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北極點位移的測定結果”。
蘇淩堅定的說道。
“從1831年人類首次測定北極點位置以來,北極點已經向東南方向漂移了2000公裏左右的直線距離。不過,1831年到1990年這159年裏,北極點移動的還比較溫和,每年15公裏左右的偏移量,其實並不明顯。”
“可是從1990年到2020年,僅僅30年的時間,北極點就漂移了1500公裏的直線距離。特別是近兩年更是到達了2000公裏的位置,短短兩年就位移了500公裏,這可是非常極端的現象。”
“多項數據研究表明,磁極位移幅度陡然上升和近年地質災害增多呈現正相關的關係。”
“而且磁場整體移動,也同時影響著大氣變化,這次寒潮大規模南下,正是磁場位移導致的極端氣象災害”。
說話間,蘇淩從隨身文件袋裏拿出一打資料遞給了程東,接著說道。
“去年下半年,我們還監控到南太平洋上短時期出現了磁場裂隙。這說明地球磁場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程東看著資料上一張磁場裂隙的衛星圖片,不由脊背生寒。
特別是那道巨大的磁場裂隙,勾勒出一道詭異而恐怖的弧線。
“這可能就是死神的微笑吧”。
程東這麽想著,表情凝重的繼續開口問道。
“蘇博士,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挽救人民於災難”。
程東真誠的向蘇淩請教,蘇淩也不做保留,認真的說道。
“根據數據模型推演,我們即將麵對的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對調,也就是說藍星未來的幾十萬年裏都會失去磁場保護。”
“失去磁場,太陽風暴會吹散大氣層,蒸幹大海。沒有了大氣的調節,藍星的溫差會變得和月球一樣,僅僅是日晝溫差,就有可能達到三百度以上。”
“所有生物都將因缺少大氣層的保護,並徹底暴露在太陽風暴和宇宙射線之下,甚至無法唿吸,物種大滅絕在所難免”。
“不過眼前幾年,我們需要麵對的是馬上到來更加極端的極寒和極熱,部分地區會嚴重幹旱或洪澇,颶風暴雨,甚至是地震海嘯也會頻發,這個周期大概會堅持三百到一千年左右。”
“未來這半個世紀,我們一邊要麵對天災,一邊要參考月球環境,建立起龐大的藍星太空基地,甚至還要組織向火星移民,才有可能維係人類文明的火種。這半個世紀將是我們人類對抗天災的最後機會。”
“具體內容我會和溫老牽頭,發動各領域專家進言獻策,但是我們科學界還是有信心和這末世天災拚死一戰的。”
“好,我馬上向上級反映。溫老,各位專家都辛苦了,我對我今天會上的言辭向溫老和各位致歉。今天的會議到此結束,我會安排工作人員護送大家迴去,請大家迴去後注意今日討論內容的保密,等待下一步安排。”
說完,程東表情凝重的離開了帳篷,現在的他已經徹底放下了官僚那套作風,成為了科學主義忠實的扞衛者。
人的成長往往就是一瞬間。
與會專家也互相道別,陸續離開會場。
“小蘇呀,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以後大家身上的擔子都會更加繁重。希望都寄托在你們這些年輕人身上了。你那邊的研究如果遇到什麽困難盡管開口。希望我們能夠挽大廈之將傾,救民眾於水火。”
溫老走到蘇淩麵前,關切的說道。
“溫老,您也要多注意休息,保重身體”。
蘇淩恭敬的迴道。
她知道溫老這一生一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國家為百姓的福祉鞠躬盡瘁,她對溫老的為人是十分敬佩的。
經過一年來的合作和交流,溫老對蘇淩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可以說在他培養的眾多弟子中,皆無人能出其左右。
雖然蘇淩是位剛剛年滿23歲的小姑娘,但是小小年紀就已經取得了諸多學術突破,科技成果更是數不勝數,參與和領導的世界級,國家級的重點科研項目多達幾十個。
而且她的知識跨界,上到宇宙探索,基因工程,下到工程建設,農牧領域,她都有所涉獵。就連諾蘭爾獎也多次為她提名。
蘇淩的確是世間難得的曠世奇才,隻是目前受製於資曆尚淺,未能發揮出她最大的潛力。
溫老深知自己已近耄耋之年,身為c國首席科學家,很多工作已經力不從心。
當然,他還有一廂私願,就是已經向國家推舉了下一任首席科學家接班人,正是眼前這位蘇博士。
溫老認為,如果蘇淩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那自己這個老頭子這輩子也能算是含笑九泉了。
和溫老簡單道別之後,蘇淩迴到了自己的研究室,繼續埋頭開展她的研究,她要用科技帶領人類迎接末世挑戰。
迴到自己研究所的蘇淩,表情依然凝重。
如果說之前的研究搞清了末世天災的來龍去脈,那接下來的研究就應該放在如何應對天災的思路上來。
“可惜,這裏不是快穿小說的玄幻世界,沒有係統金手指,也沒有空間異能的超能力。更沒有能夠預測未來的重生之門。一切挑戰和困難都需要直接麵對。”
“因為生命隻有一次,多謹慎都不為過。”
蘇淩暗自想著,她走到自己的工作台前,一把將桌子上的東西全部推到地上。
她需要一個清空的工作台,更需要一個清空的頭腦,用來從新對即將到來的天災末世做出規劃。
蘇淩拿出一張白紙,從第一性原則出發,從新描繪末世下人類生存的藍圖。
人類的生存需求,其實無外乎四點,“衣、食、住、行”。
當今世界,藍星的人口總量已經突破80億。
現在的藍星,整個表麵積60%都被直接或間接的用來為人類生產食物。
可是即便這樣龐大的供應基礎,仍有四分之一的人類長期處於饑荒狀態,也就是說此時此刻全世界就有20億人還餓著肚子。
這個數字很駭人,但這就是現實,因為貧困,因為無知,因為戰亂,因為曆史,因為局部的自然災害。
可以試想,如果大規模全球災害來臨,那等待著人類的將是何種窘境。
雖然磁極對調已經開始,短期內藍星的磁場仍然能夠保障大部分地區免受太陽風暴的摧殘。
但是極端天氣和地質災害導致的生態環境破壞是當前最大的的問題。絕大部分耕地將有可能受到到氣象災害的破壞,導致無法產出糧食。
哪怕是大範圍的糧食減產,對於藍星全體人類來講,也是極其危險的。
民以食為天。
蘇淩準備先從吃飯問題入手。
如何保證每個人都有飯吃呢?
這本就不是件容易解決的世界難題,縱使是風調雨順太平年代,這個難題都無法解決,更別說滿眼天災的末世了。
所以所謂徹底解決的方案,可能並不存在,但是科學家的任務就是無限去接近這個完美答案。
蘇淩用自己修長的手指捋了一下耳邊垂落的長發,繼續陷入了沉思。
傳統常規種養殖是必須堅持的,產量大,規模大,有利於穩定飯碗和菜籃子基礎供應。
但是如果出現大範圍的氣候變化,就可能導致千頃土地顆粒無收。
因為最快的糧食作物也需要半年的生長期,這個周期是無法縮短的,也是風險所在。
大規模土地種植容易受天災影響,這就需要創造一個獨立的生態環境,與自然隔離開來,這樣就能最大程度減少外界環境變化帶來的破壞。
其實溫室大棚就是這樣的環境,農業上被統一稱作設施農業。
所以宏觀上要加大設施農業的投入。微觀上要豐富設施農業的多樣性,利用一切有效空間來生產食物。
但是設施農業規模化也有風險,那就是無法應對地質災害,一場地震或海嘯可能就全沒了。
最好這些農業設施能跟著人一起跑,可移動。
但是能移動的話就要足夠小,所以,要高度集成。
此外,種植作物的品類也要實現多樣性。
這既是使為了提供豐富多樣的食材種類,也是為了避免單一作物大規模集中種植導致的病蟲害,最好是還能夠實現係統內的自給自足。
蘇淩一邊想,一邊寫著關鍵詞,隔離,生態,可移動,高集成,能耗低,可循環,可持續。
慢慢的,一個太空種植艙的想法和加強規模化設施農業建設的方案,便在蘇淩腦海裏逐漸成型了。
知道要幹什麽,那怎麽幹就簡單的多了。
蘇淩很快便完成了太空種植艙的初始設計圖,蘇淩對它又進行了反複修改和完善,然後她又給順手農業部起草了一份加強設施農業建設的提案。
人在專注工作時,會廢寢忘食。轉眼就到了深夜,蘇淩的肚子開始唱起了空城計。
正好忙完手頭工作,將提案發送給農業部接口負責人。
蘇淩悻悻的離開了研究所,索性開上車前往市中心夜市大排檔,來一頓卡路裏大餐,慰勞一下自己的五髒廟。
一想到大排檔上各種美食,蘇淩又覺得自己的肚子叫喚的更響了,不由得加快了速度,衝向美食。
蘇淩堅定的說道。
“從1831年人類首次測定北極點位置以來,北極點已經向東南方向漂移了2000公裏左右的直線距離。不過,1831年到1990年這159年裏,北極點移動的還比較溫和,每年15公裏左右的偏移量,其實並不明顯。”
“可是從1990年到2020年,僅僅30年的時間,北極點就漂移了1500公裏的直線距離。特別是近兩年更是到達了2000公裏的位置,短短兩年就位移了500公裏,這可是非常極端的現象。”
“多項數據研究表明,磁極位移幅度陡然上升和近年地質災害增多呈現正相關的關係。”
“而且磁場整體移動,也同時影響著大氣變化,這次寒潮大規模南下,正是磁場位移導致的極端氣象災害”。
說話間,蘇淩從隨身文件袋裏拿出一打資料遞給了程東,接著說道。
“去年下半年,我們還監控到南太平洋上短時期出現了磁場裂隙。這說明地球磁場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程東看著資料上一張磁場裂隙的衛星圖片,不由脊背生寒。
特別是那道巨大的磁場裂隙,勾勒出一道詭異而恐怖的弧線。
“這可能就是死神的微笑吧”。
程東這麽想著,表情凝重的繼續開口問道。
“蘇博士,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挽救人民於災難”。
程東真誠的向蘇淩請教,蘇淩也不做保留,認真的說道。
“根據數據模型推演,我們即將麵對的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對調,也就是說藍星未來的幾十萬年裏都會失去磁場保護。”
“失去磁場,太陽風暴會吹散大氣層,蒸幹大海。沒有了大氣的調節,藍星的溫差會變得和月球一樣,僅僅是日晝溫差,就有可能達到三百度以上。”
“所有生物都將因缺少大氣層的保護,並徹底暴露在太陽風暴和宇宙射線之下,甚至無法唿吸,物種大滅絕在所難免”。
“不過眼前幾年,我們需要麵對的是馬上到來更加極端的極寒和極熱,部分地區會嚴重幹旱或洪澇,颶風暴雨,甚至是地震海嘯也會頻發,這個周期大概會堅持三百到一千年左右。”
“未來這半個世紀,我們一邊要麵對天災,一邊要參考月球環境,建立起龐大的藍星太空基地,甚至還要組織向火星移民,才有可能維係人類文明的火種。這半個世紀將是我們人類對抗天災的最後機會。”
“具體內容我會和溫老牽頭,發動各領域專家進言獻策,但是我們科學界還是有信心和這末世天災拚死一戰的。”
“好,我馬上向上級反映。溫老,各位專家都辛苦了,我對我今天會上的言辭向溫老和各位致歉。今天的會議到此結束,我會安排工作人員護送大家迴去,請大家迴去後注意今日討論內容的保密,等待下一步安排。”
說完,程東表情凝重的離開了帳篷,現在的他已經徹底放下了官僚那套作風,成為了科學主義忠實的扞衛者。
人的成長往往就是一瞬間。
與會專家也互相道別,陸續離開會場。
“小蘇呀,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以後大家身上的擔子都會更加繁重。希望都寄托在你們這些年輕人身上了。你那邊的研究如果遇到什麽困難盡管開口。希望我們能夠挽大廈之將傾,救民眾於水火。”
溫老走到蘇淩麵前,關切的說道。
“溫老,您也要多注意休息,保重身體”。
蘇淩恭敬的迴道。
她知道溫老這一生一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國家為百姓的福祉鞠躬盡瘁,她對溫老的為人是十分敬佩的。
經過一年來的合作和交流,溫老對蘇淩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可以說在他培養的眾多弟子中,皆無人能出其左右。
雖然蘇淩是位剛剛年滿23歲的小姑娘,但是小小年紀就已經取得了諸多學術突破,科技成果更是數不勝數,參與和領導的世界級,國家級的重點科研項目多達幾十個。
而且她的知識跨界,上到宇宙探索,基因工程,下到工程建設,農牧領域,她都有所涉獵。就連諾蘭爾獎也多次為她提名。
蘇淩的確是世間難得的曠世奇才,隻是目前受製於資曆尚淺,未能發揮出她最大的潛力。
溫老深知自己已近耄耋之年,身為c國首席科學家,很多工作已經力不從心。
當然,他還有一廂私願,就是已經向國家推舉了下一任首席科學家接班人,正是眼前這位蘇博士。
溫老認為,如果蘇淩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那自己這個老頭子這輩子也能算是含笑九泉了。
和溫老簡單道別之後,蘇淩迴到了自己的研究室,繼續埋頭開展她的研究,她要用科技帶領人類迎接末世挑戰。
迴到自己研究所的蘇淩,表情依然凝重。
如果說之前的研究搞清了末世天災的來龍去脈,那接下來的研究就應該放在如何應對天災的思路上來。
“可惜,這裏不是快穿小說的玄幻世界,沒有係統金手指,也沒有空間異能的超能力。更沒有能夠預測未來的重生之門。一切挑戰和困難都需要直接麵對。”
“因為生命隻有一次,多謹慎都不為過。”
蘇淩暗自想著,她走到自己的工作台前,一把將桌子上的東西全部推到地上。
她需要一個清空的工作台,更需要一個清空的頭腦,用來從新對即將到來的天災末世做出規劃。
蘇淩拿出一張白紙,從第一性原則出發,從新描繪末世下人類生存的藍圖。
人類的生存需求,其實無外乎四點,“衣、食、住、行”。
當今世界,藍星的人口總量已經突破80億。
現在的藍星,整個表麵積60%都被直接或間接的用來為人類生產食物。
可是即便這樣龐大的供應基礎,仍有四分之一的人類長期處於饑荒狀態,也就是說此時此刻全世界就有20億人還餓著肚子。
這個數字很駭人,但這就是現實,因為貧困,因為無知,因為戰亂,因為曆史,因為局部的自然災害。
可以試想,如果大規模全球災害來臨,那等待著人類的將是何種窘境。
雖然磁極對調已經開始,短期內藍星的磁場仍然能夠保障大部分地區免受太陽風暴的摧殘。
但是極端天氣和地質災害導致的生態環境破壞是當前最大的的問題。絕大部分耕地將有可能受到到氣象災害的破壞,導致無法產出糧食。
哪怕是大範圍的糧食減產,對於藍星全體人類來講,也是極其危險的。
民以食為天。
蘇淩準備先從吃飯問題入手。
如何保證每個人都有飯吃呢?
這本就不是件容易解決的世界難題,縱使是風調雨順太平年代,這個難題都無法解決,更別說滿眼天災的末世了。
所以所謂徹底解決的方案,可能並不存在,但是科學家的任務就是無限去接近這個完美答案。
蘇淩用自己修長的手指捋了一下耳邊垂落的長發,繼續陷入了沉思。
傳統常規種養殖是必須堅持的,產量大,規模大,有利於穩定飯碗和菜籃子基礎供應。
但是如果出現大範圍的氣候變化,就可能導致千頃土地顆粒無收。
因為最快的糧食作物也需要半年的生長期,這個周期是無法縮短的,也是風險所在。
大規模土地種植容易受天災影響,這就需要創造一個獨立的生態環境,與自然隔離開來,這樣就能最大程度減少外界環境變化帶來的破壞。
其實溫室大棚就是這樣的環境,農業上被統一稱作設施農業。
所以宏觀上要加大設施農業的投入。微觀上要豐富設施農業的多樣性,利用一切有效空間來生產食物。
但是設施農業規模化也有風險,那就是無法應對地質災害,一場地震或海嘯可能就全沒了。
最好這些農業設施能跟著人一起跑,可移動。
但是能移動的話就要足夠小,所以,要高度集成。
此外,種植作物的品類也要實現多樣性。
這既是使為了提供豐富多樣的食材種類,也是為了避免單一作物大規模集中種植導致的病蟲害,最好是還能夠實現係統內的自給自足。
蘇淩一邊想,一邊寫著關鍵詞,隔離,生態,可移動,高集成,能耗低,可循環,可持續。
慢慢的,一個太空種植艙的想法和加強規模化設施農業建設的方案,便在蘇淩腦海裏逐漸成型了。
知道要幹什麽,那怎麽幹就簡單的多了。
蘇淩很快便完成了太空種植艙的初始設計圖,蘇淩對它又進行了反複修改和完善,然後她又給順手農業部起草了一份加強設施農業建設的提案。
人在專注工作時,會廢寢忘食。轉眼就到了深夜,蘇淩的肚子開始唱起了空城計。
正好忙完手頭工作,將提案發送給農業部接口負責人。
蘇淩悻悻的離開了研究所,索性開上車前往市中心夜市大排檔,來一頓卡路裏大餐,慰勞一下自己的五髒廟。
一想到大排檔上各種美食,蘇淩又覺得自己的肚子叫喚的更響了,不由得加快了速度,衝向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