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方聚城中糧,今朝送填敵軍倉。兩軍對壘奴性顯,尚未見勝急換將。~佑白虎。


    “和談,也要分如何談!”


    王司徒聲音拔高,眾臣聲音漸低。


    “司徒認為,該如何談?”


    梁王起身輕攏袖,走到一旁蘭錡前,伸手提起架上刀,右手微拔緩出鞘。


    “同是和談,卻有不同,可分三種。”


    “哪三種?”


    梁王抽刀在右手,明晃刀刃晃人眼,眾臣側頭忙迴避,不敢直視寒光憚。


    “勝談法,敗談法,平談法!”


    “司徒細說,讓本王與眾將長長見識!”


    王司徒聞言轉身,麵對殿中眾武將。


    “勝談法,大勝而還,生殺予奪,占地奪錢。人為魚肉,我為刀俎,何取何棄,盡在掌握。”


    “敗談法,損兵折將,大敗虧輸,弱力難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予取予求,無不應允。”


    “平談法,旗鼓相當,各有損失,高下難分。相對而談,各取所需,握手言和,各自罷兵。”


    王司徒侃侃而談,眾武將滿臉懵圈。


    “司徒,本王聽著,這三法好像都不符合當下情形。”


    梁王拎刀下高台,緩步走到眾臣前。


    “迴大王,事事不同法難同,此時趙軍強而梁弱,手握棋子卻又占據主動,所以微臣以為,當用敗平之法!”


    “何為拜平之法?”


    梁王轉身看司徒,手中長刀緩提起。


    “如今梁雖有敗勢,卻盡量按照平談法商議。如此一來,既能減小損失,又能保全梁國,百利而無一害。”


    “大王,巷淹中在手,此時梁無需。。。”


    逸悅急聲開口,梁王揮刀斷話。


    殿中一名將軍倒,脖頸半開熱血祭。


    眾臣驚駭忙下跪,低頭不敢出言語,文臣瑟瑟武將恐,隻怕刀落人頭祭。


    梁王收刀看左右,轉身走向大王座。


    “昨日卞將軍守南門,曾阻攔眾將出城。本王昨夜忽驚醒,隻覺他身份成疑。”


    “白將軍,不知,本王這一刀,砍得是對,還是對呢!”


    梁王緩坐開口問,佑白虎拱手一禮。


    “梁城之內皆梁人,生殺予奪看大王。”


    “好,白將軍說得好!”


    “有功當賞,有過則罰,雖然有人狀告白將軍大權獨攬,居心叵測。”


    “但,本王是一個字都不信。”


    梁王還刀緩入鞘,轉身走向王司徒。


    “本王隻是擔心,巷淹中為難將軍。”


    “大王,不如另尋他人暫代將軍之職。如此一來,白將軍便不必與巷淹中見麵,能給趙軍與梁國,甚至於是他們二人留下斡旋的餘地。”


    “嗯!”梁王輕哼一聲,將刀遞給王司徒。


    後者躬身雙手接,高舉過頭不起身。


    “白將軍,對於王司徒的意思,不知你意下如何。”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佑白虎話語誠懇,言詞聽不出喜怒。


    “好,佑白虎聽令,本王命你暫領驃騎營中儀鸞隊,務必好生訓練,不可懈怠。”


    “微臣白胖虎領命,必不辜負大王恩。”


    佑白虎躬身道謝,梁王看向蔣故事。


    “蔣監軍,議和在即,本王便著你暫代將軍之職。談判之時,切記要。。。”


    “臣定當錙銖必較,分斤掰兩,毫厘不讓,減少損失!”


    蔣故事起身開口,言之鑿鑿出牙縫,就似肋骨穿銅板,用一枚時掰一枚。


    梁王殿外群臣散,逸悅靠近佑白虎,欲言又止見手抬,二人默默行出宮。


    “巷將軍,這邊請,父王正在殿中候。”


    公子梁適引前路,巷淹中環視四周。


    “梁王愛民如子,情願拆牆建甕,隻是城中停工,莫非石料不夠。”


    “建城旨在退賊,停工旨在休兵,工程隨時可動,隻看將軍決定。”


    梁適早想好說辭,到得殿外開口道。


    “啟稟父王,趙國使者到!”


    “請使者!”


    梁王聞言微起身,侍者從旁高聲喚。


    梁適側身伸手引,巷淹中邁步而入。


    龍行虎步似歸營,左右文武看分明,左側文臣王司徒,右側武將眼靈動。


    “巷將軍遠道而來,梁王宮蓬蓽生輝!”


    梁王正襟臉帶笑,巷淹中目光掃過。


    “白將軍身在何處,我有幾句話想問。”


    巷淹中無視梁王,公子梁適有些惱。


    “昨日之事屬意外,白將軍擅自出手,公然挑釁巷將軍,大王貶他去喂馬。”


    王司徒搶先開口,頻給梁適打眼色。


    “喂馬?可惜了一員虎將。”


    巷淹中說完迴眸,目光落在梁王臉。


    “大王不殺巷某,此時臨陣換將,想來是打算和談。我隻提三個條件,若是答應前事皆休。”


    梁王看向王司徒,轉而看向蔣故事。


    “不知將軍有何求,漫天要價落地還,梁國雖小誌不弱,傷筋動骨後事休。”


    蔣故事話中藏鋒,卻也留了些餘地。


    “蔣將軍不得無禮,巷將軍遠來是客,總要讓他把話說完。


    梁王豎眉似帶怒,巷淹中樂得看戲。


    “巷將軍有求但講,梁國倘若能辦到,定然會竭盡全力。”


    “燕國暴政,君臣無道,百姓塗炭,水深火熱。


    巷淹中言語鏗鏘,就如同怒目軍神。


    “我家大王,欲救燕國百姓於水火,命我等起兵伐不仁。”


    “途經梁國糧草不濟,實指望向梁國買糧。”


    “誰知大王將我等視做仇寇,莫非梁國已經降燕?”


    “無稽之談,燕是燕,梁是梁,我梁國怎會卑躬降燕!”


    王司徒言詞雖硬,語氣婉轉似溫水。


    “不是便好,那我請大王賣些糧食,也好助我等早日破燕。”


    “巷將軍需要多少糧食?我梁國人少糧寡,恐未能滿足將軍所需。”


    蔣故事開口試探,巷淹中聞言一笑。


    “十萬大軍,每日需糧七百石。此去燕國少則十日,多則十五日,至少也需糧食萬擔。”


    “嘶!”蔣故事倒吸涼氣。


    成人每日飽食需糧六至八兩,梁國四千餘口,一年需糧七千餘石。


    此前為戰事集糧,四座糧庫中有糧不過五千餘石,其餘皆是王庫存糧。


    “買糧之事可緩談,巷將軍另有何求?”


    梁王巧將話題引,巷淹中嘴角微勾。


    “那位白胖虎將軍,望大王讓我帶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淨靈司內卷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蔥油獅子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蔥油獅子頭並收藏我在淨靈司內卷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