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諸葛均收拾了行囊,背起包袱便前往諸葛亮臥房通知一聲。


    “二哥,你醒了嗎?”


    “天亮了?起這麽早,這是打算走了?”諸葛亮一邊揉著額頭一邊懶洋洋的說道。


    古人特別是讀書人一般都比較好酒,沒辦法啊,那時候沒啥娛樂活動啊,每天不整幾口心癢癢唄。


    “是的,二哥,臨走前,弟有一席話留給二哥,還望二哥謹記。”


    諸葛均拜倒在塌邊,嚴肅的對便宜二哥叮囑道:


    “弟深知二哥乃當世之大才,二哥也一直勤學刻苦,韜光養晦,待價而沽,必然有出仕的想法。二哥過兩年及冠之時便出去遊學吧,整天窩在臥龍崗,沒病也憋出病來。”


    “二哥應當廣交好友,與荊襄本地士族打好關係,生逢亂世還是需要仰仗他們。袁本初曹孟德為何能立足,正是因為其背後大士族的支持。”


    “我知道二哥高風亮節不屑於行此事,但是你試想,將來你擇一明主,還能帶給他士族的支持,不想被重用都難”


    “二哥出仕必當名震寰宇,焉能一直默默無聞,大丈夫必當建功立業,名垂千古!”


    “然後兵法韜略畢竟隻是淺顯的知識,還需實際運用,否則就是紙上談兵,這也是二哥的不足之處。”


    “最後還望二哥保重身體,當知酒色誤身。日常閑時便磨煉自身,尚且不說衝鋒陷陣,起碼也要有自保的基本武力。”


    “二哥珍重,弟去也”諸葛均站起身來,頭也不迴的離開了。


    諸葛亮一臉震驚,怎麽感覺三弟像父親一樣?仿佛在教導自己一般,不過三弟說的大多數他也沒聽進去。罷了,自己弟弟不會害自己,姑且略微做出一番改變吧。


    三弟長大了啊,怎麽感覺自己老了,頭疼,繼續睡覺。(大哥你才19啊,還未成年)


    ---------------------------------------------


    一路向南,走出臥龍崗,沒辦法,不會騎馬,南陽去襄陽差不多300多裏(相當於現代130公裏左右)。現在有兩種選擇,要麽走水路順白河而下,要麽駕馬車走陸路。


    算啦,走過去吧,權當鍛煉身體,正好也感受一下這個時代的風土人情。


    諸葛均比諸葛亮矮一點點,亮身高八尺(也就是184),所以自己也就差不多180的樣子,也並非像文人那般弱不禁風。不過從小沒有條件,未曾習武,比不得曹丕這個富二代官二代。


    曹丕曹子恆6歲習射,8歲騎馬,10歲跟著曹操南征北戰,這能比?而且他還比自己小三歲,人比人氣死人。


    讓我穿越成子恆,一統華夏還不跟玩一樣,哎。


    先了解這個世界,再謀而後定吧。真當穿越過來沒事人一樣就投奔誰誰誰,然後就被重用最後加官進爵?當玩三國誌遊戲嗎?


    現在是建安四年的二月,氣候還是比較寒冷,諸葛均順著西北風在官道上走著。


    隻見太陽在天空中呈30度時,氣溫有所升高,不對啊,今天天晴,明天下雨怎麽辦?我他喵的忘記帶簦(傘)了,這現代人的思維還沒轉變過來,以為自己開車出去郊遊呢,這下爽歪歪了。還想省錢不坐馬車,哎。


    看著道路兩旁的田地,心想道目前還沒到播種時期,一位穿著破破爛爛的老者放著幾隻雞,拿著鋤頭在地裏翻來翻去。


    諸葛均走上前去問好,“老先生,您好。汝這是在春耕嗎”


    “是的,公子。老頭一鄉野小民稱不得先生,公子休要折煞我。”老人家看諸葛均一身行頭,趕緊丟下鋤頭,一臉驚恐拱身抱拳道。


    “老人家無需驚慌,敢問年方幾何?為何不見青年給你幫忙?”


    先打聽清楚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情況,進而一步步了解社會。慢慢問清楚。


    “老頭今年50有2,家中三個孩子均已參加兵役,僅有年方14的幼子,不過今日身體不適在家靜養,明年他也會接到征召,故這農活隻能老頭自己幹了。”


    諸葛均略微詫異,52就顯得這般老態?便宜二哥前世之時享年54,也是這般蒼老?心中默記,繼續問道:


    “這家中還有其他人嗎,目前荊襄並無大型戰事,為何都參加兵役?還有這些田地是老人家自己的嗎?”


    “我怎麽配享有田地,咱們村受蔡家恩惠,替其耕種而已。自從劉荊州來了以後,咱們村家家戶戶都服世役,老頭我年紀大了躲過了罷了。內人去年病逝了,目前就我跟幼子兩人相依為命。”


    原來如此,荊州這塊安穩之地都是如此,中原之地可想而知,權利果然還是集中在諸侯大士族的手中。繼續問道:


    “這水稻產量還行嗎,需要上繳多少?夠自己吃嗎”


    “產量要看老天爺賞不賞飯吃了,我這十畝地,一般收成60斛稻,然後上交四成,剩下的夠家裏吃的,還能存下來一些賣錢。”


    “好的,感謝老人家相告,祝您身體健康。”


    諸葛均問完之後便離開並思索著。


    “這是哪個世家的公子出來體驗生活嗎,護衛也不帶馬車也不坐?”


    老人家心想後搖了搖頭,拿起鋤頭繼續幹活。


    綜合老者所述,百姓基本應該沒有田地,幫忙耕種的役奴一般。而且相應的年輕人還要服世役,4成的糧食稅倒並不是很誇張,要知道孫權當年有段時間糧食賦稅就達到了6成。


    看來還是曹操有先見之明啊,輕搖賦稅,屯田養民。想想這裏麵蔡家到手的糧食肯定占大頭,然後給劉表一點小頭表忠心,萬惡的士族啊。


    15歲就要去當兵,不是諸葛家有點關係,豈不是我現在也要去當兵?古時候當兵能跟現代比?這個年代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去送人頭。


    可悲的三國年代啊,千萬人之中幾百萬人參與戰爭,剩餘的百姓被戰爭禍及,人口數量一降再降。


    東漢末年之亂人口從漢桓帝劉誌在位時期的5000萬銳減到不到千萬,何止是人間慘劇,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死這麽多人啊,哎!


    諸葛均繼續思索,目前荊州並不太平,各太守仿佛土皇帝一般割據城池,剝削百姓,擁兵自重,去年長沙太守張羨才率零陵、桂陽三郡叛逆,劉表劉景升平定之後雖俘獲了人心,但並不穩固,恐怕馬上就要南下與交州牧張津進行一番爭奪了吧。


    恐怕也隻有劉璋劉季玉的益州待起安穩一點。


    算了,益州不得行,便宜二哥前世奮鬥了一輩子,因為國力不足,加之內部矛盾,最後還不是落得一個北伐無果喪於五丈原?


    不得不說有些小說家想法很不錯,以長江為界平定南方,待天下有變,北伐統一。


    但畢竟不是玩遊戲啊,哪有那麽容易,鼠標點兩下全世界皆屬於吾?


    趕緊趕路吧,先到荊州治所襄陽看看,然後北上去尋曹老板吧。


    隨著氣溫升高,諸葛均的步伐也越為頻快。不過心底仍是不舒服,身為社會主義熏陶下的高材生,越想這個時代的製度和法製簡直是扯淡。


    百姓太苦了,沒有投個好胎就意味著貧苦一生?憑什麽?這個時代寒門很難讀書,換句話說我要是穿越到一個平民百姓身上基本就可以躺平等死了,逆襲那些都是扯淡。


    有人要說你可以仿效關羽典韋許褚之輩憑借武力闖天下啊,闖個雞毛啊,人家也都是宗族之人有家底的好嗎。


    尋常貧苦百姓家庭,祈禱自己不要生病好好想辦法糊口傳宗接代差不多了。飯都吃不起還想變成呂布?


    又有人說靠現代知識創造啥,發家致富,成就人生巔峰。嗯,那些諸侯士家都是傻子,你一平民起勢了,人家盯著你剝削搶奪的同時,不弄死你就不錯了。


    又有人說你不是律師嗎,憑你三寸不爛之舌死命忽悠啊。所以在大家眼裏律師就是靠嘴巴的?


    憑借的是法理知識和可靠證據好嗎,嘴巴厲害審判員就喜歡你了,然後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管你啥師,成功憑借的就是專業知識+人情世故。


    所以在三國這個特別需要人情世故的時代,你不搞好關係察言觀色,指不定下一秒你就去見如來了。


    穿越到諸葛家就滿足吧,還是運氣好,萬幸萬幸。我諸葛均定要改變這個時代!不過為何不給我一個係統?人帥被人欺唄。開局難度加強,少說也是困難模式。


    想著也不知走了多久,太陽已懸置頭頂。這溫差為何如此之大,古代的紫外線這麽強的嗎?


    “咦,這位公子,昨晚我們是否見過?”


    隻見遠處一輛馬車行駛過來,在我麵前停下來,一雙玉手掀開帷裳,說話之人探出頭來並且說道。


    “難道是月英姑娘?好一個千裏姻緣一線牽”諸葛均大喜道。


    \"小均均為何言語如此輕浮,吾等並未有如此熟絡,小女子錯看你了。”


    黃月英低頭嬌羞迴複。


    我直唿好家夥,古代的女子就如此傲嬌了?還會欲擒故縱?便宜二哥,不能怪我啊,這緣分下不得地啊。之前我還是心嗨,現在必須口嗨一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法外狂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朽木冬獅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朽木冬獅郎並收藏三國之法外狂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