國公徐達,他可不會這麽認為的!”
韓秋再次開口!
“如今,開國年間武勳一派,自然是能夠將文官死死的壓製住,可要是無仗可打武將們無功可立,久而久之,必將被文官壓於身下。”
“恐怕再過上十數年,天下武將,就跟十數年之前的武將差不多一迴事了,他們自然是不甘心的。”
“而唯一的法子,就隻有打仗,隻有獲取更多的軍功,一直持續不斷的獲取,唯有如此,才能夠維持他們在朝堂之上,比文官更高一層的地位。”
“這是唯一的法子,也是必須的法子。”
“即便這魏國公徐達,咱們這大軍主將,他心裏麵或許不願意,但恐怕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還有西平侯沐英,包括著大軍之眾的其他武將,誰會不願意呢?沒人會樂意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的!”
韓秋繼續開口,最後總結下來這麽一句。
“說不定最後,還會提出什麽永清沙漠的口號呢?將整個沙漠全都收服了。”
“可惜,能不能收複,都還是一個未知數啊!至於原因,我之前講過的,現在不知道,可夠了嗎?徐老三!”
韓秋輕輕一笑,擺了擺手,就將對方打算趕走了!
徐達輕哼一聲,還真是,話算話,很快就沒了蹤影!
隻留下韓秋跟旁邊的朱棣。
“韓秋先生,這確定嗎?”
朱棣一臉認真的表情。
韓秋打了一個哈哈。
“隨便說說話而已,開開玩笑了,你還真信了?我忽悠他的呢!”
“要是不忽悠過去,他剛剛要是打過來,咱們倆兩個身板子,能扛得住嗎?你這身板子也剛剛就是虛胖而已,我可不怎麽相信呢!”
“還是練拳,練拳吧!”
韓秋隨便推脫了一句。
可朱棣明顯不怎麽相信呢!
……
應天府,奉天大殿。
朱元璋一身朱紅色的天子服飾,頭戴通天冠,平抑著的目光霸氣側漏。
他眼神分外銳利,掃視著奉先殿之內的文武百官眾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對他對視,哪怕半分!
“軍國大,總不能夠由咱一個人來決定吧?你們這些當官的,一個個也趕快開口,好好的商議商議。”
“咱們這大明朝,大明朝的大軍,這第二次的北伐到底還要不要進行下去呢?”
朱元璋操著旁邊的扶手,砰砰砰,一聲又一聲,清脆的很。
而隨著他的話音一落。
在這文武百官,奉天大殿之內,鴉雀無聲也自然是有人開始觀望起了為首之人的態度。
文官這一邊,基本上也都是亂七八糟。
大明畢竟初立,文官的勢力,根本就不可能聚集起來,即便有也都隻是大小貓兩三隻而已。
他們說的話,在朝堂之上,壓根就是沒有半分的用處。
除非是準確的瞄到了人家這位陛下、天子的騷癢之處,然後陛下、天子朱元璋才會借他們的口,來實行自己的政策。
借他們的口,來堵住這些國公大人們的口而已!
所以,文官們自然也是知道該怎麽做的。
更何況,朝堂之上也不可能隻有一種聲音,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信號!
“迴陛下的話,老臣覺得,如今我大明朝已然收複,連年征戰,百姓叫苦不停,眼下也差不多到了常平之時,百姓安居樂業。”
“其實,用不著這樣吧!”
“好。”
偏偏這個時候,徐達還跑出來湊熱鬧。
他輕笑一下。
“這件事情,我答應了!”
韓秋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古人對於承諾,還是比較重視的,不至於像後麵的人,張口閉口,轉眼就忘了。
出門被車撞死,全家死光光。
這樣的,對於人家都沒有了半分威脅力,道德淪喪啊!道德淪喪啊!
一下子!
韓秋從朱棣的背後跳了出來,他輕輕開口。
“朝堂上的滾滾諸公,各個也都不過隻是各自利益的代表者罷了,如今朝廷初立,早已經不是當年打仗打天下的那個時候了,打天下的時候,需要用到這些武將,所以,自然是重武輕文。”
“而今守天下了,那自然是重文輕武了,曆朝曆代,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
韓秋繼續吐槽著開口。
一吐槽,就是直接戳中了麵前徐達的心扉。
像這種話,實在是大逆不道,尤其是他這個身份,所以根本不可能說出來的。
即使今日借麵前韓秋的口說出來,倒也是無法。
“可是,那又如何呢?難道陛下這麽做不對嗎?”
徐達搖頭晃腦開口。
即便他心裏麵不服氣,可也必須承認這一點,打天下的時候,用到他們武將。
可守天下!
太平日子來的時候,若是這武將的手中,還有兵權,本身就是非常的不穩定,所以他徐達對於手中的兵權,並不是那麽的看重。
更別提他跟朱元璋之間的關係了,那可是妥妥的發小兄弟呀!
完全是能夠說得過去!
“非也,非也!”
韓秋同樣搖頭,如同撥浪鼓一般。
他再次開口,說道。
“陛下,這麽做,怎麽可能會是錯的呢?若是想要天下安定著,兵權必須得收迴來!宋太祖趙匡胤杯酒兵權,唐太宗李世民,同樣收兵權。”
“曆朝曆代。哪一個開國天子,不收兵權的嗎?若是不收,即便今日不亂,日後也必亂!人心難測呀!”
“人心如似鬼域一般,誰能夠防得住誰?誰又能夠認得清誰呢?”
韓秋緩緩開口,說起話來,也的確是非常的有一番道理。
可徐達還不至於,就這麽輕而易舉的,就被他給繞進去了!
“說重點。”
“如今,朝堂之上。”
韓秋語氣停頓一二,再次開口,“陛下自然是想要休養生息的,畢竟將那些蒙古達子全都趕出去之後,如今大明朝疆土差不多已經全部收迴。”
“所以接下一步,民生凋敝,自然是要慢慢興福,更何況大明朝已經打仗了太多太多年,是時候重新安穩啦!天下百姓可都是在盼著這麽一天的到來呢!”
“但是,類似於咱們玄武湖大營的主將魏國公徐達,他可不會這麽認為的!”
韓秋再次開口!
“如今,開國年間武勳一派,自然是能夠將文官死死的壓製住,可要是無仗可打武將們無功可立,久而久之,必將被文官壓於身下。”
“恐怕再過上十數年,天下武將,就跟十數年之前的武將差不多一迴事了,他們自然是不甘心的。”
“而唯一的法子,就隻有打仗,隻有獲取更多的軍功,一直持續不斷的獲取,唯有如此,才能夠維持他們在朝堂之上,比文官更高一層的地位。”
“這是唯一的法子,也是必須的法子。”
“即便這魏國公徐達,咱們這大軍主將,他心裏麵或許不願意,但恐怕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還有西平侯沐英,包括著大軍之眾的其他武將,誰會不願意呢?沒人會樂意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的!”
韓秋繼續開口,最後總結下來這麽一句。
“說不定最後,還會提出什麽永清沙漠的口號呢?將整個沙漠全都收服了。”
“可惜,能不能收複,都還是一個未知數啊!至於原因,我之前講過的,現在不知道,可夠了嗎?徐老三!”
韓秋輕輕一笑,擺了擺手,就將對方打算趕走了!
徐達輕哼一聲,還真是,話算話,很快就沒了蹤影!
隻留下韓秋跟旁邊的朱棣。
“韓秋先生,這確定嗎?”
朱棣一臉認真的表情。
韓秋打了一個哈哈。
“隨便說說話而已,開開玩笑了,你還真信了?我忽悠他的呢!”
“要是不忽悠過去,他剛剛要是打過來,咱們倆兩個身板子,能扛得住嗎?你這身板子也剛剛就是虛胖而已,我可不怎麽相信呢!”
“還是練拳,練拳吧!”
韓秋隨便推脫了一句。
可朱棣明顯不怎麽相信呢!
……
應天府,奉天大殿。
朱元璋一身朱紅色的天子服飾,頭戴通天冠,平抑著的目光霸氣側漏。
他眼神分外銳利,掃視著奉先殿之內的文武百官眾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對他對視,哪怕半分!
“軍國大,總不能夠由咱一個人來決定吧?你們這些當官的,一個個也趕快開口,好好的商議商議。”
“咱們這大明朝,大明朝的大軍,這第二次的北伐到底還要不要進行下去呢?”
朱元璋操著旁邊的扶手,砰砰砰,一聲又一聲,清脆的很。
而隨著他的話音一落。
在這文武百官,奉天大殿之內,鴉雀無聲也自然是有人開始觀望起了為首之人的態度。
文官這一邊,基本上也都是亂七八糟。
大明畢竟初立,文官的勢力,根本就不可能聚集起來,即便有也都隻是大小貓兩三隻而已。
他們說的話,在朝堂之上,壓根就是沒有半分的用處。
除非是準確的瞄到了人家這位陛下、天子的騷癢之處,然後陛下、天子朱元璋才會借他們的口,來實行自己的政策。
借他們的口,來堵住這些國公大人們的口而已!
所以,文官們自然也是知道該怎麽做的。
更何況,朝堂之上也不可能隻有一種聲音,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信號!
“迴陛下的話,老臣覺得,如今我大明朝已然收複,連年征戰,百姓叫苦不停,眼下也差不多到了常平之時,百姓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