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的五月,漸漸炎熱。


    甚至,有些潮熱。


    孫權在吳縣,早就習慣了這樣的天氣。更何況大多數時候,孫權都是在吳侯府待著。


    如今的江東境內,孫權是一家獨大,且沒有外患。他偏居江東,和曹操結盟,曹操也不曾襲來。至於西麵的劉表,垂垂老矣,沒了擴張的野心。


    所以當下的孫權,隻需穩定內部,迅速發展江東便是。


    好在有周瑜穩定軍隊,有張昭執掌政務,江東的發展很是順利。


    即便地方上作亂的山越,也是不斷被圍剿。甚至之前地方上獨立的各地,在周瑜的調兵鎮壓下,地方上各郡各縣也紛紛歸附。揚州境內越來越多的地方,歸順了孫權。


    孫權的年紀不大,可是他執政三年左右,在江東慢慢樹立了一丁點的威望。


    許多人,都認可了孫權。


    要知道昔日,孫權剛繼承孫策基業時,不僅地方上不承認,連帶著自己的叔伯兄弟,一樣是不承認,紛紛自立。


    如今孫權能立足,且有了威望,自是極好。隻不過如今的孫權,實際上對軍隊的掌控,對政務的處理,掌控力度仍然是不足。


    軍隊一方,仍是周瑜為主。


    文臣方麵,孫權的心腹也不多,仍是昔日孫策提拔的人。


    孫權性子沉穩,有足夠的耐心。他做事情,一貫是有足夠的耐心,喜歡慢慢來。隻要他不急,不胡亂出手,局勢就隻會越來越好。


    這一日,吳侯府中。


    孫權正在翻看最新的消息,忽然看到北方的一則消息,瞪大眼睛,臉上露出錯愕神情。


    開科取士!


    袁尚在北方冀州,公然張貼告示,要考核士人,不論是寒門,亦或是士人,盡皆可以參與考核。隻要是通過了考核,就可以得到器重。


    曹操在許都,也跟著頒布告示,要大規模開科取士。


    雙方都在進行。


    這是要搶奪人才。


    孫權仔細的看完了書信,當他看到袁尚遭到抵製時,袁尚說大族的士人,不論是庶出,亦或是嫡出,都可以參與考核。一番話後,諸多大族抵製的人,紛紛瓦解,他也是眼前一亮。


    他也可以這麽安排啊。


    不,不一定直接安排,這事兒在江東推行很難,他可以先試探一番。


    江東是世家之人組成,譬如主持政務的張昭、張紘,雖說兩人不是江東出身,卻是得了江東大家族的支持。其餘的諸多文官,主要的職務都是江東大族出身。


    這般的情況下,孫權可以預料到,一旦推行開科取士,必然是遭到抵製。


    可萬一有一絲的機會呢?


    孫權有了想法,立刻吩咐道:“來人,請魯肅來議事。”


    侍從去通知,時間不長,魯肅進入房間中,躬身行禮道:“卑職拜見吳侯。”


    孫權道:“子敬不必多禮,坐。”


    魯肅坐下來,道:“吳侯召見,可是有什麽事情嗎?”


    孫權把書信遞過去,說道:“子敬,你看一看這消息,是關於袁尚和曹操的。”


    魯肅接過書信,便迅速的瀏覽。當他看到書信中的內容,也很是震驚。等魯肅看完後,他思索一番問道:“吳侯的打算,是要在江東推行開科取士嗎?”


    孫權道:“子敬意下如何?”


    “不妥!”


    魯肅搖頭迴答。


    孫權道:“莫非子敬,也站在世家大族的立場,要直接反對嗎?”


    他眼中有著試探。


    魯肅搖頭道:“主公繆矣。”


    他直接改了稱唿。


    對魯肅來說,他忠於孫權,更有一腔的熱血和抱負,有自己的立場。


    他的立場,是壯大江東。


    孫權心中鬆了口氣,問道:“那麽子敬反對,是什麽意思呢?”


    魯肅解釋道:“主公,江東重臣,文官方麵如張昭、張紘,此二公雖說是徐州人,算不得江東世家出身。可是兩人在江東德高望重,尤其兩人身後是江東世家大族的支持。”


    “兩個人,是江東大家族的代表。”


    “兩人支持主公,為主公效力,自然是不假的。問題是,要讓他們放棄身後的世家大族,卻是不可能。單單是這兩人,一旦反對,就會造成動蕩。”


    “另外,還有其餘的主要官員,都是江東的人。在這個前提下,怎麽可能隨意開科取士呢?”


    魯肅說道:“主公不是急躁之人,不應該如此貿貿然學習。要學習,可能最後的結果,就是邯鄲學步。”


    孫權道:“子敬,本侯就是想試探一番。”


    “不,不能試探。”


    魯肅搖了搖頭。


    他鄭重說道:“主公在江東,雖說這幾年的時間穩定了根基,有了一定的影響。實際上,還沒有足夠的威望。要推行科舉,也不該是主公提及,應該是張昭、張紘這樣的人牽頭提出來,才能有下一步。”


    “如果是主公提及,就等於和江東世家起了隔閡。”


    “北方曹操、袁尚,兩人都是大權獨攬。曹操這裏,就不說了,他的疆土,都是他帶著人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曹操要貫徹命令,沒有人敢阻攔。”


    “甚至早些年,曹操就已經在許都招賢納士,專門招攬寒門士子。”


    “袁尚這裏,他在北方的威望,是通過一次次的戰事打出來的。袁尚微弱兵力,在官渡一戰力挽狂瀾,斬殺曹洪。他兵力不足,卻敢突襲白馬,斬殺曹操大將於禁。”


    “甚至,袁尚南下荊州招攬賢才,返迴時在宛城伏殺曹操大將。緊跟著,又轉入汝南郡,憑借數百人就敢和曹操大軍一戰,不僅擊敗了曹操,還斬殺曹操的大將徐晃。”


    “去年官渡一戰,袁尚和曹操再戰,正麵擊潰曹操大軍,奪取東郡,占據白馬、濮陽等地。”


    魯肅一副苦口婆心模樣。


    他擔心孫權飄了。


    這兩三年江東發展的確是不錯,可實際上,隻是表麵而已。


    孫權還差得遠。


    魯肅繼續道:“袁紹病逝之前,一直扶持袁尚,甚至為了讓袁尚掌權,一切由袁尚決定,使得河北之地的班底,早已經變成袁尚的人。袁尚有軍隊有文官,都是他的嫡係,他要推行開科取士,沒有人能阻攔。”


    “可是主公您呢?”


    “您在江東要推行開科取士,靠誰來支持?”


    “張昭、張紘嗎?他們或許願意支持主公,可是要做損害江東大家族的利益事情,他們不可能去做。另外,大都督也是廬江郡人,大都督的確是深明大義,然而大都督的家人,總歸是大家族,要考慮自身的利益啊?”


    “總之,要推行這一事情,會得罪無數的人。偏偏主公根基不夠穩健,主公這麽安排,就會給一些人死灰複燃的機會,使得主公陷入困境。”


    魯肅侃侃而談,他拱手道:“卑職認為,主公肯定要推行開科取士的策略。然而,不應該是現在,至少是五年乃至於十年後,這開科取士已經是浩蕩洪流不可阻攔,才容易推進。尤其江東老臣年邁,軍中以及文官中,盡皆是主公提拔的人,才有機會推行。現在,就算是試探,也不允許,因為這就會生出裂痕。”


    孫權聽完後,那眸子中有著思索神情。


    他心中迅速的思忖著,他一貫是求穩的人,聽完魯肅的分析後,背後驚出一身的冷汗。


    他有些急躁了。


    險些,真要去試探一番。


    孫權鄭重道:“子敬一番話,本侯明白了,本侯不會再提這一事情。”


    魯肅道:“主公明白就好,一切慢慢來,急不得。主公和曹操、袁尚不一樣,您是繼承長兄基業,又是弱冠之齡接管事務,所以必須慎之又慎,不能給人挑刺。隨著主公年齡漸漸增長,當主公三十歲左右,就不一樣了。”


    孫權點了點頭,道:“本侯謹記子敬的教誨。”


    事實上,孫權本就是很苟的人。


    聽完魯肅的話,孫權徹底放下心思,也就不去試探。江東方麵,實際上也沒有多少人議論開科取士,所以這一事情在江東,並沒有掀起多少浪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火燒烏巢?我轉身燒了曹操大本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神朱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神朱雀並收藏火燒烏巢?我轉身燒了曹操大本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