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名安惠說道:“現在榷場設在韋州,靜塞軍司和仁多氏得益不小,且與宋人聯係緊密,不可不防啊!陛下,而今按仁多保忠所說,與宋人妥協,向宋人貢馬,馬自何出?陛下可曾想過?”


    李乾順說道:“去歲就是我們出一部分,諸部出一部分,不還是如此嗎?”


    嵬名安惠說道:“陛下,此事可一不可二啊!一旦我們將這些馬匹轉嫁給各個部落,部落裏一定會怨恨我們。久而久之就給宋軍機會,萬一宋人趁機拉攏他們,就大事不妙了。”


    李乾順想想也是,黨項和契丹類似,都是由幾大部落組成了,黨項一共八個部落,故而有八部黨項之稱,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而拓跋氏最為強族。嵬名氏就出身於拓跋氏,雖然現在嵬名氏實力最大,但是並不意味著就能將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其他部落。


    從元昊稱帝以來,一直采取的態度就是打擊部落實力,壯大嵬名氏的實力,雖然立國已經一個甲子,但是各個部落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特別好的解決,嵬名氏采取的是強幹弱支的辦法。各個部落現在對嵬名氏的怨恨本就不小,去歲因為宋軍大軍壓境,麵對生死存亡,各個部落隻得拚湊馬匹。


    今年可就不一樣了,大宋索要馬匹,是向你大夏國,向你嵬名氏索要,和我們其他部落有什麽關係。故而今年如果再向各個部落伸手,恐怕會招致反彈,明明是你們嵬名氏打了敗仗,不得已向宋人求和進貢的,現在又要各個部落攤派馬匹,恐怕其他部落不會如此輕易交出馬匹。


    李乾順恨恨的說道:“那以梁王的意思,這馬匹還得朕出了?”


    嵬名安惠不說話,但是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馬匹,肯定得嵬名氏來出了。李乾順煩躁得說道:“出就出吧,梁王說仁多將軍可能叛宋,可有證據?”


    嵬名安惠說道:“臣現在沒有實證,但是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陛下應該早作準備,以備不測。”


    李乾順無奈的說道:“仁多保忠雄踞韋州,背靠南朝,一旦操之過急,恐怕反而將其逼反,得不償失。且現在又沒有證據,不能將其免職。仁多氏在我國樹大根深,不可輕動平啊。”


    嵬名安惠說道:“據臣所知,仁多氏原本居住在仁多泉城,雖然之前仁多保忠久在靜塞軍司,也從仁多泉城調來一些子弟,充實靜塞軍司,但是仁多氏的根子,還是一直在仁多泉城的,但是自從仁多保忠這次重掌靜塞軍司以來,將原本在仁多泉城的仁多氏子弟大量招來靜塞軍司,充任各級將校。臣以為此事非同尋常。”


    李乾順聽聞後,也是麵色陰沉,大量的召本族子弟,充實軍隊,在西夏其實並不是什麽問題。幾乎所有的西夏軍隊都是如此的,嵬名氏也毫不例外,自己本部落的人從上到下掌握軍隊才是最安全的,仁多保忠也如此並不稀奇,因為他也希望將靜塞軍司納入仁多氏的勢力範圍,擴充仁多氏的實力,這點無可厚非。


    但是仁多保忠現在的做法,更像是放棄仁多泉城,將仁多氏遷移到靜塞軍司來,這就不得不引起李乾順的懷疑。草原上的老鼠可不會因為打了一個新洞穴就放棄原來的洞穴,除非這窩老鼠要搬家了。


    正在李乾順思考怎麽接觸仁多保忠兵權的時候,一直未曾說話的晉王李察哥說道:“皇兄、梁王,臣以為仁多將軍不會背叛大夏的。”


    李乾順望著自己這個稚氣未脫的庶弟,問道:“察哥為什麽這麽認為?”


    李察哥說道:“仁多將軍本朝名將,殺傷宋軍甚多,宋人甚恨之。若是要叛夏投宋,恐怕不以厚禮來降,宋軍未必肯納。而且仁多將軍在我國執掌兵符,有數州之地,在韋州城雖無王侯之封,實有裂土之分,去了南朝,能有什麽?不過東京一降將耳。就算趙官家器重於他,也不可能和折家一樣世鎮麟府。臣弟以為,隻要沒有性命之憂,仁多將軍絕不會拋棄一切,叛夏投宋的。”


    李察哥的話似乎打動了李乾順,確實,仁多保忠為大夏東征西討,立下了不世之功,對於大夏來說,自然是大大的功臣,但是對於大宋來說,仁多保忠就是賊首了。


    元佑二年(1087)七月,仁多保忠率兵萬人入侵涇原路,剛入境就遭遇總管劉昌祚大軍的攔截被迫還軍。同年九月,他又率10萬夏兵襲擊宋鎮戎軍,焚燒房屋,毀壞墳墓。慶州知軍事範純粹派遣副總管曲珍領軍深入敵後牽製,迫使仁多保忠退兵,遂解鎮戎之圍。元符元年(1098),環慶將李傑忠出兵偷襲銼子山,計劃擒捉仁多保忠,但仁多保忠脫逃而去,偷襲無功。次年閏九月,河湟蕃族首領心牟欽氈、篯羅結聚集數千人圍攻宋新收複的湟州,並多次請求西夏派兵增援。西夏國主李乾順派仁多保忠等三監軍司約10萬兵相助,先斷炳靈寺橋,燒星章峽棧道,接著從四麵急攻湟州。宋總管王湣率軍頑強堅守,夏蕃聯軍連攻16天也沒有攻下。仁多保忠正指揮軍士積聚數萬捆柴薪焚燒湟州城門,幸好苗履、姚雄、李忠傑等熙河諸將率軍來援,迫使仁多保忠率軍渡過湟水返迴西夏境。


    可以毫不諱言的說,仁多保忠是給宋軍造成最大麻煩的西夏將領,陝西諸將對他恨之入骨,而且仁多保忠用兵殘忍,經常屠殺百姓、焚毀城砦,在宋人那裏可謂是累累血債,他要投宋,宋人肯不肯接納還在兩可之間。畢竟他和仁多楚清不一樣,仁多楚清從未與宋軍交戰過,投宋之後尚且被安置。


    仁多保忠真的能舍下西夏的一切,到大宋去做個閑散降將嗎?李乾順有點不確定此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宣和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宣和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