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看了看另外的三架大水車,再看看小水車,也覺得這水車確實在此無用,不過他也有想法:“這水車在你們村是沒有用了。不過,可以移到其它沒有水車的村啊。這一好好的農具,不能就這樣拆了,太可惜了。”
“關你屁事。”陳越這就火了,“你是哪個村的?難道想來我們村偷水車。”
“胡言亂語,髒話連篇。”少年的另一個同伴生氣,拉著少年準備走了。
少年脾氣很好,沒有動怒,隻是說:“兄台,請不要汙蔑我等。隻是不想這麽好的工具失去所用,我看不十裏外的王家族人也是缺水,要是能將這水車移去,能解不少王家族人缺水之苦。”
“這水車基本沒用了。”陳越見對方懂理懂節,未因自己發火而出言不遜,就走到水車旁邊,拿路邊的竹條,指指點點地說,“此水車是用竹子做的撐杆,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其內外已快腐壞,隨時都有可能會壞掉。”
少年也來到河邊,仔細看了一會兒說道:“果然有理,我也見此物確實在腐壞了,聽聲音也比大水車的要響。”然後點點頭說,“就在近日,此水車應該就不堪使用了。”
話音剛落,水車轉動的聲音就慢慢地變大,而且越來越強烈,少年兩人加上陳苗都很好奇地相靠近一點去觀察。
“快跑,要倒了。”陳越不知道這水車往哪兒倒,但為了安全他還是先把少年二人向前推,又拉著弟弟跟著跑。
未幾,這水車果然塌倒,綁在大石上的麻繩也受力不住斷開,不過水車未倒向河邊,而是倒在河裏順著河水流走了。
“我x,烏鴉嘴啊。”陳越關點驚呆了,連國罵都用上了。好在聲音不大,眾人都未在意他,而是盯著水車。
看著水車遠去,不見蹤影,少年一臉惋惜地問陳越:“兄台,是陳家族人吧?能否幫我們引薦一下陳明先生?”
陳明先生?陳越想了半天才反應過,那是族長的大兒子帶隊修建了黃家村的水車。
“哈哈~”陳越此時苦笑都出聲了,“想不到陳明造水車的事跡都傳到你們王家村了,你們是想找他給你們村修水車吧?找他不行,要找某家族長才行,他做不了主。”
少年微微地整理了衣袍,一臉尊敬地說:“聽說,陳明、陳飛兩位先生十年悉心專研水車,今年才略有所得。不過,我認為這不是略有所得,三架水車就解決了陳家村數千畝土地的灌溉,這是大才,大德啊。”
苦笑之後,陳越已經麵無表情了,指著村落方向說:“某帶你去,可能他們不會見你。你往這個方向去就行了,路上問其他族人,他們會為你帶路。”
說完,陳越沒有理二人,就帶著陳苗準備把唯一還豎在水中的木料拖上來,拿迴家當柴燒。
與少年一起的同伴見狀,突然跑到二人身邊,厲聲喝止:“不許動。”
“幹啥?”陳越不解。
少年同伴看了看河道上的大石,又指著豎在水中的木料說:“這是陳明先生建的第一個水車之地,這些東西見證了第一個水車的誕生,不應該再去破壞,而是保留下來,最好能豎個碑,刻上事跡,好讓後人來瞻仰。”
陳越呆住了,想說什麽卻又說不出。
陳苗沒有怎麽聽懂,他上前想推開少年的同伴,可以沒有推動,就哭著說:“這是我哥修建的水車,現在水車沒了,我們就是把木料拿迴家當柴燒,又沒幹啥。為什麽,你們都要欺負我們?”
陳越拉迴了陳苗,他不想爭辯,現在這情況下,以他的能力,真像更不重要了。事情傳得這麽快這麽廣,沒有縣令的推波助瀾是不可能達到的,此時推翻,連縣太爺都得罪了,那更遭。破家縣令,實際效果比字麵意思更恐怖。
“不好意,某家弟有點小,不懂事。”陳越聲音有點沙啞地說,“某家不動這些東西就是了,你們去找族長吧。”
說完就帶著陳苗去了麥田。
五月初,就要麥子就要收割了。看著長勢喜人的麥苗,陳越剛才的壞心情就一掃而空了。聽族裏人說,今年的麥子長勢是近來最好的了。顆粒飽滿,隨便取下一顆,輕輕掐開,白漿翻滾而出,伸舌頭償了償,微甜中帶有一股特別的麥香。
不過,由於是拋灑播種,密度太大,很多麥苗長的麥穗明顯很短小,數上一數,一穗多的十二三粒麥子,少得甚至沒有,正常的也是十粒左右。外圍的稍好一些,多的二十粒,少的也有十五六粒。
兄弟倆一人拿著一把長竹簽,找到麥穗長且飽滿的就插上根做上標記,這事,他們已經做了兩天了。
“哥,哥。”陳苗高興地喊道,“這兒有個好長喲。”
陳越跑過去一看,果然麥穗很長,靠近了數一數,居然有近三十粒。陳越看著這穗麥子,就像見到了初戀一樣。做標記也是小心,為了避免此麥倒下,他用了三根竹簽,將麥杆固定。
看了看周圍沒有更好的麥子後,他指揮著陳苗將該麥子周圍的其它的麥子給拔掉。當然不是清空,而是給間隔拔苗,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它成長,留下其它麥子能避免來了大風,它單獨一枝,無法支撐。
“兄台,你為何拔掉麥苗?”
一個聲音突然出現,兄弟倆站起身往後一看,原來那少年就站他們身後。
少年在陳越兄弟離開後,對他們的表情和語言感知道,這兄弟二人在水車上肯定有故事。在碰到陳家一個族人後,少年就借口想再看看水車而迴到此處。
“你不去找族長,跑這兒來幹啥?”陳越不好氣地說。
“哦。王兄去找你們族長了,我隻是好奇,所以想來看看。”少年人說完,又指指地上的麥苗問,“兄台如此拔苗,收成定會減四成左右。”
“某是農,你是士。農家做農家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陳越覺得這人太無聊了。
“兄台……”
陳越打斷道:“你再叫一句兄台,信不信某抓起泥巴堵你嘴裏?文皺皺地說話,就是不要表明你我階級地位分明嘛。既然階級分別,就不跟某說話。”
“嘿嘿。”少年不好意思地臉紅了,“你這人說話有趣,某是最近剛入學,有點顯擺了。不過某也是平民,非官非吏。”
少年大大方的地撿起地方上的麥杆,墊在田耕上,然後一屁股坐上去,手裏還拿著一束麥穗掐著玩,嘴裏還是不停:“某叫劉病已,你叫什麽名字?”
“陳越,這是某弟弟陳苗。”人家姿態放這麽低,聊聊也無坊。
“這下我們認識了,可以講講了嗎?”劉病已也把掐破的麥漿放嘴裏吸吮,含糊著說。
正在拔麥的陳越突然定住了。
剛剛對方報名的時候,他沒有在意,可這名字在他腦海裏過第二遍的時候,有些內容就不自覺得出現在腦海裏。
在大學的時候,他看過一部電視劇《烏龍闖情關》,裏麵的主角就叫劉病已,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的孫子。受巫蠱之禍,在獄中出生,後來在霍光的幫助下被立為皇帝。他當時坐在食堂邊吃邊看的時候,還問過旁邊文學院的師兄,是否真的有劉病已這個,得到了肯定答複。
師兄還說劉病已創造了個富貴不忘貧賤之妻的詞叫故劍情深。在師兄吐槽女一女二搞錯了的時候,他這個理工科的學弟就悄悄走了。
後來有一年,漢海昏侯墓出土的紗衣在網上被熱炒時,他搜索過相關信息,第一任海昏侯劉賀當過27天的皇帝,然後被列舉了1000多條荒淫之事後被霍光廢黜,然後霍光重新扶立了劉病已當皇帝。
“可是皇家的劉姓?”陳越不敢亂認,這個時代同姓同名人太多了。
“是的。”劉病已點點頭,好像又想起了什麽傷心的事,低聲說道:“不過,從某出世開始,就被落黜為平民了,現在隻是暫時由掖庭收養,以後還不知道該怎麽辦。”
“不錯了,不像我們還要在地裏刨食。”陳越不經意地說,“令尊、令堂可好?”
劉病已黯然道:“早已去世,某是由外曾祖母和舅公撫養長大的,前年才迴的長安。”
這就對上了。陳越心想,這是條超級大腿,必須得抱上。
“節哀。”陳越說了聲抱歉,然後就講起了為什麽拔麥了,他現在不能問得太多,否則會讓人覺得你有所圖,還會讓人不自覺得疏遠你。
抱大腿是個技術活,你不能隻憑著乖巧的話語當個走狗,就算以後得勢,被殺的機率相當大。哪怕劉病已當上皇帝,也不一定能保住你,畢竟前幾年還是霍光做主。
有本事的上,哪怕是幸近,別人也會高看你一眼,特別在種地上有能力的人,此時大家都是在溫飽線上掙紮的人,應該不會隨便殺一個種地高手的。
聽說對方當上皇帝還沒有二十歲,此時大家看上年齡差不多,估計五六年後就能成為大漢帝國的當家人。這時候開始抱上大腿,以後就算不給個官做,憑關係賞賜個千八百畝土地應該問題不大。
“關你屁事。”陳越這就火了,“你是哪個村的?難道想來我們村偷水車。”
“胡言亂語,髒話連篇。”少年的另一個同伴生氣,拉著少年準備走了。
少年脾氣很好,沒有動怒,隻是說:“兄台,請不要汙蔑我等。隻是不想這麽好的工具失去所用,我看不十裏外的王家族人也是缺水,要是能將這水車移去,能解不少王家族人缺水之苦。”
“這水車基本沒用了。”陳越見對方懂理懂節,未因自己發火而出言不遜,就走到水車旁邊,拿路邊的竹條,指指點點地說,“此水車是用竹子做的撐杆,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其內外已快腐壞,隨時都有可能會壞掉。”
少年也來到河邊,仔細看了一會兒說道:“果然有理,我也見此物確實在腐壞了,聽聲音也比大水車的要響。”然後點點頭說,“就在近日,此水車應該就不堪使用了。”
話音剛落,水車轉動的聲音就慢慢地變大,而且越來越強烈,少年兩人加上陳苗都很好奇地相靠近一點去觀察。
“快跑,要倒了。”陳越不知道這水車往哪兒倒,但為了安全他還是先把少年二人向前推,又拉著弟弟跟著跑。
未幾,這水車果然塌倒,綁在大石上的麻繩也受力不住斷開,不過水車未倒向河邊,而是倒在河裏順著河水流走了。
“我x,烏鴉嘴啊。”陳越關點驚呆了,連國罵都用上了。好在聲音不大,眾人都未在意他,而是盯著水車。
看著水車遠去,不見蹤影,少年一臉惋惜地問陳越:“兄台,是陳家族人吧?能否幫我們引薦一下陳明先生?”
陳明先生?陳越想了半天才反應過,那是族長的大兒子帶隊修建了黃家村的水車。
“哈哈~”陳越此時苦笑都出聲了,“想不到陳明造水車的事跡都傳到你們王家村了,你們是想找他給你們村修水車吧?找他不行,要找某家族長才行,他做不了主。”
少年微微地整理了衣袍,一臉尊敬地說:“聽說,陳明、陳飛兩位先生十年悉心專研水車,今年才略有所得。不過,我認為這不是略有所得,三架水車就解決了陳家村數千畝土地的灌溉,這是大才,大德啊。”
苦笑之後,陳越已經麵無表情了,指著村落方向說:“某帶你去,可能他們不會見你。你往這個方向去就行了,路上問其他族人,他們會為你帶路。”
說完,陳越沒有理二人,就帶著陳苗準備把唯一還豎在水中的木料拖上來,拿迴家當柴燒。
與少年一起的同伴見狀,突然跑到二人身邊,厲聲喝止:“不許動。”
“幹啥?”陳越不解。
少年同伴看了看河道上的大石,又指著豎在水中的木料說:“這是陳明先生建的第一個水車之地,這些東西見證了第一個水車的誕生,不應該再去破壞,而是保留下來,最好能豎個碑,刻上事跡,好讓後人來瞻仰。”
陳越呆住了,想說什麽卻又說不出。
陳苗沒有怎麽聽懂,他上前想推開少年的同伴,可以沒有推動,就哭著說:“這是我哥修建的水車,現在水車沒了,我們就是把木料拿迴家當柴燒,又沒幹啥。為什麽,你們都要欺負我們?”
陳越拉迴了陳苗,他不想爭辯,現在這情況下,以他的能力,真像更不重要了。事情傳得這麽快這麽廣,沒有縣令的推波助瀾是不可能達到的,此時推翻,連縣太爺都得罪了,那更遭。破家縣令,實際效果比字麵意思更恐怖。
“不好意,某家弟有點小,不懂事。”陳越聲音有點沙啞地說,“某家不動這些東西就是了,你們去找族長吧。”
說完就帶著陳苗去了麥田。
五月初,就要麥子就要收割了。看著長勢喜人的麥苗,陳越剛才的壞心情就一掃而空了。聽族裏人說,今年的麥子長勢是近來最好的了。顆粒飽滿,隨便取下一顆,輕輕掐開,白漿翻滾而出,伸舌頭償了償,微甜中帶有一股特別的麥香。
不過,由於是拋灑播種,密度太大,很多麥苗長的麥穗明顯很短小,數上一數,一穗多的十二三粒麥子,少得甚至沒有,正常的也是十粒左右。外圍的稍好一些,多的二十粒,少的也有十五六粒。
兄弟倆一人拿著一把長竹簽,找到麥穗長且飽滿的就插上根做上標記,這事,他們已經做了兩天了。
“哥,哥。”陳苗高興地喊道,“這兒有個好長喲。”
陳越跑過去一看,果然麥穗很長,靠近了數一數,居然有近三十粒。陳越看著這穗麥子,就像見到了初戀一樣。做標記也是小心,為了避免此麥倒下,他用了三根竹簽,將麥杆固定。
看了看周圍沒有更好的麥子後,他指揮著陳苗將該麥子周圍的其它的麥子給拔掉。當然不是清空,而是給間隔拔苗,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它成長,留下其它麥子能避免來了大風,它單獨一枝,無法支撐。
“兄台,你為何拔掉麥苗?”
一個聲音突然出現,兄弟倆站起身往後一看,原來那少年就站他們身後。
少年在陳越兄弟離開後,對他們的表情和語言感知道,這兄弟二人在水車上肯定有故事。在碰到陳家一個族人後,少年就借口想再看看水車而迴到此處。
“你不去找族長,跑這兒來幹啥?”陳越不好氣地說。
“哦。王兄去找你們族長了,我隻是好奇,所以想來看看。”少年人說完,又指指地上的麥苗問,“兄台如此拔苗,收成定會減四成左右。”
“某是農,你是士。農家做農家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陳越覺得這人太無聊了。
“兄台……”
陳越打斷道:“你再叫一句兄台,信不信某抓起泥巴堵你嘴裏?文皺皺地說話,就是不要表明你我階級地位分明嘛。既然階級分別,就不跟某說話。”
“嘿嘿。”少年不好意思地臉紅了,“你這人說話有趣,某是最近剛入學,有點顯擺了。不過某也是平民,非官非吏。”
少年大大方的地撿起地方上的麥杆,墊在田耕上,然後一屁股坐上去,手裏還拿著一束麥穗掐著玩,嘴裏還是不停:“某叫劉病已,你叫什麽名字?”
“陳越,這是某弟弟陳苗。”人家姿態放這麽低,聊聊也無坊。
“這下我們認識了,可以講講了嗎?”劉病已也把掐破的麥漿放嘴裏吸吮,含糊著說。
正在拔麥的陳越突然定住了。
剛剛對方報名的時候,他沒有在意,可這名字在他腦海裏過第二遍的時候,有些內容就不自覺得出現在腦海裏。
在大學的時候,他看過一部電視劇《烏龍闖情關》,裏麵的主角就叫劉病已,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的孫子。受巫蠱之禍,在獄中出生,後來在霍光的幫助下被立為皇帝。他當時坐在食堂邊吃邊看的時候,還問過旁邊文學院的師兄,是否真的有劉病已這個,得到了肯定答複。
師兄還說劉病已創造了個富貴不忘貧賤之妻的詞叫故劍情深。在師兄吐槽女一女二搞錯了的時候,他這個理工科的學弟就悄悄走了。
後來有一年,漢海昏侯墓出土的紗衣在網上被熱炒時,他搜索過相關信息,第一任海昏侯劉賀當過27天的皇帝,然後被列舉了1000多條荒淫之事後被霍光廢黜,然後霍光重新扶立了劉病已當皇帝。
“可是皇家的劉姓?”陳越不敢亂認,這個時代同姓同名人太多了。
“是的。”劉病已點點頭,好像又想起了什麽傷心的事,低聲說道:“不過,從某出世開始,就被落黜為平民了,現在隻是暫時由掖庭收養,以後還不知道該怎麽辦。”
“不錯了,不像我們還要在地裏刨食。”陳越不經意地說,“令尊、令堂可好?”
劉病已黯然道:“早已去世,某是由外曾祖母和舅公撫養長大的,前年才迴的長安。”
這就對上了。陳越心想,這是條超級大腿,必須得抱上。
“節哀。”陳越說了聲抱歉,然後就講起了為什麽拔麥了,他現在不能問得太多,否則會讓人覺得你有所圖,還會讓人不自覺得疏遠你。
抱大腿是個技術活,你不能隻憑著乖巧的話語當個走狗,就算以後得勢,被殺的機率相當大。哪怕劉病已當上皇帝,也不一定能保住你,畢竟前幾年還是霍光做主。
有本事的上,哪怕是幸近,別人也會高看你一眼,特別在種地上有能力的人,此時大家都是在溫飽線上掙紮的人,應該不會隨便殺一個種地高手的。
聽說對方當上皇帝還沒有二十歲,此時大家看上年齡差不多,估計五六年後就能成為大漢帝國的當家人。這時候開始抱上大腿,以後就算不給個官做,憑關係賞賜個千八百畝土地應該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