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僅僅是在魯侯午的腦子裏麵逛了一圈就沒有在多想,這會魯侯午的腦子裏麵是一團亂麻。
莒邑城下的齊國人倒是還算安生,八百乘的軍隊損失加失蹤了三百乘,剩下的軍隊雖然主力尚在,但是已經沒有了進攻的想法,將大營後撤了一段距離之後猶自有些驚疑不定的派出不少乘軍隊在外圍警戒。
看來是被魯國人集中使用的車兵給嚇著了。
等到出擊的軍隊指揮官和公室大夫都聚集起來,魯侯午說的第一個消息就炸開了一眾貴族:
“莒犁比公被弑殺了。”
寥寥數字卻是讓魯國的大夫們看向魯侯午的表情都變的古怪起來——軟禁莒犁比公的甲士步卒可都是你魯侯午的親信,不是你動的手還能是誰?
魯侯午一見到貴族們看自己詭異的表情就知道這屎盆子是扣在自己身上了,趕緊說道:
“他死之前有些莒國公族後裔過去看望……”
魯侯午一邊無奈的想著自己為啥是魯國的君主,大周現在那年沒有被弄死幾個諸侯?也就魯國這邊守著“興滅繼絶”的老傳統不撒手。
可另外一方麵也是佩服其東夷的決絕!誰能想到最蠻夷的楚國人頂多是覆軍殺將,這莒國人直接來了一個覆軍殺君!
就算是魯國夾在宋國和莒國兩個東夷出身的國家之間這麽多年也沒有想到過。
魯國的大夫們看著魯侯午臉上的無奈,稍微一思索弄死莒犁比公對魯侯午也沒有半點好處,也就認可了魯侯午的看法。
緊接著郈昭伯卻是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莒邑城中的士卒開始唱起了《豳風·破斧》。”
郈昭伯的這話讓閔沃立馬就側目,莒犁比公被弑和他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可這軍隊要嘩變起來那事情就大了!
《豳風·破斧》事關魯國祖先周公旦,是個貴族都會背誦: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方形斧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匡正四方之國平息了叛亂。可憐我們這些戰後餘生人,也是非常命大虧蒼天有眼!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齊刃鑿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教化得四方之國秩序井然。可憐我們這些九死一生人,得蒼天佑護結局多麽良善!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獨頭斧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四方之國邊疆鞏固又安全。可憐我們這些劫後餘生人,也真是吉慶有餘福祿無邊!
這每一段的第一句話描述的是戰爭的殘酷,第二句話都是歌頌這周公,可第三句話卻才是東征士卒的心態——我們打的太慘了,貴族老爺也成就了功名,是不是該可憐可憐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
閔沃眼神古怪的看了郈昭伯和黨般一眼,不會是這兩人私底下串聯的結果。
可是真看了一圈貴族大夫的臉,閔沃就從其他大夫臉上看到了一絲感激,想想也是,魯國先是在雍榆駐紮軍隊“救援”被齊國築京觀了的霸主晉國,緊接著又是對邾國用兵,在莒國的軍隊從去年冬天打到今年的夏天。
當然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原因則是閔沃的戰車突襲,盡管是讓齊國人損失慘重,卻也是讓魯國彀車上的甲士膽戰心驚——這速度太快要是誰掉下去那是真的被踏成肉泥!
已經是飽掠了莒國的魯國甲士步卒都不想再接著打下去了。
軍心思定啊!
閔沃一個初出茅廬的都能看出來,魯侯午自然也是看出了,瞥了一眼患得患失的閔沃,魯侯午說道:
“閔沃,你來說說?”
從邾國到莒國,再到麵對齊國的勝利,讓魯國的大夫們習慣了軍事問題上閔沃提出的意見。
閔沃歎了口氣,撤軍是政治問題,魯侯午卻問閔沃這個“軍事專家”,魯侯午擺明了是就坡下驢了,還能這麽說?
閔沃也就隻能是掙紮的說道:
“勝利者不是挑起戰爭的人,而是終結戰爭的人。”
齊國人還有五百乘大軍在外,這個時候戰爭結束的權利不在外麵手中,要麽你去打敗齊國人,要麽是被齊國人打敗。
反正有齊國人在那頂著。
魯侯午明白這話,不過還是意味深長的看了閔沃一眼,作為魯國的君主,他可是知道當初在季孫氏的宴會上挑動戰爭的閔子馬是聽了誰的建議。
郈昭伯卻是立馬說道:“那依你之見,該怎麽結束這場戰爭?”
臧氏大夫臧武仲逃亡之後在三桓之外的貴族大夫生態位缺失,郈昭伯迫切的希望能夠取代臧氏的位置,做魯國大夫的領頭羊之一。
這個問題卻是把閔沃給問住了,以他之見,齊國人在這一次損失了不下百分之三十的兵力,就是按照黴菌炮兵操典也算是擊退,可齊國的崔杼有點能耐,收集殘兵敗將卻沒有退後的打算,這一下子讓閔沃不知道下一步怎麽辦?
總不能真的讓魯國四百乘和齊國五百乘硬碰硬吧?
眼見閔沃犯難,魯國大夫左右也是麵麵相覷起來,看來真的需要和齊國人久戰一場?
之後的事情就有些無聊起來,魯侯午一邊讓大夫們安頓好士卒情緒,魯國這邊隻能是咬牙硬頂著。
想來齊國人也是同樣如此吧?
閔沃隻能用這個安慰自己,但是很快就被其他貴族大夫叫去收斂一個親戚——慶封。
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閔沃整個人都是懵著的——他是怎麽和齊國權臣慶封扯上關係的?
但是仔細一想卻是有幾分道理,齊桓公是魯莊公的三舅,魯閔公的三舅公,閔沃是魯閔公的後裔,得喊齊桓公一聲“祖宗”。
而慶封可是徹頭徹尾的齊桓公後裔,他兩不就是親戚嗎?
莒邑城下的齊國人倒是還算安生,八百乘的軍隊損失加失蹤了三百乘,剩下的軍隊雖然主力尚在,但是已經沒有了進攻的想法,將大營後撤了一段距離之後猶自有些驚疑不定的派出不少乘軍隊在外圍警戒。
看來是被魯國人集中使用的車兵給嚇著了。
等到出擊的軍隊指揮官和公室大夫都聚集起來,魯侯午說的第一個消息就炸開了一眾貴族:
“莒犁比公被弑殺了。”
寥寥數字卻是讓魯國的大夫們看向魯侯午的表情都變的古怪起來——軟禁莒犁比公的甲士步卒可都是你魯侯午的親信,不是你動的手還能是誰?
魯侯午一見到貴族們看自己詭異的表情就知道這屎盆子是扣在自己身上了,趕緊說道:
“他死之前有些莒國公族後裔過去看望……”
魯侯午一邊無奈的想著自己為啥是魯國的君主,大周現在那年沒有被弄死幾個諸侯?也就魯國這邊守著“興滅繼絶”的老傳統不撒手。
可另外一方麵也是佩服其東夷的決絕!誰能想到最蠻夷的楚國人頂多是覆軍殺將,這莒國人直接來了一個覆軍殺君!
就算是魯國夾在宋國和莒國兩個東夷出身的國家之間這麽多年也沒有想到過。
魯國的大夫們看著魯侯午臉上的無奈,稍微一思索弄死莒犁比公對魯侯午也沒有半點好處,也就認可了魯侯午的看法。
緊接著郈昭伯卻是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莒邑城中的士卒開始唱起了《豳風·破斧》。”
郈昭伯的這話讓閔沃立馬就側目,莒犁比公被弑和他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可這軍隊要嘩變起來那事情就大了!
《豳風·破斧》事關魯國祖先周公旦,是個貴族都會背誦: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方形斧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匡正四方之國平息了叛亂。可憐我們這些戰後餘生人,也是非常命大虧蒼天有眼!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齊刃鑿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教化得四方之國秩序井然。可憐我們這些九死一生人,得蒼天佑護結局多麽良善!
激烈征伐中橢形斧砍壞了,我們的獨頭斧也砍得缺殘。英武的周公率領我們東征,四方之國邊疆鞏固又安全。可憐我們這些劫後餘生人,也真是吉慶有餘福祿無邊!
這每一段的第一句話描述的是戰爭的殘酷,第二句話都是歌頌這周公,可第三句話卻才是東征士卒的心態——我們打的太慘了,貴族老爺也成就了功名,是不是該可憐可憐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
閔沃眼神古怪的看了郈昭伯和黨般一眼,不會是這兩人私底下串聯的結果。
可是真看了一圈貴族大夫的臉,閔沃就從其他大夫臉上看到了一絲感激,想想也是,魯國先是在雍榆駐紮軍隊“救援”被齊國築京觀了的霸主晉國,緊接著又是對邾國用兵,在莒國的軍隊從去年冬天打到今年的夏天。
當然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原因則是閔沃的戰車突襲,盡管是讓齊國人損失慘重,卻也是讓魯國彀車上的甲士膽戰心驚——這速度太快要是誰掉下去那是真的被踏成肉泥!
已經是飽掠了莒國的魯國甲士步卒都不想再接著打下去了。
軍心思定啊!
閔沃一個初出茅廬的都能看出來,魯侯午自然也是看出了,瞥了一眼患得患失的閔沃,魯侯午說道:
“閔沃,你來說說?”
從邾國到莒國,再到麵對齊國的勝利,讓魯國的大夫們習慣了軍事問題上閔沃提出的意見。
閔沃歎了口氣,撤軍是政治問題,魯侯午卻問閔沃這個“軍事專家”,魯侯午擺明了是就坡下驢了,還能這麽說?
閔沃也就隻能是掙紮的說道:
“勝利者不是挑起戰爭的人,而是終結戰爭的人。”
齊國人還有五百乘大軍在外,這個時候戰爭結束的權利不在外麵手中,要麽你去打敗齊國人,要麽是被齊國人打敗。
反正有齊國人在那頂著。
魯侯午明白這話,不過還是意味深長的看了閔沃一眼,作為魯國的君主,他可是知道當初在季孫氏的宴會上挑動戰爭的閔子馬是聽了誰的建議。
郈昭伯卻是立馬說道:“那依你之見,該怎麽結束這場戰爭?”
臧氏大夫臧武仲逃亡之後在三桓之外的貴族大夫生態位缺失,郈昭伯迫切的希望能夠取代臧氏的位置,做魯國大夫的領頭羊之一。
這個問題卻是把閔沃給問住了,以他之見,齊國人在這一次損失了不下百分之三十的兵力,就是按照黴菌炮兵操典也算是擊退,可齊國的崔杼有點能耐,收集殘兵敗將卻沒有退後的打算,這一下子讓閔沃不知道下一步怎麽辦?
總不能真的讓魯國四百乘和齊國五百乘硬碰硬吧?
眼見閔沃犯難,魯國大夫左右也是麵麵相覷起來,看來真的需要和齊國人久戰一場?
之後的事情就有些無聊起來,魯侯午一邊讓大夫們安頓好士卒情緒,魯國這邊隻能是咬牙硬頂著。
想來齊國人也是同樣如此吧?
閔沃隻能用這個安慰自己,但是很快就被其他貴族大夫叫去收斂一個親戚——慶封。
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閔沃整個人都是懵著的——他是怎麽和齊國權臣慶封扯上關係的?
但是仔細一想卻是有幾分道理,齊桓公是魯莊公的三舅,魯閔公的三舅公,閔沃是魯閔公的後裔,得喊齊桓公一聲“祖宗”。
而慶封可是徹頭徹尾的齊桓公後裔,他兩不就是親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