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布停下來後,嵬名阿吳問道:曾相何以發笑?
曾布拉下臉說道:我笑國相之言。本相不知道國相為何說出這樣的話。
嵬名阿吳說道:還請曾相見教。
曾布正色說道:國相說西夏一向對大宋恭敬?本相不知,國相所說的恭敬,是幾十年來西夏軍隊不斷滋擾我大宋邊境,搶劫我大宋百姓,殺害我大宋軍民嗎?還是爾等在興慶府僭越稱號?還是你西夏在我大宋邊境招降納叛,收羅亡命?國相可以為我解惑嗎?
嵬名阿吳有些尷尬,說道:兩國之前確實有些誤會,但是自從和議之後,我國已經謹守臣節,未曾逾矩,大宋對我國用兵,無端霸占我國割踏寨,恐怕沒有道理吧?
曾布冷笑著說道:誤會?好水川、三川口、永樂城是誤會,國相的口氣可是真大。你國領土,本相倒是想要問問,這銀夏之地,是你西夏從何人手中取得的?你國入侵我大宋的時候,可曾講過道理?
嵬名阿吳隻得說道:曾相,之前的事,敝國已然悔悟,奉大宋為主,未有不敬,大宋何以刀兵相向,苦苦相逼呢?貴我兩國,化幹戈為玉帛,願大宋官家仁恕為要,憐憫生民,幸甚至哉矣!曾布說道:還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占我領土,殺我軍民,如今要和我大宋化幹戈為玉帛。國相的聖人之言確實學的好啊!
縱然是嵬名阿吳脾氣再好,被曾布陰陽怪氣了半天,嵬名阿吳再也忍不住了說道:曾相,下國固然是國小力弱,但是控弦之士不下五十萬,西抵敦煌,東接河東,幅員數千裏,兩國之間邊境上千裏,若是開放榷場,通商貿易,也是兩國百姓之福,我國必將對大宋感恩戴德,永為大宋藩籬也!
曾布故作驚訝的說道:好大國啊!欲休兵止戈,不是不行,所列條件,想必遼使已經告知國相了吧,不知貴國意下如何,若是不允,全當本相今日沒有來過,章帥、種帥還在等著官家詔令呢。
嵬名阿吳說道:敝國是真心求和,大宋所提條件,實在是無法接受啊,還請曾相高抬貴手,為兩國生民考量。曾布端起茶喝了一口,慢悠悠的說道:國相遠來,足見誠意,些許條款,隻要無傷大雅,本相可以代為轉奏官家,寰轉一二。
嵬名阿吳說道:去帝號這條敝國無異議,惟願官家遣使冊封我主,如此名正言順。割踏寨原是我國領土,上國既已占領,敝國隻當奉送,但是兩國既已和議,我看割踏寨就不必諸軍過多,修葺城牆,否則敝國不甚自安啊!還有貢馬和歲賜之事,敝國貧窮,舉世皆知,五千馬匹,敝國難以拿出,還望大宋體諒,茶葉係我國必需之物,大宋仁德,還乞增加歲賜,如大宋仁宗皇帝時就好,我國必當感恩戴德,視大宋官家如君父矣!
曾布笑道:國相真是敢說啊!本相是大宋臣子,不是你西夏廟裏的菩薩。國相所說,割踏寨既是我國領土,駐軍修葺自當聽官家之令,與貴國何涉?至於貢馬、歲賜之事,官家對西夏既有疆域之封,西夏有茅土之貢不是應當應分的?貢馬之事,斷不可議,至於歲賜,若爾等恭順,大宋調整一二,未嚐不可,仁廟時之議就不必再提了。本相今日之言,國相要仔細思量,歸報爾主,允與不允,皆在爾等,切莫自誤!說罷直接離開迴到政事堂了。
沒想到韓忠彥、章惇、呂惠卿都在政事堂等候,韓忠彥問道:曾相此去可還順利?曾布有些自矜的說道:幸不辱命!西賊對於割踏寨已經放棄了,隻是要求我大宋冊封西夏,在貢馬和歲賜有所要求罷了。西賊要求歲賜按仁宗時,已經被我迴絕了,過些時日看西賊的迴複吧!
章惇說道:貢馬之事斷不可議,歲賜叫本官看可以取消,就是不給西賊,能奈我何?韓忠彥說道:而今戰事連綿,國庫開支浩繁,能盡早了結的話還是盡早了結,些許小節可以寬鬆些,但是如仁宗時斷斷不可!最多按五千匹馬價歲賜,就當大宋歲購五千馬匹。
遼國,南京析津府,耶律洪基的宮帳,皇太孫耶律延喜正在讀著李儼的奏疏,耶律洪基閉著眼聽著,念完後耶律洪基示意耶律延喜將他扶起來,問道:你怎麽看?耶律延喜說道:以孫兒看,南朝有些咄咄逼人了,也太不把我大遼放在眼裏,該用皮室軍教訓一下南朝。
耶律洪基的臉上看不出表情,這個統治遼國數十年的皇帝已經行將就木,連床榻都不能下了,耶律洪基慢慢說道:阿果啊(耶律延喜小名),南朝是不能戰,但是南朝人口十倍於我們,當年太宗皇帝就想滅掉南朝,那會還沒宋呢。結果損兵折將,死在南方。聖宗皇帝時,也曾南下,想要滅宋,你知道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吧!
耶律延喜說道:阿果知道,他們都是我契丹的名將。耶律洪基點頭說道:是啊,他們都是不世出的名將,當時聖宗皇帝和承天太後統帥二十多萬鐵騎,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為將,一路打到了南朝的澶州,結果還是沒能滅了南朝,隻能議和。阿果,如今我們的勇士已經遠遠不如太宗、聖宗時了,但是南朝可沒忘了燕雲十六州,南朝皇帝心心念念的就是奪迴燕雲十六州。耶律洪基重重的拍了拍床榻,接著說道:就是這裏,咱們的南京!
耶律延喜說道:阿果明白,孫兒以後要厲兵秣馬,滅了南朝!
耶律洪基擺擺手說道:漢人有句話,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謀,阿果知道怎麽用到大遼、西夏和南朝上嗎?耶律延喜搖搖頭說道:阿果不知道。
耶律洪基摸著他的頭說道:這裏麵西夏最小,而且和南朝是死敵,但是西夏控弦之士也有五十萬,南朝一時半會是滅不掉的,南朝還想從我們手裏奪迴燕雲,你是南朝皇帝,你該怎麽辦?
耶律延喜想了想說道:先跟大遼交好,滅了西夏,再從大遼手裏奪燕雲。耶律洪基說道:阿果真聰明,所以西夏對於我們就是大遼的屏障,西夏不死,南朝就不敢對大遼有什麽想法。但是西夏是條惡狼,要是他吃的太壯,就是對我們齜牙,所以有時候必須讓南朝占上風 ,讓西夏明白,沒有大遼,西夏必亡,讓西夏做大遼的一條狗,明白嗎?
耶律延喜似懂非懂的說道:阿果明白了!耶律洪基在孫子的幫助下,提筆寫道:卿在南朝,促成宋夏和議,以盡快為要,領土之事,與大遼無涉!寫完這幾個字,耶律洪基已經用盡了力氣,對耶律延喜說道:趕緊用印發給李儼,還有告訴蕭奉先,別做過火了!說完就合上眼休息了。
耶律延喜趕緊去辦事了,耶律洪基看著他出去,眼中充滿憂慮。
曾布拉下臉說道:我笑國相之言。本相不知道國相為何說出這樣的話。
嵬名阿吳說道:還請曾相見教。
曾布正色說道:國相說西夏一向對大宋恭敬?本相不知,國相所說的恭敬,是幾十年來西夏軍隊不斷滋擾我大宋邊境,搶劫我大宋百姓,殺害我大宋軍民嗎?還是爾等在興慶府僭越稱號?還是你西夏在我大宋邊境招降納叛,收羅亡命?國相可以為我解惑嗎?
嵬名阿吳有些尷尬,說道:兩國之前確實有些誤會,但是自從和議之後,我國已經謹守臣節,未曾逾矩,大宋對我國用兵,無端霸占我國割踏寨,恐怕沒有道理吧?
曾布冷笑著說道:誤會?好水川、三川口、永樂城是誤會,國相的口氣可是真大。你國領土,本相倒是想要問問,這銀夏之地,是你西夏從何人手中取得的?你國入侵我大宋的時候,可曾講過道理?
嵬名阿吳隻得說道:曾相,之前的事,敝國已然悔悟,奉大宋為主,未有不敬,大宋何以刀兵相向,苦苦相逼呢?貴我兩國,化幹戈為玉帛,願大宋官家仁恕為要,憐憫生民,幸甚至哉矣!曾布說道:還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占我領土,殺我軍民,如今要和我大宋化幹戈為玉帛。國相的聖人之言確實學的好啊!
縱然是嵬名阿吳脾氣再好,被曾布陰陽怪氣了半天,嵬名阿吳再也忍不住了說道:曾相,下國固然是國小力弱,但是控弦之士不下五十萬,西抵敦煌,東接河東,幅員數千裏,兩國之間邊境上千裏,若是開放榷場,通商貿易,也是兩國百姓之福,我國必將對大宋感恩戴德,永為大宋藩籬也!
曾布故作驚訝的說道:好大國啊!欲休兵止戈,不是不行,所列條件,想必遼使已經告知國相了吧,不知貴國意下如何,若是不允,全當本相今日沒有來過,章帥、種帥還在等著官家詔令呢。
嵬名阿吳說道:敝國是真心求和,大宋所提條件,實在是無法接受啊,還請曾相高抬貴手,為兩國生民考量。曾布端起茶喝了一口,慢悠悠的說道:國相遠來,足見誠意,些許條款,隻要無傷大雅,本相可以代為轉奏官家,寰轉一二。
嵬名阿吳說道:去帝號這條敝國無異議,惟願官家遣使冊封我主,如此名正言順。割踏寨原是我國領土,上國既已占領,敝國隻當奉送,但是兩國既已和議,我看割踏寨就不必諸軍過多,修葺城牆,否則敝國不甚自安啊!還有貢馬和歲賜之事,敝國貧窮,舉世皆知,五千馬匹,敝國難以拿出,還望大宋體諒,茶葉係我國必需之物,大宋仁德,還乞增加歲賜,如大宋仁宗皇帝時就好,我國必當感恩戴德,視大宋官家如君父矣!
曾布笑道:國相真是敢說啊!本相是大宋臣子,不是你西夏廟裏的菩薩。國相所說,割踏寨既是我國領土,駐軍修葺自當聽官家之令,與貴國何涉?至於貢馬、歲賜之事,官家對西夏既有疆域之封,西夏有茅土之貢不是應當應分的?貢馬之事,斷不可議,至於歲賜,若爾等恭順,大宋調整一二,未嚐不可,仁廟時之議就不必再提了。本相今日之言,國相要仔細思量,歸報爾主,允與不允,皆在爾等,切莫自誤!說罷直接離開迴到政事堂了。
沒想到韓忠彥、章惇、呂惠卿都在政事堂等候,韓忠彥問道:曾相此去可還順利?曾布有些自矜的說道:幸不辱命!西賊對於割踏寨已經放棄了,隻是要求我大宋冊封西夏,在貢馬和歲賜有所要求罷了。西賊要求歲賜按仁宗時,已經被我迴絕了,過些時日看西賊的迴複吧!
章惇說道:貢馬之事斷不可議,歲賜叫本官看可以取消,就是不給西賊,能奈我何?韓忠彥說道:而今戰事連綿,國庫開支浩繁,能盡早了結的話還是盡早了結,些許小節可以寬鬆些,但是如仁宗時斷斷不可!最多按五千匹馬價歲賜,就當大宋歲購五千馬匹。
遼國,南京析津府,耶律洪基的宮帳,皇太孫耶律延喜正在讀著李儼的奏疏,耶律洪基閉著眼聽著,念完後耶律洪基示意耶律延喜將他扶起來,問道:你怎麽看?耶律延喜說道:以孫兒看,南朝有些咄咄逼人了,也太不把我大遼放在眼裏,該用皮室軍教訓一下南朝。
耶律洪基的臉上看不出表情,這個統治遼國數十年的皇帝已經行將就木,連床榻都不能下了,耶律洪基慢慢說道:阿果啊(耶律延喜小名),南朝是不能戰,但是南朝人口十倍於我們,當年太宗皇帝就想滅掉南朝,那會還沒宋呢。結果損兵折將,死在南方。聖宗皇帝時,也曾南下,想要滅宋,你知道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吧!
耶律延喜說道:阿果知道,他們都是我契丹的名將。耶律洪基點頭說道:是啊,他們都是不世出的名將,當時聖宗皇帝和承天太後統帥二十多萬鐵騎,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為將,一路打到了南朝的澶州,結果還是沒能滅了南朝,隻能議和。阿果,如今我們的勇士已經遠遠不如太宗、聖宗時了,但是南朝可沒忘了燕雲十六州,南朝皇帝心心念念的就是奪迴燕雲十六州。耶律洪基重重的拍了拍床榻,接著說道:就是這裏,咱們的南京!
耶律延喜說道:阿果明白,孫兒以後要厲兵秣馬,滅了南朝!
耶律洪基擺擺手說道:漢人有句話,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謀,阿果知道怎麽用到大遼、西夏和南朝上嗎?耶律延喜搖搖頭說道:阿果不知道。
耶律洪基摸著他的頭說道:這裏麵西夏最小,而且和南朝是死敵,但是西夏控弦之士也有五十萬,南朝一時半會是滅不掉的,南朝還想從我們手裏奪迴燕雲,你是南朝皇帝,你該怎麽辦?
耶律延喜想了想說道:先跟大遼交好,滅了西夏,再從大遼手裏奪燕雲。耶律洪基說道:阿果真聰明,所以西夏對於我們就是大遼的屏障,西夏不死,南朝就不敢對大遼有什麽想法。但是西夏是條惡狼,要是他吃的太壯,就是對我們齜牙,所以有時候必須讓南朝占上風 ,讓西夏明白,沒有大遼,西夏必亡,讓西夏做大遼的一條狗,明白嗎?
耶律延喜似懂非懂的說道:阿果明白了!耶律洪基在孫子的幫助下,提筆寫道:卿在南朝,促成宋夏和議,以盡快為要,領土之事,與大遼無涉!寫完這幾個字,耶律洪基已經用盡了力氣,對耶律延喜說道:趕緊用印發給李儼,還有告訴蕭奉先,別做過火了!說完就合上眼休息了。
耶律延喜趕緊去辦事了,耶律洪基看著他出去,眼中充滿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