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國的十二個人一路前行,這段路上頗為幹燥,除了散落的物資外,並沒有遇到什麽敵人,想來犬戎平時將風口堵上,附近由於常年風蝕所以非常幹燥,正適合貨物的存放,敵人來時就將風口打開,才會造就那樣一個恐怖的修羅場。之後的道路經過盤旋上升後開始下降,眾人也不知道究竟還有多遠,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們已經位於山腹之中,本就不寬闊的道路也是越來越狹窄。
山洞中的水滴滴答作響,畢國眾人小心翼翼的前行,因為若是敵人堵上了出路那可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再往後走,在通過一道極狹窄的甬道時,突然傳來一聲女子的輕唿卻瞬間戛然而止,像是被人捂住了嘴。眾人立馬機警也放鬆了一些,畢竟在幽閉的地方能有不同於這些大老爺們兒的聲音真的好不容易,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也證明了他們要救的人就在這裏,但是為了救幾個王室之人已經有那麽多人犧牲,難道這些鮮活的生命也要分個三六九等麽?
天平或者構造更簡單的稱可以衡量物品的重量,但是這世間更多的事情卻沒有辦法來衡量;同樣的,物品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價值,生命卻如何能衡量呢?值不值,差多少,這些亙古不變的話題也給公羊易他們造成了困擾。能活著走到這裏的畢國士兵已經曆經了無數慘絕人寰的血腥戰爭,在他們的思維中或者說他們現在的世界隻有服從,服從,再服從。如果沒有戰爭,他們可能是出色的木匠、漆匠或者是天賦異稟的樂師畫師,再差也能是一個可以享受平淡時光的普通農夫。如果世間沒有紛爭,他們也不用進行艱苦的訓練,可以抱膝對月偷得浮生半日閑,更可以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眾人此時自然來不及考慮自己那迷茫的命運,畢竟如果不向前的話,那麽多人就得犧牲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眾人順著聲音發出的方向追了去,或者說隻是向著山洞更深的方向追去,在山洞中他們已經走了很遠,世間恐怕也沒有如此之深的山洞,所以這山洞可能也很快就走到頭了,他們肯定會遇到最激烈的反抗,不過比起飄忽不定的機關和強悍的敵人,甚至比起山洞中水滴不停的滴答聲,這最後一戰倒是眾人最省心的事。
一陣急行軍後,眾人眼前一亮,發現前方豁然開朗,狹窄的路變成了寬敞的大廳,火把明晃晃的照耀的本來漆黑的山洞如同宮殿,裏麵的設施也是如此,豪華的家具比比皆是,看到這裏他們才發現閃亮的光不僅出自火光,還有金燦燦的金銀銅器。
“各位英雄且住”,在眾人發呆之際,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大家當即停止了腳步聲,望著發聲那人緩步前來。
隻見那人一襲白袍,就連頭發和胡子也白的很徹底,如同步步生蓮的踱步而來,慢慢的伸手給眾人一揖到地。
其實那時當兵的人大都不識字,更不懂禮節,況且在這殺機四伏的時候本應該沒有心思去看這個老人家的優雅,但是麵對這個鶴發童顏的老人家,不知道為什麽居然無法再擺出粗俗的樣子,所以齊齊的還禮。
老人道:“眾位英雄好啊,能走到這裏果然是有勇有謀啊,老夫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麽多精英了!”
公羊易道:“老人家您過獎了,請問您是誰?”
老人哈哈一笑,慢慢的捋了捋自己銀色瀑布般的胡子道:“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小友無需在意老夫的真名,隻需要知道老夫也是周人就行。”
“此處是犬戎的巢穴,不知道老人家既然是周人,為何卻在這裏?”
“不知道小友有沒有聽過‘天下大同’這句話?人苟活於世,本來並無族群之分,為何強要劃分犬戎周人呢?”老人微笑著侃侃而談。
眾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也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不禁都懵住了不知如何迴答。
見沒人說話,一個做過畢萬近衛兵,聽過主君們談天說地後比較有見識的叫做畢宇的士兵顫顫的說道:“那個,犬戎就是蠻夷,他們都兇殘無比,與我們華夏子民的善良並不一樣,這麽大的世仇,當然要劃分開來。”
老人認真迴複道:“華夏民族經曆了三皇五帝,大禹之子啟建立大夏,其後桀無道,商湯代之。及至紂王帝辛兇暴,武王伐之,這段曆史大家可否知曉?”
眾人點點頭,老人繼續道:“幽王不仁,烽火戲諸侯,視天下子民為無物,如此君王,與夏桀商紂何異?”
畢宇道:“天子就是天子,主君就是主君,不管天子做什麽子民都是必須要服從的!”
老人笑笑道:“小兄弟年紀不甚大,倒是挺忠心的麽,可是這忠心未免有點迂腐了吧?”
畢宇氣唿唿道:“你這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當著我們這些天子的犬牙你怎麽還敢說這話?”說著腰刀出鞘恫嚇老人。
老人笑笑,好像一點沒有察覺到或者可以說根本無視畢宇的動作,幽幽道:“古人雲得民心者,可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為諸侯;得諸侯心者,僅可為大夫。這位小兄弟如此想得天子心和諸侯心,不知道是想做大夫還是諸侯呢?”
聽著老人的調侃,畢宇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剛想反唇相譏,沒想到老人正色道:“老夫告訴你們,富貴爵位不過是過眼雲煙,天道輪迴才關乎世間變化。”
說罷,老人長須飄蕩,麵含滄桑,本來英挺的麵龐被歲月切割的縱橫交錯,讓人不禁愴然,過了一會兒,隻聽老者徐徐道:“唉,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老夫曆經人世辛酸,本是行將就木之人,奈何天不亡我,能讓我等到此刻,更是讓老夫參透了人生奧義。”
眾人見他說的沉重,都靜下心來等著聽他的“人生奧義”,就連畢宇也不知不覺默默的收迴了腰刀。
公羊易仔細打量老人,發現他和伯陽甫給人的感覺很相似,至少是和伯陽甫認真的時候很像,都是充滿睿智並且氣宇軒昂,在很多老人都佝僂著身子甚至下不了床的年紀,他的身子依然挺拔的站著,聲音也是中氣十足,根本沒有虛弱的感覺,所以包括公羊易在內的眾人完全看不出他的年齡。
老人長歎一聲:“自從文王起卦於岐山,到幽王逝於驪山,如果老夫沒有算錯的話,周已經存在200又75年了。這兩百餘年中固然有文王之聖,武王之勇,成王‘宅茲中國’,卻也有厲王之暴,幽王之虐。明君則天下無殫精之憂,昏君則蒼生有竭慮之擾。人人都喜歡明君,可是天道輪迴,若無昏君無能,哪能凸顯久治之珍。”
眾人聽他引經據典都是微微點頭,老人繼續道:“人人皆知戰爭殘酷,小戰則血染征衣,大戰則屍橫遍野,生靈塗炭,道有凍骨。可是商湯敗桀於鳴條,武王破紂於牧野,都是明君取代了昏君,所以上古又有義戰之說,為了天道的輪迴,戰爭確是不可避免的。”
眾人默不作聲,但是顯然都對這個觀點認同了,老人接著道:“禹治水,救萬民於滔天巨浪之中,對華夏的功勞大到無以複加,所以稱其為大禹,真的如同聖人一般。所以他的兒子啟建立了大夏,公天下變為家天下,本來是社會的劇烈動蕩,但是除了少部分人不認可外,天下子民想到大禹的恩惠,都願意臣服他的兒子,商湯和文王也是如此,大家認可他們的先王,也就認可他們成為天子。夏桀無道,可是先祖大禹的恩情我們絕不能忘!所以即使是大禹的後人治國我們也應該擁護。”
眾人隱隱聽得不妥,但是又說不出來哪裏不對,隻能繼續聽老人說道:“自古萬民為一家,黃帝與蚩尤戰於巨鹿,華夏勝而黎苗敗,本來黎苗是中原的原主,現在卻被驅逐的不見蹤影,那麽按照以前的領土劃分,究竟黃帝是蠻夷還是蚩尤為蠻夷?犬戎也是如此,戎族興於西陲,與周人本是同源。再往前曆數,犬戎多是夏桀後人,本應統領天下的他們卻居住在西北苦寒之地,我們妄稱自己為中原之主,但是這難道不是侵占了他們的土地麽?現在大禹的後人想要終結無道的周室要迴自己的土地,這有什麽錯呢!我們周人為什麽要對他們趕盡殺絕,而且我們強兇霸道究竟是憑了什麽?如果是憑實力的話,那麽犬戎的士兵精銳肯定強於周,如果憑法理的話,犬戎做主之時還要早於周,血統也更高貴純正,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畢宇此刻忍不住了,大聲道:“老頭兒,你活得不耐煩了,居然把我們和殘暴的犬戎相提並論,信不信軍爺真的砍了你!”
畢宇嗓門雖大,神情雖惡,可是他的憤怒僅僅在於老人踐踏了他腦子裏對於犬戎的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壓根沒有提到老人暗示的不要反抗犬戎的話,因為他沒有辦法反駁老人的話,甚至還有點確信犬戎真的應該是天下之主,隻不過他現在還無法接受他們的殘暴。
老人自然明白畢宇的憤怒沒有到點上,看來其他人也沒有明白問題的症結在哪,於是嘴角露出淺淺一笑:“小兄弟,殘暴可不是犬戎的專屬,你想想古代華夏才有多大,現在我們拓地百倍,難道都是靠聖人嘴巴說的?明明都是靠戰爭打迴來的!聖人自己不會動手,可是他也需要能征慣戰的士兵作為他的爪牙,爪牙難道不應該是疾如風,侵略如火,這樣的士兵誰不殘暴?士兵的軍紀良莠不齊,如果沒有充足的財物和供給,士氣就會下降,你們想想自己當兵難道都是為了義戰?那還不都是為了生存,在亂世中有些劫掠那是天經地義,即使聖人自己也要搶奪土地和百姓,何況你們,幾千年來拓地百倍的士兵哪個人手上沒有沾過別人的鮮血,這能叫殘暴?再說了,犬戎所處之地乃苦寒之地,本來就生計維艱,此次出兵除掉幽王這個昏君,供給不足是最正常不過的了,搜集些補給你們應該能理解吧。”
有些士兵已然被這老人說的昏昏沉沉,對周的忠誠和對犬戎的恨意都在動搖,老人見機會已到,便開始表露身份:“你們可曾聽過國人暴動?”
眾人大都聽過這段曆史,大體就是說周幽王的爺爺周厲王收集了天下的財權,山川湖泊都是王室的財富,百姓活不下去怨聲載道,厲王又請來衛國的巫師大肆誅殺敢於說話的人,弄得百姓碰麵了隻敢用眼神交流,這個就叫做道路以目。後來百姓忍受不了這樣的剝削和壓迫,一起拿著杆棒農具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反抗暴動。周厲王想要征兵平叛,可是手下告訴他,兵源都來自於百姓,現在百姓全都反抗了,士兵又能從哪裏找呢?最終周厲王狼狽的逃出鎬京城,在極度的困窘中死去了。
老人見眾人都清楚便道:“眾位小友聽好了,老夫就是天下聞名的榮夷公,現在老夫是犬戎的國相,見你們勇武非凡很是欣賞,隻要你們願意放下成見為犬戎,為大禹的後裔辦事,那麽此處從幽王不義之財中取得的寶物都是你們的,將來中興大夏,你們的爵位無需擔憂,自有老夫承擔。”
這榮夷公就是當時周厲王的寵臣,所有的經濟剝削政策都是他的建議,甚至發明了“專利”這個詞,也就是把天下的產業全部劃給了王室,國人暴動後他是最讓百姓痛恨的角色,可是不管天下人如何找他,也找不到他的任何蹤影,他居然跑到了犬戎躲了起來。
榮夷公身後那些精美的寶物不停的閃耀著絕美的光,火光中的他們有著無比攝人心魄的能力,有幾個士兵開始神魂顛倒,畢竟,榮夷公說的沒什麽問題,既是正義的戰爭又有光明的未來,到底如何抉擇確實是一個問題。
山洞中的水滴滴答作響,畢國眾人小心翼翼的前行,因為若是敵人堵上了出路那可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再往後走,在通過一道極狹窄的甬道時,突然傳來一聲女子的輕唿卻瞬間戛然而止,像是被人捂住了嘴。眾人立馬機警也放鬆了一些,畢竟在幽閉的地方能有不同於這些大老爺們兒的聲音真的好不容易,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也證明了他們要救的人就在這裏,但是為了救幾個王室之人已經有那麽多人犧牲,難道這些鮮活的生命也要分個三六九等麽?
天平或者構造更簡單的稱可以衡量物品的重量,但是這世間更多的事情卻沒有辦法來衡量;同樣的,物品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價值,生命卻如何能衡量呢?值不值,差多少,這些亙古不變的話題也給公羊易他們造成了困擾。能活著走到這裏的畢國士兵已經曆經了無數慘絕人寰的血腥戰爭,在他們的思維中或者說他們現在的世界隻有服從,服從,再服從。如果沒有戰爭,他們可能是出色的木匠、漆匠或者是天賦異稟的樂師畫師,再差也能是一個可以享受平淡時光的普通農夫。如果世間沒有紛爭,他們也不用進行艱苦的訓練,可以抱膝對月偷得浮生半日閑,更可以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眾人此時自然來不及考慮自己那迷茫的命運,畢竟如果不向前的話,那麽多人就得犧牲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眾人順著聲音發出的方向追了去,或者說隻是向著山洞更深的方向追去,在山洞中他們已經走了很遠,世間恐怕也沒有如此之深的山洞,所以這山洞可能也很快就走到頭了,他們肯定會遇到最激烈的反抗,不過比起飄忽不定的機關和強悍的敵人,甚至比起山洞中水滴不停的滴答聲,這最後一戰倒是眾人最省心的事。
一陣急行軍後,眾人眼前一亮,發現前方豁然開朗,狹窄的路變成了寬敞的大廳,火把明晃晃的照耀的本來漆黑的山洞如同宮殿,裏麵的設施也是如此,豪華的家具比比皆是,看到這裏他們才發現閃亮的光不僅出自火光,還有金燦燦的金銀銅器。
“各位英雄且住”,在眾人發呆之際,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大家當即停止了腳步聲,望著發聲那人緩步前來。
隻見那人一襲白袍,就連頭發和胡子也白的很徹底,如同步步生蓮的踱步而來,慢慢的伸手給眾人一揖到地。
其實那時當兵的人大都不識字,更不懂禮節,況且在這殺機四伏的時候本應該沒有心思去看這個老人家的優雅,但是麵對這個鶴發童顏的老人家,不知道為什麽居然無法再擺出粗俗的樣子,所以齊齊的還禮。
老人道:“眾位英雄好啊,能走到這裏果然是有勇有謀啊,老夫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麽多精英了!”
公羊易道:“老人家您過獎了,請問您是誰?”
老人哈哈一笑,慢慢的捋了捋自己銀色瀑布般的胡子道:“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小友無需在意老夫的真名,隻需要知道老夫也是周人就行。”
“此處是犬戎的巢穴,不知道老人家既然是周人,為何卻在這裏?”
“不知道小友有沒有聽過‘天下大同’這句話?人苟活於世,本來並無族群之分,為何強要劃分犬戎周人呢?”老人微笑著侃侃而談。
眾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也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不禁都懵住了不知如何迴答。
見沒人說話,一個做過畢萬近衛兵,聽過主君們談天說地後比較有見識的叫做畢宇的士兵顫顫的說道:“那個,犬戎就是蠻夷,他們都兇殘無比,與我們華夏子民的善良並不一樣,這麽大的世仇,當然要劃分開來。”
老人認真迴複道:“華夏民族經曆了三皇五帝,大禹之子啟建立大夏,其後桀無道,商湯代之。及至紂王帝辛兇暴,武王伐之,這段曆史大家可否知曉?”
眾人點點頭,老人繼續道:“幽王不仁,烽火戲諸侯,視天下子民為無物,如此君王,與夏桀商紂何異?”
畢宇道:“天子就是天子,主君就是主君,不管天子做什麽子民都是必須要服從的!”
老人笑笑道:“小兄弟年紀不甚大,倒是挺忠心的麽,可是這忠心未免有點迂腐了吧?”
畢宇氣唿唿道:“你這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當著我們這些天子的犬牙你怎麽還敢說這話?”說著腰刀出鞘恫嚇老人。
老人笑笑,好像一點沒有察覺到或者可以說根本無視畢宇的動作,幽幽道:“古人雲得民心者,可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為諸侯;得諸侯心者,僅可為大夫。這位小兄弟如此想得天子心和諸侯心,不知道是想做大夫還是諸侯呢?”
聽著老人的調侃,畢宇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剛想反唇相譏,沒想到老人正色道:“老夫告訴你們,富貴爵位不過是過眼雲煙,天道輪迴才關乎世間變化。”
說罷,老人長須飄蕩,麵含滄桑,本來英挺的麵龐被歲月切割的縱橫交錯,讓人不禁愴然,過了一會兒,隻聽老者徐徐道:“唉,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老夫曆經人世辛酸,本是行將就木之人,奈何天不亡我,能讓我等到此刻,更是讓老夫參透了人生奧義。”
眾人見他說的沉重,都靜下心來等著聽他的“人生奧義”,就連畢宇也不知不覺默默的收迴了腰刀。
公羊易仔細打量老人,發現他和伯陽甫給人的感覺很相似,至少是和伯陽甫認真的時候很像,都是充滿睿智並且氣宇軒昂,在很多老人都佝僂著身子甚至下不了床的年紀,他的身子依然挺拔的站著,聲音也是中氣十足,根本沒有虛弱的感覺,所以包括公羊易在內的眾人完全看不出他的年齡。
老人長歎一聲:“自從文王起卦於岐山,到幽王逝於驪山,如果老夫沒有算錯的話,周已經存在200又75年了。這兩百餘年中固然有文王之聖,武王之勇,成王‘宅茲中國’,卻也有厲王之暴,幽王之虐。明君則天下無殫精之憂,昏君則蒼生有竭慮之擾。人人都喜歡明君,可是天道輪迴,若無昏君無能,哪能凸顯久治之珍。”
眾人聽他引經據典都是微微點頭,老人繼續道:“人人皆知戰爭殘酷,小戰則血染征衣,大戰則屍橫遍野,生靈塗炭,道有凍骨。可是商湯敗桀於鳴條,武王破紂於牧野,都是明君取代了昏君,所以上古又有義戰之說,為了天道的輪迴,戰爭確是不可避免的。”
眾人默不作聲,但是顯然都對這個觀點認同了,老人接著道:“禹治水,救萬民於滔天巨浪之中,對華夏的功勞大到無以複加,所以稱其為大禹,真的如同聖人一般。所以他的兒子啟建立了大夏,公天下變為家天下,本來是社會的劇烈動蕩,但是除了少部分人不認可外,天下子民想到大禹的恩惠,都願意臣服他的兒子,商湯和文王也是如此,大家認可他們的先王,也就認可他們成為天子。夏桀無道,可是先祖大禹的恩情我們絕不能忘!所以即使是大禹的後人治國我們也應該擁護。”
眾人隱隱聽得不妥,但是又說不出來哪裏不對,隻能繼續聽老人說道:“自古萬民為一家,黃帝與蚩尤戰於巨鹿,華夏勝而黎苗敗,本來黎苗是中原的原主,現在卻被驅逐的不見蹤影,那麽按照以前的領土劃分,究竟黃帝是蠻夷還是蚩尤為蠻夷?犬戎也是如此,戎族興於西陲,與周人本是同源。再往前曆數,犬戎多是夏桀後人,本應統領天下的他們卻居住在西北苦寒之地,我們妄稱自己為中原之主,但是這難道不是侵占了他們的土地麽?現在大禹的後人想要終結無道的周室要迴自己的土地,這有什麽錯呢!我們周人為什麽要對他們趕盡殺絕,而且我們強兇霸道究竟是憑了什麽?如果是憑實力的話,那麽犬戎的士兵精銳肯定強於周,如果憑法理的話,犬戎做主之時還要早於周,血統也更高貴純正,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畢宇此刻忍不住了,大聲道:“老頭兒,你活得不耐煩了,居然把我們和殘暴的犬戎相提並論,信不信軍爺真的砍了你!”
畢宇嗓門雖大,神情雖惡,可是他的憤怒僅僅在於老人踐踏了他腦子裏對於犬戎的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壓根沒有提到老人暗示的不要反抗犬戎的話,因為他沒有辦法反駁老人的話,甚至還有點確信犬戎真的應該是天下之主,隻不過他現在還無法接受他們的殘暴。
老人自然明白畢宇的憤怒沒有到點上,看來其他人也沒有明白問題的症結在哪,於是嘴角露出淺淺一笑:“小兄弟,殘暴可不是犬戎的專屬,你想想古代華夏才有多大,現在我們拓地百倍,難道都是靠聖人嘴巴說的?明明都是靠戰爭打迴來的!聖人自己不會動手,可是他也需要能征慣戰的士兵作為他的爪牙,爪牙難道不應該是疾如風,侵略如火,這樣的士兵誰不殘暴?士兵的軍紀良莠不齊,如果沒有充足的財物和供給,士氣就會下降,你們想想自己當兵難道都是為了義戰?那還不都是為了生存,在亂世中有些劫掠那是天經地義,即使聖人自己也要搶奪土地和百姓,何況你們,幾千年來拓地百倍的士兵哪個人手上沒有沾過別人的鮮血,這能叫殘暴?再說了,犬戎所處之地乃苦寒之地,本來就生計維艱,此次出兵除掉幽王這個昏君,供給不足是最正常不過的了,搜集些補給你們應該能理解吧。”
有些士兵已然被這老人說的昏昏沉沉,對周的忠誠和對犬戎的恨意都在動搖,老人見機會已到,便開始表露身份:“你們可曾聽過國人暴動?”
眾人大都聽過這段曆史,大體就是說周幽王的爺爺周厲王收集了天下的財權,山川湖泊都是王室的財富,百姓活不下去怨聲載道,厲王又請來衛國的巫師大肆誅殺敢於說話的人,弄得百姓碰麵了隻敢用眼神交流,這個就叫做道路以目。後來百姓忍受不了這樣的剝削和壓迫,一起拿著杆棒農具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反抗暴動。周厲王想要征兵平叛,可是手下告訴他,兵源都來自於百姓,現在百姓全都反抗了,士兵又能從哪裏找呢?最終周厲王狼狽的逃出鎬京城,在極度的困窘中死去了。
老人見眾人都清楚便道:“眾位小友聽好了,老夫就是天下聞名的榮夷公,現在老夫是犬戎的國相,見你們勇武非凡很是欣賞,隻要你們願意放下成見為犬戎,為大禹的後裔辦事,那麽此處從幽王不義之財中取得的寶物都是你們的,將來中興大夏,你們的爵位無需擔憂,自有老夫承擔。”
這榮夷公就是當時周厲王的寵臣,所有的經濟剝削政策都是他的建議,甚至發明了“專利”這個詞,也就是把天下的產業全部劃給了王室,國人暴動後他是最讓百姓痛恨的角色,可是不管天下人如何找他,也找不到他的任何蹤影,他居然跑到了犬戎躲了起來。
榮夷公身後那些精美的寶物不停的閃耀著絕美的光,火光中的他們有著無比攝人心魄的能力,有幾個士兵開始神魂顛倒,畢竟,榮夷公說的沒什麽問題,既是正義的戰爭又有光明的未來,到底如何抉擇確實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