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府,迴到興慶府的嵬名安惠立即去見李乾順,李乾順召見後,嵬名安惠和嵬名阿吳一同覲見。
一見到李乾順,嵬名安惠立馬跪下請罪說道:陛下,臣無能,以致割踏寨被宋狗奪取,還請陛下責罰!
李乾順上前將嵬名安惠扶起來說道:梁王言重了,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要我們整頓兵馬,再與宋軍交戰即可。
嵬名安惠這才起身,李乾順拿起一份文書說道:梁王,你是知兵的,晉王日前上了奏疏,請求仿製宋軍的神臂弩,並組建以弓弩為主的強弩軍,對抗宋軍的弓弩,梁王你意下如何?
嵬名安惠看了李察哥的奏疏,說道:晉王之言,不無道理,宋軍弓弩犀利,確實不假。神臂弩本就來自我國,要想仿製,也不算難事,組建強弩軍,也不是不可,但是要想依靠強弩,擊敗宋軍,以臣看不太現實。
李乾順問道:這是為何?還請梁王解惑。
嵬名安惠說道:我黨項所長於宋軍者,戰馬也,宋所強於黨項者,國力也。若是打造強弩訓練成軍與宋軍交鋒,正中了宋軍圈套,弓弩交戰,比拚的是國力,誰的箭矢多,誰的鐵甲多,誰的弩手多,最後能取勝的可能就越大,而宋軍國力遠勝於我,尤其是這二十年來,三代大宋皇帝都致力於對我國用兵,宋軍陝西諸軍,裝備比以往好太多了,尤其是宋軍秦鳳路的刀斧手,身著重甲,手持長槍大斧,箭矢不能破,可謂步戰無敵,要是用強弩與宋軍決戰,無異於以我之短,擊敵之長,陛下明鑒!
李乾順略一思索,確是如此,西夏和大宋比,可謂窮困,大宋每年撥給陝西的各類軍器物資,是西夏人想都不敢想的,西夏能攢出多少神臂弩,恐怕沒有大宋的十分之一,而且神臂弩長於守城,宋軍自然願意用,宋軍的弩手都有鐵甲,你看看西夏呢?部落兵、撞令郎有皮甲就不錯了,造一些用於興慶府的防禦,包括訓練強弩軍作為禁軍是可以的,但是要改變作戰方式,代價太大,根本不可能。
嵬名安惠接著說道:陛下,我黨項男兒,本就是馬背上的勇士,騎兵才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離開戰馬,我們和宋軍比,還有什麽優勢?黨項男兒生下來就會騎馬,會開弓,宋人生下來隻會掄鋤頭,這是我們強於宋人的,騎兵才是大白高國的立國之本,宋軍雖然也在編練騎兵,可是沒個幾年是不成的,而且騎兵訓練,哪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成的,而且宋人的戰馬也不如我們,他們隻會耕地,哪裏會牧馬!陛下,騎兵,才是宋人永遠贏不了我們的。
對於騎兵,李乾順確是有些驕傲的,確是西夏的騎兵如今確實不能算差,尤其之前擊敗了契丹,令西夏人充滿自信,對於大宋的騎兵,西夏一向是不屑一顧的,在西夏人眼裏,宋軍騎兵馬匹差、士卒騎術差,射術也不精,更不要說宋軍沒有鐵鷂子這樣的具裝甲騎,在西夏人看來,西軍的白梃兵雖然也人馬都披甲,但是和鐵鷂子比起來差遠了。
李乾順說道:梁王如此說,朕明白了,梁王既為樞密使,以後軍伍之事,就拜托梁王了。
嵬名安惠說道:臣分內之事也!隻是陛下,仁多氏諸將都位居要職,恐有不妥啊!
李乾順以為他說的是仁多保忠任靜塞軍司統軍使的事,於是說道:現在靜塞軍司殘破,仁多保忠有威望,又久鎮靜塞軍司,派他前去,才能威懾宋人。
嵬名安惠說道:陛下,臣說的不是仁多保忠,現在他確是靜塞軍司統軍使的不二人選,但是仁多氏的諸人都在各地任要職,恐有不妥,仁多宗保坐鎮西平府,仁多洗忠在靜塞軍司,仁多氏大部都在和南軍司,很多族人都在軍司任要職,非是國家之福,陛下,仁多楚清還在宋廷啊!
說道仁多楚清,李乾順不由得罵道:這個逆賊,無恥叛國,當真該殺!不過仁多氏畢竟是大族,若是逼迫太過,恐傷族人之心,梁王以為當如何做?
嵬名安惠說道:現在宋夏議和,西平府不必布防,仁多宗保就應當召迴,委以要職,在朝中任職,仁多洗忠也是,應當調迴朝中,委以重任,或者將其派到晉王帳下聽用,同時從仁多氏中選拔青壯,補入禦園內六班直,以為質子,同時遷移仁多氏族人,向西涼府遷移,免得別生事端,同時令晉王和保泰軍司暗中戒備,以防不測。
嵬名阿吳說道:陛下,調仁多宗保、仁多洗忠迴朝,從仁多氏選青壯入禦園內六班直即可,臣以為遷移仁多氏,恐怕激起仁多保忠不滿,多生事端,且現在正是用人之時,遷移仁多氏,也沒有正當理由,這樣做恐怕其他部落會起異心的。
嵬名安惠說道:國相何必如此謹慎,就說仁多楚清前車之鑒,且仁多泉城太過靠近青唐,苦寒難耐,遷移仁多氏到西涼府去,又有何不可呢?
嵬名阿吳說道:仁多楚清雖然叛國,但是仁多氏並未有背叛之舉,且仁多楚清一向在東京,也未與仁多氏有過聯係,貿然遷移仁多氏,誰來抵禦青唐呢?
李乾順作為皇帝,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他倒不認為仁多保忠會叛國,畢竟他是西夏第一名將,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手上沾滿了宋人的鮮血,而且他和宋人,是有血仇的,他就是想叛歸大宋,也得考慮一下宋軍會不會報複他。而且仁多氏是黨項大族,人口眾多,雖然從李元昊開始,曆代西夏皇帝都不遺餘力的打擊黨項宗族勢力,強化嵬名氏的力量,但是至今,黨項世家和部落仍然在西夏有很強影響力,尤其是野利氏、仁多氏這樣的大族,輕易動不得的,一旦處置不當,會出大亂子的,他是皇帝,當然不願意冒這樣風險。
李乾順說道:這樣吧,調仁多宗保迴朝任禦史中丞、仁多洗忠任禦園內六班直鐵騎統軍,從仁多氏中選五百青壯補入禦園內六班直吧!
嵬名安惠還要再說,李乾順說道:現在是用人之際,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不能寒了仁多將軍的心,就這樣吧!
嵬名安惠、嵬名阿吳這才告退。
一見到李乾順,嵬名安惠立馬跪下請罪說道:陛下,臣無能,以致割踏寨被宋狗奪取,還請陛下責罰!
李乾順上前將嵬名安惠扶起來說道:梁王言重了,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要我們整頓兵馬,再與宋軍交戰即可。
嵬名安惠這才起身,李乾順拿起一份文書說道:梁王,你是知兵的,晉王日前上了奏疏,請求仿製宋軍的神臂弩,並組建以弓弩為主的強弩軍,對抗宋軍的弓弩,梁王你意下如何?
嵬名安惠看了李察哥的奏疏,說道:晉王之言,不無道理,宋軍弓弩犀利,確實不假。神臂弩本就來自我國,要想仿製,也不算難事,組建強弩軍,也不是不可,但是要想依靠強弩,擊敗宋軍,以臣看不太現實。
李乾順問道:這是為何?還請梁王解惑。
嵬名安惠說道:我黨項所長於宋軍者,戰馬也,宋所強於黨項者,國力也。若是打造強弩訓練成軍與宋軍交鋒,正中了宋軍圈套,弓弩交戰,比拚的是國力,誰的箭矢多,誰的鐵甲多,誰的弩手多,最後能取勝的可能就越大,而宋軍國力遠勝於我,尤其是這二十年來,三代大宋皇帝都致力於對我國用兵,宋軍陝西諸軍,裝備比以往好太多了,尤其是宋軍秦鳳路的刀斧手,身著重甲,手持長槍大斧,箭矢不能破,可謂步戰無敵,要是用強弩與宋軍決戰,無異於以我之短,擊敵之長,陛下明鑒!
李乾順略一思索,確是如此,西夏和大宋比,可謂窮困,大宋每年撥給陝西的各類軍器物資,是西夏人想都不敢想的,西夏能攢出多少神臂弩,恐怕沒有大宋的十分之一,而且神臂弩長於守城,宋軍自然願意用,宋軍的弩手都有鐵甲,你看看西夏呢?部落兵、撞令郎有皮甲就不錯了,造一些用於興慶府的防禦,包括訓練強弩軍作為禁軍是可以的,但是要改變作戰方式,代價太大,根本不可能。
嵬名安惠接著說道:陛下,我黨項男兒,本就是馬背上的勇士,騎兵才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離開戰馬,我們和宋軍比,還有什麽優勢?黨項男兒生下來就會騎馬,會開弓,宋人生下來隻會掄鋤頭,這是我們強於宋人的,騎兵才是大白高國的立國之本,宋軍雖然也在編練騎兵,可是沒個幾年是不成的,而且騎兵訓練,哪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成的,而且宋人的戰馬也不如我們,他們隻會耕地,哪裏會牧馬!陛下,騎兵,才是宋人永遠贏不了我們的。
對於騎兵,李乾順確是有些驕傲的,確是西夏的騎兵如今確實不能算差,尤其之前擊敗了契丹,令西夏人充滿自信,對於大宋的騎兵,西夏一向是不屑一顧的,在西夏人眼裏,宋軍騎兵馬匹差、士卒騎術差,射術也不精,更不要說宋軍沒有鐵鷂子這樣的具裝甲騎,在西夏人看來,西軍的白梃兵雖然也人馬都披甲,但是和鐵鷂子比起來差遠了。
李乾順說道:梁王如此說,朕明白了,梁王既為樞密使,以後軍伍之事,就拜托梁王了。
嵬名安惠說道:臣分內之事也!隻是陛下,仁多氏諸將都位居要職,恐有不妥啊!
李乾順以為他說的是仁多保忠任靜塞軍司統軍使的事,於是說道:現在靜塞軍司殘破,仁多保忠有威望,又久鎮靜塞軍司,派他前去,才能威懾宋人。
嵬名安惠說道:陛下,臣說的不是仁多保忠,現在他確是靜塞軍司統軍使的不二人選,但是仁多氏的諸人都在各地任要職,恐有不妥,仁多宗保坐鎮西平府,仁多洗忠在靜塞軍司,仁多氏大部都在和南軍司,很多族人都在軍司任要職,非是國家之福,陛下,仁多楚清還在宋廷啊!
說道仁多楚清,李乾順不由得罵道:這個逆賊,無恥叛國,當真該殺!不過仁多氏畢竟是大族,若是逼迫太過,恐傷族人之心,梁王以為當如何做?
嵬名安惠說道:現在宋夏議和,西平府不必布防,仁多宗保就應當召迴,委以要職,在朝中任職,仁多洗忠也是,應當調迴朝中,委以重任,或者將其派到晉王帳下聽用,同時從仁多氏中選拔青壯,補入禦園內六班直,以為質子,同時遷移仁多氏族人,向西涼府遷移,免得別生事端,同時令晉王和保泰軍司暗中戒備,以防不測。
嵬名阿吳說道:陛下,調仁多宗保、仁多洗忠迴朝,從仁多氏選青壯入禦園內六班直即可,臣以為遷移仁多氏,恐怕激起仁多保忠不滿,多生事端,且現在正是用人之時,遷移仁多氏,也沒有正當理由,這樣做恐怕其他部落會起異心的。
嵬名安惠說道:國相何必如此謹慎,就說仁多楚清前車之鑒,且仁多泉城太過靠近青唐,苦寒難耐,遷移仁多氏到西涼府去,又有何不可呢?
嵬名阿吳說道:仁多楚清雖然叛國,但是仁多氏並未有背叛之舉,且仁多楚清一向在東京,也未與仁多氏有過聯係,貿然遷移仁多氏,誰來抵禦青唐呢?
李乾順作為皇帝,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他倒不認為仁多保忠會叛國,畢竟他是西夏第一名將,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手上沾滿了宋人的鮮血,而且他和宋人,是有血仇的,他就是想叛歸大宋,也得考慮一下宋軍會不會報複他。而且仁多氏是黨項大族,人口眾多,雖然從李元昊開始,曆代西夏皇帝都不遺餘力的打擊黨項宗族勢力,強化嵬名氏的力量,但是至今,黨項世家和部落仍然在西夏有很強影響力,尤其是野利氏、仁多氏這樣的大族,輕易動不得的,一旦處置不當,會出大亂子的,他是皇帝,當然不願意冒這樣風險。
李乾順說道:這樣吧,調仁多宗保迴朝任禦史中丞、仁多洗忠任禦園內六班直鐵騎統軍,從仁多氏中選五百青壯補入禦園內六班直吧!
嵬名安惠還要再說,李乾順說道:現在是用人之際,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不能寒了仁多將軍的心,就這樣吧!
嵬名安惠、嵬名阿吳這才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