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州。
貴鄉縣城西五十裏,河東軍大營。
李克用裹著皮裘,半眯眼靜聽取各路迴報。
去年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死後諸子爭位,本是河中家事,李茂貞、王行瑜、韓建三個卻來橫插一杠子,借口支持王珙、王瑤接位,軍隊開進長安,把坐著吃瓜的天子給綁了,這就非常混蛋。李克用奉旨勤王,挨個教育了這三位做人,迎了天子還京,順便拿下了鬧事的王珙、王瑤,扶了女婿王珂一把。憑此救駕有功,獨眼龍爵位再上層樓,得封晉王。
要說起來,這一年有夠精彩。取盧龍,下河中,進京勤王,升官發財。幽州撈一筆,河中王珂送一筆,來關中更不白幹,天子賜下財貨不少,麵子裏子都賺到。在他的印象裏,著實是個肥年。
可是,明明是個喜事,但是李克用為啥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呢?
想來想去,發現根子在盧龍這裏。他原擬在幽州多待一陣,鞏固勝利果實,卻被李茂貞這幾個混蛋打亂了節奏。存文、存義在營州,燕留得、薛阿檀在幽州,終究力量太單薄,未必鎮得住局麵。其實就是鎮不住局麵,劉窟頭是越來越不聽話,反向畢露。關中打完,他想殺個迴馬槍,再走一趟盧龍。不成想朱瑄、朱瑾眼看頂不住了,兩相權衡,他決定先派精騎數千去救這哥倆,他是萬萬不想看到朱全忠這個無義之徒全取鄆、兗。
可是這哥倆是真不成器,援兵到地就被朱瑾這蠢豬送了一波,隻好再派李存信去。這次更搞笑,還在魏博就被搶了。灰溜溜跑迴來,聲淚俱下,說是羅大帥要拿他李存信的人頭做投名狀,投靠朱溫。這還得了,正好大軍沒散,就直接殺過來。等來了才弄明白,是李存信這廝在魏博橫搶惹得麻煩。
坑爹呀!
魏博想在河東和宣武之間騎牆,無所謂,隻要羅六哥不倒向朱溫就行,也算是一個緩衝。就魏博這個爛泥潭,誰想來趟渾水?鬧到現在就有點難受,大軍來都開來了,怎麽著?再迴去?臉還要不要了。
晉王尋思著,好歹得羅弘信主動來說明一下誤會吧,他就好大人大量借坡下驢,彼此都好。屆時是直接撤,還是讓魏博賠點錢糧贖罪麽?沒想好。不著急,先在這裏養養兵。魏博武夫縮在城裏不敢露頭,正好在鄉裏搶個夠本,入庫的糧食已足夠大軍數月之需了。
魏博真是富裕。
隻是這仗打得糊塗,耽誤了收拾劉仁恭。
怪誰?怪李存信軍紀不嚴?
李存信低頭進來,看爸爸斜倚著打盹,也不知該立刻匯報還是等會兒再來。這次戳出簍子不小,哥們兒心裏虛呐。看陪在邊上的蓋寓也沒個提示,又向晉王身邊一宦官投去眼神求助,仍然毫無所獲。猶豫片刻,他準備先撤。
從李存信一進來,晉王就眯著獨眼在看,見這個惹禍精要走,悠悠道:“哪裏去?”李存信忙住了,道:“羅弘信欲與我軍約戰。”說著將個紙卷捧上。李克用身後那魁偉的宦官上來,麵無表情地接過紙卷遞到晉王手裏。宦官叫張承業,之前來過河東幾次,此次三鎮犯闕,天子差他來搬救兵,然後紮根河東做監軍了。李存信想從他臉上看出點內容,很可惜,這老貨麵癱了一般,啥也瞧不出來。
獨眼龍剛剛還在幻想羅弘信能主動釋除誤會,好叫他順坡下驢各迴各家,不成想羅六居然敢下戰書!“哈哈,嗬嗬,好啊”,一股邪火竄上頂門,李克用騰地一下跳起,將那紙卷丟給邊上的蓋寓,陰陽怪氣地道:“羅弘信這是老鱉吃秤砣,鐵了心啦。約戰,好啊,戰便戰。”
被唬得肝顫的李存信抓緊添油加醋地鼓動,道:“父王英明,這廝與宣武勾勾搭搭,絕不能饒。”牽扯到朱三,獨眼龍就更加惱火,蓋寓則不失時機地將那書踩在腳下,以腳尖擦蹭了兩迴,道:“哼,說甚存信軍紀不嚴,禮送出境不會麽?襲營算怎麽迴事?但有一點良心,大王親至,不該前來釋除誤會麽。約戰?這是要給朱三表忠心呐。”
這勺油加得恰到好處,直接就把獨眼龍給點爆。“不必說了。”李鴉兒如被激怒的老虎轉了兩圈,怒道,“召集人馬,如他所願,三日後出戰。”
……
聽說羅弘信主動約戰河東,盧龍友人們也給整懵了。
“史公何必呢?”看晉軍舉止,除了打草穀搶錢糧也沒有太過分嘛,明顯不想大打出手。怎麽著?吃槍藥啦。非跟河東死磕了這是?魏博人有這麽剛?李崇武道,“晉王我是了解一點,好麵子。河東軍紀差,他心知肚明,李存信理屈在前,哪怕打了他,隻要羅帥服個軟也就揭過去了,沒必要拚命吧。”
鄭二哥也在旁幫腔,道:“是呀是呀。李存信又不是頭迴挨打,讓羅帥好好說說,屁大個事。這打起來,買賣還做不做了。”二哥也很奇怪,反正磕頭丟人也是丟老羅的人,你們這幫老貨還在乎麵皮?羅六自己都不要臉的吧。
史仁遇聞言笑道:“你呐,還是嫩呐。”
對這倆孩子,史仁遇是真心喜歡,尤其這股子認真勁兒。屋裏沒外人,史大帥兩眼精光閃爍,與他粗豪的麵相毫不沾邊。“你當羅六安了好心?”食指在案幾上輕叩了數次,道,“這有多久了,宣武軍影子都不見,明擺著想要坐山觀虎鬥。為何要打一下?你放心,肯定打不贏。不過,如此一來,就好讓東平郡王出兵來救火嘛。天平軍快撐不住了曉得吧,給朱三添點堵,保住朱家兄弟倆,俺魏博才好過日子。羅六什麽人呐,能讓宣武白占便宜。”
這裏的彎彎繞二哥就愣想不明白。“汴兵若不來呢?”這幫家夥難道不怕救兵不來,真被幹爹弄死麽?至於說給朱三扯後腿,保下朱家兄弟,是不是也有些一廂情願?真要一心搞死天平軍,人家何必來魏博趟渾水?
“不來,那就降晉王唄。”史仁遇滿不在乎地說,“定會來地,若我鎮從了河東,朱三不過啦?走魏博,晉軍一日夜可就殺到汴州城下了。等他兩個打上就沒咱什麽事了。此次鎮裏早有準備,能進城都進城了,沒事,不耽誤買賣。放心吧。魏博又非他羅六家之私產,能讓他胡來麽。”
從史仁遇的客堂出來,二哥也沒弄明白這些魏博武夫的腦袋是咋長的,眨眨眼道:“哎,三郎,這弄得,還真是,你聽明白了麽?”李三郎也摸不著北。“是什麽?”看看邊上沒人,他壓著聲音說,“其他的我沒弄懂,可有一點我是看明白了。”
二哥道:“哪個?”
李三道:“魏博本為河北雄鎮,今天我算知道為何如此不堪了。”
“為何?”
“魏博已忘了武人安身立命之本嘍。”
屠子哥虛心請教:“說明白,俺沒你心眼多。”
“武人之本是什麽?就是手裏這把刀,是這裏的一腔血。”李三郎拍拍腰間的橫刀,又用力拍了拍胸膛,道,“換個說法,就是信心,勝利之信心。比如咱打禿頭蠻,大兄敢冒著大雪奔襲近千裏,你二千人敢掏迭剌部老巢,為何?因為有必勝之信心。出關後,我軍未嚐一敗,所以,大哥一千騎帶著一堆雜兵就敢硬吃禿頭蠻過萬大軍,還能戰而勝之。那些奚人窩囊慣了,跟著我軍也敢拚命。為何?因為勝利給了我們信心。
我打心眼裏相信,就是能贏。
禿頭蠻為啥人多也打不過咱?裝備差、訓練不足是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他骨子裏怕咱。大唐三百年積威是刻在他骨子裏地,見了咱,他未戰懼三分。滅品部,滅烏隗,在燕城北,咱頂住契丹數萬大軍進攻,當時似乎是個平手,其實是咱賺大了,因為他信心被打沒了。
幾萬人打不過咱萬把號人,他就會想,三個都打不贏一個,得十個八個才行吧,沒有那麽多人就不敢打了。可是,心裏隻要有了這種念頭,真有十個八個他就敢打麽?大哥迴來後我問他,此次為何不按計劃撤退。大哥說,就要殺得他膽喪,就是要殺得他不敢迴望。唯有如此,他才會從骨子怕咱,才能畏服。”
“對對。”這話說得老黑有點熱血沸騰的感覺。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失敗就像毒藥,定要盡力避免。哪怕一時受挫,也要盡快扳迴一城,縱然是極小的勝利也必須要有。勝利,隻有勝利,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激發鬥誌。實力小不可怕,可以積小勝成大勝。怕就怕失敗成為習慣,到最後,自己都不相信勝利,不敢於勝利。
魏博就是打骨子裏已經不敢勝利了。其實這個位置,騎牆是最佳選擇。可是就算要騎牆,也得大大方方地騎牆。河東,宣武,不服來打嘛,打完了再談。對魏博來說,憑實力騎牆,就是勝利。”
李三郎迴憶了一下,繼續說道:“我記得大順元年,朱溫就打過一次魏博。當時就錯了。五戰五敗不可怕,可怕是魏博居然認慫了。你說魏博城高池深,武夫戰技、甲械皆稱不差,還不缺糧,朱溫四戰之地,才幾個人,熬得多久?哪怕躲城裏跟他耗也能耗走吧,耗走了就是勝利啊。結果慫了,一次慫,次次慫。這他媽萎一次,就再也硬不起來。
李存信打就打了,怎麽著?幹唄。野戰不成守城還不會麽,晉王能耗多久?把他耗走不就完了。居然想拿失敗做手段,可笑,可笑!如果失敗可以選擇,鬥誌就會墮落,等到最後,連勝利都不敢想,不敢爭取,甚至勝利擺在眼前都不敢去拿,那咱武夫還是個武夫?不就成行屍走肉了嗎?”
屠子哥沒想到這小白臉還有這麽剛的一麵,讚道:“有理。”
“魏博就是小聰明太多,忘了手裏有刀,忘了武夫的這一腔熱血。過去,他是鎮外打仗不靈,如今鎮裏都開始完蛋。看吧,如此下去,嘿。”李三仰望蒼穹,道,“又想撈好處又不想拚命,天底下有這好事?如果扯蛋有用,那腐儒們不早就一統寰宇了。你看著,朱三能遂他的願才有鬼,多半是雞飛蛋打。”
“那還呆著幹嘛,走吧。”老黑本來還琢磨著從史十三這兒弄些人手迴去,現在看來還是算了,可別把隊伍的風氣給帶壞嘍。這人呐,學好很難,學壞可太容易了。李三笑道:“不急。作死由他去,咱該作買賣做買賣。破船還有三千釘呢。魏博底子厚,且得蹦躂幾年哩。他自敗其家,咱抓緊賺錢。而且這邊產鐵,我還要再多弄些鐵料迴去,軍械消耗太大。”
“好好,依你。”
李三眼珠子一轉,道:“有無興趣瞅瞅他怎麽打河東。”
二哥不屑道:“一群廢物有啥好看。”
李老三道:“捧個人場嘛,下來也好做生意。”
看他一臉壞笑,二哥就知道肯定不止這麽簡單。但是要看看麽,也行。
於是李三郎去跟史仁遇說,想去學習羅大帥打仗。史仁遇隻當他是吃飽了撐的,就派人領路帶他們去魏州。李公佺聽說小夥子們也要上陣,對於幽州漢子這種掏心掏肺的情意非常感動,很是勉勵數語。便讓史十三負責招待,還特意吩咐他們跟隨史十三行動,千萬服從命令聽指揮,不要胡來。
他們這三百騎就臨時編入史十三的驍騎營。
史懷仙也是騎將,非常歡迎這夥盧龍友軍加入,手下上千騎,很有點兵強馬壯的感覺。隻是發現老黑的眼神總是不大對勁,看自己時候,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弄得十三郎莫名其妙。他很細致地給老黑找來一頂帶麵甲的鐵盔。開戰前一天晚飯,二哥實在有點繃不住,拉了史十三說話:“十三郎,二萬打二萬?要打,鎮裏這些兵都拉上去不好麽,這是個啥打法。”
“啥打法?俺叔沒跟你說麽。”
二哥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一樣,道:“隻說羅大帥跟晉王約戰,俺這不就來看看麽。你鎮裏又不缺兵,都拉出來唄。放心,你出五萬晉王他也敢來。”對李鴉兒的這股子虎勁兒,二哥那真是挺佩服的。
“哪有五萬呐。”史十三道,“啥情況你還不清楚?各州、縣兵都在守城,城中一共隻三萬兵,城不要了,都出去。”
“人不夠就別打唄。守著嘛。莫怪我說,河東兵可能拚命。”
“咳。說這個啊。”史十三鬼鬼祟祟地說,“跟你說,羅大帥沒憋好屁。”
“哦,怎麽說?”這個問題屠子哥一直想不明白,二哥就很願聽聽十三郎怎麽個說法。便聽史懷仙道:“都不想打,這廝非說不做不成,否則汴兵不好來。放屁,他那心思爺爺還不知麽。哼,想借獨眼龍這把刀給弟兄們添堵呢。他年紀大了,本來大夥想推李公接位,這廝偏想讓他那個兒子接任。還不明白?”
貴鄉縣城西五十裏,河東軍大營。
李克用裹著皮裘,半眯眼靜聽取各路迴報。
去年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死後諸子爭位,本是河中家事,李茂貞、王行瑜、韓建三個卻來橫插一杠子,借口支持王珙、王瑤接位,軍隊開進長安,把坐著吃瓜的天子給綁了,這就非常混蛋。李克用奉旨勤王,挨個教育了這三位做人,迎了天子還京,順便拿下了鬧事的王珙、王瑤,扶了女婿王珂一把。憑此救駕有功,獨眼龍爵位再上層樓,得封晉王。
要說起來,這一年有夠精彩。取盧龍,下河中,進京勤王,升官發財。幽州撈一筆,河中王珂送一筆,來關中更不白幹,天子賜下財貨不少,麵子裏子都賺到。在他的印象裏,著實是個肥年。
可是,明明是個喜事,但是李克用為啥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呢?
想來想去,發現根子在盧龍這裏。他原擬在幽州多待一陣,鞏固勝利果實,卻被李茂貞這幾個混蛋打亂了節奏。存文、存義在營州,燕留得、薛阿檀在幽州,終究力量太單薄,未必鎮得住局麵。其實就是鎮不住局麵,劉窟頭是越來越不聽話,反向畢露。關中打完,他想殺個迴馬槍,再走一趟盧龍。不成想朱瑄、朱瑾眼看頂不住了,兩相權衡,他決定先派精騎數千去救這哥倆,他是萬萬不想看到朱全忠這個無義之徒全取鄆、兗。
可是這哥倆是真不成器,援兵到地就被朱瑾這蠢豬送了一波,隻好再派李存信去。這次更搞笑,還在魏博就被搶了。灰溜溜跑迴來,聲淚俱下,說是羅大帥要拿他李存信的人頭做投名狀,投靠朱溫。這還得了,正好大軍沒散,就直接殺過來。等來了才弄明白,是李存信這廝在魏博橫搶惹得麻煩。
坑爹呀!
魏博想在河東和宣武之間騎牆,無所謂,隻要羅六哥不倒向朱溫就行,也算是一個緩衝。就魏博這個爛泥潭,誰想來趟渾水?鬧到現在就有點難受,大軍來都開來了,怎麽著?再迴去?臉還要不要了。
晉王尋思著,好歹得羅弘信主動來說明一下誤會吧,他就好大人大量借坡下驢,彼此都好。屆時是直接撤,還是讓魏博賠點錢糧贖罪麽?沒想好。不著急,先在這裏養養兵。魏博武夫縮在城裏不敢露頭,正好在鄉裏搶個夠本,入庫的糧食已足夠大軍數月之需了。
魏博真是富裕。
隻是這仗打得糊塗,耽誤了收拾劉仁恭。
怪誰?怪李存信軍紀不嚴?
李存信低頭進來,看爸爸斜倚著打盹,也不知該立刻匯報還是等會兒再來。這次戳出簍子不小,哥們兒心裏虛呐。看陪在邊上的蓋寓也沒個提示,又向晉王身邊一宦官投去眼神求助,仍然毫無所獲。猶豫片刻,他準備先撤。
從李存信一進來,晉王就眯著獨眼在看,見這個惹禍精要走,悠悠道:“哪裏去?”李存信忙住了,道:“羅弘信欲與我軍約戰。”說著將個紙卷捧上。李克用身後那魁偉的宦官上來,麵無表情地接過紙卷遞到晉王手裏。宦官叫張承業,之前來過河東幾次,此次三鎮犯闕,天子差他來搬救兵,然後紮根河東做監軍了。李存信想從他臉上看出點內容,很可惜,這老貨麵癱了一般,啥也瞧不出來。
獨眼龍剛剛還在幻想羅弘信能主動釋除誤會,好叫他順坡下驢各迴各家,不成想羅六居然敢下戰書!“哈哈,嗬嗬,好啊”,一股邪火竄上頂門,李克用騰地一下跳起,將那紙卷丟給邊上的蓋寓,陰陽怪氣地道:“羅弘信這是老鱉吃秤砣,鐵了心啦。約戰,好啊,戰便戰。”
被唬得肝顫的李存信抓緊添油加醋地鼓動,道:“父王英明,這廝與宣武勾勾搭搭,絕不能饒。”牽扯到朱三,獨眼龍就更加惱火,蓋寓則不失時機地將那書踩在腳下,以腳尖擦蹭了兩迴,道:“哼,說甚存信軍紀不嚴,禮送出境不會麽?襲營算怎麽迴事?但有一點良心,大王親至,不該前來釋除誤會麽。約戰?這是要給朱三表忠心呐。”
這勺油加得恰到好處,直接就把獨眼龍給點爆。“不必說了。”李鴉兒如被激怒的老虎轉了兩圈,怒道,“召集人馬,如他所願,三日後出戰。”
……
聽說羅弘信主動約戰河東,盧龍友人們也給整懵了。
“史公何必呢?”看晉軍舉止,除了打草穀搶錢糧也沒有太過分嘛,明顯不想大打出手。怎麽著?吃槍藥啦。非跟河東死磕了這是?魏博人有這麽剛?李崇武道,“晉王我是了解一點,好麵子。河東軍紀差,他心知肚明,李存信理屈在前,哪怕打了他,隻要羅帥服個軟也就揭過去了,沒必要拚命吧。”
鄭二哥也在旁幫腔,道:“是呀是呀。李存信又不是頭迴挨打,讓羅帥好好說說,屁大個事。這打起來,買賣還做不做了。”二哥也很奇怪,反正磕頭丟人也是丟老羅的人,你們這幫老貨還在乎麵皮?羅六自己都不要臉的吧。
史仁遇聞言笑道:“你呐,還是嫩呐。”
對這倆孩子,史仁遇是真心喜歡,尤其這股子認真勁兒。屋裏沒外人,史大帥兩眼精光閃爍,與他粗豪的麵相毫不沾邊。“你當羅六安了好心?”食指在案幾上輕叩了數次,道,“這有多久了,宣武軍影子都不見,明擺著想要坐山觀虎鬥。為何要打一下?你放心,肯定打不贏。不過,如此一來,就好讓東平郡王出兵來救火嘛。天平軍快撐不住了曉得吧,給朱三添點堵,保住朱家兄弟倆,俺魏博才好過日子。羅六什麽人呐,能讓宣武白占便宜。”
這裏的彎彎繞二哥就愣想不明白。“汴兵若不來呢?”這幫家夥難道不怕救兵不來,真被幹爹弄死麽?至於說給朱三扯後腿,保下朱家兄弟,是不是也有些一廂情願?真要一心搞死天平軍,人家何必來魏博趟渾水?
“不來,那就降晉王唄。”史仁遇滿不在乎地說,“定會來地,若我鎮從了河東,朱三不過啦?走魏博,晉軍一日夜可就殺到汴州城下了。等他兩個打上就沒咱什麽事了。此次鎮裏早有準備,能進城都進城了,沒事,不耽誤買賣。放心吧。魏博又非他羅六家之私產,能讓他胡來麽。”
從史仁遇的客堂出來,二哥也沒弄明白這些魏博武夫的腦袋是咋長的,眨眨眼道:“哎,三郎,這弄得,還真是,你聽明白了麽?”李三郎也摸不著北。“是什麽?”看看邊上沒人,他壓著聲音說,“其他的我沒弄懂,可有一點我是看明白了。”
二哥道:“哪個?”
李三道:“魏博本為河北雄鎮,今天我算知道為何如此不堪了。”
“為何?”
“魏博已忘了武人安身立命之本嘍。”
屠子哥虛心請教:“說明白,俺沒你心眼多。”
“武人之本是什麽?就是手裏這把刀,是這裏的一腔血。”李三郎拍拍腰間的橫刀,又用力拍了拍胸膛,道,“換個說法,就是信心,勝利之信心。比如咱打禿頭蠻,大兄敢冒著大雪奔襲近千裏,你二千人敢掏迭剌部老巢,為何?因為有必勝之信心。出關後,我軍未嚐一敗,所以,大哥一千騎帶著一堆雜兵就敢硬吃禿頭蠻過萬大軍,還能戰而勝之。那些奚人窩囊慣了,跟著我軍也敢拚命。為何?因為勝利給了我們信心。
我打心眼裏相信,就是能贏。
禿頭蠻為啥人多也打不過咱?裝備差、訓練不足是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他骨子裏怕咱。大唐三百年積威是刻在他骨子裏地,見了咱,他未戰懼三分。滅品部,滅烏隗,在燕城北,咱頂住契丹數萬大軍進攻,當時似乎是個平手,其實是咱賺大了,因為他信心被打沒了。
幾萬人打不過咱萬把號人,他就會想,三個都打不贏一個,得十個八個才行吧,沒有那麽多人就不敢打了。可是,心裏隻要有了這種念頭,真有十個八個他就敢打麽?大哥迴來後我問他,此次為何不按計劃撤退。大哥說,就要殺得他膽喪,就是要殺得他不敢迴望。唯有如此,他才會從骨子怕咱,才能畏服。”
“對對。”這話說得老黑有點熱血沸騰的感覺。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失敗就像毒藥,定要盡力避免。哪怕一時受挫,也要盡快扳迴一城,縱然是極小的勝利也必須要有。勝利,隻有勝利,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激發鬥誌。實力小不可怕,可以積小勝成大勝。怕就怕失敗成為習慣,到最後,自己都不相信勝利,不敢於勝利。
魏博就是打骨子裏已經不敢勝利了。其實這個位置,騎牆是最佳選擇。可是就算要騎牆,也得大大方方地騎牆。河東,宣武,不服來打嘛,打完了再談。對魏博來說,憑實力騎牆,就是勝利。”
李三郎迴憶了一下,繼續說道:“我記得大順元年,朱溫就打過一次魏博。當時就錯了。五戰五敗不可怕,可怕是魏博居然認慫了。你說魏博城高池深,武夫戰技、甲械皆稱不差,還不缺糧,朱溫四戰之地,才幾個人,熬得多久?哪怕躲城裏跟他耗也能耗走吧,耗走了就是勝利啊。結果慫了,一次慫,次次慫。這他媽萎一次,就再也硬不起來。
李存信打就打了,怎麽著?幹唄。野戰不成守城還不會麽,晉王能耗多久?把他耗走不就完了。居然想拿失敗做手段,可笑,可笑!如果失敗可以選擇,鬥誌就會墮落,等到最後,連勝利都不敢想,不敢爭取,甚至勝利擺在眼前都不敢去拿,那咱武夫還是個武夫?不就成行屍走肉了嗎?”
屠子哥沒想到這小白臉還有這麽剛的一麵,讚道:“有理。”
“魏博就是小聰明太多,忘了手裏有刀,忘了武夫的這一腔熱血。過去,他是鎮外打仗不靈,如今鎮裏都開始完蛋。看吧,如此下去,嘿。”李三仰望蒼穹,道,“又想撈好處又不想拚命,天底下有這好事?如果扯蛋有用,那腐儒們不早就一統寰宇了。你看著,朱三能遂他的願才有鬼,多半是雞飛蛋打。”
“那還呆著幹嘛,走吧。”老黑本來還琢磨著從史十三這兒弄些人手迴去,現在看來還是算了,可別把隊伍的風氣給帶壞嘍。這人呐,學好很難,學壞可太容易了。李三笑道:“不急。作死由他去,咱該作買賣做買賣。破船還有三千釘呢。魏博底子厚,且得蹦躂幾年哩。他自敗其家,咱抓緊賺錢。而且這邊產鐵,我還要再多弄些鐵料迴去,軍械消耗太大。”
“好好,依你。”
李三眼珠子一轉,道:“有無興趣瞅瞅他怎麽打河東。”
二哥不屑道:“一群廢物有啥好看。”
李老三道:“捧個人場嘛,下來也好做生意。”
看他一臉壞笑,二哥就知道肯定不止這麽簡單。但是要看看麽,也行。
於是李三郎去跟史仁遇說,想去學習羅大帥打仗。史仁遇隻當他是吃飽了撐的,就派人領路帶他們去魏州。李公佺聽說小夥子們也要上陣,對於幽州漢子這種掏心掏肺的情意非常感動,很是勉勵數語。便讓史十三負責招待,還特意吩咐他們跟隨史十三行動,千萬服從命令聽指揮,不要胡來。
他們這三百騎就臨時編入史十三的驍騎營。
史懷仙也是騎將,非常歡迎這夥盧龍友軍加入,手下上千騎,很有點兵強馬壯的感覺。隻是發現老黑的眼神總是不大對勁,看自己時候,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弄得十三郎莫名其妙。他很細致地給老黑找來一頂帶麵甲的鐵盔。開戰前一天晚飯,二哥實在有點繃不住,拉了史十三說話:“十三郎,二萬打二萬?要打,鎮裏這些兵都拉上去不好麽,這是個啥打法。”
“啥打法?俺叔沒跟你說麽。”
二哥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一樣,道:“隻說羅大帥跟晉王約戰,俺這不就來看看麽。你鎮裏又不缺兵,都拉出來唄。放心,你出五萬晉王他也敢來。”對李鴉兒的這股子虎勁兒,二哥那真是挺佩服的。
“哪有五萬呐。”史十三道,“啥情況你還不清楚?各州、縣兵都在守城,城中一共隻三萬兵,城不要了,都出去。”
“人不夠就別打唄。守著嘛。莫怪我說,河東兵可能拚命。”
“咳。說這個啊。”史十三鬼鬼祟祟地說,“跟你說,羅大帥沒憋好屁。”
“哦,怎麽說?”這個問題屠子哥一直想不明白,二哥就很願聽聽十三郎怎麽個說法。便聽史懷仙道:“都不想打,這廝非說不做不成,否則汴兵不好來。放屁,他那心思爺爺還不知麽。哼,想借獨眼龍這把刀給弟兄們添堵呢。他年紀大了,本來大夥想推李公接位,這廝偏想讓他那個兒子接任。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