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八百打一萬
我呂布要在三國插滿紅旗 作者:亭溪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瓚與青州黃巾相遇時,兩方都驚呆了。
青州黃巾遠遠看到對方有一隊人馬,於是向首領匯報,首領問道:“對方是誰的兵馬?”
“不知道。”
首領又問:“對方有多少人?”
“不知道。”
“對方大纛上寫的什麽?”
“不…什麽是大纛?”
首領看著自己一問三不知的手下,心中一陣無語,於是與手下一起來到陣前觀望。
首領指著公孫瓚軍中最大的一麵旗子說:“看到了嗎?那一麵最大的旗子,是主帥用的旗子,就叫大纛!”
手下點點頭,一邊說知道了一邊數著大纛上有幾個字:“一…二,兩字,首領,是袁紹!”
首領氣的直接抽了那人一馬鞭,罵道:“袁你媽的紹,那兩個字念公孫,是公孫瓚的部隊。”
遠處濃煙下皆是白盔白馬白袍,不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還能是誰?
公孫瓚本身就是好戰之人,此時他也發現了這股黃巾隊伍,心中卻被一個微不足道的問題困擾:“這群人是來給我刷聲望的嗎?”
但是正因為微不足道,公孫瓚也不考慮問題的答案,也不與黃巾賊交談,而是直接帶兵衝殺過去。
白馬義從都是精銳輕騎兵,速度極快,在黃金首領還沒考慮好是投降還是逃跑的時候,公孫瓚已經衝到了麵前。
與白馬義從相比,殘餘的黃巾軍連烏合之眾都算不上,連一炷香的時間都沒支撐到,就做鳥獸散。
公孫瓚本就以為這隻是自己征討冀州的一個小插曲,並沒有放在心上,戰後便想著繼續攻打袁紹。
可麾下的田楷卻發現了其中的機遇,於是他上報公孫瓚說:“主公,青州牧焦和年初時便亡故,可朝廷無暇顧及,並沒有安排新的州牧上任。此時青州前段時間剛被曹操以剿匪的名義洗劫一番,再難湊出像樣的部隊,不如主公趁機奪下青州,再結交呂布,這樣一來袁紹不過是甕中之鱉爾。”
此時劉備也在公孫瓚軍中,聽到田楷的建議後也附和說道:“師兄,我覺得田楷說的有道理。袁紹經營冀州多年,我們如果步步緊逼的話他難免狗急跳牆,到時候我們隻能拚個兩敗俱傷的結果。不如趁這個機會多拿些地盤,以壯聲勢。”
公孫瓚覺得兩人說的很有道理,自己兵強馬壯,攻打無主的青州還不是手到擒來?於是調轉方向,不再攻打袁紹,轉而向青州進發。
公孫讚與曹操不同,雖然曹操出身更好一些,不過他卻一直擔任京官,手下並沒有自己的勢力。
反觀公孫瓚,一直以來都在幽州對抗北方胡人,雖然他目前官職隻是一個遼東太守,卻能憑借自己的威望指揮大半個幽州,因此麾下親信更是無數。
如果幽州牧不是劉虞擔任的話,怕是整個幽州都全部聽從公孫瓚的指揮。
劉虞,此時是最有威望的皇族,比單騎入荊州的劉表威望更甚,甚至董卓亂政時以袁氏兄弟為首的北方諸侯都要擁立劉虞為帝。
不過劉虞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婦人之仁,這好像是漢末皇族的標配。也正是因為仁慈的性格才與好戰的公孫瓚水火不容,以致最後發生了一些悲劇。當然這是後話,不過此時的公孫瓚麾下有足夠的人才能夠前往青州任職。
還未進入青州境內時,斥候又發現了前方有大量黃巾軍,人數最少十萬以上。
這讓公孫瓚很驚訝,不是說曹操在青州洗劫一番嗎,怎麽還有這麽多兵馬?不過公孫瓚判斷這已經是黃巾軍殘餘的全部勢力,於是直接上前攻打。
公孫瓚雖然人數不占優勢,但是軍中士卒個個勇猛異常,十幾萬青州黃巾在公孫瓚的打擊下連戰連退,最後直接退到了青州境內。
此時十幾萬黃巾軍已經被斬殺、俘虜了大半,從投降的俘虜口中得知,他們這群人已經是青州最後的黃巾軍,除此之外再無第二個。
公孫瓚經過他人之口驗證了自己的猜測,心中十分滿意。不過青州也難再有像樣的抵抗,反而自己與袁紹的戰爭並為結束,於是自己留了一萬騎兵,兩萬步兵繼續尋找機會與袁紹對峙,其餘人馬以及降兵全部交給田楷、劉備兩人帶領。其中田楷被他任命為青州刺史,劉備為別駕,兩人就這樣浩浩蕩蕩的朝青州殺了過去。
結局也不負公孫瓚所托,兩人很快就在青州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袁紹也調集數萬大軍,向公孫瓚進發而來。
兩人在界橋相遇,公孫瓚以三萬步軍為中軍,左右兩翼各五千名騎兵。
袁紹知道公孫瓚的騎兵大多是精銳輕騎兵,於是在左右兩翼布置了上千張強弩,並派大將麴義率領八百“先鋒死士”為前鋒,自己則率領數萬步兵在後。
兩方人馬相遇時,公孫瓚見袁紹前軍隻有一千八百餘人,於是忍不住嗤笑道:“我自進入冀州便無人可擋,今天袁紹竟然忘圖用這點人馬與我為敵,吩咐左右騎兵,前軍出擊!”
麴義預料到公孫瓚定然會讓騎兵衝鋒,於是命八百名先登死士全部藏於盾牌之下。
等兩方人馬極為接近時,先登死士才拿起長矛猛攻公孫瓚騎兵。
於此用時,左右兩邊的上千張強弩也一股腦兒向著公孫瓚的輕騎兵射擊,而公孫瓚騎兵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僅僅一個迴合就被射殺了千餘人。
更不幸的是,公孫瓚的騎兵總指揮嚴綱也被亂箭射死,於是群龍無首的騎兵掉轉馬頭就往迴狂奔。
更詭異的一幕出現了,騎兵們臨近自家陣營時發現,己方這麽多人馬簇擁在一起,根本沒辦法掉頭或是停下,隻能直愣愣的衝向公孫瓚的中軍部隊。
公孫瓚傻眼了,他也不可能朝著自家騎兵發動進攻,於是隻能指揮著自己的步兵部隊緊急撤退。
袁紹也傻眼了,他想著自己的弓弩箭矢上並沒有附著妖術,怎麽被射中的敵方騎兵會衝向敵方步兵呢?
如此一來,公孫瓚數萬部隊被袁紹的一千八百前軍打散。袁紹罕見的當機立斷,朝著公孫瓚發起總攻。
青州黃巾遠遠看到對方有一隊人馬,於是向首領匯報,首領問道:“對方是誰的兵馬?”
“不知道。”
首領又問:“對方有多少人?”
“不知道。”
“對方大纛上寫的什麽?”
“不…什麽是大纛?”
首領看著自己一問三不知的手下,心中一陣無語,於是與手下一起來到陣前觀望。
首領指著公孫瓚軍中最大的一麵旗子說:“看到了嗎?那一麵最大的旗子,是主帥用的旗子,就叫大纛!”
手下點點頭,一邊說知道了一邊數著大纛上有幾個字:“一…二,兩字,首領,是袁紹!”
首領氣的直接抽了那人一馬鞭,罵道:“袁你媽的紹,那兩個字念公孫,是公孫瓚的部隊。”
遠處濃煙下皆是白盔白馬白袍,不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還能是誰?
公孫瓚本身就是好戰之人,此時他也發現了這股黃巾隊伍,心中卻被一個微不足道的問題困擾:“這群人是來給我刷聲望的嗎?”
但是正因為微不足道,公孫瓚也不考慮問題的答案,也不與黃巾賊交談,而是直接帶兵衝殺過去。
白馬義從都是精銳輕騎兵,速度極快,在黃金首領還沒考慮好是投降還是逃跑的時候,公孫瓚已經衝到了麵前。
與白馬義從相比,殘餘的黃巾軍連烏合之眾都算不上,連一炷香的時間都沒支撐到,就做鳥獸散。
公孫瓚本就以為這隻是自己征討冀州的一個小插曲,並沒有放在心上,戰後便想著繼續攻打袁紹。
可麾下的田楷卻發現了其中的機遇,於是他上報公孫瓚說:“主公,青州牧焦和年初時便亡故,可朝廷無暇顧及,並沒有安排新的州牧上任。此時青州前段時間剛被曹操以剿匪的名義洗劫一番,再難湊出像樣的部隊,不如主公趁機奪下青州,再結交呂布,這樣一來袁紹不過是甕中之鱉爾。”
此時劉備也在公孫瓚軍中,聽到田楷的建議後也附和說道:“師兄,我覺得田楷說的有道理。袁紹經營冀州多年,我們如果步步緊逼的話他難免狗急跳牆,到時候我們隻能拚個兩敗俱傷的結果。不如趁這個機會多拿些地盤,以壯聲勢。”
公孫瓚覺得兩人說的很有道理,自己兵強馬壯,攻打無主的青州還不是手到擒來?於是調轉方向,不再攻打袁紹,轉而向青州進發。
公孫讚與曹操不同,雖然曹操出身更好一些,不過他卻一直擔任京官,手下並沒有自己的勢力。
反觀公孫瓚,一直以來都在幽州對抗北方胡人,雖然他目前官職隻是一個遼東太守,卻能憑借自己的威望指揮大半個幽州,因此麾下親信更是無數。
如果幽州牧不是劉虞擔任的話,怕是整個幽州都全部聽從公孫瓚的指揮。
劉虞,此時是最有威望的皇族,比單騎入荊州的劉表威望更甚,甚至董卓亂政時以袁氏兄弟為首的北方諸侯都要擁立劉虞為帝。
不過劉虞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婦人之仁,這好像是漢末皇族的標配。也正是因為仁慈的性格才與好戰的公孫瓚水火不容,以致最後發生了一些悲劇。當然這是後話,不過此時的公孫瓚麾下有足夠的人才能夠前往青州任職。
還未進入青州境內時,斥候又發現了前方有大量黃巾軍,人數最少十萬以上。
這讓公孫瓚很驚訝,不是說曹操在青州洗劫一番嗎,怎麽還有這麽多兵馬?不過公孫瓚判斷這已經是黃巾軍殘餘的全部勢力,於是直接上前攻打。
公孫瓚雖然人數不占優勢,但是軍中士卒個個勇猛異常,十幾萬青州黃巾在公孫瓚的打擊下連戰連退,最後直接退到了青州境內。
此時十幾萬黃巾軍已經被斬殺、俘虜了大半,從投降的俘虜口中得知,他們這群人已經是青州最後的黃巾軍,除此之外再無第二個。
公孫瓚經過他人之口驗證了自己的猜測,心中十分滿意。不過青州也難再有像樣的抵抗,反而自己與袁紹的戰爭並為結束,於是自己留了一萬騎兵,兩萬步兵繼續尋找機會與袁紹對峙,其餘人馬以及降兵全部交給田楷、劉備兩人帶領。其中田楷被他任命為青州刺史,劉備為別駕,兩人就這樣浩浩蕩蕩的朝青州殺了過去。
結局也不負公孫瓚所托,兩人很快就在青州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袁紹也調集數萬大軍,向公孫瓚進發而來。
兩人在界橋相遇,公孫瓚以三萬步軍為中軍,左右兩翼各五千名騎兵。
袁紹知道公孫瓚的騎兵大多是精銳輕騎兵,於是在左右兩翼布置了上千張強弩,並派大將麴義率領八百“先鋒死士”為前鋒,自己則率領數萬步兵在後。
兩方人馬相遇時,公孫瓚見袁紹前軍隻有一千八百餘人,於是忍不住嗤笑道:“我自進入冀州便無人可擋,今天袁紹竟然忘圖用這點人馬與我為敵,吩咐左右騎兵,前軍出擊!”
麴義預料到公孫瓚定然會讓騎兵衝鋒,於是命八百名先登死士全部藏於盾牌之下。
等兩方人馬極為接近時,先登死士才拿起長矛猛攻公孫瓚騎兵。
於此用時,左右兩邊的上千張強弩也一股腦兒向著公孫瓚的輕騎兵射擊,而公孫瓚騎兵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僅僅一個迴合就被射殺了千餘人。
更不幸的是,公孫瓚的騎兵總指揮嚴綱也被亂箭射死,於是群龍無首的騎兵掉轉馬頭就往迴狂奔。
更詭異的一幕出現了,騎兵們臨近自家陣營時發現,己方這麽多人馬簇擁在一起,根本沒辦法掉頭或是停下,隻能直愣愣的衝向公孫瓚的中軍部隊。
公孫瓚傻眼了,他也不可能朝著自家騎兵發動進攻,於是隻能指揮著自己的步兵部隊緊急撤退。
袁紹也傻眼了,他想著自己的弓弩箭矢上並沒有附著妖術,怎麽被射中的敵方騎兵會衝向敵方步兵呢?
如此一來,公孫瓚數萬部隊被袁紹的一千八百前軍打散。袁紹罕見的當機立斷,朝著公孫瓚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