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鮒甲能做稷下學宮祭酒,倒是有些本事何況儒家曆來專研仁政之道,有前人的心德在手,蒙恬倒也難不住孔鮒甲。
孔鮒甲抿了一口茶水站起身來侃侃而談:“若是君王施行仁政,減少刑罰平民心裏不會有太多怨念,怨念少了待人也就和善了。平民生活已是不易,苛政多了民不富,時常為了蠅頭小利大動幹戈,如何不成刁民。苛政少了,平民自然生活得更容易了,那會在乎一點點利益。”
蒙恬起身拜謝,孔鮒甲這番說辭並非不無道理,大多流寇盜匪都是為了生活,如果連活都活不下去,還談什麽仁善。
蒙恬想起了衛騰和趙牧:“ 祭酒先生,我曾遇到淪為流寇的人。他們並非不願耕種隻是土地都在權貴手中,權貴不論天災人禍都不願減少租稅,讓他們無以耕種才落草為寇,這要如何才能施行仁政。 ”
孔鮒甲一臉惆悵:“想要施行仁政並非隻是隻是依靠君王,孟聖當初勸諫齊王施行仁政,推行節儉之風。這無異是天荒夜談,孟聖完全忽略了人之本性,實不相瞞比起孟聖的人性本善我倒更相信老師所言人性本惡!想要推行仁政並不容易。”
尉繚子聽得也是不住點頭,或許擔心說得太多會招來橫禍,孔鮒甲突然停了下來,一臉鄭重得看著眾人:“諸位我所言還請藏於心中!”
見眾人點頭,孔鮒甲才繼續開口:“如今天下紛爭不斷,各國君王都好爭奪,周室之初天下八百諸侯,如今不到兩手之數,除非天下歸於一國才有可能推行仁政,至上而下才有可能。”
“淳於越錯怪兄長了!”淳於越起身向孔鮒甲躬身一拜,長久以來兩人為了仁政之道從論辯變成爭吵,從和睦變成敵視。
孔鮒甲擺擺手:“師弟並非為兄不願,為兄乃孔丘之後,學宮祭酒有些事是錯的也得去做。鬼穀門人可不好糊弄,不拿點真才實學怕是會給老師臉上抹黑!”
孔鮒甲一席話,讓幾人忍不住笑出了聲,淳於越鬧了個大花臉:“兄長的意思是師弟好糊弄了?”
“聽了祭酒先生的肺腑之言,我倒是能理解荀聖傳授韓非和李斯的為何會法家之學,想來荀聖早已棄儒從法,韓非更是被春申君稱之為集法家之大成者。”蒙恬如實說道。
沒有了一開始的爭鋒相對,幾人之間倒也融洽,尉繚子心中都生出了相見恨晚的遺憾。
四人探討了好幾個時辰,直到門童前來告知已到閉宮的時辰,幾人方才開口辭別,孔鮒甲有些意猶未盡破天荒的起身蒙恬兩人送到學宮門外。
兩人迴到田辛莊子上,田辛讓奴仆為兩人準備了些吃食。膳後田辛問向蒙恬:“此番之後你是打算繼續遊學還是迴秦國?”
蒙恬想了想:“眼下也沒有好的去處,出門幾年了也是時候迴去看一看了。呂不韋借一字千金之事立威,隻怕朝政大權已落入他手中,也不知祖父和父親如何了,還有我那便宜兄弟?”
“你說蒙毅?蒙毅我見過,聰慧乖巧。眼下應該還在皇宮伴讀!”田辛沒有反應過來,隻當蒙恬說的是蒙毅。
蒙恬麵露難堪,他自是不會擔憂蒙毅,蒙毅還不到十歲有蒙武庇護出不了什麽事:“咳咳,舅父我說的是便宜兄弟是秦國大王嬴政!”
田辛、尉繚子聞言一震,蒙恬說得這般隨意,可見蒙家與秦王的關係非同尋常,秦王必定對蒙家言聽計從,呂不韋隻怕想要針對蒙家也不是那麽容易。
尉繚子並未多言,朝田辛使了個眼色,田辛會意:“蒙家能得秦王信任重用倒也是好事,吃過了就迴後院吧,香蓮已經等了你許久。尉繚先生不妨搬到前院來與我作陪可好?”
尉繚子打趣一笑:“我倒是覺得讓阿房也搬到前院來才是最好不過。”
蒙恬臉色一紅,低聲道了聲告退,如若逃亡一般小跑去了後院。
兩人見蒙恬果真上當,心裏樂得不行田辛笑道:“出這種餿主意也隻得是你尉繚子才做得出來。”
尉繚子可不是服軟的人:“論過河拆橋也隻能是你田辛!”
兩人齊聲大笑,尉繚子擺手:“好了,好了,還是說正事吧!”
田辛收斂笑意神色嚴肅放低了聲音:“這兩日我私下問過莊子裏的老人,他們也有心為族人報仇,隻是不知道先生有多大把握?”
“若是隻靠你和莊子老人的親屬隻有五成把握,若是能讓他們的子嗣追隨蒙恬倒有十成把握。”
“你是想借用蒙武手裏的兵力?可惜蒙武想要出兵也得秦王開口!秦國和齊國國土並未相接,隻怕秦王未必應允!”田辛眉頭不免皺了起來。
“非也!”尉繚子神秘莫測一笑,“這些時日我留意過齊國民風,齊國深受儒家荼毒,齊人畏懼官吏,這些官吏魚肉百姓任人唯親。寒門子弟怕是沒有出頭之日。齊國官吏驕奢淫逸慣了十年之後齊國朝堂將無可用之人。”
田辛思索著尉繚子的話,齊人畏懼官吏這點他也看出來了隻是這樣一來若是攻打齊國,官吏一聲令下豈不是舉國皆兵,田辛一時也想不明白,尉繚子把握從何而來。
田辛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尉繚子哈哈一笑:“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你認為一個官員驕奢淫逸十多年,遇到戰爭他還有勇氣迎敵嗎?”
尉繚子這一解釋田辛頓時反應,當一些行為習以為常之後,人性會逐漸變得不可理喻。
儒家本屬魯國,儒家的推崇的仁政實乃軟弱之道,魯國被齊國滅了國,其後儒家便紮根齊國,齊國也險些滅了國。
田辛隻是有些不解為何讓這些老兵的子嗣追隨蒙恬他會有十成把握,隨口問了出來。
“你認為蒙驁父子見到這些人心中會如何做想,會任由秦王出兵幫助齊國?沒有秦國的幫助齊國哪有不滅國之理!”
田辛茅塞頓開,眼下丞相田假還不曾迴齊待在秦國請求秦國出兵相助。
孔鮒甲抿了一口茶水站起身來侃侃而談:“若是君王施行仁政,減少刑罰平民心裏不會有太多怨念,怨念少了待人也就和善了。平民生活已是不易,苛政多了民不富,時常為了蠅頭小利大動幹戈,如何不成刁民。苛政少了,平民自然生活得更容易了,那會在乎一點點利益。”
蒙恬起身拜謝,孔鮒甲這番說辭並非不無道理,大多流寇盜匪都是為了生活,如果連活都活不下去,還談什麽仁善。
蒙恬想起了衛騰和趙牧:“ 祭酒先生,我曾遇到淪為流寇的人。他們並非不願耕種隻是土地都在權貴手中,權貴不論天災人禍都不願減少租稅,讓他們無以耕種才落草為寇,這要如何才能施行仁政。 ”
孔鮒甲一臉惆悵:“想要施行仁政並非隻是隻是依靠君王,孟聖當初勸諫齊王施行仁政,推行節儉之風。這無異是天荒夜談,孟聖完全忽略了人之本性,實不相瞞比起孟聖的人性本善我倒更相信老師所言人性本惡!想要推行仁政並不容易。”
尉繚子聽得也是不住點頭,或許擔心說得太多會招來橫禍,孔鮒甲突然停了下來,一臉鄭重得看著眾人:“諸位我所言還請藏於心中!”
見眾人點頭,孔鮒甲才繼續開口:“如今天下紛爭不斷,各國君王都好爭奪,周室之初天下八百諸侯,如今不到兩手之數,除非天下歸於一國才有可能推行仁政,至上而下才有可能。”
“淳於越錯怪兄長了!”淳於越起身向孔鮒甲躬身一拜,長久以來兩人為了仁政之道從論辯變成爭吵,從和睦變成敵視。
孔鮒甲擺擺手:“師弟並非為兄不願,為兄乃孔丘之後,學宮祭酒有些事是錯的也得去做。鬼穀門人可不好糊弄,不拿點真才實學怕是會給老師臉上抹黑!”
孔鮒甲一席話,讓幾人忍不住笑出了聲,淳於越鬧了個大花臉:“兄長的意思是師弟好糊弄了?”
“聽了祭酒先生的肺腑之言,我倒是能理解荀聖傳授韓非和李斯的為何會法家之學,想來荀聖早已棄儒從法,韓非更是被春申君稱之為集法家之大成者。”蒙恬如實說道。
沒有了一開始的爭鋒相對,幾人之間倒也融洽,尉繚子心中都生出了相見恨晚的遺憾。
四人探討了好幾個時辰,直到門童前來告知已到閉宮的時辰,幾人方才開口辭別,孔鮒甲有些意猶未盡破天荒的起身蒙恬兩人送到學宮門外。
兩人迴到田辛莊子上,田辛讓奴仆為兩人準備了些吃食。膳後田辛問向蒙恬:“此番之後你是打算繼續遊學還是迴秦國?”
蒙恬想了想:“眼下也沒有好的去處,出門幾年了也是時候迴去看一看了。呂不韋借一字千金之事立威,隻怕朝政大權已落入他手中,也不知祖父和父親如何了,還有我那便宜兄弟?”
“你說蒙毅?蒙毅我見過,聰慧乖巧。眼下應該還在皇宮伴讀!”田辛沒有反應過來,隻當蒙恬說的是蒙毅。
蒙恬麵露難堪,他自是不會擔憂蒙毅,蒙毅還不到十歲有蒙武庇護出不了什麽事:“咳咳,舅父我說的是便宜兄弟是秦國大王嬴政!”
田辛、尉繚子聞言一震,蒙恬說得這般隨意,可見蒙家與秦王的關係非同尋常,秦王必定對蒙家言聽計從,呂不韋隻怕想要針對蒙家也不是那麽容易。
尉繚子並未多言,朝田辛使了個眼色,田辛會意:“蒙家能得秦王信任重用倒也是好事,吃過了就迴後院吧,香蓮已經等了你許久。尉繚先生不妨搬到前院來與我作陪可好?”
尉繚子打趣一笑:“我倒是覺得讓阿房也搬到前院來才是最好不過。”
蒙恬臉色一紅,低聲道了聲告退,如若逃亡一般小跑去了後院。
兩人見蒙恬果真上當,心裏樂得不行田辛笑道:“出這種餿主意也隻得是你尉繚子才做得出來。”
尉繚子可不是服軟的人:“論過河拆橋也隻能是你田辛!”
兩人齊聲大笑,尉繚子擺手:“好了,好了,還是說正事吧!”
田辛收斂笑意神色嚴肅放低了聲音:“這兩日我私下問過莊子裏的老人,他們也有心為族人報仇,隻是不知道先生有多大把握?”
“若是隻靠你和莊子老人的親屬隻有五成把握,若是能讓他們的子嗣追隨蒙恬倒有十成把握。”
“你是想借用蒙武手裏的兵力?可惜蒙武想要出兵也得秦王開口!秦國和齊國國土並未相接,隻怕秦王未必應允!”田辛眉頭不免皺了起來。
“非也!”尉繚子神秘莫測一笑,“這些時日我留意過齊國民風,齊國深受儒家荼毒,齊人畏懼官吏,這些官吏魚肉百姓任人唯親。寒門子弟怕是沒有出頭之日。齊國官吏驕奢淫逸慣了十年之後齊國朝堂將無可用之人。”
田辛思索著尉繚子的話,齊人畏懼官吏這點他也看出來了隻是這樣一來若是攻打齊國,官吏一聲令下豈不是舉國皆兵,田辛一時也想不明白,尉繚子把握從何而來。
田辛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尉繚子哈哈一笑:“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你認為一個官員驕奢淫逸十多年,遇到戰爭他還有勇氣迎敵嗎?”
尉繚子這一解釋田辛頓時反應,當一些行為習以為常之後,人性會逐漸變得不可理喻。
儒家本屬魯國,儒家的推崇的仁政實乃軟弱之道,魯國被齊國滅了國,其後儒家便紮根齊國,齊國也險些滅了國。
田辛隻是有些不解為何讓這些老兵的子嗣追隨蒙恬他會有十成把握,隨口問了出來。
“你認為蒙驁父子見到這些人心中會如何做想,會任由秦王出兵幫助齊國?沒有秦國的幫助齊國哪有不滅國之理!”
田辛茅塞頓開,眼下丞相田假還不曾迴齊待在秦國請求秦國出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