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陳辦的人都有一種感覺,陳總督似乎是換了一個人,原來急躁的脾氣明顯好了很多,不少生產計劃都被他主動延期,下麵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這是陳宇峰將自己的五年規劃目標打了幾次對折的結果,原來他想在這五年裏,把北方金狼地盤盡數拿下,經過認真推演,他發現即使是拿下了這麽大的地盤,也會消化不良,因此將目標降為向西擴張一個省的地盤,改變控製區東西迴旋餘地過於狹窄的局麵,這個改變對陳宇峰來說,是有些遺憾的。


    目標下降後,陳宇峰感覺很多事情推動都變得容易了,甚至稍許有了些遊刃有餘的感覺。


    張帥如約到了鹽州後,陳宇峰拉著他和一眾工程師,商量如何設計出一輛能在戰場上使用的軍用皮卡車。


    經過陳宇峰的引導,最終的要求有幾點,一是最高速度,要接近甚至超過優秀戰馬的衝刺速度,這就要求車輛最高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50公裏;第二是載重,要求能夠載重4名成年男性的基礎上,還能夠攜帶機槍和若幹子彈;第三是地形適應性,特別是平原地區,能夠在未平整的路麵上穩定行駛。


    為了避免指標過高導致研發周期過長,又規定每項指標隻要達到要求的70%,就可以定型成為初始型號。


    呂炎作為項目的總負責人,對這些指標相當擔心,因為他現在的產品,雖說已經比其他幾型內燃機車都要好,但與這次會議的要求還有一半以上的差距,這越往上,改進就越困難。


    呂炎的小組如今已經超過了100人,原來的三十多人,大部分都進了內燃機組,又新成立了傳動組,整車組,還專門有一個服務組。


    整個項目的核心,仍是內燃機組,這部分技術不能突破,其他幾個組推進就意義不大。


    呂炎沒想到的是,這個不成熟的產品,居然得到了張國慶的訂單:5輛試驗用車。


    這下各組都要忙起來了,光是內燃機上的配件,就需要組裏技工加工很長時間。


    陳宇峰聽說張國慶下的訂單後,也追加了5台訂單,這樣呂炎手中有了10台的訂單,就更忙了。他的想法和張國慶很類似,這樣一個訂單,能促進研發小組裏麵的技工提升熟練度,還能得到一批通勤車輛,這批車輛可以在使用中改進,更有利於產業成熟。


    再次開軍事會議時,陳宇峰明確了有限的戰略目標,在明確的目標下,各種物資需求也都變得可計算,即使上次會議中,最難解決的銅資源,也因為有確定的數量,參謀部計算後,認為,在壓縮社會其他行業用銅的情況下,新增兩艘船的運力,就能夠滿足需求,這讓陳宇峰稍稍鬆了口氣。


    實際上,從張國慶那裏接手的工作越多,他越能感覺到,要維持這個隻有半個省地盤的“國”的運轉,是多麽的困難。他要趁著這個過渡期,盡快將自己關心的幾件大事推動起來,一旦張國慶交接過了,他的精力可能就顧不上了。


    陳宇峰將解線團的起點,放在了明崇造船廠。他知道,造船是個慢工,一艘大船,建設周期要好幾年,現在他提出的需求,也許要到兩、三年後才能實現,他現在就是要實地看一看,有沒有快一點的解決方案。


    船廠對未來的最高領導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橫幅、標語到處都是,也突出打掃了衛生,要知道,船廠很多地方是荒地,長些草木並不影響生產。


    陳宇峰對此並不滿意,但他沒有說什麽,畢竟這是為了迎接自己。


    這個船廠原本隻是陸高江邊的一個小小修船作坊,張國慶拿下明崇島後,隻花了幾十兩銀子,就把這個已經維持不下去的小作坊連人帶工具買了下來,然後就遷到明崇島,重新開張。


    開始半年還是老本行,隻是為過往船隻提供維修服務。半年後船廠就開始了擴張之路,從北邊逃過來的人,隻要有船廠經驗的,都安排到船廠,從同時隻能修1條船,發展同時能修4條船,又從建幾十噸的小船,發展到數千噸大船。


    船廠也是張國慶幾人常來的地方,他們除了是船廠的東家,也是船廠最大的客戶,每艘大船,都要吃盡巨量的鋼材、木材和其他各種物資,算是吞金巨獸。


    船廠再怎麽準備,船台上卻是難以粉飾,陳宇峰主要目的就是看這個,順便看看,有沒有提前完工的可能性。


    遠遠看去,四個船台上都是正在新建的船,兩大兩小,兩艘大船是一胖一瘦,顯然,一艘是軍艦,另一艘才是運輸船。


    這種調研,不變的流程都是會議室座談。陳宇峰拿起會議議程看了一眼,看到光匯報的人就有四個,又是船廠總經理陳江海匯報《超越時代,明崇船廠高速發展之路》,又是廠技術科匯報《開拓創新,解放思想,大噸位船隻取得新突破》,又是第二項目組匯報《趕比趕拚,勇保星球最快建造速度》,還有一個先進個人的《五年幹好一件事》。


    看看4人的匯報材料,加起來超過100頁,這要聽完,半天就不說了,幸好這種座談會,都會請領導先說話,陳宇峰很客氣的說,“各位準備的材料,我要拿迴去認真拜讀,今天時間有限,我呢,還想了解一些材料之外的人和事,特別想認識一下船廠的骨幹,所以呢,今天我們聊聊天,不要太拘謹了。”


    陳宇峰看到總經理陳江海臉上表情一僵,知道這個動作打亂了他的布置。於是先看向陳江海,說,“陳總經理,咱們是一家子,你先聊聊,船台上在建幾艘船的情況。”


    陳江海原來也向陳宇峰匯報過幾次工作,他對陳宇峰的印象並不好,聽完匯報,陳宇峰很少問細節,更多的是要求完工時間。


    這次陳宇峰來考察,他就怕是催工期的,但還是準備了不少匯報材料。但陳宇峰一開口,他就發現,這次陳宇峰與過去的印象似乎不太一樣。


    陳江海也算是高級幹部,每年都花費海量的資金和原材料,見識自然不凡,他整理一下思路,侃侃而談。


    “在建的船中,進度最快的是4000噸級大型運輸船,這艘船已經開工兩年多,現在的工作進入到內部設備安裝部分,預計年底能夠下水,成為海運公司最大的運輸船。”


    “兩艘六百噸級運輸船,是為外部訂貨而生產的南陳沙船,主要用於濱海運輸,兩艘船都開工了快一年,預計兩個月內就能完工。”


    “剩餘那艘船是去年年底開工的3000噸級戰艦,現在還是剛開始建造,預計完工時間為三年後。”


    陳宇峰知道船廠會接一些私人的訂單,畢竟張國慶時代,什麽都是“協調發展”,船廠經常會有“吃不飽”的情況,他們自己接些活,提高工人收入,也在常理之中。


    但是如今他急需運輸船,就不能容忍船廠將有限的生產能力用於完全沒有戰略意義的私活,於是他問,“如果集中更多的人力、物資,運輸船幾月能完工?”


    陳江海思考了一會,說,“船隻建造,堆人意義並不大,很多工序急不來,如果增加人,最多也隻能提前一個月。”


    陳宇峰盯著陳江海看了一陣,說,“10月底,我來參加下水儀式,希望老陳不要辜負我。這件事,你聯係魏主任協調。”說著指了指旁邊的魏聰明。


    陳江海看了一眼相當於大內總管的魏聰明,點點頭,心想,好在剛才沒有把話說滿,要不然這壓力就更大了。


    陳宇峰又問,“船廠手中還有什麽訂單?”


    陳江海迴答,“運輸船和軍艦建完後,暫時沒有大型船隻,兩個大船台都會空下來,但小船台的訂單很多,我們已經簽下的訂單還有6艘,其中4艘是遠洋運輸隊的,2艘是私人的。”


    陳宇峰轉向魏聰明,說,“你協調遠洋運輸隊,再訂購一艘4000噸的運輸船,軍隊也再訂購一艘軍艦,這船台不能閑著。”


    魏聰明急忙記在本子上,他知道,陳宇峰隻管安排工作,後麵為這些訂單協調資金、資源,都是自己的事。


    陳江海臉上露出喜色,他感覺這次陳總是來送蛋糕的,不過為了掩飾自己繃不住的表情,趕緊端起茶杯喝了口水,但茶杯卻停在嘴邊了好一陣。


    今天陳宇峰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此時他已經放鬆下來,轉向技術科長,說道,“小李,聊聊你最得意的創新。”


    這個小李陳宇峰還給他上過課,但也好幾年沒有見了,小李有些激動的站起來,陳宇峰抬手下壓,示意他坐下,小李還是鞠了個躬,說,“陳老師,您還記得我。”


    陳宇峰點點頭,小李更是激動,說,“我最得意的創新,是大型船舶的舵漿一體係統,改變了船船舶轉彎時操作不靈活的問題,我們的大型船舶,比普通的小船還要靈活,這個設計也解決了低速時轉向不靈的問題。”


    然後小李就開始分析水流、波浪,又是正弦餘弦的,又是拋物線的,陳宇峰本來不想打斷他,誰知道他越說越起勁,甚至準備找個黑板,演示波浪和船隻相對作用公式時,陳宇峰忍不住了,“小李,今天我們不談過深的技術,還有其他創新嗎?”


    小李也是一時激動,這一打斷,清醒過來,說,“都在我那個匯報材料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科蘭記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蟲小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蟲小小並收藏新科蘭記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