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榮夷公帶著殘兵敗將和女眷們繼續逃亡,一路上遇到共伯和周軍的源源不斷的追殺,人數不停的減少,最終他為了保護眾人化妝成一個乞丐與大部隊分離,一直在華夏大地逃亡漫遊。
他也想過去找周厲王合作一次東山再起,可是冒險追蹤線索去到彘地(今山西霍州),才發現周厲王已經做了農民過起了隱居生活,經過觀察周邊一些鄰居也大都是共伯的間諜,他終究還是不允許周厲王再有迴去的可能,同時還告訴厲王的太子姬靜被其他大夫保護而活了下來。周厲王何其聰明,知道共伯說的好聽,實際上是用太子性命要挾他不要有其他想法,便默許了自己的閑適和平庸,更同意了共伯所謂的共和執政,其實他的同意與否已經無足輕重,隻不過共伯沒能利用暴民除掉他,自己思考再三卻不敢背負弑君的罪名。
榮夷公甚至都沒有與厲王見麵,眼見厲王專心稼穡再無雄心,隻能再次開啟逃亡之路,他那時已經沒了至親,沒了地位,沒有了一切,本已沒了念想隻想在世間逍遙遊曆,去發現商祖王亥的財富,還有著名的殷天子三劍,彭祖長壽的秘密等。可是自從他去探視周厲王後,又被共伯的間諜發現行藏,經曆幾次生死決戰方才逃出生天,這又使得榮夷公那顆好不容易沉寂的心又再次燃燒起了怒火,他決定去找到上古那些名人的寶物並利用他們報複共伯的陷害。
就這樣過了十幾年,共伯還是派了大批殺手不斷的追殺,好不容易熬到了共伯和身死,共伯自己的兒子根本不成氣候,他怕政敵會輕而易舉的將其滅族,反正天子的癮也過了十幾年,不如臨終前大度一把還政宣王也就是厲王之子,當初那個被共伯軟禁的姬靜終於成功的繼位。榮夷公本來覺得迎來了太平,可是姬靜小時候就不喜歡榮夷公,再加上共伯臨終前將國人暴動的起因及害得厲王鬱鬱而終的罪名都推給了他,宣王就仍然秉持著追殺政策毫不鬆懈。
榮夷公邊打邊跑,邊跑邊找,也找到了很多寶藏,但是大都因為逃命沒能帶走,他猜想大概是因為共伯自幼給宣王的灌輸,所以宣王才非要趕盡殺絕,這也是無法可施,不過也定下了滅亡周的宏願。
榮夷公的才智和能力固然都是天下一流,而且被追殺的日子裏曆練的更加強大,隻是不同於後世揭竿而起就能成勢的農民起義,西周時期想要起義當真困難,住在城郭的叫做國人,住在城外的叫做野人,想要上陣殺敵博取一個逆天改命的機會,對不起,隻有國人才有資格,而國君和士大夫階層掌握了絕對的財富、兵器和技術,當然也控製著國人這龐大的訓練有素的國人。(這就是為什麽國人暴動時,那些暴民的戰鬥力也尚可的原因)榮夷公一沒權勢二無盟友,即使他通過尋寶盜墓找到大筆財富並蠱惑了大批野人作為軍隊,也會被其他諸侯國聯合圍剿到片甲不留。
榮夷公隻能去考察那些遊離於周天下體係外的勢力,北狄的鮮虞國是他最先訪問的,鮮虞國在榮夷公的幫助下建立了肥國和鼓國,極大的擴展了勢力,但是鮮虞人剛剛取得一點成績後就驕奢淫逸起來,讓榮夷公非常失望,多次勸諫無果,還觸怒了全部貴族,榮夷公眼見不妙連夜逃跑,憑著豐富的逃跑經驗才留下性命。
之後榮夷公去了膠東半島的東夷,還受到東夷領袖的熱情招待,隻是他們的近鄰齊國太過強大,不進攻他們就算了,哪裏敢主動去捋虎須,榮夷公勸他們不要隻等著慢性死亡,可東夷人很看得開,說隻要別死在當下就行。
無奈榮夷公去了殷商後裔的宋國,宋國處境優渥根本不予理睬,甚至還要將榮夷公抓了獻給宣王。榮夷公自然不會被這樣的國家束縛住手腳,當即起身去了頗有實力的南方大國楚國,除了實力外,楚國有的是野心,楚國的君主也很是勤勉,篳路藍縷就是說的先輩楚君們為了社稷操勞辛苦,將一個南蠻國家建立成了一方強國。榮夷公到楚國後,楚君製備了盛大的酒宴,酒過三巡就問他是否見過周鼎和周鼎的形製,榮夷公當即明白楚君的意思,於是屏退左右說:“周鼎我倒是見過的,隻是若君上能觀兵於鎬京,親自將那周鼎取上幾個豈不是更好。”
榮夷公與楚君在推翻周朝的目的上不謀而合,隻是其他大臣在後期得知此事後很能認清形勢,再加上眾人不願一個破落國君來搶了他們的權勢,於是大家不停的建言獻策讓楚君慢慢斷了北進的念想,楚君那時還未稱王,需要仰仗貴族大臣們的支持,自然不能強行違背眾意,奪鼎之夢隻能作罷。
楚國內部諸多掣肘,再說說外部情況,楚國橫掃了南方的不少諸侯國,周宣王感到了極大的危機,而且探聽得知一直在聯合蠻夷勢力意圖顛覆政權的榮夷公已經秘密前往楚國,宣王對他是又恨又怕,如果楚國真能按照他的建議發動攻勢,將是難以處理的禍患。
於是宣王花了不知多少財力,一口氣在漢水附近建立和增強了十幾個姬姓諸侯國,號稱“漢陽諸姬”,這些小國攻守同盟,又占據地利優勢防守,搞得楚國不敢輕舉妄動。直到幽王時期周王室自身難保,楚國才開始各個擊破,史書寫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但這是後話,當時榮夷公磨了數年,見楚國還是沒有動作,他固然知道這是最好的策略,但是他已經過了古稀之年,沒辦法再等下去,隻能和楚君道別。
臨行前楚君直送到漢水岸邊,眼見近處榮夷公蒼髯皓首卻仍要背著行囊出發,遙望北岸搖曳的諸侯小國的軍旗大感天塹難越,楚君不禁苦笑幾聲。時值盛夏,滔滔漢江蒸汽隆隆,榮夷公卻感受到一股莫名的悲涼之意,不知該說什麽,突然想到在楚國良久卻未能告知其周鼎的信息,這本是姬姓之間的不傳之秘,可是說不定現在與這幾十年來唯一對自己好的楚君永別了,終於還是放下成見,向楚君附耳低語幾聲告知了周鼎的一切,楚君苦笑幾聲。其他大臣見到榮夷公終於要走了,無不長舒一口氣,或真誠,或幸災樂禍的道著別。
榮夷公不願被這些陽奉陰3違的家夥看到自己的老態龍鍾,便一個箭步登上楚君為其準備的船上,拱拱手準備離開,卻見楚君鄭重其事的躬身行禮,榮夷公的眼睛瞬間濕潤,這是會見國君的禮儀啊,顛沛流離的他已經幾十年沒有被人這樣尊敬過,他跳下船對楚君還禮,兩個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沒有再多交流什麽,一鞠一躬之際,一切盡在不言中。
為不引人注意,榮夷公乘坐一艘小船逆漢水而上,再通過不起眼的渡口終於過了漢水,之後改走陸路過洛邑穿黃河,本來去西戎最近的是取道關西,走八百裏的平川大道,但那裏正是周王朝統治的心髒地區,榮夷公隻能繼續向北,在晉國汾水的穀底中悄悄穿行,辦成個商人跟隨條戎部族最終翻越呂梁山脈到達了西戎部落。
西戎與北狄有地理上的連接,都以遊牧為主,風俗自然相似,但是西戎與周特別是鎬京這個當時最大最先進的都市都有很深的聯係,受了很大的影響,很多方麵都已經與中原諸侯國有類似的地方,也就是說沒那麽野蠻。
榮夷公掏出不少金銀融入了一個小的部落,經過認真觀察終於了解到西戎的情況,那時犬戎,條戎,棉戎等多個部落實力相近,控製區域也是犬牙交互,並且各部族之間互相不服還時常爭鬥,直到周穆王利用他們內訌的契機率軍西征給予了西戎部族沉重的打擊,自此後在遭遇外敵的時候西戎便十分團結,仗著馬匹優良士卒驍勇,讓周的部隊再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榮夷公知道這是一支很有戰爭潛力的勢力,他們防守實力有餘卻少了進攻的魄力,盡管他們經常騷擾邊境讓周苦不堪言,但是這種小打小鬧根本無法打垮周,他們需要的是學習兵法陣型,使用先進裝備,並且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可靠強力的領導者。
最終他選擇了犬戎這個實力最強也對周懷有最大敵意的部落,又是用重金賄賂,終於見到了其酋長,榮夷公不禁感歎,無論何時何地金錢都是好東西啊,他不缺金銀財寶,缺的隻是一支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的王牌軍隊,一支嗜血無畏的鐵軍。
經過交流,榮夷公發現犬戎酋長野心有餘卻智謀不足,勇武不缺可沒有遠略,他微微一笑知道來對地方了。這輩子像犬戎酋長這樣的人他可見過不知道不少了,相信這會是他最好的合作夥伴,戰爭機器和傀儡,自己的宏願終能實現。
於是榮夷公耐住性子和酋長溝通,從最簡單的謀略開始講起,又為其分析了西戎大勢,將外交軍政說的頭頭是道。犬戎酋長這輩子哪有過這樣長遠的思考,榮夷公這番話每一句話都切中要害,為他打開了新的世界。
於是,酋長按照榮夷公規劃的藍圖開始一步步的實行計劃,這個計劃狠辣而急切,犬戎在與西戎其他部落的外交上遠交近攻,對周的掠奪和進攻政策強硬頻繁,甚至還分化結交其他拱衛鎬京的非姬姓的諸侯小國,並且還招攬了不少周的政治犯,這些政治犯無不是文武雙全的貴族和急於複仇的野心家,犬戎給他們安排了不少要職。
這一套政策非常的行之有效,遠交近攻讓犬戎事實上的統一了西戎部落;對周的騷擾使得經濟差距進一步減小,宣王當時正在不斷的向著漢陽諸姬輸送兵力,根本無暇顧及;分化非姬姓小國導致周孤立無援,引入政治犯們極大的增強了犬戎官僚體係的實力和部隊的戰力,一個默默無聞的西陲小國在榮夷公十年的努力下重振旗鼓,成為了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除了周之外,秦、畢、虢等小國也無時無刻不在顫抖著。
可是周宣王也不是吃素的,他能締造曆史上周的最後一個盛世“宣王中興”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先是派人查清了與犬戎勾結的小國,然後假意請這些國君入朝述職,並將他們全部軟禁,將證據抖出來,以此命令他們將計就計和犬戎周旋。
之後秘密召集中原各諸侯國來勤王,那時列國被宣王的蓬勃朝氣所感,紛紛派出部隊,馳道上各國的兵車絡繹不絕的踏上征途,犬戎的間諜被那些已經變質的友好國家的錯誤信息蒙蔽,絲毫沒有察覺。
等待部隊就位,比周穆王西征部隊規模還要大的多的部隊集結完畢,剩下就是布下陷阱。宣王讓士兵偽裝成牧民和商人,以秋祭的名義於鎬京城西二百裏的舉辦了周有史以來最盛大的士民集會,得到消息的犬戎間諜趕忙將消息傳給酋長。
軍事會議上,榮夷公認為一切都太順利,覺察到一絲危險的氣息,主張再多觀察一下,酋長卻為這十年來不斷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命令集結大部隊實行搶奪,並且說如果得到這次集會的財物後,可以再擴張一波軍力,說不定能將滅亡周的時間提前好幾年。
榮夷公與酋長爆發了很大的衝突,說如果是圈套該怎麽辦,酋長認為士卒能征善戰經驗豐富,即使是硬拚也不會是對手。榮夷公哂笑不止,酋長卻不懂榮夷公的諷刺,隻道榮夷公被自己的氣勢折服,更加的料定了信念。榮夷公太熟悉酋長的性格了,可是終究年齡衰老爭不過年輕氣盛的主戰派們,隻能憤而離席。
酋長眼見如此也沒有強留,他是直性子自然也沒有記仇,隻想取得勝利迴來給榮夷公看看。之後他率領精銳部隊突襲,卻被宣王布置的口袋陣圍的水泄不通,犬戎精銳盡失倉惶逃迴去,諸侯部隊接踵而來,席卷了大半個犬戎,如果不是因為當時後勤保障不行,就真的滅亡他們了。
酋長想到榮夷公之前的建議感到羞憤不已,想去向榮夷公道歉並詢問後續策略,卻得知榮夷公已經去往祁連山隱居,酋長因為軍事吃緊也沒辦法親自去請,隻能頻繁的派去使者問計,最終隻得到兩個字的迴應“議和”。
酋長無奈隻得派心腹去求和,給他很大的權限,哪怕裂土稱臣都無所謂。宣王自然知道沒辦法一次滅掉犬戎,但是榮夷公這個禍胎一定留不得。於是在提出的一係列領土要求被滿足後,最後一條是一定要榮夷公的項上人頭。
酋長十分義氣,不願為了自己的苟活害了榮夷公性命,思前想後終於咬牙自縛前往宣王大營,言辭卑微的說榮夷公垂垂老矣活不了幾年,希望宣王饒他一命。宣王不許,酋長就當著全部諸侯的麵自斷左臂並發誓永不侵犯周和諸侯的領土,這一剛烈的舉動震撼了全部人,宣王也不是個趕盡殺絕的人,於是同意了和議,並且減少了犬戎賠償的土地。
此事過後,宣王果真放過了榮夷公。而酋長的行為也讓榮夷公感動,便從祁連山返迴了犬戎大本營,隻是他知道,犬戎再無實力征戰了。
終宣王一朝,犬戎不敢踏出邊境一步,被周和其他西戎國家輪番欺辱,酋長鬱鬱而終,臨死前告訴新的酋長要好好照顧榮夷公,榮夷公萬念俱灰,也不大管事隻過著半隱居的生活等死。
直到宣王突然病故,幽王即位,他任用宵小之徒,朝政崩潰,犬戎又一次崛起,再次統一西戎,並且大膽的稱為戎王,與申侯合作攻破了鎬京城,隻是被四大諸侯擊敗,榮夷公不甘心,又一次出山,帶領一隻特種部隊在這個山洞駐守,想通過最小的兵力再一次滅亡周。太後被擒隻是第一步,後續還有很多任務,隻是今晚便遇上了救人的公羊易等人,他愛惜公羊易的才華,覺得他和年輕的自己十分相似,起了愛才之心。
可是他擊殺畢宇的舉動徹底激怒了公羊易,二話不說直接一槍刺來,榮夷公微微一笑不閃不避,公羊易的槍尖在距離期咽喉幾寸時停了下來,頗像幾十年前的那一夜。
他也想過去找周厲王合作一次東山再起,可是冒險追蹤線索去到彘地(今山西霍州),才發現周厲王已經做了農民過起了隱居生活,經過觀察周邊一些鄰居也大都是共伯的間諜,他終究還是不允許周厲王再有迴去的可能,同時還告訴厲王的太子姬靜被其他大夫保護而活了下來。周厲王何其聰明,知道共伯說的好聽,實際上是用太子性命要挾他不要有其他想法,便默許了自己的閑適和平庸,更同意了共伯所謂的共和執政,其實他的同意與否已經無足輕重,隻不過共伯沒能利用暴民除掉他,自己思考再三卻不敢背負弑君的罪名。
榮夷公甚至都沒有與厲王見麵,眼見厲王專心稼穡再無雄心,隻能再次開啟逃亡之路,他那時已經沒了至親,沒了地位,沒有了一切,本已沒了念想隻想在世間逍遙遊曆,去發現商祖王亥的財富,還有著名的殷天子三劍,彭祖長壽的秘密等。可是自從他去探視周厲王後,又被共伯的間諜發現行藏,經曆幾次生死決戰方才逃出生天,這又使得榮夷公那顆好不容易沉寂的心又再次燃燒起了怒火,他決定去找到上古那些名人的寶物並利用他們報複共伯的陷害。
就這樣過了十幾年,共伯還是派了大批殺手不斷的追殺,好不容易熬到了共伯和身死,共伯自己的兒子根本不成氣候,他怕政敵會輕而易舉的將其滅族,反正天子的癮也過了十幾年,不如臨終前大度一把還政宣王也就是厲王之子,當初那個被共伯軟禁的姬靜終於成功的繼位。榮夷公本來覺得迎來了太平,可是姬靜小時候就不喜歡榮夷公,再加上共伯臨終前將國人暴動的起因及害得厲王鬱鬱而終的罪名都推給了他,宣王就仍然秉持著追殺政策毫不鬆懈。
榮夷公邊打邊跑,邊跑邊找,也找到了很多寶藏,但是大都因為逃命沒能帶走,他猜想大概是因為共伯自幼給宣王的灌輸,所以宣王才非要趕盡殺絕,這也是無法可施,不過也定下了滅亡周的宏願。
榮夷公的才智和能力固然都是天下一流,而且被追殺的日子裏曆練的更加強大,隻是不同於後世揭竿而起就能成勢的農民起義,西周時期想要起義當真困難,住在城郭的叫做國人,住在城外的叫做野人,想要上陣殺敵博取一個逆天改命的機會,對不起,隻有國人才有資格,而國君和士大夫階層掌握了絕對的財富、兵器和技術,當然也控製著國人這龐大的訓練有素的國人。(這就是為什麽國人暴動時,那些暴民的戰鬥力也尚可的原因)榮夷公一沒權勢二無盟友,即使他通過尋寶盜墓找到大筆財富並蠱惑了大批野人作為軍隊,也會被其他諸侯國聯合圍剿到片甲不留。
榮夷公隻能去考察那些遊離於周天下體係外的勢力,北狄的鮮虞國是他最先訪問的,鮮虞國在榮夷公的幫助下建立了肥國和鼓國,極大的擴展了勢力,但是鮮虞人剛剛取得一點成績後就驕奢淫逸起來,讓榮夷公非常失望,多次勸諫無果,還觸怒了全部貴族,榮夷公眼見不妙連夜逃跑,憑著豐富的逃跑經驗才留下性命。
之後榮夷公去了膠東半島的東夷,還受到東夷領袖的熱情招待,隻是他們的近鄰齊國太過強大,不進攻他們就算了,哪裏敢主動去捋虎須,榮夷公勸他們不要隻等著慢性死亡,可東夷人很看得開,說隻要別死在當下就行。
無奈榮夷公去了殷商後裔的宋國,宋國處境優渥根本不予理睬,甚至還要將榮夷公抓了獻給宣王。榮夷公自然不會被這樣的國家束縛住手腳,當即起身去了頗有實力的南方大國楚國,除了實力外,楚國有的是野心,楚國的君主也很是勤勉,篳路藍縷就是說的先輩楚君們為了社稷操勞辛苦,將一個南蠻國家建立成了一方強國。榮夷公到楚國後,楚君製備了盛大的酒宴,酒過三巡就問他是否見過周鼎和周鼎的形製,榮夷公當即明白楚君的意思,於是屏退左右說:“周鼎我倒是見過的,隻是若君上能觀兵於鎬京,親自將那周鼎取上幾個豈不是更好。”
榮夷公與楚君在推翻周朝的目的上不謀而合,隻是其他大臣在後期得知此事後很能認清形勢,再加上眾人不願一個破落國君來搶了他們的權勢,於是大家不停的建言獻策讓楚君慢慢斷了北進的念想,楚君那時還未稱王,需要仰仗貴族大臣們的支持,自然不能強行違背眾意,奪鼎之夢隻能作罷。
楚國內部諸多掣肘,再說說外部情況,楚國橫掃了南方的不少諸侯國,周宣王感到了極大的危機,而且探聽得知一直在聯合蠻夷勢力意圖顛覆政權的榮夷公已經秘密前往楚國,宣王對他是又恨又怕,如果楚國真能按照他的建議發動攻勢,將是難以處理的禍患。
於是宣王花了不知多少財力,一口氣在漢水附近建立和增強了十幾個姬姓諸侯國,號稱“漢陽諸姬”,這些小國攻守同盟,又占據地利優勢防守,搞得楚國不敢輕舉妄動。直到幽王時期周王室自身難保,楚國才開始各個擊破,史書寫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但這是後話,當時榮夷公磨了數年,見楚國還是沒有動作,他固然知道這是最好的策略,但是他已經過了古稀之年,沒辦法再等下去,隻能和楚君道別。
臨行前楚君直送到漢水岸邊,眼見近處榮夷公蒼髯皓首卻仍要背著行囊出發,遙望北岸搖曳的諸侯小國的軍旗大感天塹難越,楚君不禁苦笑幾聲。時值盛夏,滔滔漢江蒸汽隆隆,榮夷公卻感受到一股莫名的悲涼之意,不知該說什麽,突然想到在楚國良久卻未能告知其周鼎的信息,這本是姬姓之間的不傳之秘,可是說不定現在與這幾十年來唯一對自己好的楚君永別了,終於還是放下成見,向楚君附耳低語幾聲告知了周鼎的一切,楚君苦笑幾聲。其他大臣見到榮夷公終於要走了,無不長舒一口氣,或真誠,或幸災樂禍的道著別。
榮夷公不願被這些陽奉陰3違的家夥看到自己的老態龍鍾,便一個箭步登上楚君為其準備的船上,拱拱手準備離開,卻見楚君鄭重其事的躬身行禮,榮夷公的眼睛瞬間濕潤,這是會見國君的禮儀啊,顛沛流離的他已經幾十年沒有被人這樣尊敬過,他跳下船對楚君還禮,兩個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沒有再多交流什麽,一鞠一躬之際,一切盡在不言中。
為不引人注意,榮夷公乘坐一艘小船逆漢水而上,再通過不起眼的渡口終於過了漢水,之後改走陸路過洛邑穿黃河,本來去西戎最近的是取道關西,走八百裏的平川大道,但那裏正是周王朝統治的心髒地區,榮夷公隻能繼續向北,在晉國汾水的穀底中悄悄穿行,辦成個商人跟隨條戎部族最終翻越呂梁山脈到達了西戎部落。
西戎與北狄有地理上的連接,都以遊牧為主,風俗自然相似,但是西戎與周特別是鎬京這個當時最大最先進的都市都有很深的聯係,受了很大的影響,很多方麵都已經與中原諸侯國有類似的地方,也就是說沒那麽野蠻。
榮夷公掏出不少金銀融入了一個小的部落,經過認真觀察終於了解到西戎的情況,那時犬戎,條戎,棉戎等多個部落實力相近,控製區域也是犬牙交互,並且各部族之間互相不服還時常爭鬥,直到周穆王利用他們內訌的契機率軍西征給予了西戎部族沉重的打擊,自此後在遭遇外敵的時候西戎便十分團結,仗著馬匹優良士卒驍勇,讓周的部隊再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榮夷公知道這是一支很有戰爭潛力的勢力,他們防守實力有餘卻少了進攻的魄力,盡管他們經常騷擾邊境讓周苦不堪言,但是這種小打小鬧根本無法打垮周,他們需要的是學習兵法陣型,使用先進裝備,並且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可靠強力的領導者。
最終他選擇了犬戎這個實力最強也對周懷有最大敵意的部落,又是用重金賄賂,終於見到了其酋長,榮夷公不禁感歎,無論何時何地金錢都是好東西啊,他不缺金銀財寶,缺的隻是一支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的王牌軍隊,一支嗜血無畏的鐵軍。
經過交流,榮夷公發現犬戎酋長野心有餘卻智謀不足,勇武不缺可沒有遠略,他微微一笑知道來對地方了。這輩子像犬戎酋長這樣的人他可見過不知道不少了,相信這會是他最好的合作夥伴,戰爭機器和傀儡,自己的宏願終能實現。
於是榮夷公耐住性子和酋長溝通,從最簡單的謀略開始講起,又為其分析了西戎大勢,將外交軍政說的頭頭是道。犬戎酋長這輩子哪有過這樣長遠的思考,榮夷公這番話每一句話都切中要害,為他打開了新的世界。
於是,酋長按照榮夷公規劃的藍圖開始一步步的實行計劃,這個計劃狠辣而急切,犬戎在與西戎其他部落的外交上遠交近攻,對周的掠奪和進攻政策強硬頻繁,甚至還分化結交其他拱衛鎬京的非姬姓的諸侯小國,並且還招攬了不少周的政治犯,這些政治犯無不是文武雙全的貴族和急於複仇的野心家,犬戎給他們安排了不少要職。
這一套政策非常的行之有效,遠交近攻讓犬戎事實上的統一了西戎部落;對周的騷擾使得經濟差距進一步減小,宣王當時正在不斷的向著漢陽諸姬輸送兵力,根本無暇顧及;分化非姬姓小國導致周孤立無援,引入政治犯們極大的增強了犬戎官僚體係的實力和部隊的戰力,一個默默無聞的西陲小國在榮夷公十年的努力下重振旗鼓,成為了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除了周之外,秦、畢、虢等小國也無時無刻不在顫抖著。
可是周宣王也不是吃素的,他能締造曆史上周的最後一個盛世“宣王中興”就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先是派人查清了與犬戎勾結的小國,然後假意請這些國君入朝述職,並將他們全部軟禁,將證據抖出來,以此命令他們將計就計和犬戎周旋。
之後秘密召集中原各諸侯國來勤王,那時列國被宣王的蓬勃朝氣所感,紛紛派出部隊,馳道上各國的兵車絡繹不絕的踏上征途,犬戎的間諜被那些已經變質的友好國家的錯誤信息蒙蔽,絲毫沒有察覺。
等待部隊就位,比周穆王西征部隊規模還要大的多的部隊集結完畢,剩下就是布下陷阱。宣王讓士兵偽裝成牧民和商人,以秋祭的名義於鎬京城西二百裏的舉辦了周有史以來最盛大的士民集會,得到消息的犬戎間諜趕忙將消息傳給酋長。
軍事會議上,榮夷公認為一切都太順利,覺察到一絲危險的氣息,主張再多觀察一下,酋長卻為這十年來不斷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命令集結大部隊實行搶奪,並且說如果得到這次集會的財物後,可以再擴張一波軍力,說不定能將滅亡周的時間提前好幾年。
榮夷公與酋長爆發了很大的衝突,說如果是圈套該怎麽辦,酋長認為士卒能征善戰經驗豐富,即使是硬拚也不會是對手。榮夷公哂笑不止,酋長卻不懂榮夷公的諷刺,隻道榮夷公被自己的氣勢折服,更加的料定了信念。榮夷公太熟悉酋長的性格了,可是終究年齡衰老爭不過年輕氣盛的主戰派們,隻能憤而離席。
酋長眼見如此也沒有強留,他是直性子自然也沒有記仇,隻想取得勝利迴來給榮夷公看看。之後他率領精銳部隊突襲,卻被宣王布置的口袋陣圍的水泄不通,犬戎精銳盡失倉惶逃迴去,諸侯部隊接踵而來,席卷了大半個犬戎,如果不是因為當時後勤保障不行,就真的滅亡他們了。
酋長想到榮夷公之前的建議感到羞憤不已,想去向榮夷公道歉並詢問後續策略,卻得知榮夷公已經去往祁連山隱居,酋長因為軍事吃緊也沒辦法親自去請,隻能頻繁的派去使者問計,最終隻得到兩個字的迴應“議和”。
酋長無奈隻得派心腹去求和,給他很大的權限,哪怕裂土稱臣都無所謂。宣王自然知道沒辦法一次滅掉犬戎,但是榮夷公這個禍胎一定留不得。於是在提出的一係列領土要求被滿足後,最後一條是一定要榮夷公的項上人頭。
酋長十分義氣,不願為了自己的苟活害了榮夷公性命,思前想後終於咬牙自縛前往宣王大營,言辭卑微的說榮夷公垂垂老矣活不了幾年,希望宣王饒他一命。宣王不許,酋長就當著全部諸侯的麵自斷左臂並發誓永不侵犯周和諸侯的領土,這一剛烈的舉動震撼了全部人,宣王也不是個趕盡殺絕的人,於是同意了和議,並且減少了犬戎賠償的土地。
此事過後,宣王果真放過了榮夷公。而酋長的行為也讓榮夷公感動,便從祁連山返迴了犬戎大本營,隻是他知道,犬戎再無實力征戰了。
終宣王一朝,犬戎不敢踏出邊境一步,被周和其他西戎國家輪番欺辱,酋長鬱鬱而終,臨死前告訴新的酋長要好好照顧榮夷公,榮夷公萬念俱灰,也不大管事隻過著半隱居的生活等死。
直到宣王突然病故,幽王即位,他任用宵小之徒,朝政崩潰,犬戎又一次崛起,再次統一西戎,並且大膽的稱為戎王,與申侯合作攻破了鎬京城,隻是被四大諸侯擊敗,榮夷公不甘心,又一次出山,帶領一隻特種部隊在這個山洞駐守,想通過最小的兵力再一次滅亡周。太後被擒隻是第一步,後續還有很多任務,隻是今晚便遇上了救人的公羊易等人,他愛惜公羊易的才華,覺得他和年輕的自己十分相似,起了愛才之心。
可是他擊殺畢宇的舉動徹底激怒了公羊易,二話不說直接一槍刺來,榮夷公微微一笑不閃不避,公羊易的槍尖在距離期咽喉幾寸時停了下來,頗像幾十年前的那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