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神醫華佗
火燒烏巢?我轉身燒了曹操大本營 作者:火神朱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尚聽到華佗的消息,心思卻活泛開來。華佗來了,就有利於救治袁紹的病情。
這是一個機會。
袁紹在,冀州就穩定,袁尚就有充足的時間建立自己的班底。
袁尚問道:“鄧山,華佗在哪裏坐診?”
鄧山道:“在城西的迴春堂。據說華神醫坐診時,許多貧窮百姓分文不取,隻收取藥錢,所以無數人都去排隊看病。那陣仗都快趕上鑼鼓喧天了,簡直是人山人海。”
袁尚點頭,已經有了想法。
去了大將軍府後,再去見華佗。
袁尚一路來到大將軍府,徑直往書房去。
袁紹的氣色仍有些晦暗,兩鬢斑白,突然就蒼老了許多,再也沒有昔日的意氣風發,反而多了一絲落寞。
袁尚明白,這是袁紹敗給了曹操。
就算因為袁尚的原因,和曹操打了個不勝不敗,可是許攸的背叛,以及袁紹一輩子要強,卻輸給曹操,心裏哪裏能過得去。
這是心病。
袁尚站定後行禮道:“父親。”
袁紹擺手道:“坐!”
袁尚在袁紹的對麵坐下來。
袁紹哼了聲,說道:“你小子迴了鄴城,有自己的住宅就不迴來了嗎?”
袁尚解釋道:“父親誤會了,是兒子的事情很多,忙不過來。尤其是父親賜給我五百士兵,我親自訓練,才耽擱了時間。”
袁紹有些驚訝,問道:“你親自訓練?”
袁尚點頭道:“兒子的確是親自訓練,否則,如何讓他們聽從命令呢?要令行禁止,就必須同甘共苦。”
“好,好,好。”
袁紹點頭讚許。
袁尚能放下身段練兵,和士兵打成一片,這是好事。尤其是袁尚現在不一樣了,袁紹更是抱著希望。
袁紹話鋒一轉,問道:“就忙這些事兒嗎?”
袁尚迴答道:“主要是訓練的事情。另外,兒子讓人打探華佗的消息,您猜怎麽著?”
“正巧華神醫來了鄴縣,在城內給人治病。兒子已經讓鄧山去打探消息,等了解清楚,就親自去一趟,請華神醫來給父親診治一番。”
袁尚說道:“父親身體好,我袁家基業才有擎天柱石。”
袁紹臉上更是多了一抹笑意,袁尚關心他的身體,袁紹就覺得不錯。
兒子懂事了。
袁紹心中歡喜,擺手道:“我身體好得很,不需要診治。這一次找你來,倒是和救人有些關係。如果你能請動華佗,自是最好。”
袁尚道:“請父親示下。”
袁紹正色道:“鄴縣城內,有大儒鄭玄。之前,鄭玄在青州講學,為父把他征召到鄴縣,想讓他做官,他怎麽都不願意。官渡一戰,為父讓他隨軍南下。如今跟著迴來了,卻是病倒了,你代為父去探望一番。”
“喏!”
袁尚立刻應下。
他一下想起鄭玄的事兒。
鄭玄是漢末儒家的領袖人物,毫不客氣的說,孔融、管寧之類的人,在鄭玄麵前都是晚輩。
隻不過鄭玄上了年紀,已經是七十歲左右的人。
如果治好鄭玄,能和鄭玄搭上關係,甚至拜鄭玄為師,對袁尚的幫助是無與倫比的。
袁紹見袁尚思考,擺手道:“你事情多,忙你的去吧。”
“兒子告退!”
袁尚不再逗留,讓袁紹注意身體就離開。
出了大將軍府,袁尚思忖一番,沒有直接去華佗坐診的地方,而是先迴了府上。
要請華佗,可不容易。
需要禮物才行。
這禮物也不能是普通的禮物,否則難以打動華佗。
袁尚取出紙筆,紙張比較差,至少能用。袁尚思慮一番,提筆寫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個字。不過寫下來後,又塗改換上一個名字——傷寒雜病諸方。
這是北宋官方主持編纂的中醫方劑醫書,記載了諸多治病的藥方。
時間尚早,袁尚一點點的謄寫,到下午申時左右才停筆。他摘抄了很多的內容,涉及到傷寒、雜病、兒科、傷折等各種病症,卻也沒有寫完。
全部抄完,不是一兩天的事。
這一摞藥方,是袁尚的底氣。
他要借此打動華佗,進一步留下華佗。
時間尚早,袁尚想到軍隊將士讀書的事情,又寫了一篇《千字文》。
這是專門的啟蒙書,用來給軍中的將士學習正合適,先背誦下來再一個字一個字的認識。
袁尚默寫下來,該調整的微調一下,就讓人交給黃誌。等《千字文》的事情準備妥當,袁尚才帶著裝訂好的書冊,帶著鄧山往迴春堂去。
當袁尚抵近迴春堂時,夜色降臨。
已經是十一月,冷風吹拂,吹在臉上像是刀刮一樣。馬車在迴春堂外停下時,外麵沒了人,迴春堂的房門都已經關上。
鄧山直接上前去敲門,不多時,房門打開,一個年輕人探出腦袋,道:“你們找誰?”
鄧山昂著頭道:“去通報一聲,大將軍府三公子袁尚來訪,讓華佗出來迎接。”
“閉嘴!”
袁尚嗬斥一聲。
他看向年輕人,微笑道:“請通報華神醫,袁尚有事相求。”
年輕人聽到袁尚的話,眼中瞬間多了一抹嫌惡,卻很好的隱藏起來,不敢發怒,隻能說了聲等著,轉身就去稟報消息。
……
迴春堂後院,書房內。
華佗正和人談論著病理上的事情。
他五旬開外,因為常年行走地方上,看上去很是蒼老。在他對麵坐著的人,是迴春堂的醫師董方。董方也是五十出頭,在鄴城頗有些名聲,堪稱神醫妙手。
他和華佗是故友。
恰是如此,華佗行醫到鄴城,才會在迴春堂歇腳。
華佗和董方辯證,討論治病救人的方案。兩人是醫術上的高手,經驗豐富,各自辯論,闡述各自的方案,反而是樂在其中。
在兩人辯論時,房門嘎吱一聲打開,青年走了進來。
青年來到董方的麵前,躬身道:“老師,袁尚那紈絝來了迴春堂,要見華神醫。”
董方哼聲道:“你沒說已經關門,不再診治病人了嗎?”
青年解釋道:“您也知道袁尚的秉性,行事霸道,肆無忌憚。如果得罪了他,迴春堂被砸都是小事兒,能否開下去都是問題。”
“這真是……”
董方一臉憤怒的樣子,顯得極為不開心。
袁尚沒事兒來迴春堂做什麽?
華佗不知道這些,問道:“賢弟,這是怎麽了?”
董方解釋道:“袁紹的三兒子袁尚,一貫無惡不作,極為紈絝。他到迴春堂外麵,要求見兄長。”
華佗不假思索道:“既然來了,我去見一見。一方麵,他有所求,肯定是有人患病。不管他本身怎麽樣,救人還是要做的。另一方麵,不能拒絕,否則給賢弟招來禍事。”
“走吧!”
華佗起身就往外走。
董方感慨道:“華兄的境界,我做不到,兄長不愧是神醫。”
華佗搖頭輕笑道:“賢弟讚繆了,老朽不過是一個醫者。醫者治病救人,不管對方是貧窮貴賤,是高矮胖瘦,在我的眼中隻是一個病人。他聽不聽勸,願不願意接受救治,是另外一碼事。”
董方哼聲道:“算是便宜袁尚了。”
華佗和董方走出書房,來到大廳讓人請袁尚。
不多時,袁尚進入大廳中。
袁尚見到主位上的華佗,拱手道:“袁尚,見過華神醫。”
華佗問道:“袁公子有什麽事嗎?”
袁尚沒有直接請華佗救人,微笑道:“華神醫妙手迴春,生死人肉白骨,在下佩服。我曾遇到一名異人,傳授了些藥方。我拿藥方沒什麽用處,特地送給神醫。”
董方哼了聲,不陰不陽的道:“袁公子,華神醫的醫術,天下間誰能比得了呢?所謂的藥方,恐怕隻是些尋常藥方罷了。”
袁尚問道:“你是?”
董方迴答道:“老朽董方,是迴春堂的掌櫃。”
袁尚聽著董方的話,卻並不惱怒,淡淡說道:“董神醫也懂藥方,可以一起看看。我相信藥方對你的醫術,是有提升的。”
董方卻是嗤之以鼻不相信。
袁尚從衣袖中取出書冊,說道:“華神醫,請看。”
華佗接過來,看到書冊及紙張,知道是剛寫下來的,因為墨跡和紙質太新。華佗的目光落在封麵上,看到了封麵上幾個字的時候,眼中多了一絲意外。
以至於,華佗又看了袁尚一眼。
封麵上是《傷寒雜病諸方》六個字,袁尚後世學的毛筆字,寫的是柳體。一筆一劃骨力遒勁,有斬釘截鐵之勢,字體力透紙背。
華佗不是大儒,好歹也是家學淵源,知道各家書法。
這是他從未見過的書法。
單是幾個字,足以窺見其中的奧妙和不凡。
華佗沒有急著翻頁,再度看向袁尚,問道:“袁公子,這是你寫下來的嗎?”
“是!”
袁尚點頭迴答。
華佗心中道了聲果然,還真是袁尚寫的,人人都說袁尚是紈絝子弟,即便董方也這麽認為。
可是從袁尚的字體中,華佗可見其風骨。
華佗沒有多問,翻開封麵往下看。他看第一頁時,稍微看得快一點,隨著不斷的翻頁,越是往後看,時間越是緩慢,往往需要好半響才能翻看一頁。
袁尚則是靜靜等著,他不著急。
他有十足的把握。
董方看到這一幕,臉上有了一抹詫異。
華佗遲遲不吱聲,他幹脆站起身,走到華佗的身旁看下去。董方看到書冊中的內容,先有鄙夷,因為他不認為袁尚的藥方能有什麽價值?
嘩眾取寵罷了。
等董方看了幾頁,已然心下震驚。
藥方中涉及到的諸多雜症,以及傷寒病症的藥方,甚至他都沒有總結出來。
隨著華佗又翻了幾頁,董方更是震驚了。
這藥方價值無量。
董方完全沉浸其中,看的是如癡如醉。
華佗一頁一頁的往下看,不知不覺就看完了。他合上書冊,蒼老的臉上仍然有著震驚,震驚於袁尚的字,更震驚於書冊中的藥方。
他本就是神醫,對許多病理的藥方很熟悉,有一些是他自己才總結的。
藥方中卻詳細記載了,而且用藥比他思考的更為完善。
華佗心中震撼,主動站起身,激動道:“袁公子,這傷寒雜病諸方,真的是贈送給老夫嗎?”
這是一個機會。
袁紹在,冀州就穩定,袁尚就有充足的時間建立自己的班底。
袁尚問道:“鄧山,華佗在哪裏坐診?”
鄧山道:“在城西的迴春堂。據說華神醫坐診時,許多貧窮百姓分文不取,隻收取藥錢,所以無數人都去排隊看病。那陣仗都快趕上鑼鼓喧天了,簡直是人山人海。”
袁尚點頭,已經有了想法。
去了大將軍府後,再去見華佗。
袁尚一路來到大將軍府,徑直往書房去。
袁紹的氣色仍有些晦暗,兩鬢斑白,突然就蒼老了許多,再也沒有昔日的意氣風發,反而多了一絲落寞。
袁尚明白,這是袁紹敗給了曹操。
就算因為袁尚的原因,和曹操打了個不勝不敗,可是許攸的背叛,以及袁紹一輩子要強,卻輸給曹操,心裏哪裏能過得去。
這是心病。
袁尚站定後行禮道:“父親。”
袁紹擺手道:“坐!”
袁尚在袁紹的對麵坐下來。
袁紹哼了聲,說道:“你小子迴了鄴城,有自己的住宅就不迴來了嗎?”
袁尚解釋道:“父親誤會了,是兒子的事情很多,忙不過來。尤其是父親賜給我五百士兵,我親自訓練,才耽擱了時間。”
袁紹有些驚訝,問道:“你親自訓練?”
袁尚點頭道:“兒子的確是親自訓練,否則,如何讓他們聽從命令呢?要令行禁止,就必須同甘共苦。”
“好,好,好。”
袁紹點頭讚許。
袁尚能放下身段練兵,和士兵打成一片,這是好事。尤其是袁尚現在不一樣了,袁紹更是抱著希望。
袁紹話鋒一轉,問道:“就忙這些事兒嗎?”
袁尚迴答道:“主要是訓練的事情。另外,兒子讓人打探華佗的消息,您猜怎麽著?”
“正巧華神醫來了鄴縣,在城內給人治病。兒子已經讓鄧山去打探消息,等了解清楚,就親自去一趟,請華神醫來給父親診治一番。”
袁尚說道:“父親身體好,我袁家基業才有擎天柱石。”
袁紹臉上更是多了一抹笑意,袁尚關心他的身體,袁紹就覺得不錯。
兒子懂事了。
袁紹心中歡喜,擺手道:“我身體好得很,不需要診治。這一次找你來,倒是和救人有些關係。如果你能請動華佗,自是最好。”
袁尚道:“請父親示下。”
袁紹正色道:“鄴縣城內,有大儒鄭玄。之前,鄭玄在青州講學,為父把他征召到鄴縣,想讓他做官,他怎麽都不願意。官渡一戰,為父讓他隨軍南下。如今跟著迴來了,卻是病倒了,你代為父去探望一番。”
“喏!”
袁尚立刻應下。
他一下想起鄭玄的事兒。
鄭玄是漢末儒家的領袖人物,毫不客氣的說,孔融、管寧之類的人,在鄭玄麵前都是晚輩。
隻不過鄭玄上了年紀,已經是七十歲左右的人。
如果治好鄭玄,能和鄭玄搭上關係,甚至拜鄭玄為師,對袁尚的幫助是無與倫比的。
袁紹見袁尚思考,擺手道:“你事情多,忙你的去吧。”
“兒子告退!”
袁尚不再逗留,讓袁紹注意身體就離開。
出了大將軍府,袁尚思忖一番,沒有直接去華佗坐診的地方,而是先迴了府上。
要請華佗,可不容易。
需要禮物才行。
這禮物也不能是普通的禮物,否則難以打動華佗。
袁尚取出紙筆,紙張比較差,至少能用。袁尚思慮一番,提筆寫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個字。不過寫下來後,又塗改換上一個名字——傷寒雜病諸方。
這是北宋官方主持編纂的中醫方劑醫書,記載了諸多治病的藥方。
時間尚早,袁尚一點點的謄寫,到下午申時左右才停筆。他摘抄了很多的內容,涉及到傷寒、雜病、兒科、傷折等各種病症,卻也沒有寫完。
全部抄完,不是一兩天的事。
這一摞藥方,是袁尚的底氣。
他要借此打動華佗,進一步留下華佗。
時間尚早,袁尚想到軍隊將士讀書的事情,又寫了一篇《千字文》。
這是專門的啟蒙書,用來給軍中的將士學習正合適,先背誦下來再一個字一個字的認識。
袁尚默寫下來,該調整的微調一下,就讓人交給黃誌。等《千字文》的事情準備妥當,袁尚才帶著裝訂好的書冊,帶著鄧山往迴春堂去。
當袁尚抵近迴春堂時,夜色降臨。
已經是十一月,冷風吹拂,吹在臉上像是刀刮一樣。馬車在迴春堂外停下時,外麵沒了人,迴春堂的房門都已經關上。
鄧山直接上前去敲門,不多時,房門打開,一個年輕人探出腦袋,道:“你們找誰?”
鄧山昂著頭道:“去通報一聲,大將軍府三公子袁尚來訪,讓華佗出來迎接。”
“閉嘴!”
袁尚嗬斥一聲。
他看向年輕人,微笑道:“請通報華神醫,袁尚有事相求。”
年輕人聽到袁尚的話,眼中瞬間多了一抹嫌惡,卻很好的隱藏起來,不敢發怒,隻能說了聲等著,轉身就去稟報消息。
……
迴春堂後院,書房內。
華佗正和人談論著病理上的事情。
他五旬開外,因為常年行走地方上,看上去很是蒼老。在他對麵坐著的人,是迴春堂的醫師董方。董方也是五十出頭,在鄴城頗有些名聲,堪稱神醫妙手。
他和華佗是故友。
恰是如此,華佗行醫到鄴城,才會在迴春堂歇腳。
華佗和董方辯證,討論治病救人的方案。兩人是醫術上的高手,經驗豐富,各自辯論,闡述各自的方案,反而是樂在其中。
在兩人辯論時,房門嘎吱一聲打開,青年走了進來。
青年來到董方的麵前,躬身道:“老師,袁尚那紈絝來了迴春堂,要見華神醫。”
董方哼聲道:“你沒說已經關門,不再診治病人了嗎?”
青年解釋道:“您也知道袁尚的秉性,行事霸道,肆無忌憚。如果得罪了他,迴春堂被砸都是小事兒,能否開下去都是問題。”
“這真是……”
董方一臉憤怒的樣子,顯得極為不開心。
袁尚沒事兒來迴春堂做什麽?
華佗不知道這些,問道:“賢弟,這是怎麽了?”
董方解釋道:“袁紹的三兒子袁尚,一貫無惡不作,極為紈絝。他到迴春堂外麵,要求見兄長。”
華佗不假思索道:“既然來了,我去見一見。一方麵,他有所求,肯定是有人患病。不管他本身怎麽樣,救人還是要做的。另一方麵,不能拒絕,否則給賢弟招來禍事。”
“走吧!”
華佗起身就往外走。
董方感慨道:“華兄的境界,我做不到,兄長不愧是神醫。”
華佗搖頭輕笑道:“賢弟讚繆了,老朽不過是一個醫者。醫者治病救人,不管對方是貧窮貴賤,是高矮胖瘦,在我的眼中隻是一個病人。他聽不聽勸,願不願意接受救治,是另外一碼事。”
董方哼聲道:“算是便宜袁尚了。”
華佗和董方走出書房,來到大廳讓人請袁尚。
不多時,袁尚進入大廳中。
袁尚見到主位上的華佗,拱手道:“袁尚,見過華神醫。”
華佗問道:“袁公子有什麽事嗎?”
袁尚沒有直接請華佗救人,微笑道:“華神醫妙手迴春,生死人肉白骨,在下佩服。我曾遇到一名異人,傳授了些藥方。我拿藥方沒什麽用處,特地送給神醫。”
董方哼了聲,不陰不陽的道:“袁公子,華神醫的醫術,天下間誰能比得了呢?所謂的藥方,恐怕隻是些尋常藥方罷了。”
袁尚問道:“你是?”
董方迴答道:“老朽董方,是迴春堂的掌櫃。”
袁尚聽著董方的話,卻並不惱怒,淡淡說道:“董神醫也懂藥方,可以一起看看。我相信藥方對你的醫術,是有提升的。”
董方卻是嗤之以鼻不相信。
袁尚從衣袖中取出書冊,說道:“華神醫,請看。”
華佗接過來,看到書冊及紙張,知道是剛寫下來的,因為墨跡和紙質太新。華佗的目光落在封麵上,看到了封麵上幾個字的時候,眼中多了一絲意外。
以至於,華佗又看了袁尚一眼。
封麵上是《傷寒雜病諸方》六個字,袁尚後世學的毛筆字,寫的是柳體。一筆一劃骨力遒勁,有斬釘截鐵之勢,字體力透紙背。
華佗不是大儒,好歹也是家學淵源,知道各家書法。
這是他從未見過的書法。
單是幾個字,足以窺見其中的奧妙和不凡。
華佗沒有急著翻頁,再度看向袁尚,問道:“袁公子,這是你寫下來的嗎?”
“是!”
袁尚點頭迴答。
華佗心中道了聲果然,還真是袁尚寫的,人人都說袁尚是紈絝子弟,即便董方也這麽認為。
可是從袁尚的字體中,華佗可見其風骨。
華佗沒有多問,翻開封麵往下看。他看第一頁時,稍微看得快一點,隨著不斷的翻頁,越是往後看,時間越是緩慢,往往需要好半響才能翻看一頁。
袁尚則是靜靜等著,他不著急。
他有十足的把握。
董方看到這一幕,臉上有了一抹詫異。
華佗遲遲不吱聲,他幹脆站起身,走到華佗的身旁看下去。董方看到書冊中的內容,先有鄙夷,因為他不認為袁尚的藥方能有什麽價值?
嘩眾取寵罷了。
等董方看了幾頁,已然心下震驚。
藥方中涉及到的諸多雜症,以及傷寒病症的藥方,甚至他都沒有總結出來。
隨著華佗又翻了幾頁,董方更是震驚了。
這藥方價值無量。
董方完全沉浸其中,看的是如癡如醉。
華佗一頁一頁的往下看,不知不覺就看完了。他合上書冊,蒼老的臉上仍然有著震驚,震驚於袁尚的字,更震驚於書冊中的藥方。
他本就是神醫,對許多病理的藥方很熟悉,有一些是他自己才總結的。
藥方中卻詳細記載了,而且用藥比他思考的更為完善。
華佗心中震撼,主動站起身,激動道:“袁公子,這傷寒雜病諸方,真的是贈送給老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