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三年後。
張國慶已經消失了很久,記憶力好的人也隻能依稀迴憶起,資政大人似乎是打完仗就再也沒有出現,倒是他的夫人,幾天前有一個任命,叫鹽州調查局,似乎是一個新局。
隻從名字上看,這個局和原來低調的社會調查局名字很像,沒有引起很多注意,但在高級官員中,都知道這個局的職能很像“皇城司”,主要針對的就是官員,也管敵國間諜,本國反叛分子,和後世米國的聯邦調查局很像。
已經有漢國學者將過去的三年稱為“黃金三年”,原因無他,三年無戰事,經濟大發展,不僅是鹽州城擴大了將近一倍多,還在繼續擴大,普通百姓也都賺的盆滿缽滿,甚至還出現了幾個社會領袖,都是發了大財的人。比如說,造自行車的郭曉亮,喊出了“讓每個人都有一輛自行車的口號”,這個口號剛提出,就遭受了不少嘲諷,但是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即使是最保守的人,也不再嘲諷這個口號了。
大家都知道帶頭大哥是個好戰分子,隨時都會開戰,這種情況下,漢國居然無戰事,南邊的南陳雖是小動作不斷,卻沒有哪件特別過分的事。
金狼大敗後,也老實了很多,兩國舉行了數十次談判,雖艱難,但每次都會在陳總督要掀桌子前,金狼退讓一些,兩國的貿易量反倒上漲了十數倍。
總有很多數據來證明這是黃金三年,比如糧食產量,鹽州附近本就是魚米之鄉,這幾年的糧產量居然增加了一倍,重要原因有好幾條,什麽畝產量增加五成多,什麽種植麵積增加了兩成多,什麽半機械化農具的推廣提升了效率之類,每一條都能促進增產。
再比如,各州縣的道路係統越發完善,每個州縣都普及了自行車,還出現了一種能坐兩三人的機車,名字叫汽車,不用人踩,速度比自行車快很多。
金狼國的學者對此有別的看法,他們說,“漢國每一條道路下麵,都埋著一個金狼俘虜。”這種說法一段時間還非常流行,鹽州日報專門做了說明,說修路過程中,確實有一些俘虜死亡,數量非常少,隻有不到30人,都是意外致死,同期漢國技術人員死亡數也達到20人。
當然,所謂的黃金三年,最重要的是,漢國國民實現了“吃飽飯”,不管是工廠做工的,還是田裏勞作,亦或是教師、商店的學徒,不管哪種職業,吃飽飯是沒有問題的。
全民吃飽飯,不管是金狼還是南陳,都是難以想像的成就,如此成就,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偷偷來到漢國,漢國仍然是來者不拒,甚至分配田地房屋的政策還在堅持,雖然這已經成了漢國財政的巨大負擔。
除了移民問題,其他局也出了很多問題,最典型的是五大局,所謂的五大局,除了移民局,還有生產物資局、糧食局、商業局和用電局。
一方麵,老百姓對這五大局怨聲載道,另一方麵,進入五大局,又是很多人的夢想,即使是在市井的飯桌上,也是以有親戚在這幾個局公幹為榮。
鹽州調查局,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立的,王麗出任首個局長,也是她的意願。
如今張國慶幾人的子女都已經3歲多,進了專門的幼兒園,按張國慶的經驗,這個時候,父母就要開始減少和子女在一起的時間,這樣他們也就都有了空閑時間。
陳宇峰這幾年的執政,看似順風順水,實則積累了很多問題,幾個人分析了幾次,得出的結論是,內部機構的有效運作和監督,成為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甚至比比科技發展更為關鍵。
本著問題導向,陳宇峰邀請張國慶主持這項工作,張國慶卻將此事交給了王麗,他自己,選擇了當個普通老師。吳文玉也沒有選擇去拯救漢國瀕臨崩潰的財政係統,而是自己開了個投資公司,隻在漢國財政實在轉不開時,有息借貸一些錢,維持陳宇峰行政係統的運轉。
鹽州附近的安全形勢已經極大好轉,王麗的衛隊從一個連降成兩個班,剩餘人員有些進入戰鬥部隊,有些當了保衛教官,大部分人則是直接轉為調查局成員。
按張國慶的思路,調查局成立後,先發個通知,說明成立了這樣一個機構,要解決什麽問題,對官員有個震懾,但是估計效果不會太好,之後再從王麗比較熟悉的移民局開刀,抽絲剝繭,將關聯的人一個一個挖出來。
甚至說,第一個局,要計劃到半年時間,隻有實實在在地把害群之馬抓出來,才能起到淨化作用。
至於說找移民局的線索,根本不費什麽勁,隨便找個酒館,聽幾天,就有不少傳言,再根據傳言找到當事人,當事人也不隱瞞,就自豪地將前因後果說了出來。後來寫曆史的人說,這段時間是“腐敗公開化”時期。
鹽州調查局最重要的部門,自然是調查科,科長叫張二彪,和警局刑偵科類似,調查科采用了小組工作製,一般是兩人一組,負責一個案子,剛建的局,規模就挺大,光調查組就有33個。
鹽州調查局低調成立後,就開始了線索的收集、梳理和定案。前期坊間有不少傳聞,社會調查局也有很多記錄,每條記錄都分給一個組。
調查科的人也收集了一些線索,大都是酒館裏聽來的,不管哪樣的線索,都會由專人負責,將案件要素盡量補齊,而不是停留在傳聞階段。
王麗每天都會聽取調查組匯報,她稱這個叫“晨會”製度,每個組將前一天的工作成果簡單匯報一下,調查科長會有一些指示,當然這個指示一般是“繼續跟進”,王麗大多數情況都不會發言。
前幾天的工作混亂而繁忙,第三天時,第17小組的林橙在匯報時,落實了一條傳聞:有人靠著移民局發了大財。
他說,“城北何家莊有一個叫姚中生的潑皮,平時沒有正當營生,爛賭成性,隻是隔段時間就會被人帶走幫幾天忙,日子過的還不差,此人根本不避諱,說有朋友在移民局,走一道就能弄20畝地,還有房屋家具。”
張國慶已經消失了很久,記憶力好的人也隻能依稀迴憶起,資政大人似乎是打完仗就再也沒有出現,倒是他的夫人,幾天前有一個任命,叫鹽州調查局,似乎是一個新局。
隻從名字上看,這個局和原來低調的社會調查局名字很像,沒有引起很多注意,但在高級官員中,都知道這個局的職能很像“皇城司”,主要針對的就是官員,也管敵國間諜,本國反叛分子,和後世米國的聯邦調查局很像。
已經有漢國學者將過去的三年稱為“黃金三年”,原因無他,三年無戰事,經濟大發展,不僅是鹽州城擴大了將近一倍多,還在繼續擴大,普通百姓也都賺的盆滿缽滿,甚至還出現了幾個社會領袖,都是發了大財的人。比如說,造自行車的郭曉亮,喊出了“讓每個人都有一輛自行車的口號”,這個口號剛提出,就遭受了不少嘲諷,但是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即使是最保守的人,也不再嘲諷這個口號了。
大家都知道帶頭大哥是個好戰分子,隨時都會開戰,這種情況下,漢國居然無戰事,南邊的南陳雖是小動作不斷,卻沒有哪件特別過分的事。
金狼大敗後,也老實了很多,兩國舉行了數十次談判,雖艱難,但每次都會在陳總督要掀桌子前,金狼退讓一些,兩國的貿易量反倒上漲了十數倍。
總有很多數據來證明這是黃金三年,比如糧食產量,鹽州附近本就是魚米之鄉,這幾年的糧產量居然增加了一倍,重要原因有好幾條,什麽畝產量增加五成多,什麽種植麵積增加了兩成多,什麽半機械化農具的推廣提升了效率之類,每一條都能促進增產。
再比如,各州縣的道路係統越發完善,每個州縣都普及了自行車,還出現了一種能坐兩三人的機車,名字叫汽車,不用人踩,速度比自行車快很多。
金狼國的學者對此有別的看法,他們說,“漢國每一條道路下麵,都埋著一個金狼俘虜。”這種說法一段時間還非常流行,鹽州日報專門做了說明,說修路過程中,確實有一些俘虜死亡,數量非常少,隻有不到30人,都是意外致死,同期漢國技術人員死亡數也達到20人。
當然,所謂的黃金三年,最重要的是,漢國國民實現了“吃飽飯”,不管是工廠做工的,還是田裏勞作,亦或是教師、商店的學徒,不管哪種職業,吃飽飯是沒有問題的。
全民吃飽飯,不管是金狼還是南陳,都是難以想像的成就,如此成就,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偷偷來到漢國,漢國仍然是來者不拒,甚至分配田地房屋的政策還在堅持,雖然這已經成了漢國財政的巨大負擔。
除了移民問題,其他局也出了很多問題,最典型的是五大局,所謂的五大局,除了移民局,還有生產物資局、糧食局、商業局和用電局。
一方麵,老百姓對這五大局怨聲載道,另一方麵,進入五大局,又是很多人的夢想,即使是在市井的飯桌上,也是以有親戚在這幾個局公幹為榮。
鹽州調查局,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立的,王麗出任首個局長,也是她的意願。
如今張國慶幾人的子女都已經3歲多,進了專門的幼兒園,按張國慶的經驗,這個時候,父母就要開始減少和子女在一起的時間,這樣他們也就都有了空閑時間。
陳宇峰這幾年的執政,看似順風順水,實則積累了很多問題,幾個人分析了幾次,得出的結論是,內部機構的有效運作和監督,成為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甚至比比科技發展更為關鍵。
本著問題導向,陳宇峰邀請張國慶主持這項工作,張國慶卻將此事交給了王麗,他自己,選擇了當個普通老師。吳文玉也沒有選擇去拯救漢國瀕臨崩潰的財政係統,而是自己開了個投資公司,隻在漢國財政實在轉不開時,有息借貸一些錢,維持陳宇峰行政係統的運轉。
鹽州附近的安全形勢已經極大好轉,王麗的衛隊從一個連降成兩個班,剩餘人員有些進入戰鬥部隊,有些當了保衛教官,大部分人則是直接轉為調查局成員。
按張國慶的思路,調查局成立後,先發個通知,說明成立了這樣一個機構,要解決什麽問題,對官員有個震懾,但是估計效果不會太好,之後再從王麗比較熟悉的移民局開刀,抽絲剝繭,將關聯的人一個一個挖出來。
甚至說,第一個局,要計劃到半年時間,隻有實實在在地把害群之馬抓出來,才能起到淨化作用。
至於說找移民局的線索,根本不費什麽勁,隨便找個酒館,聽幾天,就有不少傳言,再根據傳言找到當事人,當事人也不隱瞞,就自豪地將前因後果說了出來。後來寫曆史的人說,這段時間是“腐敗公開化”時期。
鹽州調查局最重要的部門,自然是調查科,科長叫張二彪,和警局刑偵科類似,調查科采用了小組工作製,一般是兩人一組,負責一個案子,剛建的局,規模就挺大,光調查組就有33個。
鹽州調查局低調成立後,就開始了線索的收集、梳理和定案。前期坊間有不少傳聞,社會調查局也有很多記錄,每條記錄都分給一個組。
調查科的人也收集了一些線索,大都是酒館裏聽來的,不管哪樣的線索,都會由專人負責,將案件要素盡量補齊,而不是停留在傳聞階段。
王麗每天都會聽取調查組匯報,她稱這個叫“晨會”製度,每個組將前一天的工作成果簡單匯報一下,調查科長會有一些指示,當然這個指示一般是“繼續跟進”,王麗大多數情況都不會發言。
前幾天的工作混亂而繁忙,第三天時,第17小組的林橙在匯報時,落實了一條傳聞:有人靠著移民局發了大財。
他說,“城北何家莊有一個叫姚中生的潑皮,平時沒有正當營生,爛賭成性,隻是隔段時間就會被人帶走幫幾天忙,日子過的還不差,此人根本不避諱,說有朋友在移民局,走一道就能弄20畝地,還有房屋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