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曹操又瞧不起袁尚了
火燒烏巢?我轉身燒了曹操大本營 作者:火神朱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十二,天朗氣清,良辰吉日。
袁尚大清早來到大將軍府拜別袁紹。
袁紹其實擔心袁尚出兵,隻是兒子要長大,就必須親自去帶兵打仗。
袁紹絮絮叨叨的囑托一番,最後道:“顯甫,雖說有張頜、高覽,真不要田豐和沮授出謀劃策嗎?有他們在,能替你洞悉局勢。”
袁尚搖頭道:“父親,討伐張燕是我的揚名之戰,不需要其他人,而且我有自己的謀士。”
袁紹恍然明白,點頭道:“也對,李儒很厲害,有他輔佐你,倒也不差。你有自己的想法,為父支持你,我等你凱旋歸來。”
袁尚道:“請父親注意身體。”
說完,袁尚揖了一禮就告辭。他迴到世子府召集大軍,一番訓話後,下令出兵。
軍隊離開世子府,剛到西城,就和已經抵達的張頜、高覽匯合。
袁尚和李儒、龐統當初議定的計劃,是兵分兩路,分別進攻趙國和常山國。涉及到趙國的戰事,需要隱藏行蹤,所以袁尚的軍隊暫時和張頜、高覽一起,後續再分兵。
在袁尚帶兵北上時,討伐張燕的消息,先一步傳到許都。
荀彧作為尚書令,掌握著情報體係,得知袁尚北上討伐張燕的事,急匆匆往司空府去。
荀彧在書房中見到曹操,遞上袁尚討伐張燕的書信,道:“司空,袁尚出兵討伐張燕了。”
曹操翻開書信迅速瀏覽。
待看完書信,曹操輕輕一笑,沉聲道:“袁尚這個豎子,竟然帶著五萬多人去討伐張燕。張燕聚眾山中,哪裏是這麽容易征討的。”
“尤其是以張燕為首的黑山軍,有十萬之眾,很難對付。”
“不過此事也要商討一番,或許會有利於我們。來人,通知郭嘉、荀攸來議事。”
曹操吩咐了下去。
侍從去傳令,時間不長,郭嘉、荀攸進入,行禮後也坐下來。
曹操說了袁尚出兵的事,大體情況闡述完,曹操道:“袁尚出兵,你們怎麽看?”
郭嘉笑道:“主公,袁紹急了。”
曹操問道:“此話何解?”
郭嘉解釋道:“袁紹冊立袁尚為世子,雖然有了繼承人,可袁紹的身體不好。袁紹允許袁尚出兵,是給袁尚樹立威望,再扶一把袁尚。”
“袁紹作為大將軍,能懾服所有人,能穩定局麵。一旦袁紹死了,袁尚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幼子,能服眾嗎?”
“肯定是不能的。”
“更何況,袁譚、袁熙兄弟,對袁尚恨之入骨。所以袁紹千方百計的,想增加袁尚的影響力和威望。”
郭嘉分析道:“一旦袁尚討伐張燕成功,裹挾獲勝的大勢歸來,威望大增,袁尚世子的位置就穩了。”
曹操捋著頜下的胡須道:“奉孝的一番話有道理。”
郭嘉也仍是認為袁尚能力不足,繼續道:“張燕這個人,極為狡詐也善於用兵,且性情謹慎。”
“連袁紹征討無數次,都是以失敗告終。袁尚區區一介幼子,能成功嗎?”
“不可能的。”
“袁尚在詩賦文采上的天賦,除主公能媲美外,我等都難以望其項背。”
“帶兵打仗不一樣,需要足夠的謀略和膽魄。”
“袁尚年輕氣盛,即便有些能力,也太年輕了,我認為袁尚很難。就算張燕不敵,一縮迴大山中,袁尚就不可能擊敗張燕。”
郭嘉很是自信。
袁尚這樣乳臭未幹的小子,還是太嫩了。
至於張燕,打不贏可以跑,躲在山中就沒事兒。
荀攸一臉讚同模樣,點頭道:“在下也認為袁尚出兵是臭棋,兇多吉少。”
“一旦袁尚落敗,即便袁尚是世子,非議的聲音就有了。我們可以針對這一事情,做出一定的安排。”
荀攸說著話。
他的腦中有了對付袁尚的策略。
曹操也覺得袁尚是自取其辱,更是瞧不起袁尚的莽撞,笑吟吟道:“袁尚這小子莽撞了,卻是我們的機會。公達,你說做出安排,想必有了打算,說來聽聽。”
荀攸說道:“讓潛伏在鄴城的暗樁,準備散播消息。”
“一旦袁尚討伐張燕落敗,就說袁尚之所以落敗,是因為袁紹冊立幼子的原因,導致上蒼震怒,以至於上蒼都看不下去了,讓袁尚落敗。”
“一切的緣由,歸咎在袁尚是世子的份兒上,再度挑起嫡子、幼子爭鬥的局麵,迫使袁紹冊立袁譚。”
“就算袁紹不會改變主意,輿論傳出後,會引爆袁家內部的爭鬥,使得袁紹內部的爭鬥愈發激烈。”
“袁紹的麾下內亂,袁紹身子骨又每況愈下,袁家距離敗亡也就不遠。”
荀攸眼神睿智。
對荀攸來說,袁家內部問題多多,這是始終難以避免的。
曹操思索一番道:“公達的分析,我也讚同,就這麽安排。”
郭嘉補充道:“主公,其實最關鍵的,不僅要安排輿論,對袁尚出手,還在於袁紹。”
“袁尚的根基不穩,如果在袁尚落敗之時,袁紹忽然死了呢?”
“局勢會更進一步的崩壞。”
“我們此前安排人刺殺袁紹,一直不曾成功,沒有找到機會。”
郭嘉眼中掠過冷光,開口道:“如今這事情,繼續加大力度,爭取早些時候滲透,完成任務。”
曹操點頭道:“奉孝的話也在理,如此一來,我們就不需要對付袁尚,也不需要出兵給張燕助長聲勢了吧。”
“不需要!”
郭嘉搖頭道:“我們一出兵,袁紹的力量就會整合起來,全力以赴的應對我們,內患也就壓下來。不管,他們才會內訌,我們才能坐收漁翁之利。”
荀彧道:“司空,卑職讚同奉孝和公達的建議。”
曹操點了點頭,頷首道:“既如此,就這麽安排吧,希望早日能成功。”
“喏!”
荀彧、郭嘉和荀攸齊齊迴答。
三人徑自離去。
曹操一個人坐在書房,眼中有著濃濃的殺意,喃喃道:“袁尚,你太莽撞了,太自負了,真不愧是袁紹的兒子。”
“你和張燕開戰,千萬別死了。等你落敗迴鄴城,袁家內鬥後,我會率軍北上,攻破鄴縣,親自斬下你的狗頭。”
“你,不要直接死了。”
曹洪是曹操的心腹大將。
官渡一戰被袁尚斬殺,連腦袋都沒了,曹操的怒火可想而知。
曹操想報仇卻沒有機會。
曹操想到激動處,握拳在空中狠狠一揮,咬牙道:“袁尚,此番你步步出錯。你我交鋒,優勢在我,你必敗無疑。”
袁尚大清早來到大將軍府拜別袁紹。
袁紹其實擔心袁尚出兵,隻是兒子要長大,就必須親自去帶兵打仗。
袁紹絮絮叨叨的囑托一番,最後道:“顯甫,雖說有張頜、高覽,真不要田豐和沮授出謀劃策嗎?有他們在,能替你洞悉局勢。”
袁尚搖頭道:“父親,討伐張燕是我的揚名之戰,不需要其他人,而且我有自己的謀士。”
袁紹恍然明白,點頭道:“也對,李儒很厲害,有他輔佐你,倒也不差。你有自己的想法,為父支持你,我等你凱旋歸來。”
袁尚道:“請父親注意身體。”
說完,袁尚揖了一禮就告辭。他迴到世子府召集大軍,一番訓話後,下令出兵。
軍隊離開世子府,剛到西城,就和已經抵達的張頜、高覽匯合。
袁尚和李儒、龐統當初議定的計劃,是兵分兩路,分別進攻趙國和常山國。涉及到趙國的戰事,需要隱藏行蹤,所以袁尚的軍隊暫時和張頜、高覽一起,後續再分兵。
在袁尚帶兵北上時,討伐張燕的消息,先一步傳到許都。
荀彧作為尚書令,掌握著情報體係,得知袁尚北上討伐張燕的事,急匆匆往司空府去。
荀彧在書房中見到曹操,遞上袁尚討伐張燕的書信,道:“司空,袁尚出兵討伐張燕了。”
曹操翻開書信迅速瀏覽。
待看完書信,曹操輕輕一笑,沉聲道:“袁尚這個豎子,竟然帶著五萬多人去討伐張燕。張燕聚眾山中,哪裏是這麽容易征討的。”
“尤其是以張燕為首的黑山軍,有十萬之眾,很難對付。”
“不過此事也要商討一番,或許會有利於我們。來人,通知郭嘉、荀攸來議事。”
曹操吩咐了下去。
侍從去傳令,時間不長,郭嘉、荀攸進入,行禮後也坐下來。
曹操說了袁尚出兵的事,大體情況闡述完,曹操道:“袁尚出兵,你們怎麽看?”
郭嘉笑道:“主公,袁紹急了。”
曹操問道:“此話何解?”
郭嘉解釋道:“袁紹冊立袁尚為世子,雖然有了繼承人,可袁紹的身體不好。袁紹允許袁尚出兵,是給袁尚樹立威望,再扶一把袁尚。”
“袁紹作為大將軍,能懾服所有人,能穩定局麵。一旦袁紹死了,袁尚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幼子,能服眾嗎?”
“肯定是不能的。”
“更何況,袁譚、袁熙兄弟,對袁尚恨之入骨。所以袁紹千方百計的,想增加袁尚的影響力和威望。”
郭嘉分析道:“一旦袁尚討伐張燕成功,裹挾獲勝的大勢歸來,威望大增,袁尚世子的位置就穩了。”
曹操捋著頜下的胡須道:“奉孝的一番話有道理。”
郭嘉也仍是認為袁尚能力不足,繼續道:“張燕這個人,極為狡詐也善於用兵,且性情謹慎。”
“連袁紹征討無數次,都是以失敗告終。袁尚區區一介幼子,能成功嗎?”
“不可能的。”
“袁尚在詩賦文采上的天賦,除主公能媲美外,我等都難以望其項背。”
“帶兵打仗不一樣,需要足夠的謀略和膽魄。”
“袁尚年輕氣盛,即便有些能力,也太年輕了,我認為袁尚很難。就算張燕不敵,一縮迴大山中,袁尚就不可能擊敗張燕。”
郭嘉很是自信。
袁尚這樣乳臭未幹的小子,還是太嫩了。
至於張燕,打不贏可以跑,躲在山中就沒事兒。
荀攸一臉讚同模樣,點頭道:“在下也認為袁尚出兵是臭棋,兇多吉少。”
“一旦袁尚落敗,即便袁尚是世子,非議的聲音就有了。我們可以針對這一事情,做出一定的安排。”
荀攸說著話。
他的腦中有了對付袁尚的策略。
曹操也覺得袁尚是自取其辱,更是瞧不起袁尚的莽撞,笑吟吟道:“袁尚這小子莽撞了,卻是我們的機會。公達,你說做出安排,想必有了打算,說來聽聽。”
荀攸說道:“讓潛伏在鄴城的暗樁,準備散播消息。”
“一旦袁尚討伐張燕落敗,就說袁尚之所以落敗,是因為袁紹冊立幼子的原因,導致上蒼震怒,以至於上蒼都看不下去了,讓袁尚落敗。”
“一切的緣由,歸咎在袁尚是世子的份兒上,再度挑起嫡子、幼子爭鬥的局麵,迫使袁紹冊立袁譚。”
“就算袁紹不會改變主意,輿論傳出後,會引爆袁家內部的爭鬥,使得袁紹內部的爭鬥愈發激烈。”
“袁紹的麾下內亂,袁紹身子骨又每況愈下,袁家距離敗亡也就不遠。”
荀攸眼神睿智。
對荀攸來說,袁家內部問題多多,這是始終難以避免的。
曹操思索一番道:“公達的分析,我也讚同,就這麽安排。”
郭嘉補充道:“主公,其實最關鍵的,不僅要安排輿論,對袁尚出手,還在於袁紹。”
“袁尚的根基不穩,如果在袁尚落敗之時,袁紹忽然死了呢?”
“局勢會更進一步的崩壞。”
“我們此前安排人刺殺袁紹,一直不曾成功,沒有找到機會。”
郭嘉眼中掠過冷光,開口道:“如今這事情,繼續加大力度,爭取早些時候滲透,完成任務。”
曹操點頭道:“奉孝的話也在理,如此一來,我們就不需要對付袁尚,也不需要出兵給張燕助長聲勢了吧。”
“不需要!”
郭嘉搖頭道:“我們一出兵,袁紹的力量就會整合起來,全力以赴的應對我們,內患也就壓下來。不管,他們才會內訌,我們才能坐收漁翁之利。”
荀彧道:“司空,卑職讚同奉孝和公達的建議。”
曹操點了點頭,頷首道:“既如此,就這麽安排吧,希望早日能成功。”
“喏!”
荀彧、郭嘉和荀攸齊齊迴答。
三人徑自離去。
曹操一個人坐在書房,眼中有著濃濃的殺意,喃喃道:“袁尚,你太莽撞了,太自負了,真不愧是袁紹的兒子。”
“你和張燕開戰,千萬別死了。等你落敗迴鄴城,袁家內鬥後,我會率軍北上,攻破鄴縣,親自斬下你的狗頭。”
“你,不要直接死了。”
曹洪是曹操的心腹大將。
官渡一戰被袁尚斬殺,連腦袋都沒了,曹操的怒火可想而知。
曹操想報仇卻沒有機會。
曹操想到激動處,握拳在空中狠狠一揮,咬牙道:“袁尚,此番你步步出錯。你我交鋒,優勢在我,你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