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洪基駕崩的消息很快傳開了,當夜,帶著金牌的宋軍急遞迅速出城,馬不停蹄的趕往陝西和河東。
同時,李乾順也已經得到了耶律洪基的死訊,李乾順召見仁多保忠,拿著嵬名阿吳傳迴的和議草約問道:將軍怎麽看這草約?仁多保忠看過後說道:陛下,城下之盟,簽與不簽哪裏在我們。隻要宋廷願意和議,臣覺得這份和約還是可以接受的。
李乾順有些不甘心的說的:將軍,宋廷還要遣使冊封於我?自我國開國以來,還未受過這樣的奇恥大辱。朕何以受此大辱?不單割地,還要受宋人冊封,進貢馬匹,宋廷何故如此辱我!
仁多保忠說道:陛下何必在意這些小節?宋廷遣使冊封,不過是虛禮罷了。陛下隻要暫忍片刻,待宋使走後,該怎麽稱唿,與宋廷何幹?而且隻要宋廷冊封於陛下,沒有正當理由,宋廷就不會對我動兵,趁此機會,我們可以休養生息,整軍經武,以圖後報,隻要日後一戰功成,今日所受之辱,都可以加倍奉還。
李乾順說道:朕剛得到消息,契丹皇帝耶律洪基已經駕崩,繼位的是皇太孫耶律延喜,耶律洪基與我國有隙,不願在和議中支持我國,倒是新繼位的耶律延喜,聽聞與我國相善,若是說動耶律延喜,支持我國,說不定能變更這些對我國不利的條款,將軍你看如何?
仁多保忠說道:遼國如今正值國喪,哪有餘力管我國?而且就算契丹願意管我國,恐怕也是鞭長莫及,宋軍陝西諸路和河東麟府路,數十萬大軍虎視眈眈,若不馬上和議,宋軍再度出師,我軍將何以自處?
李乾順有些不悅的說道:仁多將軍何以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宋軍也剛剛大戰過後,朕就不信了,宋軍自己就不休養生息,朕意已決,先等等看看,再做決定。仁多保忠還想再勸李乾順,他卻擺擺手讓仁多保忠離開。走出殿外,仁多保忠不禁怒道:豎子!不足與謀!
與此同時,此次出征的宋軍正在分發賞賜,不管是宋軍的諸路精騎還是鄉兵弓箭手,都多多少少分得幾十貫的財物,不光是趙佶的賞賜,還有他們獲得戰利品,尤其是在割踏寨守城的宋軍,西賊撤退的匆忙,根本無力收斂屍體,宋軍搜刮陣亡西賊身上的財物就發了一筆橫財。
隨種師中出征的宋軍也斬獲了不少,繳獲的青鹽不光足夠蘇轍兌付鹽鈔的,還略有剩餘,種師中下令把這些青鹽分給士卒們,這些青鹽不管是士卒們拿迴家去給家人們享用還是變賣了換成錢都是極好的。宋軍士卒們都是喜氣洋洋,說到現在的趙官家,士卒們都是非常崇拜,畢竟讓他們得到了一筆巨款,就連陣亡士卒的撫恤也是比往常都高。這樣的官家,才讓士卒們佩服。
當趙佶的金牌來到軍營中的時候,所有士卒都在看著,想知道官家到底有什麽新詔令。章楶展開趙佶的手詔和政事堂的命令,不由得笑道:李乾順這孺子,遠不如元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種師中那裏也收到了金牌吧?傳令的急遞說道:陝西沿邊諸路帥臣和麟府路都收到官家的詔令了!
種師中接到詔令,隨即擂鼓聚將,說明事情原委,一眾將領都是摩拳擦掌,劉仲武說道:種帥,看來這西賊還沒被打服啊,不得再收拾他們一次。種師中笑笑,說道:先不急,把官家的意思和情況透露給將士們,看看軍心再說。士卒們從自家長官處得知消息後,都快炸鍋了。
他們本就是陝西諸路的精銳,此次剛剛打出了威風,士氣正是高昂的時候,朝廷願意與西賊議和,天殺的西賊竟然不願意,那還說什麽,替官家揍他丫的!不少士卒都到種師中的帥帳前去請戰,要求種師中下令打擊西賊。沒想到種師中一概不理。
宋廷的金牌使者在幾日內到達了陝西諸路和麟府路,諸路帥臣接到了趙佶的手詔和政事堂的命令,西起熙河路,東到麟府路,宋軍諸路的駐泊禁軍和鄉兵弓箭手都積極行動起來,小股宋軍精騎不斷越過邊境,伏擊西賊,劫掠西賊沿邊部落。一時之間,西夏的保泰軍司、和南軍司、靜塞軍司、嘉寧軍司、神勇軍司、祥佑軍司紛紛告急,文書如同雪片一般飛向興慶府。
南京析津府,耶律洪基的死訊已經公布,皇太孫耶律延喜在大行皇帝靈前繼位,整個遼國處於國喪之中。剛剛繼位的耶律延喜,神情木然,心裏五味雜陳,對於耶律洪基,他的心情是複雜的,這位遼國皇帝,半生荒唐,不僅在耶律乙辛的慫恿下,殺了自己的結發妻子,還殺了自己的嫡子,也就是耶律延喜的父親耶律浚。
可是也就是自己的這位爺爺,先除耶律重元之亂,後除耶律乙辛奸黨,將自己立為皇太孫,對自己傾囊相授,對自己寄予厚望,希望自己做一個好皇帝,而今他溘然長逝,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就再沒有一個親人了,耶律洪基留給他的最後一句話就是:阿果,要做太祖那樣的皇帝!
耶律延喜木然的按照禮官的安排行禮如儀。契丹本族的大惕隱和夷離畢的指導下,耶律延喜將自己的爺爺的棺槨送上車駕,準備去往上京臨湟府安葬,結束了冗長乏味的各種儀式後,耶律延喜剛剛迴到自己的寢帳,這裏還有自己爺爺的氣息,耶律延喜還是喜歡居住在這裏。
有契丹內侍上前說道:陛下,南麵中書令李儼求見。耶律延喜本想拒絕,但是想起自己爺爺常說的:漢人雖然柔弱,但是智計百出,我國之所以能在漢地立足,全靠這些漢人,聖宗時的韓德讓,為我大遼守住南京,功莫大焉,日後治理國政,還要多聽南麵官的意見。
耶律延喜說道:請李相進來相見吧!
同時,李乾順也已經得到了耶律洪基的死訊,李乾順召見仁多保忠,拿著嵬名阿吳傳迴的和議草約問道:將軍怎麽看這草約?仁多保忠看過後說道:陛下,城下之盟,簽與不簽哪裏在我們。隻要宋廷願意和議,臣覺得這份和約還是可以接受的。
李乾順有些不甘心的說的:將軍,宋廷還要遣使冊封於我?自我國開國以來,還未受過這樣的奇恥大辱。朕何以受此大辱?不單割地,還要受宋人冊封,進貢馬匹,宋廷何故如此辱我!
仁多保忠說道:陛下何必在意這些小節?宋廷遣使冊封,不過是虛禮罷了。陛下隻要暫忍片刻,待宋使走後,該怎麽稱唿,與宋廷何幹?而且隻要宋廷冊封於陛下,沒有正當理由,宋廷就不會對我動兵,趁此機會,我們可以休養生息,整軍經武,以圖後報,隻要日後一戰功成,今日所受之辱,都可以加倍奉還。
李乾順說道:朕剛得到消息,契丹皇帝耶律洪基已經駕崩,繼位的是皇太孫耶律延喜,耶律洪基與我國有隙,不願在和議中支持我國,倒是新繼位的耶律延喜,聽聞與我國相善,若是說動耶律延喜,支持我國,說不定能變更這些對我國不利的條款,將軍你看如何?
仁多保忠說道:遼國如今正值國喪,哪有餘力管我國?而且就算契丹願意管我國,恐怕也是鞭長莫及,宋軍陝西諸路和河東麟府路,數十萬大軍虎視眈眈,若不馬上和議,宋軍再度出師,我軍將何以自處?
李乾順有些不悅的說道:仁多將軍何以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宋軍也剛剛大戰過後,朕就不信了,宋軍自己就不休養生息,朕意已決,先等等看看,再做決定。仁多保忠還想再勸李乾順,他卻擺擺手讓仁多保忠離開。走出殿外,仁多保忠不禁怒道:豎子!不足與謀!
與此同時,此次出征的宋軍正在分發賞賜,不管是宋軍的諸路精騎還是鄉兵弓箭手,都多多少少分得幾十貫的財物,不光是趙佶的賞賜,還有他們獲得戰利品,尤其是在割踏寨守城的宋軍,西賊撤退的匆忙,根本無力收斂屍體,宋軍搜刮陣亡西賊身上的財物就發了一筆橫財。
隨種師中出征的宋軍也斬獲了不少,繳獲的青鹽不光足夠蘇轍兌付鹽鈔的,還略有剩餘,種師中下令把這些青鹽分給士卒們,這些青鹽不管是士卒們拿迴家去給家人們享用還是變賣了換成錢都是極好的。宋軍士卒們都是喜氣洋洋,說到現在的趙官家,士卒們都是非常崇拜,畢竟讓他們得到了一筆巨款,就連陣亡士卒的撫恤也是比往常都高。這樣的官家,才讓士卒們佩服。
當趙佶的金牌來到軍營中的時候,所有士卒都在看著,想知道官家到底有什麽新詔令。章楶展開趙佶的手詔和政事堂的命令,不由得笑道:李乾順這孺子,遠不如元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種師中那裏也收到了金牌吧?傳令的急遞說道:陝西沿邊諸路帥臣和麟府路都收到官家的詔令了!
種師中接到詔令,隨即擂鼓聚將,說明事情原委,一眾將領都是摩拳擦掌,劉仲武說道:種帥,看來這西賊還沒被打服啊,不得再收拾他們一次。種師中笑笑,說道:先不急,把官家的意思和情況透露給將士們,看看軍心再說。士卒們從自家長官處得知消息後,都快炸鍋了。
他們本就是陝西諸路的精銳,此次剛剛打出了威風,士氣正是高昂的時候,朝廷願意與西賊議和,天殺的西賊竟然不願意,那還說什麽,替官家揍他丫的!不少士卒都到種師中的帥帳前去請戰,要求種師中下令打擊西賊。沒想到種師中一概不理。
宋廷的金牌使者在幾日內到達了陝西諸路和麟府路,諸路帥臣接到了趙佶的手詔和政事堂的命令,西起熙河路,東到麟府路,宋軍諸路的駐泊禁軍和鄉兵弓箭手都積極行動起來,小股宋軍精騎不斷越過邊境,伏擊西賊,劫掠西賊沿邊部落。一時之間,西夏的保泰軍司、和南軍司、靜塞軍司、嘉寧軍司、神勇軍司、祥佑軍司紛紛告急,文書如同雪片一般飛向興慶府。
南京析津府,耶律洪基的死訊已經公布,皇太孫耶律延喜在大行皇帝靈前繼位,整個遼國處於國喪之中。剛剛繼位的耶律延喜,神情木然,心裏五味雜陳,對於耶律洪基,他的心情是複雜的,這位遼國皇帝,半生荒唐,不僅在耶律乙辛的慫恿下,殺了自己的結發妻子,還殺了自己的嫡子,也就是耶律延喜的父親耶律浚。
可是也就是自己的這位爺爺,先除耶律重元之亂,後除耶律乙辛奸黨,將自己立為皇太孫,對自己傾囊相授,對自己寄予厚望,希望自己做一個好皇帝,而今他溘然長逝,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就再沒有一個親人了,耶律洪基留給他的最後一句話就是:阿果,要做太祖那樣的皇帝!
耶律延喜木然的按照禮官的安排行禮如儀。契丹本族的大惕隱和夷離畢的指導下,耶律延喜將自己的爺爺的棺槨送上車駕,準備去往上京臨湟府安葬,結束了冗長乏味的各種儀式後,耶律延喜剛剛迴到自己的寢帳,這裏還有自己爺爺的氣息,耶律延喜還是喜歡居住在這裏。
有契丹內侍上前說道:陛下,南麵中書令李儼求見。耶律延喜本想拒絕,但是想起自己爺爺常說的:漢人雖然柔弱,但是智計百出,我國之所以能在漢地立足,全靠這些漢人,聖宗時的韓德讓,為我大遼守住南京,功莫大焉,日後治理國政,還要多聽南麵官的意見。
耶律延喜說道:請李相進來相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