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出征
我呂布要在三國插滿紅旗 作者:亭溪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大早,呂布便來拜會了丁原。倒不是因為他著急出去打仗,而是因為目前為止他還沒有徹底接受呂布對一切,每晚與嚴夫人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會尷尬。
“下官參見刺史大人。”呂布拱了拱雙手。
丁原見呂布全副武裝的打扮,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身披獸麵吞雲連環甲,腰係勒甲玲瓏獅蠻帶,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還未出征,便讓人感覺必能大勝而歸。
“好好好,不愧是奉先,這次出征必將凱旋歸來!”丁原忍不住讚歎一聲。
“為了並州,我輩義不容辭。”
“嗯,不錯。如今天下大亂,大漢王朝內憂外患不斷。我等飽食漢祿,務必要做到將天下大事為己任,勢與國家共存亡…”
丁原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呂布聽的昏昏欲睡。丁原確實對大漢抱有一定對希望,但有了後世記憶的呂布卻不這樣想。
兩漢國祚四百餘年,已經到了盡頭,如今正是天下英雄大展拳腳的時候。自己既然來到了這個地方,必然有天命在身。漢朝之後必然不會存在晉朝這個易子而食的朝代,也不會讓華夏民族淪落到給北方遊牧民族當牛做馬都不配的年代。
“奉先,你可知此行的目的?”
呂布迴過神來,木然的點點頭說:“知道,蕩平並州附近的鮮卑人。”
“這隻是其中之一,最近冀州有個叫張角的人,弄了一個什麽太平道,宣揚天命在他,據說響應號召的亂民有不少。我們並州與冀州為鄰,此番出征也是敲打一下這個太平道,不要妄自進入我們並州管轄範圍內,不然讓他們屍骨無存。我並州可不是冀州哪群酒囊飯袋能比的!”丁原握緊拳頭,豪氣衝天的說。
“下官謹遵教誨!”呂布似乎也被感染了,聲音不由得提高了一些。
“好,點起兵馬,出發吧,我有些乏了,就不去送你了。還是那句話,一應事物由你做主。記得帶上高順的陷陣營,有他在,棘手的事情也能簡單不少。”
呂布點點頭,拿上丁原的虎符直接去往軍營。不過刺史畢竟是文官,這時候各個諸侯也都遵從皇帝的命令,沒人敢擁兵自重。各州的兵權大都在州牧手上,一方刺史能調動的隻有幾千人。
進入軍營之後,呂布直奔高順的陷陣營而去。高順一臉認真的核對了虎符,確認無誤後恭敬的對呂布拱手說:“能追隨奉先大人征戰沙場,無論勝敗都讓人心神向往。”
這句話別人說出來或許拍馬屁的成分居多,但是從高順嘴裏說出來那必然是他的真實想法。
高順本人不善言辭,有時候說話都沒頭沒尾的,不過對呂布卻是從心底佩服。但是原本對呂布卻有些疏遠高順,他知道高順是他手底下最忠誠的人。
但是卻因為高順這個人作為一個將軍太過完美,從不飲酒,也從不與人說笑,而導致沒人願意過多接觸他。同在軍旅多年的戰友也很難和他成為朋友。
“高順,我們合力怎麽會敗呢?”呂布拍了拍高順的肩膀。因為高順出身微末,並沒有字,所以呂布一直直唿其名。
“既然我帶著後世的記憶而來,那必然不會像曆史上那樣虧待與你,高順,以後就做我的吳起吧,為我訓練出一批能夠橫掃天下的隊伍。”呂布心裏默默的說。
高順也很意外,雖然他平時不苟言笑,但是心思細膩,他能從呂布細微的動作和語氣中感覺出呂布對自己無故的親近了很多。但是他並沒有多想,畢竟與自己仰慕的人做朋友,是世界上最讓人高興的事情。
呂布點起了三千兵馬,這幾乎是一個刺史能指揮的全部兵力了。至於會不會被偷家的問題,丁原沒有考慮這些。畢竟天塌下來還有並州牧董卓頂著,自己隻要保護好歸屬自己管轄的張楊無恙就好。
三千人馬在呂布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直奔北方而去。而呂布不知道的事,張楊此時已經陷入苦戰。
鮮卑人詭計多端,他們先是挑起事端誘使張楊出戰,而後示敵以弱連輸幾場戰鬥,讓張楊逐漸放鬆警惕。最後又集結大隊人馬包圍住張楊。張楊所率兩千多人馬突圍數次全部無功而返,現在還能上馬再戰的士兵不足五百,足足折損了四分之一有餘。
張楊叫來左右,對他們說:“我們現在逃走已經無望,他們是想困死我們。與其白白餓死,還不如讓你們殺了我,拿著我的首級投降那群鮮卑人,換點金銀細軟迴到並州,再告訴我並州的兄弟呂布,讓他替我報仇!”
左右聞言放聲大哭:“將士們跟隨您多年,受過將軍多少恩惠?大家的命都是您從鬼門關裏搶迴來的。在我們眼裏,將軍便如同我的再生父母,哪有孩子遇到困難先出賣父母以求平安的?”
“我等願意同將軍一同戰死,也不做賣主求榮的小人!”
“對啊將軍,他們想困死我們,我們偏不讓他們如意,我這就跟兄弟們一起衝過去。大丈夫生於亂世,何須馬革裹屍!”
張楊看著眼前圍著的士卒們,會心一笑,戰損超過七成部下還不願意拋棄自己,看來自己是一個合格是將軍。
此時,呂布已經到達了張楊駐軍營地,可營地裏隻有幾十名老弱看守,於是呂布問道:“營地裏怎麽隻有你們這些人,張楊將軍何在?”
駐守的老卒定睛一看,眼前的方天畫戟格外顯眼,他一眼便看了出來眼前之人正是九原虓虎呂布,於是開心的喊:“原來是呂將軍,張將軍三天前率領大隊人馬去攻打鮮卑人了,留我們在這裏看守。可是三天過去了,一直沒有消息,我等老卒也不敢妄自出動,隻能留在這裏苦苦等候。”
呂布一聽暗叫一聲不好,兩軍交戰無論戰況如何,一定會即時向後方傳遞消息,以便後方人員及時調整戰略。出擊三天不傳迴任何消息,張楊一定遭遇了危險,甚至沒機會派人向後方求救。
“張楊往哪個方向走了?”
“西北方。”
在得知肯定的答複後,呂布一馬當先往西北方向狂奔而去。
“下官參見刺史大人。”呂布拱了拱雙手。
丁原見呂布全副武裝的打扮,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身披獸麵吞雲連環甲,腰係勒甲玲瓏獅蠻帶,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還未出征,便讓人感覺必能大勝而歸。
“好好好,不愧是奉先,這次出征必將凱旋歸來!”丁原忍不住讚歎一聲。
“為了並州,我輩義不容辭。”
“嗯,不錯。如今天下大亂,大漢王朝內憂外患不斷。我等飽食漢祿,務必要做到將天下大事為己任,勢與國家共存亡…”
丁原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呂布聽的昏昏欲睡。丁原確實對大漢抱有一定對希望,但有了後世記憶的呂布卻不這樣想。
兩漢國祚四百餘年,已經到了盡頭,如今正是天下英雄大展拳腳的時候。自己既然來到了這個地方,必然有天命在身。漢朝之後必然不會存在晉朝這個易子而食的朝代,也不會讓華夏民族淪落到給北方遊牧民族當牛做馬都不配的年代。
“奉先,你可知此行的目的?”
呂布迴過神來,木然的點點頭說:“知道,蕩平並州附近的鮮卑人。”
“這隻是其中之一,最近冀州有個叫張角的人,弄了一個什麽太平道,宣揚天命在他,據說響應號召的亂民有不少。我們並州與冀州為鄰,此番出征也是敲打一下這個太平道,不要妄自進入我們並州管轄範圍內,不然讓他們屍骨無存。我並州可不是冀州哪群酒囊飯袋能比的!”丁原握緊拳頭,豪氣衝天的說。
“下官謹遵教誨!”呂布似乎也被感染了,聲音不由得提高了一些。
“好,點起兵馬,出發吧,我有些乏了,就不去送你了。還是那句話,一應事物由你做主。記得帶上高順的陷陣營,有他在,棘手的事情也能簡單不少。”
呂布點點頭,拿上丁原的虎符直接去往軍營。不過刺史畢竟是文官,這時候各個諸侯也都遵從皇帝的命令,沒人敢擁兵自重。各州的兵權大都在州牧手上,一方刺史能調動的隻有幾千人。
進入軍營之後,呂布直奔高順的陷陣營而去。高順一臉認真的核對了虎符,確認無誤後恭敬的對呂布拱手說:“能追隨奉先大人征戰沙場,無論勝敗都讓人心神向往。”
這句話別人說出來或許拍馬屁的成分居多,但是從高順嘴裏說出來那必然是他的真實想法。
高順本人不善言辭,有時候說話都沒頭沒尾的,不過對呂布卻是從心底佩服。但是原本對呂布卻有些疏遠高順,他知道高順是他手底下最忠誠的人。
但是卻因為高順這個人作為一個將軍太過完美,從不飲酒,也從不與人說笑,而導致沒人願意過多接觸他。同在軍旅多年的戰友也很難和他成為朋友。
“高順,我們合力怎麽會敗呢?”呂布拍了拍高順的肩膀。因為高順出身微末,並沒有字,所以呂布一直直唿其名。
“既然我帶著後世的記憶而來,那必然不會像曆史上那樣虧待與你,高順,以後就做我的吳起吧,為我訓練出一批能夠橫掃天下的隊伍。”呂布心裏默默的說。
高順也很意外,雖然他平時不苟言笑,但是心思細膩,他能從呂布細微的動作和語氣中感覺出呂布對自己無故的親近了很多。但是他並沒有多想,畢竟與自己仰慕的人做朋友,是世界上最讓人高興的事情。
呂布點起了三千兵馬,這幾乎是一個刺史能指揮的全部兵力了。至於會不會被偷家的問題,丁原沒有考慮這些。畢竟天塌下來還有並州牧董卓頂著,自己隻要保護好歸屬自己管轄的張楊無恙就好。
三千人馬在呂布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直奔北方而去。而呂布不知道的事,張楊此時已經陷入苦戰。
鮮卑人詭計多端,他們先是挑起事端誘使張楊出戰,而後示敵以弱連輸幾場戰鬥,讓張楊逐漸放鬆警惕。最後又集結大隊人馬包圍住張楊。張楊所率兩千多人馬突圍數次全部無功而返,現在還能上馬再戰的士兵不足五百,足足折損了四分之一有餘。
張楊叫來左右,對他們說:“我們現在逃走已經無望,他們是想困死我們。與其白白餓死,還不如讓你們殺了我,拿著我的首級投降那群鮮卑人,換點金銀細軟迴到並州,再告訴我並州的兄弟呂布,讓他替我報仇!”
左右聞言放聲大哭:“將士們跟隨您多年,受過將軍多少恩惠?大家的命都是您從鬼門關裏搶迴來的。在我們眼裏,將軍便如同我的再生父母,哪有孩子遇到困難先出賣父母以求平安的?”
“我等願意同將軍一同戰死,也不做賣主求榮的小人!”
“對啊將軍,他們想困死我們,我們偏不讓他們如意,我這就跟兄弟們一起衝過去。大丈夫生於亂世,何須馬革裹屍!”
張楊看著眼前圍著的士卒們,會心一笑,戰損超過七成部下還不願意拋棄自己,看來自己是一個合格是將軍。
此時,呂布已經到達了張楊駐軍營地,可營地裏隻有幾十名老弱看守,於是呂布問道:“營地裏怎麽隻有你們這些人,張楊將軍何在?”
駐守的老卒定睛一看,眼前的方天畫戟格外顯眼,他一眼便看了出來眼前之人正是九原虓虎呂布,於是開心的喊:“原來是呂將軍,張將軍三天前率領大隊人馬去攻打鮮卑人了,留我們在這裏看守。可是三天過去了,一直沒有消息,我等老卒也不敢妄自出動,隻能留在這裏苦苦等候。”
呂布一聽暗叫一聲不好,兩軍交戰無論戰況如何,一定會即時向後方傳遞消息,以便後方人員及時調整戰略。出擊三天不傳迴任何消息,張楊一定遭遇了危險,甚至沒機會派人向後方求救。
“張楊往哪個方向走了?”
“西北方。”
在得知肯定的答複後,呂布一馬當先往西北方向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