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趙佶再次召集政事堂宰執們商量火炮的事宜。
蘇轍首先說道:“官家,臣已知會台諫諸官員,奚官局所做事關軍國大事,令其不得置喙。”趙佶點點頭表示滿意。
呂惠卿還是昨天那個問題:“官家,以臣觀之,此物耗費不菲,不管是鑄造的成本還是每次發射所用火藥、彈丸等物,比之刀槍劍戟,恐怕要高出不少啊。”
說到這個,趙佶也不免有些無奈,火器的成本,肯定是遠遠高於冷兵器的,趙佶盡量放慢語速,緩緩說道:“火炮威力巨大,故而鑄造成本也十分昂貴,單就火炮本身來算,加上炮車等大約千貫左右的費用,日常使用當然還需要投入,訓練所用的彈丸、火藥等,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一眾宰執們都有些吃驚,一門火炮的費用頂的上一條船了,這火炮的費用確是不低啊,章惇說道:“火炮雖然昂貴,但是有了火炮,攻城略地不在話下,什麽樣的城牆扛得住這火炮之威?”
呂惠卿是在陝西帶過兵的,對軍器還是有些了解的,呂惠卿說道:“官家,以臣看,這火炮起碼有這三個缺陷,第一就是昂貴,不管是鑄造還是使用,都要耗費大量的財帛,比之衝車等物昂貴多了。第二就是操作繁瑣,需要大量時間,而且火藥危險,不是尋常士卒能夠操縱的。第三就是非常笨重,移動不便,而契丹、西賊都有大量騎兵,輕捷快速,火炮又是重器,萬不能為西賊、契丹所得,還要派出大軍保護、掩護火炮,使用起來恐怕有一定難度。”
趙佶點點頭,呂惠卿確實是知兵的人,一下子就說出了火炮最大的缺點,作為一種遠程兵器,火炮自身的白刃戰能力很差的,尤其是麵對騎兵突襲,炮兵是缺乏反抗能力的,為了保護火炮,必須派出大量的禁軍保護火炮,防止火炮被敵人搶奪。但是火炮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對現在的夯土城牆破壞力十足,對於具裝甲騎,火炮發射的霰彈足夠擊穿他們的甲胄,所以對於火炮,趙佶一定要發展出成建製的炮兵來。
趙佶想了想說道:“計相說得確是在理,不過火炮可以快速摧毀敵人城牆,打擊西賊的具裝甲騎,確是不可多得的利器,對於我軍來說十分重要,故而吾出內帑以濟,但是火炮需要大量挽馬,車輛等物,三司還要加以籌措,以供軍需。”
說到挽馬,趙佶也是很無奈,中國馬種確實不大,而且由於我們的馬軍以輕騎兵為主,對於大體格的馬匹沒什麽需求,我們的挽馬品種也沒有形成,但是在沒有機動車之前,馬匹是火炮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機動工具。火炮不同於其他的軍器,首先自身的自重就很大,還有大量的彈藥、火藥等附件,非常麻煩。
而我們的挽馬力量又不夠,往往需要更多的馬匹才能牽引火炮,對於本就缺乏的馬匹的大宋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問題。韓忠彥說道:“官家,這火炮如此犀利,隻能掌握於中樞手中,切不可為他人窺視。”
章惇笑道:“韓相說得是,官家決意在天武軍中單設一廂,專司炮兵,由官家直接掌握,概不許他人窺視,還要嚴守秘密,不能為他國所知。”
章惇的話深合趙佶心意,火炮現在的產量並不大,大批量裝備部隊也不現實,而且火炮的威力、射表等一係列規範操典都沒有製定的情況下,即便是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士卒們不會使用,也還是一堆破銅爛鐵罷了,火炮不同於冷兵器,隻要有兩膀子蠻力就行,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經驗,還有炮兵使用反饋與火炮的改進,這是一個係統工程,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好的。
目前的炮兵,還是一支實驗性質的部隊,對於趙佶來說,更是由他直接掌握的一支戰略預備隊。趙佶已經為他規劃好了首戰,趙佶希望炮兵的第一戰就是在興慶府的城下。
一眾宰執們討論了一陣,決定從三司撥出五十萬貫,用於專門采購挽馬、車輛、火藥等物,計劃先鑄造一百門火炮,看看效果如何,所需要的銅料還得從廣南西路轉運。
趙佶又想到最近的春闈,問道:“今歲春闈,可有什麽名揚在外的才子?”
一眾宰執們都搖搖頭表示不知,趙佶隻是笑笑,知道他們隻是明哲保身,即便是知道,也不會在垂拱殿說出來的,趙佶在等一個人,他在等李綱,按理說這兩屆科舉他都會參加,就是不知道能否通過禮部試。
趙佶對韓忠彥和蘇轍說道:“殿試後,優先給台諫和宗澤處補充官吏,先把六科和行台組建起來,宗澤那邊已經多次上疏,缺少官吏,今年還要繼續向荊湖路移民,宗澤那裏不可輕忽,有什麽要求三司還是要盡量滿足他。”
呂惠卿點頭表示同意,說道:“官家,其實宗澤處缺乏不是錢財,而是物資,目前主要是各種農具,臣以為應當將宗澤所需物資轉發給蔡發運,如農具等可以就近在徐州利國監造辦,直接送往荊湖,還有要招募一批工匠,到荊湖去察看礦產,就近興辦各種器具,讓荊湖能夠自給自足,逐步減少朝廷的資助,才是朝廷移民荊湖的本意。”
趙佶點點頭表示認可,對於今年的大事,趙佶也已經想過,主要就是大規模的移民和疏浚運河,還有就是對財政的整頓,各項稅收,尤其是大頭田賦、鹽稅、商稅,趙佶已經令三司統計曆年的賬目,製成表格,以備趙佶研究。
諸位宰相們告辭後,趙佶在垂拱殿中思考由誰來統帥炮兵,這個人首先的絕對忠誠,火炮必須在自己的絕對掌握中,還得有相當的帶兵能力,知兵也得有一定的知識,還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這樣的人在大宋還真不好找,趙佶想了半天都沒有合適的人選,決定問問三衙管軍們有誰合適。
蘇轍首先說道:“官家,臣已知會台諫諸官員,奚官局所做事關軍國大事,令其不得置喙。”趙佶點點頭表示滿意。
呂惠卿還是昨天那個問題:“官家,以臣觀之,此物耗費不菲,不管是鑄造的成本還是每次發射所用火藥、彈丸等物,比之刀槍劍戟,恐怕要高出不少啊。”
說到這個,趙佶也不免有些無奈,火器的成本,肯定是遠遠高於冷兵器的,趙佶盡量放慢語速,緩緩說道:“火炮威力巨大,故而鑄造成本也十分昂貴,單就火炮本身來算,加上炮車等大約千貫左右的費用,日常使用當然還需要投入,訓練所用的彈丸、火藥等,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一眾宰執們都有些吃驚,一門火炮的費用頂的上一條船了,這火炮的費用確是不低啊,章惇說道:“火炮雖然昂貴,但是有了火炮,攻城略地不在話下,什麽樣的城牆扛得住這火炮之威?”
呂惠卿是在陝西帶過兵的,對軍器還是有些了解的,呂惠卿說道:“官家,以臣看,這火炮起碼有這三個缺陷,第一就是昂貴,不管是鑄造還是使用,都要耗費大量的財帛,比之衝車等物昂貴多了。第二就是操作繁瑣,需要大量時間,而且火藥危險,不是尋常士卒能夠操縱的。第三就是非常笨重,移動不便,而契丹、西賊都有大量騎兵,輕捷快速,火炮又是重器,萬不能為西賊、契丹所得,還要派出大軍保護、掩護火炮,使用起來恐怕有一定難度。”
趙佶點點頭,呂惠卿確實是知兵的人,一下子就說出了火炮最大的缺點,作為一種遠程兵器,火炮自身的白刃戰能力很差的,尤其是麵對騎兵突襲,炮兵是缺乏反抗能力的,為了保護火炮,必須派出大量的禁軍保護火炮,防止火炮被敵人搶奪。但是火炮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對現在的夯土城牆破壞力十足,對於具裝甲騎,火炮發射的霰彈足夠擊穿他們的甲胄,所以對於火炮,趙佶一定要發展出成建製的炮兵來。
趙佶想了想說道:“計相說得確是在理,不過火炮可以快速摧毀敵人城牆,打擊西賊的具裝甲騎,確是不可多得的利器,對於我軍來說十分重要,故而吾出內帑以濟,但是火炮需要大量挽馬,車輛等物,三司還要加以籌措,以供軍需。”
說到挽馬,趙佶也是很無奈,中國馬種確實不大,而且由於我們的馬軍以輕騎兵為主,對於大體格的馬匹沒什麽需求,我們的挽馬品種也沒有形成,但是在沒有機動車之前,馬匹是火炮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機動工具。火炮不同於其他的軍器,首先自身的自重就很大,還有大量的彈藥、火藥等附件,非常麻煩。
而我們的挽馬力量又不夠,往往需要更多的馬匹才能牽引火炮,對於本就缺乏的馬匹的大宋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問題。韓忠彥說道:“官家,這火炮如此犀利,隻能掌握於中樞手中,切不可為他人窺視。”
章惇笑道:“韓相說得是,官家決意在天武軍中單設一廂,專司炮兵,由官家直接掌握,概不許他人窺視,還要嚴守秘密,不能為他國所知。”
章惇的話深合趙佶心意,火炮現在的產量並不大,大批量裝備部隊也不現實,而且火炮的威力、射表等一係列規範操典都沒有製定的情況下,即便是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士卒們不會使用,也還是一堆破銅爛鐵罷了,火炮不同於冷兵器,隻要有兩膀子蠻力就行,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經驗,還有炮兵使用反饋與火炮的改進,這是一個係統工程,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好的。
目前的炮兵,還是一支實驗性質的部隊,對於趙佶來說,更是由他直接掌握的一支戰略預備隊。趙佶已經為他規劃好了首戰,趙佶希望炮兵的第一戰就是在興慶府的城下。
一眾宰執們討論了一陣,決定從三司撥出五十萬貫,用於專門采購挽馬、車輛、火藥等物,計劃先鑄造一百門火炮,看看效果如何,所需要的銅料還得從廣南西路轉運。
趙佶又想到最近的春闈,問道:“今歲春闈,可有什麽名揚在外的才子?”
一眾宰執們都搖搖頭表示不知,趙佶隻是笑笑,知道他們隻是明哲保身,即便是知道,也不會在垂拱殿說出來的,趙佶在等一個人,他在等李綱,按理說這兩屆科舉他都會參加,就是不知道能否通過禮部試。
趙佶對韓忠彥和蘇轍說道:“殿試後,優先給台諫和宗澤處補充官吏,先把六科和行台組建起來,宗澤那邊已經多次上疏,缺少官吏,今年還要繼續向荊湖路移民,宗澤那裏不可輕忽,有什麽要求三司還是要盡量滿足他。”
呂惠卿點頭表示同意,說道:“官家,其實宗澤處缺乏不是錢財,而是物資,目前主要是各種農具,臣以為應當將宗澤所需物資轉發給蔡發運,如農具等可以就近在徐州利國監造辦,直接送往荊湖,還有要招募一批工匠,到荊湖去察看礦產,就近興辦各種器具,讓荊湖能夠自給自足,逐步減少朝廷的資助,才是朝廷移民荊湖的本意。”
趙佶點點頭表示認可,對於今年的大事,趙佶也已經想過,主要就是大規模的移民和疏浚運河,還有就是對財政的整頓,各項稅收,尤其是大頭田賦、鹽稅、商稅,趙佶已經令三司統計曆年的賬目,製成表格,以備趙佶研究。
諸位宰相們告辭後,趙佶在垂拱殿中思考由誰來統帥炮兵,這個人首先的絕對忠誠,火炮必須在自己的絕對掌握中,還得有相當的帶兵能力,知兵也得有一定的知識,還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這樣的人在大宋還真不好找,趙佶想了半天都沒有合適的人選,決定問問三衙管軍們有誰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