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李曄的意思,禁內外閹黨已除,餘下善後之事,倒不必急在這一時,怎麽也得先好好休息一下,再商議政事。


    可杜讓能、張濬、劉崇望三人卻是等不及了,謝絕了天子的好意。


    自他們入朝為官以來,今天實是最痛快淋漓的一天,哪還會去在意身體上的那點疲憊……


    李曄傳人拿了些糕點來,供宰臣們辦公之餘填補肚子。


    又陪著他們坐了會,便起身離開了。


    劉季述、西門重遂、王仲先等人無不是權傾朝野,朝中與他們來往之人甚多,如今一並被打為閹黨賊首,那誰又是該連坐的閹黨賊從,又當如何處置這些賊從?


    以及打倒這批人後空出來的職位,又該由誰去填補?


    等等。


    李曄離開,把這些問題留給杜讓能等三位宰臣去商討,由他們來給出意見,實際是對他們忠心的一種獎賞。


    同時,他也該去見見楊守成了。


    ……


    ……


    自勸退楊守信後,楊守成就一直候在偏殿裏,請求召見。


    李曄離開宰臣們後,選擇單獨召見了他。


    楊守成看起來還算鎮定,一直默默地候在那裏,見天子進門後,也隻是默默跟在天子身後。


    直到天子落座。


    楊守成才跪伏在地上,請罪道:“臣身兼禁宮宿衛之重任,深受聖上寵愛,本當效犬馬之勞,圖報聖恩之萬一,卻因私廢公,臨事遲疑不決,險些致聖上於不測。臣不忠、不義,罪莫大焉……臣亦深知罪孽深重,不容赦免,請求聖上降罪。雖身首異處,臣絕無怨言。”


    李曄久久不能答。


    無論是身為君王,還隻是個普通人,都當知曉恩怨分明四字。


    昨夜最危急的關頭,他生死存一線之時,是楊守成拚死趕到,幫他擊退了閹黨賊從,救了他、也救了整個大唐的未來。


    這份恩德,不可謂不重。


    今日楊守信陳兵延英門外,他不顧兄弟情義,拒不放一兵一卒入禁內,也才有了後來自己登臨延英門,勸退楊守信。這也算得一恩。


    可身為人臣,尤其擔任禁宮宿衛之重任,必須得對天子絕對忠誠,方可令人安心,楊守成畢竟沒有做到這一點。


    單單是他曾有過猶豫不決,令李曄想來,至今都有些後怕。也不可以不予以懲戒,以警示他人。


    再有,楊守成是楊複恭的義子,且父子情誼深厚,即便李曄有心寬恕他,張濬、劉崇望等朝中宰臣也絕不會同意。若李曄強行如此,又會寒了宰臣們對自己的忠心……


    “罪臣懇求聖上責罰。”


    楊守成又磕一頭,再次請道。


    李曄歎了一氣,開口道:“楊卿鏟除閹黨有功,昨夜又及時救駕,我不是好賴不分的昏君,怎麽能降罪於有功之臣?”


    楊守成跪伏在地的雙肩微微抖動,聲音有些哽咽了:“臣身為監門衛將軍,又得聖上宿衛禁宮之重任,鏟除奸黨,保護聖上,本是臣分內之事。臣不過是盡了本分,豈敢貪功?今又得聖君厚讚,臣愈發羞愧,再有今日之事……臣,臣一心懇求聖上降罪,別無他念。望聖上成全。”


    他請罪的態度如此堅決,倒讓李曄有些明白了。


    “楊卿是擔心再有今日之事,你夾在我與你義兄之間,左右為難吧?”


    “聖上明鑒。”


    楊守成畢竟是軍漢出身,沒有多想,直接承認了。


    可李曄卻不得不多想。


    連楊守成都看出來了,有了今日之事,他這個天子與楊守信之間絕不可能善終,遲早必有一爭。如此看來,抽身而退,確是楊守成心底的真實想法。


    李曄問道:“你有什麽打算,直言無妨?”


    末了補上一句:“你於我有救命之恩,不必顧慮。”


    “聖上千萬別這麽說,罪臣承受不起……罪臣不敢。聖上自有聖斷,罪臣無敢不從。”楊守成先給出態度,再道,“臣已辜負了聖上的信任,今又得罪了楊守信,京內再難有容身所。臣請聖上垂憐,能將臣派去西川,臣必當奮勇殺敵,誓死報答聖恩。”


    “你先起來說話。”


    李曄伸手扶起了楊守成。


    順便在屋裏踱起了步子。


    楊守成給自己謀的這條退路,他不能同意。


    一則,自楊複恭領左神策大軍離開京城後,如今右神策軍主力又潰散,京內兵力空虛,若再讓楊守成率部離開,一時之間,京城再無可用之兵。


    再則,站在他的立場上來說,楊守成既忤逆了楊守信,便當可成為京內製衡楊守信的一支力量,更不能放其離開。


    可楊守成執意要走,也不便強攔……


    李曄沒有給出答複,停下腳步後,隻語重心長道:“如今京內動亂未平,人心浮動,實不宜再有大的舉動……楊卿的心意,我自會考慮。你先安心帶兵,且等些時日,我隻會給你答複。”


    楊守成自不敢強求,謝恩道:“罪臣叩謝聖恩。”


    “不管旁人怎麽說,我一直是相信楊卿的。去吧。”


    “罪臣……”


    楊守成口不成言,唯有再次向天子跪拜。


    …………


    送別楊守成後,李曄又去了一趟延英殿。


    三位宰臣仍在裏麵忙碌。


    見天子駕臨,他們先報上了匆忙商討出的平息京城動亂之法,應先遣人去城內四處宣示他們草擬出的告民書,再調派哪幾支人馬於城內巡防,如何鎮壓為亂的盜匪,等等。


    都是些慣有的應急之法,李曄隻聽了一遍便同意了,遣人去一一落實。


    隨後三人宰臣又聚在一堆繼續商討如何處置閹黨,大有挑燈夜議之勢。


    難得他們的熱情這樣高,李曄象征性勸了幾句後,便也隨他們去了,自迴寢宮休息。


    次日。


    李曄方起床,便收到了杜讓能等三人遞來的處置方略。


    共寫了五份牓子才裝下,滿滿二十五頁。


    李曄花了半個時辰看完第一遍。


    不得不說,這些宰臣們還是有眼界的。


    閹黨在朝內勢力盤根錯節,涉及到官員一抓一大把,平時這些人也沒少借閹黨之勢來與他們為難,可他們遞上上的牓子裏一共隻寥寥幾個姓名,都是滿朝皆知的閹賊黨從。


    也即是說,他們不急於除去某個所謂的閹黨賊從,而是從各司衙署的職能上下手,要從體製上鏟除宦官為禍的根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快跑啊小泥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快跑啊小泥鰍並收藏我,李曄,大唐末代天子最新章節