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蘇轍坐在馬車上,緩緩的駛入京兆府,有小廝在旁邊輕聲說道:大人,已經到京兆府了,諸路監司的大人們在迎接呢。蘇轍眼都沒抬,說道:就說本官一路疲倦,有什麽事衙參再說!小廝點點頭出去向正在等候的諸位官員說了,一眾官吏麵帶失落的散去了。
來到館驛,蘇轍整理儀容後,蘇轍皺著眉坐在凳子上,內心十分複雜,從他本人來說,是不願意再起兵戈的,當時司馬君實為相時,他們一道做主歸還四砦給西夏就是希望兩國重修和好,就如同宋遼兩國一樣,澶淵之盟後,近百年不起兵戈。但是官家顯然不是這麽想的,不僅想要奪迴四砦,更要滅亡西賊,收複燕雲,這是最令蘇轍想不到的。說實話,收複燕雲,在大宋已經多少年沒有提起了,太祖、太宗時也許真的要收複燕雲,可是太宗朝時兩度出師北伐都以大敗告終,對於整個大宋來說,從此再沒有哪個皇帝再提起這個事了,更不要說真宗時被契丹打到黃河邊,屈辱的簽訂了澶淵之盟,雖然說名義上宋遼兩國是盟友。但是對於大宋來說,每年的歲幣才是屈辱的。
蘇轍倒不這麽看,他認為宋遼要是重燃戰火,不僅兵兇戰危,而且一旦開戰大宋所要支付的代價要遠遠超過目下所給遼的每年五十萬匹兩的白銀和絲絹。作為宰執大臣,蘇轍覺得輕易動刀兵並非什麽好事,不光是勝負難料,更重要的是一旦戰爭曠日持久,武夫們取得權柄,對國家不是什麽好事,武夫專橫,為禍不淺。蘇轍感到深深的憂慮,而眼前這仗,卻是迫在眉睫要打的,錢糧轉運如何安排,都是令人頭大的事。
蘇轍覺得先去信章楶,向他詢問大軍到底需要多少錢糧,對了,到底應該怎麽辦,蘇轍並不太清楚,雖然已經宦海沉浮二十餘載,可是蘇轍所擔任的要麽是中書舍人這樣的翰林清貴,要麽是龍圖閣學士這樣的顧問之臣,亦或者是禦史言官,僅有的幾次外放州縣都是貶謫,並不擔任實職。對於地方事務,他是不甚精通的,到底應該怎麽做,他還要好好想想。
蘇轍有些鬱悶,這時候小廝進來說道:官人,章機宜求見。蘇轍有些不悅的說道:不是說了本官休息嗎?公事請到衙署去談!小廝嚇得趕緊出去,蘇轍突然想起了什麽,急忙說道:來的可是章縡章機宜?小廝說道:正是章機宜。蘇轍趕緊說道:快請他進來,你這狗才,怎的不說清楚。小廝一邊腹誹一邊趕緊去請章縡進來。
章縡進來後趕緊行禮說道:下官見過蘇相!蘇轍趕緊把他扶起來說道:伯成(章縡字)何必如此,你我平輩相交,何必講那些官場虛禮!雖然章縡和蘇轍年紀差了不少,但還真是平輩論交。因為蘇軾與章惇之前乃是好友,雖然後來由於政見不同兩家漸行漸遠,不過章楶乃是章惇的族叔,故而算起來章縡和蘇轍算是同輩。蘇轍問道:伯成此來,可是章宣撫有事?章縡拿出一封書信來說道:蘇相,這是家父的信件,特地命下官帶來給蘇相看的。
蘇轍趕緊打開書信,章楶在信裏詳細說明了此次出戰所需的糧草輜重,也說明了為何此次一定要出兵西賊。蘇轍看到笑道:章質夫莫不是以為吾會阻撓他,我還沒氣量狹小到如此地步。這是國事,我定當全力支持,隻是不知此戰,到底有幾分勝算?章縡笑著說道:戰陣之事,豈可妄言勝敗,不過此次出戰,以下官看來,倒是無虞。
蘇轍問道:何以見得,還請伯成解惑?章縡說道:蘇相,此次我軍出戰,全是揀選諸路精騎和拱聖軍騎兵,沒有步卒拖累,機動靈活更勝以往,之前西賊倚仗自己騎兵,多次襲擾我邊境,而今我們隻不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且此次出戰我軍並不以攻城略地為要,主要為破壞鹽宥二州的賊巢,消滅西賊為要,隻要大軍不與西賊主力交戰,就應當無虞,且家父算過,隻要在二十日內完成此事,西賊主力根本來不及迴援,若是鹽、宥二州守軍膽敢出戰,那是最好不過了。趁此機會重創西賊,為日後收複鹽、宥二州掃清障礙。
蘇轍還是加重語氣說道:伯成,這是官家親政以來的第一仗,務必要持重謹慎,不可輕忽,我等臣子個人聲名事小,官家甫一親政,即遭敗績,絕不可行,所需糧草輜重,肯定會如數轉運,請轉告章宣撫,此役務要大勝!章縡點頭說道:此事之重,我會轉告家父的,就怕下麵小吏奸猾,層層盤剝,導致大軍軍需短缺。蘇轍眼睛一抬,低聲說道:可是轉運司與宣撫司不和?
說道這個,就不得不提到大宋奇葩的官製,按製度,大宋每路有四個主官分別是經略安撫使 、轉運使、提點刑獄使、提舉常平使,按照製度,應該是經略安撫使作為主官,畢竟經略安撫使管理軍政嘛,但是宋代的製度主打的就是一個任性,為了防止地方做大,使得經略安撫使成為像節度使一樣的藩鎮,絕大多數路沒有經略安撫使。那麽問題來了,要是地方出現需要用兵的事情怎麽辦?那簡單,小事情由轉運使處理即可,大事朝廷再臨時選派大臣去擔任經略安撫使,事畢即撤。
但是有些地方,比如陝西,與西夏的戰爭曠日持久,不是一兩天能結束的,那又怎麽辦呢?也簡單,重新瓜分防區,設立經略安撫使統管一路軍政。也就是說,在宋朝的行政區劃上來說,實際上存在兩種路,一種是以經略安撫使為長官的帥司路,一種是以轉運使為長官的漕司路,二者的行政區劃互有重疊。按照製度,經略安撫使當然是一路長官,但是在實際政治生活中,轉運使才是一路的最高長官。
具體到陝西那就更複雜了,開國之初,陝西僅一路,就是陝西路,因為當時西夏並未反叛,故而陝西路是漕司路,並未設置經略安撫使,然而隨著與西夏的戰事持續進行,原本臨時派遣的經略安撫使變成的常設,朝廷在陝西的行政區劃設置就開始複雜起來了。首先就是漕司路的調整,原本的陝西路被一分為二,變成了永興軍路和秦鳳路,然後就是帥司路的劃分,整個陝西被劃分為四個帥司路即:鄜延路、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熙河開邊後還設置了熙河路,不算河東的麟府路整個陝西就已經有五個帥司路。也就是說陝西有五位經略安撫使,兩位轉運使。
按照朝廷定製,轉運使負責地方行政,經略安撫使負責軍事,從地位上說經略安撫使是高於轉運使的,但是朝廷為了防止經略安撫使在地方做大,有意加重轉運使的權力,將後勤有轉運使負責,這下就捏住了經略安撫使的命門,同時由於戰事的需要,原本由文官擔任的經略安撫使逐漸改由武將擔任,像狄青、種師中、種師道都是如此,朝廷本來就嚴防武將,對於西軍的將門子弟出任一路經略安撫使自然是極為不滿。
在文官們眼裏,他們皓首窮經,在科場作答,好不容易才從八品小吏做起,數十年兢兢業業,這才穿上緋袍,這些丘八武夫,憑著自己的悍勇,輕輕鬆鬆的就坐上了經略安撫使的位置,還位列三衙武帥、橫班武臣,這讓他們如何能忍!韓琦不就說過:東華門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兒。說白了,整個朝廷對於這些武將出身的經略安撫使們都是不信任的,再到王安石變法後,新舊黨爭,沿邊的武將幾乎都是支持新黨的,畢竟新黨要對西賊用兵,他們才有用武之地。在兩位太後垂簾時,這幫武將都遭到嚴厲的打擊,連立下大功的王韶、李憲也是如此,這就讓陝西帥司漕司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當然,對於中樞來說,自然是樂見此事的,地方大員互相之間傾軋越嚴重,中樞的權威越大,中樞就是希望陝西的漕司製約帥司,同時也是怕邊將擅啟邊釁,故而用漕司控製後勤,使得陝西帥司和漕司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帥司認為漕司有意克扣軍餉輜重,甚至從中貪墨中飽私囊,漕司認為帥司擅啟邊釁,無事生非。這麽多年以來,嘴上的官司打了無數場,幾乎每月都有互相彈劾的劄子遞上去。蘇轍在禦史台多年,當然知道此事,不過他覺得問題不大,畢竟現在不是帥司了,章楶現在可不再是一路經略安撫使了,而是陝西諸路宣撫使,可是淩駕於帥司和漕司的方麵大員,而且是帶使相的,陝西的漕司哪裏還敢給宣撫司小鞋穿
章縡笑著說道:蘇相有所不知,家父與陝西漕司可謂勢同水火,去歲平夏城之戰,就因為糧草輜重之事互相彈劾,與之積怨久矣。蘇轍笑道:此事不必擔憂,而今尊父以使相出鎮陝西,宣撫諸路,為陝西諸路帥臣,區區漕司,豈敢與樞密副使相抗衡啊。章縡苦笑道:明麵上自然不敢,可是這些衙門小吏,最是奸猾,陽奉陰違之事可沒少做,拖延推諉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且蘇相以也是以使相出鎮京兆府,他們正想利用蘇相與宣撫司打擂台。
蘇轍這才恍然,確是如此,雖然章楶如今是樞密副使兼宣撫使,算得上陝西諸路的最高軍事長官,但是按照大宋朝廷的一貫尿性,絕不可能放任哪個大臣統領諸路軍事而不加以節製的,固然從製度上說,宣撫司已經是地方最高的軍事指揮機構了,但並不是唯一的,如果把宣撫司看成管多個路的經略安撫司,那麽肯定有管多個路的轉運司,也就是都轉運司。不幸的是,目前的陝西諸路都轉運使就是蘇轍本人,這也是章楶為什麽親自給他寫信並且派自己兒子來交涉的原因。蘇轍在政治上傾向保守派,一貫是不喜歡對外用兵的,當年割四砦給西賊,蘇轍也是同意的,要是蘇轍還是堅持不用兵的態度,那前線就很麻煩了。
按官職,蘇轍是禦史中丞,章楶是樞密副使,按差遣,蘇轍是陝西諸路都轉運使判京兆府事,章楶是陝西諸路宣撫使兼經略安撫大使,可以說的上是伯仲相當,要是蘇轍不配合,章楶隻能和他打筆墨官司,玩這個他可沒把握能贏蘇轍,故而想先派兒子去溝通下,希望蘇轍能支持自己。
蘇轍明白他的意思,笑道:轉告章宣撫,這是國事,且是政事堂、官家都同意的事,我自然是全力支持章宣撫,接下來就是盤查陝西諸路各倉儲,向前線轉運了。聽聞此話,章縡拜謝道:如此就拜托蘇相了,不知蘇相可有什麽吩咐?蘇轍問道:伯成在陝西多年,當知每歲朝廷向陝西諸路轉運之巨,隻是不知這其中有多少水分?官家遣我來此,也是想看看陝西蛀蟲多嗎?章縡隻得苦笑道:數十年間朝廷向陝西轉運何止數千萬,漫說轉運使、判官這些要員,就是轉運司內的小吏,哪一個不是身家以萬貫計,但是此輩兇悍,若是將他們逼急了,他們殺人放火,沒什麽不敢幹的,昔日廣銳軍叛亂,其實也有此輩逼迫在裏麵,蘇相要查此事,不若等此戰結束,免得他們狗急跳牆。
蘇轍笑道:這個本官自然知曉,不過就怕他們撈的太多,府庫虧空,到時候免不得拿他們開刀,本官雖然從東京帶了一營禁軍來,不過都門禁軍,不堪大用,久聞西軍驃勇,可否暫借一營精銳,權充都轉運司親衛,要不然本官恐怕不能安寢了!章縡笑道:這有何難,下官迴去即從秦州調一營刀斧手到蘇相帳下聽用,這些都是與西賊鐵鷂子抗衡的精銳,蘇相盡管使用就是。蘇轍謝過後章縡告辭而去。
來到館驛,蘇轍整理儀容後,蘇轍皺著眉坐在凳子上,內心十分複雜,從他本人來說,是不願意再起兵戈的,當時司馬君實為相時,他們一道做主歸還四砦給西夏就是希望兩國重修和好,就如同宋遼兩國一樣,澶淵之盟後,近百年不起兵戈。但是官家顯然不是這麽想的,不僅想要奪迴四砦,更要滅亡西賊,收複燕雲,這是最令蘇轍想不到的。說實話,收複燕雲,在大宋已經多少年沒有提起了,太祖、太宗時也許真的要收複燕雲,可是太宗朝時兩度出師北伐都以大敗告終,對於整個大宋來說,從此再沒有哪個皇帝再提起這個事了,更不要說真宗時被契丹打到黃河邊,屈辱的簽訂了澶淵之盟,雖然說名義上宋遼兩國是盟友。但是對於大宋來說,每年的歲幣才是屈辱的。
蘇轍倒不這麽看,他認為宋遼要是重燃戰火,不僅兵兇戰危,而且一旦開戰大宋所要支付的代價要遠遠超過目下所給遼的每年五十萬匹兩的白銀和絲絹。作為宰執大臣,蘇轍覺得輕易動刀兵並非什麽好事,不光是勝負難料,更重要的是一旦戰爭曠日持久,武夫們取得權柄,對國家不是什麽好事,武夫專橫,為禍不淺。蘇轍感到深深的憂慮,而眼前這仗,卻是迫在眉睫要打的,錢糧轉運如何安排,都是令人頭大的事。
蘇轍覺得先去信章楶,向他詢問大軍到底需要多少錢糧,對了,到底應該怎麽辦,蘇轍並不太清楚,雖然已經宦海沉浮二十餘載,可是蘇轍所擔任的要麽是中書舍人這樣的翰林清貴,要麽是龍圖閣學士這樣的顧問之臣,亦或者是禦史言官,僅有的幾次外放州縣都是貶謫,並不擔任實職。對於地方事務,他是不甚精通的,到底應該怎麽做,他還要好好想想。
蘇轍有些鬱悶,這時候小廝進來說道:官人,章機宜求見。蘇轍有些不悅的說道:不是說了本官休息嗎?公事請到衙署去談!小廝嚇得趕緊出去,蘇轍突然想起了什麽,急忙說道:來的可是章縡章機宜?小廝說道:正是章機宜。蘇轍趕緊說道:快請他進來,你這狗才,怎的不說清楚。小廝一邊腹誹一邊趕緊去請章縡進來。
章縡進來後趕緊行禮說道:下官見過蘇相!蘇轍趕緊把他扶起來說道:伯成(章縡字)何必如此,你我平輩相交,何必講那些官場虛禮!雖然章縡和蘇轍年紀差了不少,但還真是平輩論交。因為蘇軾與章惇之前乃是好友,雖然後來由於政見不同兩家漸行漸遠,不過章楶乃是章惇的族叔,故而算起來章縡和蘇轍算是同輩。蘇轍問道:伯成此來,可是章宣撫有事?章縡拿出一封書信來說道:蘇相,這是家父的信件,特地命下官帶來給蘇相看的。
蘇轍趕緊打開書信,章楶在信裏詳細說明了此次出戰所需的糧草輜重,也說明了為何此次一定要出兵西賊。蘇轍看到笑道:章質夫莫不是以為吾會阻撓他,我還沒氣量狹小到如此地步。這是國事,我定當全力支持,隻是不知此戰,到底有幾分勝算?章縡笑著說道:戰陣之事,豈可妄言勝敗,不過此次出戰,以下官看來,倒是無虞。
蘇轍問道:何以見得,還請伯成解惑?章縡說道:蘇相,此次我軍出戰,全是揀選諸路精騎和拱聖軍騎兵,沒有步卒拖累,機動靈活更勝以往,之前西賊倚仗自己騎兵,多次襲擾我邊境,而今我們隻不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且此次出戰我軍並不以攻城略地為要,主要為破壞鹽宥二州的賊巢,消滅西賊為要,隻要大軍不與西賊主力交戰,就應當無虞,且家父算過,隻要在二十日內完成此事,西賊主力根本來不及迴援,若是鹽、宥二州守軍膽敢出戰,那是最好不過了。趁此機會重創西賊,為日後收複鹽、宥二州掃清障礙。
蘇轍還是加重語氣說道:伯成,這是官家親政以來的第一仗,務必要持重謹慎,不可輕忽,我等臣子個人聲名事小,官家甫一親政,即遭敗績,絕不可行,所需糧草輜重,肯定會如數轉運,請轉告章宣撫,此役務要大勝!章縡點頭說道:此事之重,我會轉告家父的,就怕下麵小吏奸猾,層層盤剝,導致大軍軍需短缺。蘇轍眼睛一抬,低聲說道:可是轉運司與宣撫司不和?
說道這個,就不得不提到大宋奇葩的官製,按製度,大宋每路有四個主官分別是經略安撫使 、轉運使、提點刑獄使、提舉常平使,按照製度,應該是經略安撫使作為主官,畢竟經略安撫使管理軍政嘛,但是宋代的製度主打的就是一個任性,為了防止地方做大,使得經略安撫使成為像節度使一樣的藩鎮,絕大多數路沒有經略安撫使。那麽問題來了,要是地方出現需要用兵的事情怎麽辦?那簡單,小事情由轉運使處理即可,大事朝廷再臨時選派大臣去擔任經略安撫使,事畢即撤。
但是有些地方,比如陝西,與西夏的戰爭曠日持久,不是一兩天能結束的,那又怎麽辦呢?也簡單,重新瓜分防區,設立經略安撫使統管一路軍政。也就是說,在宋朝的行政區劃上來說,實際上存在兩種路,一種是以經略安撫使為長官的帥司路,一種是以轉運使為長官的漕司路,二者的行政區劃互有重疊。按照製度,經略安撫使當然是一路長官,但是在實際政治生活中,轉運使才是一路的最高長官。
具體到陝西那就更複雜了,開國之初,陝西僅一路,就是陝西路,因為當時西夏並未反叛,故而陝西路是漕司路,並未設置經略安撫使,然而隨著與西夏的戰事持續進行,原本臨時派遣的經略安撫使變成的常設,朝廷在陝西的行政區劃設置就開始複雜起來了。首先就是漕司路的調整,原本的陝西路被一分為二,變成了永興軍路和秦鳳路,然後就是帥司路的劃分,整個陝西被劃分為四個帥司路即:鄜延路、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熙河開邊後還設置了熙河路,不算河東的麟府路整個陝西就已經有五個帥司路。也就是說陝西有五位經略安撫使,兩位轉運使。
按照朝廷定製,轉運使負責地方行政,經略安撫使負責軍事,從地位上說經略安撫使是高於轉運使的,但是朝廷為了防止經略安撫使在地方做大,有意加重轉運使的權力,將後勤有轉運使負責,這下就捏住了經略安撫使的命門,同時由於戰事的需要,原本由文官擔任的經略安撫使逐漸改由武將擔任,像狄青、種師中、種師道都是如此,朝廷本來就嚴防武將,對於西軍的將門子弟出任一路經略安撫使自然是極為不滿。
在文官們眼裏,他們皓首窮經,在科場作答,好不容易才從八品小吏做起,數十年兢兢業業,這才穿上緋袍,這些丘八武夫,憑著自己的悍勇,輕輕鬆鬆的就坐上了經略安撫使的位置,還位列三衙武帥、橫班武臣,這讓他們如何能忍!韓琦不就說過:東華門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兒。說白了,整個朝廷對於這些武將出身的經略安撫使們都是不信任的,再到王安石變法後,新舊黨爭,沿邊的武將幾乎都是支持新黨的,畢竟新黨要對西賊用兵,他們才有用武之地。在兩位太後垂簾時,這幫武將都遭到嚴厲的打擊,連立下大功的王韶、李憲也是如此,這就讓陝西帥司漕司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當然,對於中樞來說,自然是樂見此事的,地方大員互相之間傾軋越嚴重,中樞的權威越大,中樞就是希望陝西的漕司製約帥司,同時也是怕邊將擅啟邊釁,故而用漕司控製後勤,使得陝西帥司和漕司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帥司認為漕司有意克扣軍餉輜重,甚至從中貪墨中飽私囊,漕司認為帥司擅啟邊釁,無事生非。這麽多年以來,嘴上的官司打了無數場,幾乎每月都有互相彈劾的劄子遞上去。蘇轍在禦史台多年,當然知道此事,不過他覺得問題不大,畢竟現在不是帥司了,章楶現在可不再是一路經略安撫使了,而是陝西諸路宣撫使,可是淩駕於帥司和漕司的方麵大員,而且是帶使相的,陝西的漕司哪裏還敢給宣撫司小鞋穿
章縡笑著說道:蘇相有所不知,家父與陝西漕司可謂勢同水火,去歲平夏城之戰,就因為糧草輜重之事互相彈劾,與之積怨久矣。蘇轍笑道:此事不必擔憂,而今尊父以使相出鎮陝西,宣撫諸路,為陝西諸路帥臣,區區漕司,豈敢與樞密副使相抗衡啊。章縡苦笑道:明麵上自然不敢,可是這些衙門小吏,最是奸猾,陽奉陰違之事可沒少做,拖延推諉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且蘇相以也是以使相出鎮京兆府,他們正想利用蘇相與宣撫司打擂台。
蘇轍這才恍然,確是如此,雖然章楶如今是樞密副使兼宣撫使,算得上陝西諸路的最高軍事長官,但是按照大宋朝廷的一貫尿性,絕不可能放任哪個大臣統領諸路軍事而不加以節製的,固然從製度上說,宣撫司已經是地方最高的軍事指揮機構了,但並不是唯一的,如果把宣撫司看成管多個路的經略安撫司,那麽肯定有管多個路的轉運司,也就是都轉運司。不幸的是,目前的陝西諸路都轉運使就是蘇轍本人,這也是章楶為什麽親自給他寫信並且派自己兒子來交涉的原因。蘇轍在政治上傾向保守派,一貫是不喜歡對外用兵的,當年割四砦給西賊,蘇轍也是同意的,要是蘇轍還是堅持不用兵的態度,那前線就很麻煩了。
按官職,蘇轍是禦史中丞,章楶是樞密副使,按差遣,蘇轍是陝西諸路都轉運使判京兆府事,章楶是陝西諸路宣撫使兼經略安撫大使,可以說的上是伯仲相當,要是蘇轍不配合,章楶隻能和他打筆墨官司,玩這個他可沒把握能贏蘇轍,故而想先派兒子去溝通下,希望蘇轍能支持自己。
蘇轍明白他的意思,笑道:轉告章宣撫,這是國事,且是政事堂、官家都同意的事,我自然是全力支持章宣撫,接下來就是盤查陝西諸路各倉儲,向前線轉運了。聽聞此話,章縡拜謝道:如此就拜托蘇相了,不知蘇相可有什麽吩咐?蘇轍問道:伯成在陝西多年,當知每歲朝廷向陝西諸路轉運之巨,隻是不知這其中有多少水分?官家遣我來此,也是想看看陝西蛀蟲多嗎?章縡隻得苦笑道:數十年間朝廷向陝西轉運何止數千萬,漫說轉運使、判官這些要員,就是轉運司內的小吏,哪一個不是身家以萬貫計,但是此輩兇悍,若是將他們逼急了,他們殺人放火,沒什麽不敢幹的,昔日廣銳軍叛亂,其實也有此輩逼迫在裏麵,蘇相要查此事,不若等此戰結束,免得他們狗急跳牆。
蘇轍笑道:這個本官自然知曉,不過就怕他們撈的太多,府庫虧空,到時候免不得拿他們開刀,本官雖然從東京帶了一營禁軍來,不過都門禁軍,不堪大用,久聞西軍驃勇,可否暫借一營精銳,權充都轉運司親衛,要不然本官恐怕不能安寢了!章縡笑道:這有何難,下官迴去即從秦州調一營刀斧手到蘇相帳下聽用,這些都是與西賊鐵鷂子抗衡的精銳,蘇相盡管使用就是。蘇轍謝過後章縡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