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王鍾瑤那嬌羞的模樣,張美雲更加羨慕了。


    此刻的張美雲內心猶如有一萬隻螞蟻在爬,心癢得不行。


    “鍾瑤,快和我說說細節。”


    張美雲十分焦急地想了解高誌雲和王鍾瑤相處得點點滴滴。


    “美雲,你讓人家怎麽開口啊!”


    王鍾瑤可不想把床榻之上的情形一五一十地描繪出來。


    奈何張美雲算是國公府中王鍾瑤最好的閨蜜了,無奈之下,隻能簡單說了點。


    “國公當真如此勇猛?”


    聽著王鍾瑤的描述,張美雲都驚訝起來。


    王鍾瑤輕輕地點著頭,紅著臉說道:“國公心疼我初次侍寢,否則一個晚上都沒法睡了。”


    “一個晚上!”張美雲又一次大叫起來。


    王鍾瑤急忙捂住她的嘴,急忙說道:“美雲,別一驚一乍的,讓別人聽到了不好。”


    如果國公昨夜寵幸的是我,該有多好。


    張美雲心裏默默地想著。


    想到那羞羞的畫麵,張美雲心中升起了一股暖流。


    兩人再聊了一會兒,張美雲便迴房刺繡去了。


    王鍾瑤簡單整理了一下床榻,褪下外衣稍作休息。


    迴想著昨晚高誌雲的勇猛,王鍾瑤的眼睛開始變得迷離起來。


    蓋在身上的被子還殘留著高誌雲身上那獨有的味道,聞著這股味道,王鍾瑤更加沉醉其中。


    要是今晚還能被相公抱在懷裏就好了。


    王鍾瑤就這樣想著想著,不知不覺便進入了夢鄉。


    而此刻,可以一個晚上都不睡的高誌雲正站立在朝堂之上,聽著李善長和劉伯溫為了主考官一職爭論不休。


    朱元璋一個頭兩個大,如此重要的一職無論給了誰,另外一方必然都會不高興。


    雖然朱元璋並不怕,但朝堂之上的和諧還是要維護的。


    朱元璋無奈,隻能宣布退朝,主考官一職擇日再議。


    毫無意外,高誌雲再次被朱元璋留下共進午膳。


    高誌雲心想:這哪是午膳呢,明著就是要給我派任務啊。


    高誌雲隻有苦笑。


    後殿之中,朱元璋和高誌雲邊吃邊聊。


    酒足飯飽之後,朱元璋再次問道:“雲國公,你覺得主考官一職,朕應該給李善長還是劉伯溫呢?”


    高誌雲可不想得罪人呢,開口迴道:“皇上,你乃一國之君,你覺得給誰合適就給誰。”


    眼見高誌雲和稀泥,朱元璋也不再藏著掖著,直接開口道:“雲國公,朕這幾天思慮再三,覺得主考官一職,你最合適不過。”


    聽聞此語,高誌雲一下子就坐了起來。


    “皇上,你可別害我啊。這不讓我得罪人嘛!”


    後殿之上的皇子們此刻都默不作聲。


    他們可親眼看到過兩人為開青樓一事吵得不可開交、國子監內你追我趕的場景。


    “得罪人怎麽了?你堂堂雲國公,眾國公之首,誰敢得罪你。”


    “你堂堂一國之君,怎麽淨把得罪人的事情給我呢?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戰場之上明刀明槍我都不怕,那些陰謀詭計可是防不勝防。將來哪一天,偷偷再給我一發暗箭,我可不一定再有機會活過來。”


    那些勾心鬥角、爭權奪勢的下三濫,不得不防。


    朱元璋也明白高誌雲說得極有道理,但高誌雲確實是不二人選。


    高誌雲地位顯赫,濠州開始便與李善長、徐達、郭英等眾人一起出生入死,算是淮西集團的一份子。


    高誌雲學識淵博,涉獵豐富,對朝廷政見有獨特而深刻的理解。若論學識,劉伯溫也甘拜下風。


    如果高誌雲為主考官,既為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的淮西集團爭了光,也讓劉伯溫無話可說。


    高誌雲也深知此理,奈何事情太多,不太想趟這趟渾水。


    朱元璋也實屬無奈,隻能給高誌雲點甜頭。


    “今日如果你接了主考官一職,朕特許你建立私人衛隊,保護你和國公府安全。”


    此話一出,高誌雲和眾皇子都驚呆了。


    私人衛隊,就連明朝第一名將徐達都萬萬不敢想的事情。


    皇城之中,禁軍負責安全等一應事宜,總人數也就八千上下。


    為防止意外和叛亂,國公大臣、諸位皇子的侍衛由禁軍統一調配。


    皇帝特許皇子可以擁有不同數量的府兵,不過數量一般不會超過五十人。


    《琅琊榜》中,身為七珠親王的譽王蕭景桓圍攻寧國侯府時帶的府兵也隻有區區四十人。


    私人衛隊,可以說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誅滅一個侯爵府也不過是一炷香的時間。


    這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皇恩。


    麵對如此大的誘惑,高誌雲也不得不低頭了。


    “皇上,我還有一個要求。”


    “你可別太過分了!”


    朱元璋都要氣得拍桌子了,都允許你建私人衛隊了,還敢提要求。


    眾皇子的世界觀又碎了一地。


    如此大的皇恩之下,竟然還蹬鼻子上臉。


    高誌雲可不在乎,直言道:“皇上不要生氣,我隻是想和皇上要兩個人做為副考官。”


    科舉考試可不是鬧著玩的,那是為國家選擇棟梁之才,一般情況之下都配有副考官。


    “哪兩個人?”


    “太子殿下和宋濂宋太傅。”


    聽到自己的名字,朱標也是一臉不可思議。


    洪武六年,太子朱標年滿十八歲。


    高誌雲繼續解釋道:“太子殿下乃國之儲君,儲君則需要朝政之曆練。科舉考試之少年才俊也大都在二十左右。如太子能任科舉之副考官,必定能為天下才子之表率。他日,天下才子入朝為官,必定可以輔佐太子。”


    朱元璋點點頭,自己的這個大哥啊,雖然有時候無法無天,但對朝堂之上卻心如明鏡一般。


    太子年少,不知朝堂之險惡,需多加曆練,如太子能作為副考官,廣交天下才子,他日朝堂之上便會有極大的助力。


    朱元璋心中又是一陣感激,大哥不僅救過自己和太子的性命,現在為自己排憂解難,竟還想到太子的培養和未來,實在難得。


    聽完高誌雲的一席話,太子朱標瞬間明白了高誌雲的良苦用心。


    “太子,你可願意擔此重任?”


    “父皇,兒臣必當竭盡所能,不辜負父皇和雲國公一片苦心。”


    主考官一事終於確定,朱元璋也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高誌雲的一句話直接讓朱元璋剛喝進嘴裏的茶噴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朝,國公做了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月言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月言明並收藏穿越明朝,國公做了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