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會意,對跪在地上的三衙武帥和勳臣們說道:都起來吧!之前的事吾都既往不咎,現在說說目前到底該怎麽辦?你們總得給吾說說吧!
章惇說道:諸位不若據實告知官家,能拿出多少兵額,該置將操練的置將操練,該由勳臣統帶還是由勳臣統帶。
曹誦出來說道:官家,兵額倒是其次,隻是臣家中不少子弟都在都門禁軍中,一旦置將操練,他們何去何從,還請官家示下。
呂惠卿說道:這點曹步帥不用擔心,政事堂商議過此事,凡是勳臣之後,願意繼續在軍中的,可以隨軍置將操練,不願在都門禁軍的,可以調諸路駐泊禁軍也可以去開封府軍巡院等處,若是不願在軍中,可以給文武散官,也可以州縣長吏任職。
曹誦點點頭,說道:如此臣迴去召集家人,嚴明情況,我曹家絕不會令官家難做的。趙佶說道:表叔高義,吾記下了,曹家一向奉公守法,為諸勳臣表率,應當加賞。
其餘的勳臣也都表示會迴去知會家人,令他們自決去留。
趙佶點點頭說道:諸位高義,吾都記下了,現下開封府需用多少禁軍,諸位不過給我一個準數,至於其他的,隻管將兵額、軍籍移交三衙和樞密院,至於實有員額多少,吾皆不問。
曾布說道:開封府所用禁軍,最多就是疏浚河道,保障運河所用,大概要數萬人,還有軍巡、防火、查緝盜匪還有外城廂巡防,總歸要多少兵力,諸位不若計算一下,到底要用多少兵力,算好之後,今日就做個決斷,諸位看可好?
呂惠卿也說道:諸位家中的軍士,按國朝定例,各府上該有多少軍士,還是可以保留軍籍,還有朝廷定例的謙從,也可以照例發給,多餘的軍士,願意入禁軍操練也可,願意在府上供職也可,聽憑自願。
曹誦說道:官家,汴河等運河疏浚,還有河防等處總共需兵額五萬,軍巡、防火、巡防等事,林林總總,總歸三萬人要得,共計八萬人要得。
趙佶皺眉,總共近三十萬兵額,就要走八萬,四分之一強了,趙佶心裏有些不悅。章惇說道:步帥,運河疏浚、河防等事,借用禁軍軍額還行,軍巡防火等事,不若降等,借用廂軍軍籍,這三萬人,留一萬禁軍軍籍,剩餘兩萬,降為廂軍軍籍也可,這樣的話,禁軍軍額六萬足矣!
趙佶想了想,若是都門禁軍有二十四萬軍額,加以訓練,就算不能野戰,守衛開封和京畿州縣還是足夠。
曹誦和幾位勳臣商量了一下,說道:軍巡等降為廂軍也不是不行,隻是弟兄們為開封府幹活,事務也頗為繁雜,開封府可否適當補貼一些,廂軍畢竟收入太少。
趙佶對呂惠卿說道:計相可就此事與範知府商議一下,給這些軍漢加些錢糧,也好讓他們盡心為朝廷辦事。呂惠卿點頭說道:此事臣會和範知府商量的。
趙佶問道:那諸位需要多長時間能將軍籍、兵額移交?
曹誦說道:臣等迴去整理,大抵一月內向樞密院移交。趙佶點點頭說道:都門禁軍雖置將操練,但是三衙還是要負責,調兵用兵,均需通過三衙,三衙仍舊執掌都門禁軍。
章惇趕緊說道:臣謹記祖宗不以兵柄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製,不敢專兵!
狄詠問道:官家,照例禁軍降等廂軍,會給士卒一份補償,舊例十貫左右,不知此次如何?趙佶心想,今日已經拿到兵額,已經讓將門大出血了,也該讓補償一下他們,說道:既然有舊例,就照例執行,至於錢財,報於計相即可,還有諸卿家中,有善於練兵精通武藝者,可以直接向吾舉薦,吾量才使用。
這些武帥勳臣趕緊謝過後知趣的告退了。
就剩下政事堂宰相們,趙佶長歎一聲,說道:今日總算拿到兵額了,諸位要趕緊清查,查實軍籍,裁汰老弱,招募士卒,充實都門禁軍。
章惇問道:不知官家對於都門禁軍,有何看法。
趙佶最無奈的就是北宋的軍號,禁軍諸軍軍號繁雜,而且編製不一,馬軍來說,最大編製的是蕃落軍,有82營馬軍之多,而最小的武清軍僅有一營,步軍差距就更大了,宣毅軍一百七十二營,而建威、威寧等軍僅一營。趙佶完全不能理解,這些僅一營的軍到底有什麽意義。
趙佶說道:目下都門禁軍最重要的就是統一編製,各軍也要統一編製,現在有些軍,轄營一百餘,還有不少軍僅一營,軍號留之何用?首先就是調整諸軍編製,樞密院與三衙商定,馬軍、步軍每軍應轄多少營,然後各軍統一編製,有些軍號,既無戰功,也無意義的,就先撤銷,不要把軍號弄得過於繁雜,不變指揮,日後不管馬軍、步軍,都門禁軍、就糧禁軍還是駐泊禁軍,各軍都要統一編製,人數大致相等。
章惇問道:還有三衙下的就糧禁軍,若是此次統一軍號,就糧禁軍怎麽辦?
趙佶說道:這不好好辦嗎?不管原來軍號,大抵以一路或相鄰數州為限,按照編製,編為一軍,置將操練。
韓忠彥說道:官家,祖宗之法,地方概無禁軍,悉聽中樞號令,如此的就糧禁軍和駐泊禁軍整編置將,又常駐地方,恐和地方勾連,有違祖製啊!官家是不是三思?
韓忠彥哪裏都好,就是膽子小,對武將那是天生的不信任,和他爹一樣,趙佶笑道:此番整編過後,禁軍就要行更戍法,到時候更換駐地,還不是樞密院一紙文書的事,再說了,隻要都門禁軍能戰,威懾天下,任他何人,都不敢起異心,關鍵在於都門禁軍要能戰,此番樞密院和三衙要實心用事,務必要補足軍額。
章惇有些擔心的說道:官家,都門禁軍此番恐怕要招募大量士卒,非是易事啊!
趙佶想了想說道:先清軍吧!看看都門禁軍到底差多少,還有老弱,務必裁汰,到時候另行招募,至於募兵之事,容後再議吧!
諸位宰相這才告退。
章惇說道:諸位不若據實告知官家,能拿出多少兵額,該置將操練的置將操練,該由勳臣統帶還是由勳臣統帶。
曹誦出來說道:官家,兵額倒是其次,隻是臣家中不少子弟都在都門禁軍中,一旦置將操練,他們何去何從,還請官家示下。
呂惠卿說道:這點曹步帥不用擔心,政事堂商議過此事,凡是勳臣之後,願意繼續在軍中的,可以隨軍置將操練,不願在都門禁軍的,可以調諸路駐泊禁軍也可以去開封府軍巡院等處,若是不願在軍中,可以給文武散官,也可以州縣長吏任職。
曹誦點點頭,說道:如此臣迴去召集家人,嚴明情況,我曹家絕不會令官家難做的。趙佶說道:表叔高義,吾記下了,曹家一向奉公守法,為諸勳臣表率,應當加賞。
其餘的勳臣也都表示會迴去知會家人,令他們自決去留。
趙佶點點頭說道:諸位高義,吾都記下了,現下開封府需用多少禁軍,諸位不過給我一個準數,至於其他的,隻管將兵額、軍籍移交三衙和樞密院,至於實有員額多少,吾皆不問。
曾布說道:開封府所用禁軍,最多就是疏浚河道,保障運河所用,大概要數萬人,還有軍巡、防火、查緝盜匪還有外城廂巡防,總歸要多少兵力,諸位不若計算一下,到底要用多少兵力,算好之後,今日就做個決斷,諸位看可好?
呂惠卿也說道:諸位家中的軍士,按國朝定例,各府上該有多少軍士,還是可以保留軍籍,還有朝廷定例的謙從,也可以照例發給,多餘的軍士,願意入禁軍操練也可,願意在府上供職也可,聽憑自願。
曹誦說道:官家,汴河等運河疏浚,還有河防等處總共需兵額五萬,軍巡、防火、巡防等事,林林總總,總歸三萬人要得,共計八萬人要得。
趙佶皺眉,總共近三十萬兵額,就要走八萬,四分之一強了,趙佶心裏有些不悅。章惇說道:步帥,運河疏浚、河防等事,借用禁軍軍額還行,軍巡防火等事,不若降等,借用廂軍軍籍,這三萬人,留一萬禁軍軍籍,剩餘兩萬,降為廂軍軍籍也可,這樣的話,禁軍軍額六萬足矣!
趙佶想了想,若是都門禁軍有二十四萬軍額,加以訓練,就算不能野戰,守衛開封和京畿州縣還是足夠。
曹誦和幾位勳臣商量了一下,說道:軍巡等降為廂軍也不是不行,隻是弟兄們為開封府幹活,事務也頗為繁雜,開封府可否適當補貼一些,廂軍畢竟收入太少。
趙佶對呂惠卿說道:計相可就此事與範知府商議一下,給這些軍漢加些錢糧,也好讓他們盡心為朝廷辦事。呂惠卿點頭說道:此事臣會和範知府商量的。
趙佶問道:那諸位需要多長時間能將軍籍、兵額移交?
曹誦說道:臣等迴去整理,大抵一月內向樞密院移交。趙佶點點頭說道:都門禁軍雖置將操練,但是三衙還是要負責,調兵用兵,均需通過三衙,三衙仍舊執掌都門禁軍。
章惇趕緊說道:臣謹記祖宗不以兵柄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製,不敢專兵!
狄詠問道:官家,照例禁軍降等廂軍,會給士卒一份補償,舊例十貫左右,不知此次如何?趙佶心想,今日已經拿到兵額,已經讓將門大出血了,也該讓補償一下他們,說道:既然有舊例,就照例執行,至於錢財,報於計相即可,還有諸卿家中,有善於練兵精通武藝者,可以直接向吾舉薦,吾量才使用。
這些武帥勳臣趕緊謝過後知趣的告退了。
就剩下政事堂宰相們,趙佶長歎一聲,說道:今日總算拿到兵額了,諸位要趕緊清查,查實軍籍,裁汰老弱,招募士卒,充實都門禁軍。
章惇問道:不知官家對於都門禁軍,有何看法。
趙佶最無奈的就是北宋的軍號,禁軍諸軍軍號繁雜,而且編製不一,馬軍來說,最大編製的是蕃落軍,有82營馬軍之多,而最小的武清軍僅有一營,步軍差距就更大了,宣毅軍一百七十二營,而建威、威寧等軍僅一營。趙佶完全不能理解,這些僅一營的軍到底有什麽意義。
趙佶說道:目下都門禁軍最重要的就是統一編製,各軍也要統一編製,現在有些軍,轄營一百餘,還有不少軍僅一營,軍號留之何用?首先就是調整諸軍編製,樞密院與三衙商定,馬軍、步軍每軍應轄多少營,然後各軍統一編製,有些軍號,既無戰功,也無意義的,就先撤銷,不要把軍號弄得過於繁雜,不變指揮,日後不管馬軍、步軍,都門禁軍、就糧禁軍還是駐泊禁軍,各軍都要統一編製,人數大致相等。
章惇問道:還有三衙下的就糧禁軍,若是此次統一軍號,就糧禁軍怎麽辦?
趙佶說道:這不好好辦嗎?不管原來軍號,大抵以一路或相鄰數州為限,按照編製,編為一軍,置將操練。
韓忠彥說道:官家,祖宗之法,地方概無禁軍,悉聽中樞號令,如此的就糧禁軍和駐泊禁軍整編置將,又常駐地方,恐和地方勾連,有違祖製啊!官家是不是三思?
韓忠彥哪裏都好,就是膽子小,對武將那是天生的不信任,和他爹一樣,趙佶笑道:此番整編過後,禁軍就要行更戍法,到時候更換駐地,還不是樞密院一紙文書的事,再說了,隻要都門禁軍能戰,威懾天下,任他何人,都不敢起異心,關鍵在於都門禁軍要能戰,此番樞密院和三衙要實心用事,務必要補足軍額。
章惇有些擔心的說道:官家,都門禁軍此番恐怕要招募大量士卒,非是易事啊!
趙佶想了想說道:先清軍吧!看看都門禁軍到底差多少,還有老弱,務必裁汰,到時候另行招募,至於募兵之事,容後再議吧!
諸位宰相這才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